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道”一同出现
在《齐物论》里,庄子还讲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引出猕猴吃橡子的故事,还是针对那些争鸣者的,他们劳心费神地争来争去,也不懂得“道通为一”的道理。应该说,这个故事就是讲给那些争鸣者听的。
猕猴对早晨分得三个橡子,晚上分得四个橡子很愤怒。但把分配的数字倒过来,即早晨分得四个橡子,晚上分得三个橡子,猕猴却很喜欢。庄子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七颗橡子的数字没什么变化,但养猕猴的人的办事原则有了变化,这个原则变化就是顺应了猕猴的心理需要,让它们高兴就行。这就是快乐原则。
这个故事的妙趣在于它引申义的多向性。一是从经济学理解,猕猴就是客户,做生意就要以客户利益为重;二是从心理学理解,猕猴不满意“朝三暮四”,而满意“朝四暮三”,这是它们的心理习惯定势决定了的;三是从进化论理解,猕猴的智商发展有限,还不能判别三与四或四与三的数字变化意义,也许人类对它们喜怒的判别是一次碰巧,而并不是什么数字变化所引发的;四是从社会学或哲学理解,为了合乎人类心智的需要,一些办事原则的必要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少一些愤怒,多一些快乐有何不可?在文明社会的发展中,这种快乐选择原则意义重大。
可不可以这样说呢?大家都快乐了,那就是“道通为一”了。
庄子从这个故事中坚定了自己对道的向往。他主张要像圣人那样,对待一切事理,做到无为任之,自然调和,各得其所。因此说,这个故事的引申义是值得探讨的,是藏有天道玄机的,也是可以为我们今日的社会学或哲学所利用的。
此时,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村子里有两个中年汉子不知为何争吵起来了。双方怒气冲天,声如雷霆,只见各自一下子甩脱掉了身上的粗白布衬衣,露出了太阳色的壮实身板,眼看一场肉搏大战就要开始了。可接下来出现了叫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一个汉子猛击一下自己的胸脯,高喊一声:“老子就是穷光蛋!”还出人意料的是,另一个汉子也是猛击一下自己的胸脯,也是高喊一声:“老子就是穷光蛋!”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在当年,“穷光蛋”可是一个威力四射的字眼。“穷光蛋”就是贫农,就是革命。
两个中年汉子就这样此起彼落地厉声高喊着同一句口号,同样猛击着自己的胸脯,来回不知多少回合。旁边看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犹如一台戏,虽然出现了意外的高潮情节,但是,因这你一来、我一往的架势,便很难知道它会以怎样的方式落幕。
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我的父亲。
他走近两个汉子面前,用不太高的声音喊道:“有几多吃的,撑着肚皮不得过啊!不都是穷光蛋吗?有什么好喊的呀!”父亲的话竟然起了作用。虽然他们还余火未消,嘴里还带着“渣子”,但都背向着走开了。
今日再想着这事情,我蓦然觉得父亲的出现,就是道的出现。
父亲的话其实就是一种道的表达。起初,两个汉子都喊着“穷光蛋”,都是在强调自己荣耀的一面,但这种荣耀的互相比况却不能平复心中的“是非”。而当他们听了父亲的话,什么尊卑高下你穷我富啊,革命不革命啊,还有什么“是与非”啊,都请回到“一”里去吧!有了“一”的公平和正义,纵然我们心中还有那么点沟壑,又何足道哉?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在这“一”的公平和正义面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怀想一下那些古代的思想家?我们不要总一门心思去指斥他们如何的“不是”,而更应该看到他们还有很多“是”的崇高和荣耀。正是在他们的思想里,还一直有很多“是”的光芒照耀着我们的历史,照耀着我们前进的生活。
对庄子之道,能剔其绝对理性,取其相对理性,以超越那些“是非”的羁绊,而得到一种美好、祥和而智慧的处世之道,这于人类,难道不是一件最大的幸事么?
P16-18
蝶缘
我读庄子,我写庄子。
庄周梦蝶,我也梦蝶。
那天,我在深圳儿子家午睡。在似醒非醒的一刻,我看见一只金黄色的蝴蝶沿着我视线的左方向飞去。说是金黄色,其实其色泽沧桑,并不鲜亮。那是一只体形弱小的蝴蝶,只见那两片翅翼一开一合,其飞行态徐缓而庄严,忧郁而沉静。
我似醒还睡。
我一直看着那一朵花瓣一样的蝶影渐渐消失在一片粲然的时空中。
待我完全醒来,我还以为是真有蝴蝶飞进房间来了。可儿子家住在十七层楼,蝴蝶可能飞上来么?何况那面向阳台的落地玻璃门还关着呢!我又怕是房子里有什么图案让眼前生出幻影,可定睛看去,除了装修不久的白亮的墙壁外,什么图案也没有看到。
这个梦使我分外激动。
一会儿,妻子走过来了,我禁不住报告说:“啊,我这些日子读庄子,写庄子,想必是感动庄子了。刚才,我也梦见蝴蝶了,一只金黄色的蝴蝶!我敢说,庄子梦见的那只蝴蝶,一定也是一只金黄色的蝴蝶。”
这金黄色的蝶影一定是庄子的灵魂显现了!
一定是他看我来了,鼓励我来了!
我在心里连连喊道:“庄子万岁!”
我赶紧坐了起来,看了看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时间:2009年3月5日18时45分。
噢,不是说,我们一直都找不着庄子的准确生平吗?我一定要记住这个时间,我一定要把这一天当作庄子的诞辰日来纪念他!
我读庄子,我写庄子,心中总涌动着一种神圣感。
我能完成这部随笔式的书稿,也是伟大天道给我的一份时空馈赠。
自那一次梦蝶之后,我好像也有了不同寻常的蝶缘。
那是次年的早春,我和妻子带着小孙子来到女儿家小住一段日子。一天清晨,天气微寒。我起床很早,来到阳台上,好像还来不及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就看到一只小小的银灰色的蝴蝶落在了阳台外侧的地板上。
我不敢立即移动脚步,便俯身观察了一会儿,看不到它有一息动弹。
哦,我断定它已死了。
那一刻,我再次想到了庄子,再次想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再次想到了那曾经飘过自己梦境的花瓣一样的金黄色的蝶影……
我再次俯下身子,又静静地观察了好一阵子,可还是看不到它的些微气息。
它真的会死吗?不会吧。但愿它只是经不住一夜风寒,而暂时力竭了,困顿了,但愿它也是在自己的梦乡里。
我仍在静静地看着。
我的担心一阵阵加剧了。
我不能再等了。这一回,我屏住了呼吸,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捉住蝴蝶的两瓣薄翼,然后又慢慢地提起。整个过程,它像一片半枯萎的小小银灰色的叶瓣,但还是不见它有丝毫的生命征兆。
我再也不忍心多看一眼了。
我举起手来,我要将它抛向空中。
无论如何,它是天空的精灵,它是自由的精灵。
它属于天空。
即便坠落,也该让它与天空有一次悲壮的吻别。
我一挥手,将它抛出去了,将它抛向了一片浅浅而微寒的曙色里。不用想了,它一定会翻转着坠落的……它一定会径直往下坠落的……它一定会向着命运的深渊坠落的……
谁料奇迹发生了!它好像是在漫长的静息之后,就等着这一刻到来似的,它迅疾地抖开翅翼飞了起来。
那时刻,我的惊异可想而知。
我想到,该要感谢这个早春的阳台,该要感谢这一片浅浅而微寒的曙色。
也可以说,是庄周的暗示和帮助,让我拯救了那一瓣银灰色的绝望。
那蝶儿刚刚还深根静默,连一丝儿要展示给人类的生命气息都最后收敛了。
它真的做对了。
它收翼,是为了展翅。
它竟然如此智慧。
它是在玩一次命途中的战略欺骗么?它是在一抹天道的光辉里,有了千古感应,而有幸保全了自己吗?
若是在另一个时空,它或许不会这样敛藏自己,它或会痴痴地、傻傻地,而不惜生命的激情和自我存在的表达,但那又会怎样呢?说不定真要引来灾难的。
我为它,也感谢自己。
是我及时地出现在它的面前,我才看到了这与我一同负载着悲悯和梦幻的蝶影。
也或是这份难得的蝶缘,我才得以在庄子那儿借得了一腔天道情怀。
《庄子随笔》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关于道家思想的力作。其中突出地阐述了庄子思想的国际地位。在道家的人性观、宇宙观、历史观、文化观、人性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该书第一次提到了道家的“宇宙密码”;第一次提出了“界象世界”的世界认识论;第一次系统地诠释了庄子的物化哲学思想。在无和有、生和死、道的理性力量、道的理论品格等方面都有独特而卓异的见解。该书延续了作者陶发美一贯的诗性语言风格,这也更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耐读性。
这本《庄子随笔》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了作者陶发美读《庄子》的所感所想,并将庄子与同时代的中外思想家进行比较,阐发其独到之处及异同,同时,对庄子在中国思想史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多有探究,对庄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也有所涉猎,其观点不少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本书内容健康,文笔优美流畅,娓娓道来,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