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处安放的乡愁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龚恒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农村的“迷信”活动》、《关于农村“三乱”的记忆》、《村庄里有红军的传说》、《村庄内的恩怨是非》、《重修族谱记事》、《乡村的中学与小学》、《父母曾是计划生育的拥护者》、《理想,就是离乡》、《何处是归途?》、《父辈仨》、《少年伙伴今相见》、《在佛山打工的老乡们》、《我的亲戚有赤脚医生》、《千里寻女记》、《一个老人最后的冬天》、《农二代找工作记》……龚恒超编写的《无处安放的乡愁》是一本关于“故乡”的随笔散文集。

内容推荐

龚恒超编写的《无处安放的乡愁》是一本关于“故乡”的随笔散文集。作者龚恒超,生于河南新县,大学毕业后投身佛山做了一名公务员。离家十余载却没有消磨他的思乡之情,反而让这种情怀越久越醇。于是,一为记录,二是思念,他以真诚的态度将变化中的家乡人们的生活呈现出来,真实地写出了他的亲人、他的朋友这些年的境遇,通过一处村庄、一个家乡、一些人的独特命运,来观照一个更大社会群体的集体命运;通过这些鲜活的原生态的基层记录,为宏观层面的国家转型命题提供些许参考。全书分为“故乡、故人、故事”三个篇章,有思念,有忧愁,有温暖,也有复杂的回乡经历。文笔生动,情感真挚,写景如临其境,写人栩栩如生。普通人的记忆不仅仅是个体的经历和感受,凝结起来便是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本书足兹人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

目录

序言关键是要安顿心灵

引子家乡在江淮之间

故乡

 农村嫁娶

 宴席礼节

 礼尚往来

 农闲生活

 民间艺术

 建筑风格

 饮食文化

 节日庆典

 手工匠人

 张贴对联

 春节记忆

故事

 外祖母的村庄

 外祖母的后代所受的教育

 他们的谋生方式

 留守的孩子们

 我的村庄我的家

 村庄的土地

 村庄的婚姻变迁

 农村市场今昔

 农村的“迷信”活动

 关于农村“三乱”的记忆

 村庄里有红军的传说

 村庄内的恩怨是非

 重修族谱记事

 乡村的中学与小学

 父母曾是计划生育的拥护者

 理想,就是离乡

 何处是归途?

故人

 父辈仨

 少年伙伴今相见

 在佛山打工的老乡们

 我的亲戚有赤脚医生

 千里寻女记

 一个老人最后的冬天

 农二代找工作记

 一个老村支书的口述

 老钱的创业史

 正常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春节回家的路

 出生证明

 故乡是埋骨之所

 我的父亲

 心态平和才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母亲的心安

 父亲的往事

 买票记

 父母已成为老树

 一个农村母亲的世界

 这不是精英史(代后记)

 序言关键是要安顿心灵

 引子家乡在江淮之间

故乡

 农村嫁娶

 宴席礼节

 礼尚往来

 农闲生活

 民间艺术

 建筑风格

 饮食文化

 节日庆典

 手工匠人

 张贴对联

 春节记忆

故事

 外祖母的村庄

 外祖母的后代所受的教育

 他们的谋生方式

 留守的孩子们

 我的村庄我的家

 村庄的土地

 村庄的婚姻变迁

 农村市场今昔

 农村的“迷信”活动

 关于农村“三乱”的记忆

 村庄里有红军的传说

 村庄内的恩怨是非

 重修族谱记事

 乡村的中学与小学

 父母曾是计划生育的拥护者

 理想,就是离乡

 何处是归途?

故人

 父辈仨

 少年伙伴今相见

 在佛山打工的老乡们

 我的亲戚有赤脚医生

 千里寻女记

 一个老人最后的冬天

 农二代找工作记

 一个老村支书的口述

 老钱的创业史

 正常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春节回家的路

 出生证明

 故乡是埋骨之所

 我的父亲

 心态平和才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母亲的心安

 父亲的往事

 买票记

 父母已成为老树

 一个农村母亲的世界

 这不是精英史(代后记)

试读章节

家乡的嫁娶场面,有浓厚的地域特征。

一般来说,结婚是男方中午的正席。接亲的时候,新郎必须参加。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迎亲的时间,一般都在清晨。女家摆席,新郎坐首席,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即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待新娘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人轿。

新娘走在路上往往引得行人驻足观看,评头论足。在新县的土话中,行人一般不把新娘子称呼为新娘子,而是说“这个新大姐长得真排场”。“新大姐”的意思就是新娘,“排场”就是漂亮的意思。

农村男子娶亲的仪式隆重、热闹。这一天,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嚣”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新媳妇进了村,当天没大小。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堵在门口要喜糖。抢不到喜糖的,就抢新娘子随身物品,捞着什么抢什么,扒鞋的都有。要想被抢的东西物归原主,新郎家就得拿喜糖来换。

我记得,大舅的儿子——我的大表哥结婚时,我曾把新娘子的枕头拿到小卖部换回一袋喜糖,然后“通知”表哥花钱才“买”回去。婚礼大多遵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仪式。

正屋的香案前,燃烧的香烛不停地摇曳,香炉升起长长的香影,一对新人在司仪的主持下,在“祖宗昭穆神位”面前缓缓三拜。亲戚、乡邻把新人围在中间,极尽喜庆场面。仪式在司仪大声宣布“新郎新娘入洞房”之后结束,新人随之被引导进入洞房。新娘进入洞房后要坐帐、拜床、喝“子孙汤”(也叫“连心汤”)。结婚前一天,新床一般都由小男孩占据,小男孩越多,意味着生男丁的机会越多。

婚宴大多是在正午。上了几道菜后,“执客”携新郎新娘及男家父母出来答谢,先是父母挨桌敬酒,“感谢对家庭及犬子的关爱”云云;然后新郎新娘要按亲近、辈分等一定次序,逐个向每位在座宾客双双敬酒。一般情况下,客人不会过分刁难新郎新娘,只有与新郎平辈的人(比如表兄弟、叔伯兄弟)才愿意百般刁难。这时候新郎新娘是不许恼怒的。一场婚宴,说说笑笑就结束了,新郎、新娘和主人早站在门口恭送宾客。

闹新房是同辈伯叔兄弟、表兄弟最喜爱的时刻。豫南农村,婚礼之夜,亲友到新房乘兴逗乐嬉闹,称为“闹新房”。俗话说闹新房“三天无老少”,允许长辈、平辈、小辈亲朋和宾客嬉闹,皆无禁忌。闹新房是非常古老的习俗,以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闹新房期间,有的地方还有“撒帐”的习俗。撒帐的人把枣、花生、糖果等抛撒在新郎新娘身上或者新床上,同时唱着《撒帐歌》。歌词有的是传下来的,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五谷丰登……”;有的是撤帐者现场编就的,如“娶个新娘叫×华,生个儿子上清华……”。撒帐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枣、栗子寓意“早立子”;石榴寓意“多子”;花生寓意“花着生,有男有女”;糖果,寓意“甜甜蜜蜜”……

为什么要撒帐?后来我看到关于这种风俗的文字,发现很多地方都有此风俗,各地还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做法,或在婚礼上,或在新婚夜,并非豫南独有。只不过一看到这类记述,我就会情不自禁想起家乡的“闹新房”。如今城市婚礼上向新人身上抛撒吉祥花粉和红绿纸屑的做法来自域外,却也和传统的撒帐十分相似。

女儿出嫁就没有这么热闹。一般而言,女方要在女儿出嫁前一天晚上隆重地摆上酒席。虽然酒宴目的是答谢亲戚朋友,但酒宴的上宾却是媒人,因为媒人的穿针引线、往来奔走是婚姻成为现实的关键。有的地方直接把这个酒席称为“谢媒宴”。为了儿女不耽误婚期,农村往往托情、央求亲戚朋友说媒,即使说媒不成也有“成不成,酒三瓶”之说。

大多数村民在选择结婚日期的时候,仍然遵循着“瞧日子”的传统习惯。结婚日期确定了男女家庭双方稳固的关系,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否则轻易不会变更。P9-11

序言

作者龚恒超是我的挚友,我们在西南政法大学同窗三年。那时,我们对门而居,饭后睡前必定相互串门,无所不聊。他因其憨厚豁达、重情重义的性格而为同学们所喜欢,他的寝室几乎成为我们班级的俱乐部。毕业之后,他到广东佛山市当了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公务员。

在那个有着千年古镇之称的小城里,他过着白天夜晚完全不同的双重生活。他白天按时上下班,写材料、做简报,沉默而低调。到了晚上,在另一个时光隧道里,他便以读书与写作过着另一种生活。他在书堆中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不曾灰心。直到有一天,他拿出了这本《无处安放的乡愁》。

作者祖祖辈辈耕种于江淮之间,他自己也长于乡间。他自己通过摄取知识改变了命运,由农民变成读书人,就如同从柏拉图《理想国》虚构的洞穴中走出的囚徒。《无处安放的乡愁》就是作者作为一个逃离的囚犯回望自己乡村的感悟。在这本文集中,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代家乡的景象跃然纸上,与当今现实的对照亦令人唏嘘。在他的笔下,乡村人在时代巨变中遭遇迥异的人生,一些人在阳光下享受,另一些人却在阴影中煎熬。文本之中,作者那柔软细腻的心跳动其间。

作者离开农村已经多年,辗转城市间,生活有时起,有时落,但他始终有一个不辍的梦想——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过一种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宁静自由实为一种心境,不一定非要回到真正的田园。陶渊明《饮酒》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菊殊为容易,但以悠然的心情眺望远山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陶渊明在诗中又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啊,只要我们真正听从了心灵的召唤,哪里不都能做到宁静致远?关键是安顿内心,白居易“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有思念,有忧愁,有温暖,也有复杂的回乡经历,似有些“混搭”,但恰恰反映了作者的真实。作者曾对我说,这是自己写给自己看,自己说给自己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独特的个案,但放置在整个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仍具有一定典型性。一处村庄、一个家乡、一些人的独特命运,可以观照一个更大社会群体的集体命运。普通人的记忆不仅仅是个体的经历和感受,凝结起来便是社会共同的财富。以此观之,这本著作足兹人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农村社会并不具有抵抗能力。城市化进程破坏了农村的传统秩序,却未建立起有效的新秩序,酸甜苦辣尽在其中。面对神秘而不可抗拒的主宰力量,农民只能被动地调适。虽然作者情感充沛,但仍不能写尽此番沧桑,留下无限想象。

以心成书,诚非凡品。是为序。

(陆幸福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后记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城市已经改变和毁坏了我们,我们在城市中变成了精神病者、持证者、娼妓、幽闭症病人、杀人狂、窥视狂、惜恋金钱者、自恋的人和在路上的人,我们进入城市就是回不去故乡。”

邱华栋小说《闯入者》中人物如是说。

真实的城市生活中,现代生活所具有的紧张感与压迫感,给千千万万人带来欲望、愤怒、欢乐、忧愁、疲倦、麻木……总是让那些出生在农村、奋斗在城市的人在心灵深处怀念家乡。

正像一首歌所唱:“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故乡,你总为我独自守候沉默等待,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自从离开家乡,我都有一个心愿,总想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以表达我对家乡的一点问候和歉意。我动笔以后才发现,由于自己的懒惰和才学疏浅,这项工作并不容易进行,拖拖拉拉、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初稿(不论好歹)现在终于拿出来了。

我的记忆里,农村生活有它本身的诗意,它不仅仅是我的内心精神家园。在讲究效率的城市社会里,我们的生活中缺失的,恰恰是农村生活中的悠闲与清静。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安稳、自然,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我所熟悉的村邻们现在大多数已过耳顺之年。我在回乡时和他们闲聊,他们的言语间却没有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有的豁朗、平和,多的是感慨、迷茫。

他们的形象至今仍在我的眼前跳动。世道沧桑写在他们的脸上,那种感慨、迷茫反映出他们无所适从的处境。农村社会曾有的重大的、光辉灿烂的善和美,道德和风习,真的无可挽回地沦落了、葬送了、消失了。时代变迁中,农村社会要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20世纪30年代曾经在山东省邹平搞乡村建设的梁漱溟.曾经指出:“旧的生活秩序之逐渐摧毁,新的风气、新的变化非常猛骤,农民们跟着变、跟着跑是不愿的,可亦无力否认拒斥。”到了2l世纪,中国农民依然还是只能被动地调适着变化,被传统生活方式所培养出来的观念面临着各种考验。

在变化莫测的大时代里,他们真的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几乎悄无声息地承受一切,像大地到处可见的小草一样。在政治生活中,他们无权表达和参与;在财富分配上,他们不因劳动和能力的原因却贫富悬殊;在教育公平上,农村与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注定相差万里;在工作竞争上,有关系有背景的孩子在起点就占尽优势;在社会地位上,有钱财有势力的人拥有无数特权。说他们贡献最大、落差最大、最能忍耐、最能体谅.一点也不为过。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真如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一般高贵。

我要回忆我的家乡、村庄和人,通过我的笔来反映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在历史和教科书上无名的农民们被时代裹挟下的被动与调适。因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农民,与强势的社会精英同样是构成历史的组成部分。我希望我的记录能留住我的记忆和思考,不为其他,只为还愿。

一切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消失,回忆难免残缺不全。当熟悉的东西被毁掉后才发现情感的伤害很难补救。作为我,只有尽力从人生经历中尽可能抢救出具有价值的记忆。

社会的转型,只有长路,并无捷径。写完这些,我仍然不知道,农民的命运究竟将如何。不光他们,即使我们,也无法看到国家的未来,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南方朔曾说:“现在写文章是自己为了向自己交代,向良心交代。写出来,能发挥一点作用,就很高兴了,不要做梦,没有很大作用。”

这个小东西,我本意也是自己写给自己看,自己讲给自己听。

某次回到家乡的某天,我再次爬上老屋后面的山峰。站在山顶上朝远方看,山外依然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我又恍惚是昨日的一个少年,眼光还是投向了更远处的天空。

感谢河南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她们有着家乡人的热情与善意,愿意用心花时间来精心雕琢,给了我很大勇气,决心让这样一本很粗糙的东西出版面世,经受读者们的评判。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本书的风土人情介绍有着明盟的地域特色,但家乡的变化却是中国农村普遍发生的事实。在作者对故事、故人的叙述中,能读到令人惊诧乃至震撼的中国现实。近二三十年来,在城市和欲望的挤压下,“农村”正在剧变,一段历史正在消失。作者用平静的笔触,“希望能留住记忆和思考”,但带来的足更多的思考:一个村庄的独特命运,正是数十万个“被”消灭的村庄的缩影!

——李忠峰《中国财经报》记者

作者对家乡的记忆是片段的、个人的,虽然不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但它具有极大的情感价值。因为这样的情感会促进我们传承生存经验,会令我们产生一种力量,去勇敢地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环境的急剧变化。

——周山 《中国工商报》记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