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莹编著的《德国婆婆中国妈》是一段文艺女青年与德国靠谱男的异国恋情,一场从广州到慕尼黑的风景之旅和内心戏剧。一边是德国式婆媳关系与文化百态,一边是中国式母女情愫和家乡风物。德国华人作家关愚谦作序推荐,传递超越人种、族群、文化的爱的正能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德国婆婆中国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莹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莹编著的《德国婆婆中国妈》是一段文艺女青年与德国靠谱男的异国恋情,一场从广州到慕尼黑的风景之旅和内心戏剧。一边是德国式婆媳关系与文化百态,一边是中国式母女情愫和家乡风物。德国华人作家关愚谦作序推荐,传递超越人种、族群、文化的爱的正能量。 内容推荐 叶莹编著的《德国婆婆中国妈》是侨居德国的中国才女叶莹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鑫子是一位在广州的银行工作的女白领,眼看就要步入"剩女"的年龄,妈妈整天帮她物色如意郎君,有一天却鼓动她去德国留学继续深造。在男Gay蜜的支持下,鑫子毅然踏上了德国之旅。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一场跨国婚恋的前奏…… 故事从鑫子在德国的大学生活,写到她与德国靠谱男的相识、恋爱、结婚、生子,与德国婆婆的文化"摩擦"以及中国妈妈对女儿远嫁万里之外的犹疑怨念。最终,时间馈赠给这几个不同年龄、身份和国籍的女性的,则是爱的和解与颂歌。书中同时穿插着对德国社会、人文、风光的描写,对德国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的观察。在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对比之下,相映成趣。 目录 第一章 女大当嫁 1.母亲的愿望 2.男闺蜜支持我出国 第二章 柏林,柏林 1.这里是德意志 2.语言学校 3.时差党回家 4.被德国大学录取 第三章 蓝色的多瑙河 1.德国大学生活 2.番茄炒蛋的爱情 3.意外事故 4.初见阿妈 5.日尔曼好“基友” 6.番茄炒蛋式求婚 第四章 中国媳妇 1.婚礼 2.回娘家 3.居家的日子 4.女人你要怎么做? 5.舍不得老 第五章 千山万水总是情 1.故乡的味道 2.在慕尼黑租房 3.初为人母 4.父母在德国的日子 5.剩女传说 6.大枫林谷 7.沉重的爱 8.婆婆的礼物 9.天伦之乐 第六章 爱蔓延 1.婆婆手中的抹布 2.又是飞翔时 3.毕太太买房 4.做一名义工 5.幸福的含义 6.中国护照,德国居留 7.快乐暑假 8.爱蔓延 第七章 嫁给德国人,你图个啥? 1.寡妇街的故事 2.左右为难 3.嫁给德国人,你图个啥? 4.德国妇女再就业 5.背负沉重历史的德国人 6.养老上门护理 7.德国人的“排外臆想” 8.礼物 9.祖国,我的母亲 第八章 夕阳红 1.养老院的调色板 2.收获的季节 3.不讲理的房东 4.养老院:琴声悠扬 5.德国式的“公平”和“不公平” 6.夕阳无限好 7.母亲的理解 第九章 永远的安宁 试读章节 这里是德意志 柏林特格尔飞机场很小,和我想象中豪华气派的国际大都市机场相差甚远。我在离出站口很远的地方便看见了思丝。思丝比我早两个月到达柏林。 因为我还没有自己的宿舍,便暂时寄住在思丝那里。思丝告诉我,明日在柏林有个大规模的“爱情大游行”,她想带我一起去看。她说是机会难逢啊,今年这个大游行轮到在柏林举行,一定要去开开眼界。 第二天,吃完早餐后,思丝带我去买了一个电话卡。我到电话亭去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然后我们坐地铁去柏林蒂尔加滕中心公园参加“爱情大游行”的活动。 柏林的地铁站和广州的相比,实在是有点过于脏旧。地铁站口的外墙上,横七竖八的涂鸦随意地装点着没什么特色的砖头。铁轨道里,密密麻麻横躺着长短不一棕黄混色的烟头。但是,这里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乘客能够自由进出,上车买票全凭自觉,大家可以在站台上的自动售票机买票。我们在地铁里转了一趟车,便到达了目的地。 这天的天气极好,天空的那抹湛蓝把拥挤的人群染成一片蓝色海洋,海洋上漂着五花八门的旗舰队。护舰的人群和航船的水手,都像是炙热夏日烤制出来的一团团芝麻烧饼,他们热情高涨,异香纷呈。我紧拉思丝的手,在这片疯狂的海洋里任凭自己浪起浪落。思丝把外套脱了系在腰间,露出火红的小背心。她把她的柯达大相机挂在胸前,“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一对上身袒露,红毛绿发的小伙子从我身旁经过,看见思丝手中的相机,他们马上揽住我的肩膀,对着镜头搔首弄姿一番。从他们身上飘过来的浓郁香奈儿味,让我有种晕船的迷惘。抬头张望蓝天,瞥见路边的电线杆上,也成了人们向世界宣爱的制高点。 我被这场能让爱能量无止境释放的大游行吸引。我尽情感受着那些自由天空下奔放的灵魂与疯狂的躯体。走向归途时,思丝还在兴奋地盘点着今天镜头的收获,待心中的狂热慢慢恢复平静后,我回望中心公园的那座金色凯旋柱,对思丝轻叹:“德国人真好,可以这般自由地放纵自己。但是我想象不出,我以后会找一个德国男朋友。”我的脑际又掠过了那袒露着茸茸黄毛的胸膛,刺鼻的香水味,还有像公鸡尾巴般多彩的发式,我坚决地对自己摇了摇头。 思丝赶忙用手指顶着双唇“嘘”了一声。她说:“这些话不能说,一说就破。” 我怔了一下,赶快补充:“万一真被我说破了,我不小心找了个德国男朋友的话,那么他不能打扮得这么奇形怪状的,而且他要能跟我回中国去的。” 思丝这回低下了头,回了我一句:“如果爱情能让人规划的话,便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大游行了。” 她的这句话触及了我的内心深处,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过去几年那颗追求爱情的心渐行渐钝——因为我们习惯了在爱情还没来到我们之间时,就开始了相互的规划:年龄,身高,相貌,家境,收入,住房。可往往是规划蓝图看起来很好的人,待到和对方谈吐一番以后,却要打退堂鼓了。 柏林很快就让我喜欢上它了:这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这里一打开水龙头便可以有冷热水,这里的空气很好,天空很蓝,房子很别致,小园林独具匠心,还有,这里的人们,也都很友好,路上看到的,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也会对我点头说一声“日安”!P11-12 序言 说来这也是缘分,我和作家叶莹是在两年前,在德国慕尼黑我的一场演讲会上认识的。那晚,演讲会结束后,叶莹捧着我写的书《浪——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走到我面前,要我签名。我这个人喜看面相,总觉得人的善恶,都长在脸上。她的那种执着和眼睛中透露出的那种诚恳、善良的神情,给我印象很深。我的妻子珮春在旁,也有同感。按理说,见过一面,早就忘了。现在她忽然写信来,希望我为她的长篇小说写《序》。我是一个不太愿意为他人写序的人,一方面,怕自己不够格,还要花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写出来对方如不满意,登也不是,不登也不是。何故自寻烦恼呢?但这次我很快就答应了。原因是对她的印象记忆犹新。再看看叶莹叙述的故事,重点是写该书主人公的家庭趣事以及德国的风土人情。我也有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善良的德国丈母娘,也爱上了德国这块土地,有不少共同语言。此外,她的文笔优美、流畅,内容多彩多姿,拒绝她是一种罪过。 我们知道,中国国画有工笔和泼墨之分,读了叶莹这部书,我下意识感觉到“书中有画”。作者是一个感情细腻、思想丰富的工笔作家。她对妈妈和婆婆,爸爸和丈夫、以及至亲好友和社会风情的描绘,就好像国画家画梅兰竹菊,红花突出,绿叶陪衬,下笔和着色,和谐不苟,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笔下的鑫的性格——温柔、孝顺、善良。她描写母亲、婆婆两种不同的爱,清晰生动。母亲感性的爱至深,爱得有时会使你心碎;婆婆理性的爱至善,爱得使你心醉。 她笔下描写的故事,和一些英、法国经典文学著作,如《简爱》《块肉余生》《基督山恩仇记》等等完全不同,后者里面充满了仇恨、嫉妒、算计、阴谋、暗杀。而此书充满了爱情、信任、和谐和友谊,它设法把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善良的一面,凝聚在一起。我们当前的世界充满了暴力、战争,是与西方现代主流媒体的电影、电视、小说、报刊的某些不健康的教育和影响有关。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改变人间这种恶性循环状态,应该多出版些和谐民主、与人为善的文学作品。 和德国人相处共事几十年,对德国人的一般性格,尤其是知识分子,我太了解了。我常常把他们中的好人描写为暖水壶,外冷内热。就像叶莹书中写到的那样,鑫和她婆婆的关系尽管很亲密,但婆婆在她的家总是“我的厨房我的事”,不需要鑫去帮忙;在婆婆入院时,鑫照顾了公公几天,婆婆也要给她钱,让她对婆婆这种分明的“楚河汉界”做法觉得很受伤。可是,当鑫为人母以后,婆婆却任劳任怨地去帮助她。 另外,在全世界都一样。当一个女孩做了人家的媳妇后,婆婆总感觉,夺走了她儿子的爱。在中国,婆媳关系一般较难处,在德国也不例外。但是幸运的鑫,来到德国,不但和丈夫相亲相爱,还能和婆婆一见面就如此融洽无间,这太难能可贵了。我发现,鑫的命真好。婆婆有鑫这媳妇时,已经八十岁了。一般来说,八十岁的婆婆和四五十岁就做婆婆的妇女想法当然不一样,老人已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也不会那么妒忌媳妇了。而且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有这么一个天上掉下来的、亲切懂事的中国媳妇,高兴还来不及呢!真心希望她儿子一生幸福。 这部著作在描写鑫和她妈妈的母爱关系时,写得入木三分。农民出身的妈妈对女儿爱之愈深,怨之愈切,不断怪她嫁到西方,不能留在自己身边,早晚相处。这种感情完全是真实自然的流露;而同时,鑫对妈妈依恋之情的细腻描述,催人泪下。另一方面,作者又不惜纸墨,描写鑫与德国婆婆的关系,那么自然和谐。她婆婆是个知情达理、作风严谨、为人宽宏大量的女人,书中字里行间描写得淋漓尽致。越多看几遍,感受就越深。因为婆婆,鑫熟悉了德国的养老体制,她感叹德国养老体制的人性化。而即使是在如此完整的一个养老体制下,家属对老人的关怀,依然很重要。于是,她终于对妈妈那份“自私”的爱有了更理智的认识。 目前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一般来说,无论中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写真实故事的纪实文学,比一本杜撰的小说来得更受欢迎。作者在文字处理上,有一个特点,就好像一个人吃酸甜的橄榄,回味无穷,例如她描写鑫姑娘参加柏林的“爱情大游行”,其中一段写道: “我被这场能让爱能量无止境释放的大游行吸引。我尽情感受着那些自由天空下奔放的灵魂与疯狂的躯体。走向归途时,我回望中心公园的那座金色凯旋柱,对思诗(她的中国女友)轻叹:德国人真好,可以这般自由地放纵自己。但是我想象不出,我以后会找一个德国男朋友。我的脑际又掠过了那袒露着茸茸黄毛的胸膛,刺鼻的香水味,还有像公鸡尾巴般多彩的发式,我坚决地对自己摇了摇头。”这段描写不但精彩,谈到自己的真实思想,而且还埋下伏笔。因为读者从书名中一早就知道,鑫姑娘后来嫁给了一个德国人,她又是如何忍受的呢?读者就希望在以后的章节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作者在突出女儿心、母女情的同时,也非常巧妙地糅进了德国的历史片段、古典文学、家庭习俗、风土人情。作者一方面介绍主人公鑫子的婚礼的场面,同时也谈到了德国人离婚再结婚的麻烦手续与困境。书中穿插了德国美丽的风景、宗教的排斥、养老院的民主和大学生的浪漫生活,甚至还涉及到全球金融危机、德国总统被赶下台的新闻轶事,但都只是作为调料,自然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写得既真实、生动,也增加了两地文化碰撞下的趣味性。 我给报纸写专栏和著书已经有几十年了。为了有可读性,尽量要求自己具有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和逻辑性。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读者。但是,当一个文学作家、写一本小说时,那你除了这四点外,还要加上文学性、艺术性。 叶莹这部小说,趣味性很浓、知识性很广,生活写得很真实,且文字优美生动,有艺术色彩。她说这是她写小说的处女作,真难能可贵。这部书中,她对鑫的两个孩子着墨不多,我相信这是作者有意这样做的。 叶莹给我的来信中写到:“这本书写完了,是我对自己心灵获得安静的一个交待。不管这本书的市场反应如何,我都准备继续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下去。目前我的愿望是在儿童文学,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的纯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下去。希望能在作品中把德国的某些积极元素融合进去。”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叶莹下一部作品的问世。预祝她并深信,她将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 关愚谦 2015年元月于德国柏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作者在突出女儿心、母女情的同时,也非常巧妙地糅进了德国的历史片段、古典文学、家庭习俗、风土人情。作者一方面介绍主人公鑫子的婚礼场面,另一方面也谈到了德国人离婚再结婚的麻烦手续与困境。书中穿插了德国美丽的风景、宗教的排斥、养老院的民主和大学生的浪漫生活,甚至还涉及到全球金融危机、德国总统被赶下台的新闻轶事,但都只是作为调料,自然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写得既真实、生动,也增加了两地文化碰撞下的趣味性。 ——前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作家、学者关愚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