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感悟》一书,是穆群义退休后经过20余年学习有关老年养生资料,与上千人心理对话,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总结、感悟写成的。
此书旨在正确认识老年,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特别是老年人应自强、自尊、自勉,实现人生价值。
该书内容主要是老年养生,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篇幅较短,有哲理性,是老年人精神养生的工具书和行动的指南。启迪老年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心态、心境、心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年感悟 |
分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作者 | 穆群义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年感悟》一书,是穆群义退休后经过20余年学习有关老年养生资料,与上千人心理对话,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总结、感悟写成的。 此书旨在正确认识老年,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特别是老年人应自强、自尊、自勉,实现人生价值。 该书内容主要是老年养生,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篇幅较短,有哲理性,是老年人精神养生的工具书和行动的指南。启迪老年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心态、心境、心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内容推荐 《老年感悟》从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特点出发,阐述了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心态、家庭等相关问题,其中有作者就相关问题所收集资料的总结与提炼,也有作者穆群义从自身经历出发的感受。本书有助于老年朋友处理相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此书,对年轻人也有一定的教益,在其走好人生之路,及教育子女上能起到指引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谈老年与生命 第二章 谈生活与健康 第三章 谈心态与健康 第四章 谈做事与做人 第五章 谈关爱家庭 第六章 谈感悟与警示 试读章节 15 人到老年 人生如梦,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到了老年,才真正体会到人生是单程线路,没有回头路可走。惋惜也罢,后悔也罢,前半生所走过的路都已无法改变。只能根据前半生的所学、所看、所做、所听、所想、所悟,总结和归纳出为人处世哲理,好好地度过日子越来越少的余生。 人到老年,才真正认识自己。时间是自己的,干自己想干的感兴趣的事,就能干好。 人到老年,才能冷静地去看待家庭、老伴。幸福美满的家庭,百年和好的老伴,是在互相关心、彼此照顾、互相“忍”与“让”中度过的。 人到老年,已懂得宽容自己,懂得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勉励自己;并从最痛苦之中找到亮点,找到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希望。 人到老年,看人看事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应有自己的主见。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人生在世,有荣有辱,有喜有愁,这些都已经逝去,关键是在后半生的最后几步必须走好。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人的衰老是从对生活的厌倦开始的。心理健康是最主要的。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悲欢离合、孤独、寂寞、成功、失败,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要善待真实的人生。 人到老年,开始明白:爱是言语和行动上的付出,是奉献;但幸福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老爱幼是相互的,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要求。 人到老年,才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就是善待生命。 人到老年,才知道人和人不能攀比,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生活上要低标准,思想上要高标准。 人到老年,才知道:“身体是自己的,财产是后人的,权力是一时的”这个简单的道理。 16 古人诗歌中的养生之道 我国历史上善于养生的文人墨客,常把养生之道寓于诗词之中。这些诗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实为珍品。如能常读、多记并身体力行,则对身心大有益处。 “食惟半饱无兼时,酒至三分莫过频。”这是《寿世保先》中记载的一首七律诗中的两行。作者告诫人们应食勿过饱、饮酒适量、杜绝酗酒。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争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这是北宋思想家邵雍的养生诗。意指贪图美味使人罹疾生患,七情过度使人致病。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却病方。”这是清代张之洞的一副养生联,与邵雍诗有异曲同工之处。此联把“无求”说成“安心”的法宝,把不饱看作养生的妙方,阐明了养生的哲理。 “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这是宋代苏东坡的诗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衰老是从脚先开始,常足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起延年益寿之功效。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自古有“发宜常梳”的健身之道。现代医学证实,梳发对头部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并刺激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有利于头部的营养代谢。所以常梳头,对防止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疼、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作用。 古人养生从精神到吃喝,从梳头到洗脚,讲出朴实无华的道理,易学易行、长期坚持,定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17 历代名人养生简言 历代名人养生积累了极丰富的宝贵实践经验,现录如下: 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养生“二字”:宋代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养生“三戒”: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蜜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知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衰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养生“六节”: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劳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养生“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养生“八乐”:石成金的“八乐”即,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养生“九思”: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历史名人,用精炼的词语,将养生总结为:一德、二字、三戒、四法、五知、六节、七食、八乐、九思。其中只有六节指人的内脏,七食是指生活方面,其余都是思想上精神上的养生。养生是人生的大课题,历代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意精神养生。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健康是第一要务,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有修身养性“六招”,即: 一喜: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二须: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P16-19 序言 真感实受是好书——为穆群义同志《老年感悟》记 穆群义同志是大庆油田领导机关的一名“老会战”。他一生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发展,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为人忠厚老实、待人热情坦率,处事公正直爽,不愧为我们机关干部的一位楷模。 他老有所学,学有所成。他退休后在机关老年大学学书法,由于他学习刻苦,进步很快,书法艺术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学员后任书法教师5年,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市、黑龙江省和全国书法展上获奖,他的这种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为油田老同志做出了榜样。 他博览群书,广泛积累,还从书本上、报纸杂志上吸取多家养生知识。共收剪贴142本,记录了10大本笔记,写了600多篇关于老年养生的短文,2004年编写的《修身养性,欢度晚年》已内部出版,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这本《老年感悟》一书,是他用了4年时间完成的。主要讲述了老年人的特点、生活与健康、心态与健康、做事与做人、关爱家庭以及感悟与警示等6个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不仅讲了很多科学健身、养生之道、学习之道、生活之道。还讲了很多处世哲学、做人准则和人伦道德方面的问题,也介绍和分析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很多位名家和老寿星的人生感悟、生活经验和处世名言,也介绍了大庆油田老有所为方面的典型及好人好事。 穆群义同志在介绍分析这些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也谈了自己的很多真实感受,加进了自己生活中的很多感悟和体会。这些宝贵的感悟、名言,已被很多人当做座右铭,并将激励更多的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我自己在拜读这本书时,也深受教育,深感收集这么多资料来之不易。我认为这本书也是学习大庆精神,学习铁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好教材,对教育好下一代起了指导作用。 我作为一名“老会战”,建议工会、共青团、老干部处都能很好地宣传这本书,以供更多人学习,从中受益。 李智廉 2013年11月23日于大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