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朱冉编著的《泉源--大栅栏街道综合包户志愿服务30年》共14.7万字,详细介绍了“综合包户”的起源与开端、发展和创新,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以及在30多年来大栅栏地区涌现出的志愿服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泉源--大栅栏街道综合包户志愿服务30年》的出版也将成为北京志愿服务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 话说当年——“综合包户”的缘起
引子
一、再访见证人
二、话说当年
三、相关报道
1.《人民日报》称“综合包户”是“首都青年创造为社会尽义务好形式”
2.《光明日报》记录了当年的“综合包户”协议书
3.媒体宣传
第二章 回眸历程——“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30年的蓬勃开展
引子
一、“综合包户”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1.第一个十年(1983—1993):萌芽初创、夯实基础的十年
2.第二个十年(1993—2003):稳步发展、积极推进的十年
3.第三个十年(2003—2013):抢抓机遇、阔步前进的十年
二、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
1.大栅栏街道工委书记田静在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发言
2.“综合包户”志愿服务获得的荣誉
三、相关报道
第三章 值得永记——“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感人事迹
引子
一、志愿服务——那些感人的事儿
1.“综合包户”30年
2.大碗茶茶摊“老二分”
3.坚持助残活动的首铁特警爱心传递队
4.大栅栏消防中队的“扶贫帮困青年突击队”
5.社区里有支“女子消防队”
6.让爱在街巷涌动的女子助老服务队
7.为他人解难的“爱心指南针”
8.窗口单位学雷锋 街道处处志愿者
9.青少年的“成长加油站”
10.“四德精神”之戴月轩
11.“经典不必修饰”之内联升
12.“敬德修业”之同仁堂
13.“仁德至上”之全聚德
二、志愿者——那些难忘的人
1.身边的先锋——杨淑香
2.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的指路队长——朱淑琴
3.一身多职的志愿者——刘纯玉
4.“这辈子没有白活”的志愿者——杨福莉
5.无偿奉献社区的党员——曲秀华
6.用真情染红夕阳的志愿者——刘亚军
7.社区建设中的“不老松”——朱子安
8.街坊眼中好“大姐”——秦德澄
9.不忘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冉增辉
10.携手做公益25年的恩爱夫妻——张阿姨、潘叔叔
11.尽自己所能为社区服务的“民生观察员”——廉家宝
12.“有里儿有面儿”的好人——杨喜云
13.养老助残员的平凡世界——耿冬梅
14.让生命绽放出光彩——陈春红
第四章 源远流长——“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引子
一、1984年共青团中央的《通知》与北京市团委的《汇报》
二、大栅栏街道2013年12月10日的汇报
三、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同志2014年1月15日的讲话
四、“综合包户”30年及其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第五章 欲善其事——“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引子
一、大柵栏街道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
二、大栅栏街道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
三、大栅栏街道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
四、北京市西城区晨夕法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案例
附录
一、大栅栏街道“综合包户”大事记
二、1983年3月大栅栏街道“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对接表
三、大栅栏街道所辖地区志愿服务组织示意图
四、99家签订“综合包户”协议书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名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