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深感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绝望之下竞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年轻人走进大海,眼看就要被淹没的时候,一位老人救起了他。老人颇感生气地问:“看你年纪轻轻,为何要走绝路?”
只见年轻人痛苦地抱住了头,说:“我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没有人欣赏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早一点了结生命。”
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便随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低头看了一眼说。
这时,老人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手扔在了沙滩上,然后对年轻人说:“那你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吗?”
“这还不简单!”
“那你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不能苛求人们马上认可你。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的欣赏,就必须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一时间,年轻人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大海。他对自己的愚蠢行为感到悔恨,从此奋发图强,最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为成功打下基础。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就像沙滩上的一粒沙子,周围有太多和我们相似的人,在芸芸众生当中,我们都太过渺小不起眼。一个人是否出色不在于他怎样看自己,而是别人如何看待他。每个人都期待成为富翁,但真正能够踏实做事的人又有几个?大部分人都只是幻想着过日子罢了。
其实,想要跻身于成功者圈子的人不止你一个,既然人际关系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那么谁不想钻进能帮助自己飞跃的圈子中呢?但是不要忘了,组成交际圈的都是相同的人。当一人进入一个圈子,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那么他也需要付出,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共同进步。如果你只是平凡的一粒沙,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得到蚌壳的保护呢?
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当下,要想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就必须对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抓紧时间学习,就很难再跟上时代的节拍,一个“电量不足”的创业者,又怎么会被社会所接纳?
与一些高强度、低收入的体力劳动相比,以知识立世、用头脑赚钱无疑已成了一种飞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通过教育提高个人素质,并以此改变命运的例子为数不少。
20世纪70年代,晓出生于成都市金堂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亲戚的安排下,她进入一所高中学校的食堂工作。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她把所有的高中课本全都买了下来,一有空就跑到教宦去旁听。
她对英语特别感兴趣,近十年的独立自学生涯使她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为了提高厨艺,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晓又报名参加了一个厨师培训班。经过半年的努力学习,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厨师等级证书。
新世纪来临之际,晓突然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一家公司正在成都招聘服务人员,条件是高中以上文化,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虽然没有高中文凭,但晓很自信,她相信通过多年的自学,自己已经具备了高中文化水平。
而结果也正如她所料,她凭着流利的英语口语,在众多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破格录取了。
来到美国后,英语和厨艺成了晓的“敲门砖”。加上她在工作中倍加努力,终于,她在一次万人竞争的选拔中拔得头筹,顺利进入大公司,成为一名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从食堂打杂工到大公司工作人员,晓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切全赖于她当初有意识地为自己“充电”。对于有心人,“知识”的门槛并不高,在它身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的人一般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当知识不是以多寡而是以新旧来衡量的时候,差距是相对的,而机会、财富也不是永恒的。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切,可以放松了,那么就在我们放松的那一刻起,竞争对手就开始超越,并将我们的成果全部毁灭。
通用电气公司(GE)首席教育官、发展管理学院院长鲍勃·科卡伦曾说:“在GE内部,一旦进入了公司,你是来自哈佛大学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学校,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进入公司后,你现在的表现比你过去的经历更重要。但是,如果你停止学习,从个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像水在涨,而你就站在那里,并不去学习提高游泳的技巧,那就只有被淹死了。这对你个人和事业来说都是一件坏事。”P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