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荡太平洋(大国四百年争霸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沃尔特·麦克杜格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日本关闭门户6年后,中国却门户洞开。末代天子——中国汉族的最后一个皇帝——心中的沮丧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身为天子、身为各方理应臣服的天朝统治者、身为道德与正义的准绳、身为万民安居乐业的守护神、身为延续了276年的君权承继者,结果上天却认为他不适为人君而收回了一切的权力与威严,人之失势,莫此为甚。

这就是崇祯皇帝,明朝最后一位主掌紫禁城的帝王的心理负担。当时城市瘟疫蔓延,乡下则处处饥荒,人民死亡无数。地方上又有流寇和暴民流窜各省。北方的女真人也虎视眈眈,直逼京城。崇祯的军队不是心怀不轨,就是无力同时抵挡所有的敌人。朝廷官员贪污腐败,国库空空如也。占卜者由流星的出现、北方的奇光和深夜传出的战场哀吟声察觉出上天的怒愠。1644年4月,天文学家报告北极星从北方天空的宝座“陨落”,这一向是改朝换代的预兆。

崇祯也别无选择。流寇首领李自成已经越过黄河,直指北京西南。部分大臣力促召回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将军逐退匪寇。然而如此一来就无人看守北方边境,恐予清兵可乘之机。另外一派建议崇祯御驾亲征,以天子之尊号召人民对抗李白成。不过崇祯不善军事,甚至不会骑马。还有一派则力劝他逃往仍然忠于朝廷的南方省份。但是崇祯选择留在北京,守着社稷坛。最后,李白成的叛军在4月的阴沉细雨中攻进北京城。是日傍晚,崇祯最后一次召集大臣。就在廷上一片哭声之际,他下令大臣退朝自尽(有13位大臣遵旨行事)。心中绝望至极,崇祯将太子和其他王子送出宫外藏匿,自己喝酒壮胆,然后举剑刺向妃子及两位公主。皇后在羞愧与惊吓之余随即自杀。午夜过后,崇祯脱下黄袍,穿上一袭蓝丝袍与红裤,由太监总管陪同,走到附近山坡上的凉亭,在他选定的地点旁写下“天子”两字,然后上吊自尽。

李白成占领紫禁城后,卑躬屈膝的明朝遗臣自愿指导他何谓皇帝的职责。李自成并不反对创立新朝代,但是他轻视帝国官僚,认为官僚的贪婪堕落才是中国衰亡的主因。因此他处死了46位官吏,对其余人则征收惩罚性税收,也好支付军队的开销。李自成的军队毫无法纪可言,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最后众人皆知真命天子绝不可能是李自成。此时的关键人物是镇守山海关、阻挡清兵进犯的吴三桂。李自成送贿赂给吴三桂,提议双方联盟,经过一番思考,吴三桂决定接受。但就在他前往北京的途中,一名歇斯底里的难民——他父亲的一名侍妾——踉跄走人营中,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她说李自成等得不耐烦,已经杀了吴三桂全家,并把吴三桂父亲的首级挂在城门上示众。

如今吴三桂一心只想报复,但是光凭他的军队尚不足以对付李白成。所以1644年5月,他“邀请”清兵入关,期望他们能够复明。不久李自成的叛军就知道他们在北京城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他们变本加厉、更加残暴,进而放火烧城。北京城民也挺身而起,烧杀了2000名贼寇。职此之故,清兵后来在6月进入北京时,才会被城民视为奉天旨意复明的义军,而非令人心生恐惧的进犯敌军。身兼摄政王的清军统帅多尔衮下令军队不得违反纪律,并为过世的崇祯皇帝举行适当的葬礼,请明朝遗臣复职,并代表其皇侄按照传统的形式与习俗创建清朝。由于多尔衮的睿智,清朝政权得以延续至20世纪。

只是强权衰落得也快!因为如果日本凭借其地理位置、人口和民族精神,就能被视为北太平洋权力争霸战中的主角,那明朝就更不必说了!当时中国不只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500年时人口已达1亿),并且早已发明了火药。发展出了西方工业革命前举世无双的炼铁技术,同时在造船与航海技术上也领先其他民族。明朝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航海船队,船身比一个足球场还要长。这些船由印度洋向西远达非洲,如果顺势向南行,即可比后来的葡萄牙人早几十年绕行好望角。

我们可以猜测郑和的船队没有绕过好望角的几个原因。首先,此趟航海所费不赀,目的不为贸易,而是要求诸国输诚,收取的贡品也许还不敷成本。第二,此趟航行是皇帝一时兴起的念头,一艘船只要短时间弃置不用就可能从此报废。第三,中国不需要远航船队即可抵达邻近的香料群岛。第四,统率这次航行的太监郑和遭到儒家官僚嫉妒。第五,对外通商意味着腐化的外国重商势力会玷污阶级严明、以农立国、道德高尚的社会组织。到了1500年,中国皇帝禁止人民航海,违者处死。外国人只能在朝廷规定的港口活动。第六个原因,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外患几乎全是来自北方边境。

P40-41

书评(媒体评论)

同时对16世纪北太平洋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进行了精彩描述……麦克杜格尔成功地将历史、地理与人类学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了一起。这本书很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就像他的许多想法一样。类似的历史写作方法将会引起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项重大成就,是一部描述精彩的历史剧。

——入江昭,哈佛大学历史系前主任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天与地》一书中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掌握、研究与记叙。他在本书中运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而且本书与他之前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价值。几乎每一页,麦克杜格尔都会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或观点;同时,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令人兴奋且独创性地阐释了文化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关心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分享太平洋的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未来的人,会很高兴能阅读这本书。

——詹姆斯·法洛斯,《大西洋月刊》资深记者,

美国前总统卡特首席撰稿人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本书生动的想象力、广博的学识以及戏剧性的写作手法的赞美。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增进知识、充满趣味、见解深刻,且充满惊喜。

——史蒂芬·安布罗斯,美国历史学家,

《兄弟连》作者

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将连续完整的观点一次性地呈现出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科克斯书评》

在深度与细节上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淘金者、毛皮猎人、帆船与蒸汽船,以及战争,演员不断变换但根源却难以置信的一致。

——《书单》

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是一部关于动荡的北太平洋的宏大的历史叙述。立意新颖、精彩绝伦、与众不同并极具吸引力,这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具有独创性的书。

——《商业周刊》

后记

夏威夷王国女王加休曼努、“加州西班牙的创建者”传教士塞拉、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日本外交官斋藤博……如果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都曾对北太平洋地区历史及地缘政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机会齐聚一堂,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他们是如何看待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又是如何看待他们作古之后的历史的?本书作者即为我们展现了这一不可能发生的场景。

一位人梦的“说书人”、一位女王、6位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这种开场方式对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来说可谓相当新奇,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小说体历史”,这是作者对本书的定位,但借“说书人”之口对地缘政治的分析以及海洋帝国盛衰的原创性洞见,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适时插入的“说书人”与“听书人”的讨论可谓是本书的点睛之笔。作者不仅通过“说书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从几位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与立场出发,对所述历史进行评断;作者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与写作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受历史背景局限,书中一些人物难免有些许偏激之词,本书未作删减,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资料,书中观点不代表译者与出版社观点。

服务热线:188—1142—1266 133—6631—2326

服务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6月

目录

引 子

第1章 召 唤

第2章 第一次聚会

第一部 帆船与体力时期

第3章 东经159 度,北纬32 度,1565

第4章 长崎,1638

第5章 北京,1644

第6章 尼布楚,1689

第7章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741

第8章 上加利福尼亚,1769

第9章 第二次聚会

第10章 凯阿拉凯夸湾,1779

第11章 努特卡湾,1790

第12章 北海道,1792

第13章 凯阿拉凯夸湾,1794

第14章 锡特卡,1799

第15章 巴黎,1803

第16章 库页岛,1806

第17章 第三次聚会

第18章 阿斯托里亚,1811

第19章 加利福尼亚与考爱岛,1815

第20章 华盛顿特区,1819

第21章 圣彼得堡,1821

第22章 火奴鲁鲁,1825

第23章 第四次聚会  174

第24章 布拉索斯河上的华盛顿,1836

第25章 广州,1839

第26章 火奴鲁鲁,1843

第27章 俄勒冈,1844

第28章 索诺马,1846

第29章 巴拿马与合恩角,1849

第30章 第五次聚会  241

第二部 蒸汽与铁轨时期

第31章 第六次聚会

第32章 江户,1853

第33章 黑龙江畔的瑷珲,1858

第34章 圣弗朗西斯科,1860

第35章 华盛顿市与锡特卡,1867

第36章 东京,1868

第37章 犹他与不列颠哥伦比亚,1869

第38章 第七次聚会

第39章 火奴鲁鲁,1875

第40章 萨克拉门托与华盛顿,1882

第41章 东京,1889

第42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津,1891

第43章 火奴鲁鲁,1893

第44章 朝鲜半岛,1895

第45章 马尼拉与火奴鲁鲁,1898

第46章 第八次聚会

第47章 北征阿拉斯加,1899

第48章 北京,1900

第49章 巴拿马城,1903

第50章 旅顺港,1904

第51章 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1905

第52章 第九次聚会

第三部 内燃机时期

第53章 第十次聚会

第54章 圣弗朗西斯科,1906

第55章 朝鲜半岛,1910

第56章 北京,1912

第57章 巴拿马运河与胶州湾,1914

第58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巴黎和会,1919

第59章 华盛顿特区,1912

第60章 东京,1923

第61章 第十一次聚会

第62章 西雅图到西雅图,1924

第63章 上海,1927

第64章 奉天,1931

第65章 南京,1937

第66章 诺门罕,1939

第67章 珍珠港,1941

第68章 第十二次聚会

第69章 图利湖与中途岛,1942

第70章 阿图岛与德黑兰,1943

第71章 塞班岛,1944

第72章 长崎,1945

第73章 东京,1948

第74章 朝鲜半岛,1950

第75章 第十三次聚会

第76章 美国人的负担

第77章 曲终人散

出版后记

内容推荐

由沃尔特·麦克杜格尔所著的《激荡太平洋(大国四百年争霸史)》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人创造历史。“帆船与体力”、“蒸汽与铁路”、“内燃机”,技术革新扩张了人类的欲望,让人们远达大洋彼岸;而永无止境的欲望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发展。这种循环往复、太平洋沿岸居民的融合与冲突、国家的扩张与利益编织出了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这当中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入江昭、《兄弟连》作者史蒂芬·安布罗斯、美国前总统卡特首席撰稿人詹姆斯·法洛斯鼎力推荐!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挑战全新写作手法,以“说书人”口吻讲述北太平洋四百年权力之争!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激荡太平洋(大国四百年争霸史)》中运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而且本书与他之前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价值。几乎每一页,麦克杜格尔都会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或观点;同时,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令人兴奋且独创性地阐释了文化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关心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分享太平洋的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未来的人,会很高兴能阅读这本书。

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呈现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7: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