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作为一个以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出现在中国,已经整整50年了,它的缘起、性质、纲领、路线以及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然而,多年来,国内只有在介绍中国民《民盟史话》堪称国内第一部系统述评民盟从1941~1949年间历史的专著。它以史话的形式,将民盟早期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分章详述,记事具体翔实,叙述文笔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直述贡献,不讳弱点,栩栩如生。《民盟史话(群言典藏)(精)》作者赵锡骅是1945年入盟的老盟员,对于民盟历史比较熟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笔锋亦颇带感情。
赵锡骅的《民盟史话(群言典藏)(精)》介绍了民盟早期的历史,讴歌了民盟成员发扬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为民请命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在斗争中前仆后继的光辉业绩。它以史话的形式,将民盟早期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分章详述,记事具体详实,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是一部态度诚恳的史实著作。
(二)积极开展宪政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民主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专制国家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但是中国当权的蒋介石国民党又施行的法西斯独裁专制,这就不能不引起英美盟邦对蒋介石政府的批评,他们也希望蒋介石实行民主,调动民力以加强抗日战争。在国际国内民主潮流的压力下,国民党1943年9月召开的五届十一中全会被迫作出了“实施宪政”的决定,宣告准备“还政于民”,但讫无具体实际措施。
民盟主席张澜致函蒋介石指出:“现在一切民意机关的代表,都是由党部和政府指定和圈定,于是只有党意官意,而无真三民意之表现。”“今国民政府已有宪政实施之筹备”,应及时“加强实行民主”,若“徒貌民主之名,而不践民主之实,内不见信于国人,外不见重于盟邦,则国家前途,必更有陷于不幸之境者”。诚意劝告蒋介石勿再失信于国内外。
194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允许在抗战胜利后一年内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其目的在于欺骗人民,借以拖延时日,稳固国民党的统治。但只要允许人民讨论宪政,就可能冲破国民党的限制,把民主运动向前推进一步,决定团结一切民主分子参加宪政运动。
由于国民党的许诺、中共的推动和民盟的积极活动,宪政运动便在重庆、成都、昆明、桂林、贵阳等地开展起来。延安也举行了宪政座谈会。
国民参政会曾经通过实行宪政决议案,要求“组织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协助政府,促成宪政”。蒋介石指定包括中共、民盟和各个方面的国民参政员25人为期成会委员,黄炎培、张君劢、周览为召集人。25位委员中,有8人是盟员。
1944年1月开始,宪政期成会在重庆接连5个月每月召开一次宪政座谈会,各方面人士都参加,中共参政员也参加了。与会人士批评了国民党“五五宪草”的虚伪性,呼吁开放党禁,实施宪政,保障人权,改革庶政。
在成都,张澜于1月中旬发起成立的“民主宪政促进会”提出对国是的10项主张,要求尊重人民自由、刷新政治、组织人民、武装人民,以保国家复兴之基础。
在昆明,周新民于4月间主持召开宪政研究会,社会知名人士褚辅成、张奚若、夏康农等40多人参加并发表了意见。
有些地区还组织了民主宪政实施协进会等团体开展活动。
民盟在后方几个大城市办的进步报刊,亦着重宣传民主宪政,发表了许多著名人士呼吁实行民主和研究宪政问题的文章,主张开放政权、实行宪政、改弦更张、挽救危局。
1944年5月,民盟配合宪政运动,发表《对目前时局的看法与主张》,批评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且是一个十足的反民主的国家”。
民主宪政运动打破了国民党统治区只准恭维“伟大领袖蒋委员长”的陈规,冲散了三次反共高潮布下的阴霾,确实把民主运动向前推进了一步。民盟也随着运动的开展,改变了只搞上层活动的局面,逐步发展成为积极参加群众性的民主运动的政党,扩大了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
(三)呼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在民主宪政运动的舆论基础上,中共国民参政员林伯渠、董必武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和民盟及各方面民主力量商量后,再由林伯渠于1944年9月15日在国民参政会上作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时,提出了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一人独裁专制的国民政府的问题。他表示希望国民党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立即召集有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参加的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就把当时在民主宪政运动中提出的一般的政治要求,集中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主张和总的奋斗目标。
……
P14-16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