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是一本杂谈随笔集,书中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张常信深邃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表达,以及没有“碎片化”的思维。当现在“思想”成为稀缺品的时候,这本完全充满了思辨色彩和文化含量的本书,读来会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也让读者感受作者的爱憎分明和仗义执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碎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常信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碎片》是一本杂谈随笔集,书中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张常信深邃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表达,以及没有“碎片化”的思维。当现在“思想”成为稀缺品的时候,这本完全充满了思辨色彩和文化含量的本书,读来会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也让读者感受作者的爱憎分明和仗义执言。 内容推荐 张常信著的《历史碎片》为杂谈随笔集,书中的文章包含了作者张常信对新闻人格和良知的坚守,对凡人小事和民生的关切,对社会积弊和流俗的针砭,还有对官场腐败和陋习的抨击。 目录 媒体良知 力克·胡哲:一个传奇 始终保持“守望者”的姿态 悲哀啊,悲哀! 多做“原生态”的新闻 大学不能沦为风尘 混种逻辑 干部问责,河南高院提供了样板 从“钱理群之惑”到“钱学森之问” 咋能靠名人隐私混饭吃 “名人”实质是“人名” 从“头”做起 时代呼唤李克才式的干部 “护犊子”,啥意思吗 “木偶官”闲话 做时代的“歌者” “女高俅”发迹说明了什么 2014,我们向幸福出发 盛世团圆话“家风” 莫负“社会良心”的美誉 对“粉丝经济”的价值重在引导而不是迎合 微观中国 现实主义的魔幻 帮助“农民工圆梦” 活出精彩 “旺妻相”是什么样 忽悠,请接着忽悠 英雄赞歌 评委公开收钱,是对法律的公然蔑视和践踏 用心一也 让遗憾成为人生风景 “王者归来”的深层解读 新“拔苗助长”说 怨恨与怀念 儿童节,该怎样面对我们的未来 火气为什么这样旺 吴金印的“官”念 被骂“猪脑子”,唉哟,好幸福 书为心画 医生:该学武术,还是该正医德 骂老百姓的底气从何而来 把人做好是第一等学问 关心底层劳动者体现社会的良知 盛世危言 儿童殇 选择性沉默 奇怪耶你 “脑残”乱弹 埋头与出头 “纪念”与“警世” 病了的心态 注意影响 底线思维 清明节——继承、反思、担当 “书香之城”的内涵与外延 请看事实 你是谁,为了谁 “胸器”之外,我们应有啥 贪那么多钱干啥 生活上的腐化是致命的死穴 美国政府的“太囧”与中国式的“牛栏关猫” “二”变“三”与“三”变“零” 人心变了,世道才能跟着变 撩起伪公仆的“浩然巾” “一顿饭”吃掉了一个“副省级” 管空气,别只靠“吹” 哪儿来的“拆迁大佐” “特别会来事”是一种什么本事 自由言说 让人民活得有尊严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时尚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爱情怎么量化 四问天定高速 事故频发的根源是“责任逃脱术”在作怪 陪官文化 “红颜祸水”论又沉渣泛起 会微笑的臀部 “铁娘子”的视角 把刀交给群众 谁不严格执行规定,就严格按规定执行他 又见“系恶意诽谤” 强卫的“三烦”“三反” 文字游戏’ “抓早抓小”与“下沉一级” 当官不能太潇洒 宋美龄的“冷言”是我们永远的警钟 既严把“进口”又敞开“出口” 两边都落好的事儿,难整 向古人借智慧 时代的伤痛(代后记) 试读章节 力克·胡哲:一个传奇 12月9日,是个星期日。阳光明媚,天气虽寒,但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8点10分左右,散步至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看到一个硕大的广告宣传牌子,上书“力克·胡哲全球励志演讲会”,上面还有巨幅力克.胡哲的照片。小伙子虽然身体残缺,看上去仍不失乐观、自信、潇洒,特别是一件红衬衣,衬托得力克·胡哲活力四射,显得青春昂扬。 力克‘胡哲这个名字,一进入我的大脑,迅速“检索”出这样一条信息:我读过一本介绍他的书,名字叫做《人生不设限》,副题是这个澳大利亚人的一句话:“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 看着攒动的人群,思忖举办这样一个演讲会,特别是在当前人心普遍浮躁的情况下,意义更加突出,不用说听演讲,就是看一看演讲者力克·胡哲这个人也会受到很大的教育。 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他在夏威夷与海龟游泳,在哥伦比亚潜水,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球样样行。他21岁大学毕业后,取得会计及财务规划双学位,并拥有自己的公司。 力克·胡哲,天生没了手脚,却活出不设限的生命奇迹。他身上有太多的让人终生回味的东西。琢磨他不设限人生的11条经验,也都是些常识类型的语句:强烈意识到生命的目的;不可磨灭的希望;对上帝及无限的可能性有信心;喜爱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态度决定高度;勇敢的精神;愿意改变;愿意信任的心;渴望机会;有评估风险与笑看人生的能耐;有服侍他人的使命。这些语句很平常,隐含的道理并不深奥,但要理解并长期坚持实践却很难。 可以说,世上好多人的自然条件都比力克·胡哲的好,但成功的力克·胡哲只有一个。 听他演讲,至少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爱拼才会赢!或许可以“一脱”成名,或许被“潜规则”成名,也可能有着“官二代”的光鲜,也可能有着“富二代”的“牛横”,甚或通过“嫁得好”、“娶得好”得到的荣耀,买彩票中大奖的风光,这统统与成功的人生无关。正如力克·胡哲所言:“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力克.胡哲的这句话,就像一把灵魂“解剖刀”。当我们抱怨人生不公时,比一比力克·胡哲。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力克·胡哲,人人都是个传奇。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座富矿,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就看你自己如何书写、如何开采了。 力克·胡哲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成功就是从现在开始,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只有终生努力,才会有梦想花开! 2012年12月18日 序言 序一思想是自由的精灵 这个标题是我从莎士比亚名句中移借过来的。 翻读张常信的杂谈随笔集《历史碎片》,我脑子里突然闪出“思想”这个概念,于是就联想起了莎士比亚的这句格言。 张常信现任郑州电视台副台长,过去一直是军旅生涯,我和他可以说是素昧平生。有一点印象是他曾向我索要过一本早年出版的杂文集,记得我当时给他题写了“天道有常,人生有信”几个字。现在又读到他自己的杂文集,字里行间,活色生香,他本人的形象也一下子在我眼前清新起来。 为什么用“清新”这个字眼?是因为当今许多人,当然也包括媒体人,他们的面貌(当然是指精神面貌)总是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人云亦云,唯上媚上;忽焉在左,忽焉在右,东风来了是东风派,西风来了是西风派;今天否定了昨天,明天又忘记了今天;刚刚是慷慨激昂的拥戴,转眼间又变成了痛心疾首的批判。“永远紧跟”的发言,首鼠两端的文章,总让你弄不清他究竟说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做人的准则是什么。要把他们发表过的议论和写出来的文字,摆放在一起进行辨析,真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所以,“清新”二字,用以做人做事,难乎哉? 透过《历史碎片》中的短章杂什,我看到的是一个昂藏七尺的男子汉,是一个敢于担当的直书者。对新闻人格和良知的坚守,对凡人小事和民生的关切,对社会积弊和流俗的针砭,对官场腐败和陋习的抨击,激浊扬清,爱憎分明,魔道俨然,毁誉剀切,毫不吞吞吐吐,挺身仗义执言。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虽然已经不是鲁迅那个时代,著文立说,不需要那么愤世嫉俗,也不需要那么壮怀激烈,但“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现实”,仍然是“良知”所在,“文心”所在。手中的那支笔,不一定去做投枪,也不一定去做匕首,但起码不要去做绣花针,不要去做钓鱼竿。常信手中这支笔,就像一把“手术刀”,有锋芒但没有杀气,有热讽但没有冷嘲,去疽剔脓,刮骨疗毒,体现出来的是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做人良心、媒体责任和社会担当。担道义需要“铁肩”,写文章需要“辣手”,这就是常信文章的可读之处,也是常信为人的可贵之处。 书名《历史碎片》,但我从中读出来的却是作者深邃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表达,绝没有“碎片化”的思维。记得老报人范敬宜说过:“新闻要有文化含量,记者要有人文情怀。”这里应该再加一句:新闻要有思想含量,记者要有天下情怀。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长于表现而短于发现,长于展示而短于揭示,长于图像而短于思想。媒体人受职业影响,往往重于传播而轻于传承,重于需求而轻于追求,重于信息而轻于价值,重于求快而轻于求证。所以,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竟然成为当今传播界的一个短板。传统媒体娱乐化,新兴媒体情绪化,读屏读网带来的碎片化,以至于选择性失明,浅表性写作,媚俗性表达,现今几乎见惯不惊了。在“思想”成为稀缺品的时候,读到媒体人,尤其是电视人这本充满了思辨色彩和文化含量的《历史碎片》,真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学贵于识,道贵于悟,见以增识,识以洞见。常信的文章,最令我欣赏的,就是他的“见识”。文集中《儿童殇》,从5名儿童闷死在垃圾箱的惨剧,叩问“和谐社会”的体制缺憾;《选择性沉默》,从几句饭桌语言,联想到现今社会的“诤言话语权”;从“名人的实质”,分析到社会公德的沦陷;从“底线思维”,阐释到对自身生命的坚守;从“记者节感悟”,提出怎样才能保持“守望者”的姿态。作者的思想触角,不仅能伸到四面八方,还能进入社会生活的深处。可谓有见识则自有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他的文章是个人的,表达是个人的真切感受;但他的文章又是社会的,每每关乎世道人心。正如伽达默尔所说:“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个问题提出问题。”张常信长于思考,爱动脑筋,又能够独具只眼,别出机杼,这就使他的文章很有见地,有的放矢,有一份沉甸甸的思想含量。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情始动人。《历史碎片》文集中许多文章都比较好读耐读,这源于作者为文时的良好心态和语态。梁启超说的“以饱带感情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张季鸾说的“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钝拙之笔,写尖锐之文”,这在作者的文集中都可以找到注脚和感觉。立意选题上的“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结构谋篇上的“顺其自然”,不穿靴戴帽;遣词造句上的“涉笔成趣”,不矫揉造作,使得他的文章文风朴实,文脉连贯,语脉流畅。写惯电视解说词的人,容易变成残篇断章的“语录体”;爱好网络写作的人,容易缀成东摘西凑的“百家衣”。久耽其中,浸淫久矣,又容易自矜其成,感觉良好。常信的文章能超越两者而又回归“字纸”,令人耳目一新,真乃大不易也!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敬惜字纸”的春联字样,对“字纸”总有一种敬畏的感觉。“字纸”是思想的载体,好的思想总是存在于“字纸”之中。从《历史碎片》中,我又触摸到了一种“字纸”的质感,所以觉得格外亲切。 前面说过,我和张常信虽同为媒体人,但素昧平生,这次不揣谫陋,又为他这本书作序,非因其所请也,实为我所愿也。原因者何?还是那四个字:“敬惜字纸”。 杨诚勇 2014年6月1日 后记 时代的伤痛(代后记) 和新闻界许多老师相识,基本上都是先识其文后识其人的。也有虽然“赏”其文,而至今未见其人的。杨诚勇(晓阳)、闵良臣等二位就是前者。 20世纪90年代初,从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回来后,调到武警河南总队工作,一个偶然机会在报摊上看到《河南广播电视报》上的专栏《晓阳谈片》,为其激扬的文字、横溢的才华称妙道好,以后每周必买必看“晓阳”;在《杂文月刊》上经常拜读“闵良臣”,思想深刻,针砭时弊,刺刀见红,内心服膺。好在经多方探知,他们都在郑州不同媒体工作,作为铁杆“粉丝”,不仅关注他们的文章,也关注他们的“动向”,特别听说他们有大作出版,即登门“求”书,随成“熟人”。 转业到媒体工作两年,信笔“涂鸦”稿件百余篇,此次结集出版,特请两位“高手”分别为鄙人作序,对他们的鼎力相助深表谢意。 此外,通过这种“手段”我认识了《大河报》首任总编王继兴、《郑州晚报》原副总编郑菡、《河南法制报》原副总编郭守宪、《黄河时报》总编孙振军、河南电视台宋子牛、郑州文联的刘思、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陈鲁民教授等。从他们身上我也见识了什么是勤奋、博大、胆识、刚正、智慧、高尚,他们对我无私的帮助,我当永生难忘。 这些“大佬们”有些没有高学历,有的只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少年失学”的闵良臣靠博览群书,造就“八斗之才”,佳文遍布各大报刊;“入伍于三线军工”的杨诚勇,连珠妙语,杂文结集三卷本有余,著名杂文作家刘思称赞其“一等襟抱一等诗”;“毕业”于“海军大学校”的孙振军,不仅有双“鹰眼”,还有医治社会“病灶”的一枚枚精确制导炸弹…… 反观现实,高考舞弊、文凭批发、教授造假、天之骄子心猿意马,社会浮躁,有硕博之名、无本领之实,浪得虚名,实则时代之伤痛一也! 当今时代,有人喻之为“快餐”,我思忖,用“催熟”更贴切,人们变得像只“疯狂的老鼠”,离开了生存的本土。于是乎,思想的混乱、道德的沉沦、纪律的松弛、信仰的消失使得人们一切向权力和金钱看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浸淫,腐败被淡化、被认同、被怂恿、被放纵、被欣赏,成为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全面侵入社会的肌体。人们用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知识、关系、美色等交换金钱,从而造成全民腐败。“人人痛恨腐败,人人有机会也都想腐败一回。”此乃时代之巨痛二也! 精神沙化,思想萎靡,情感麻木,处世冷漠,更让人们心酸之后是心痛。“台上反腐,台下腐败”者的变脸阴阳术、权变阴谋术、心由红变黑术,令人惊叹。制假造假,登峰造极;审美观颠倒,“三观”毁弃。“老虎”横行,“苍蝇”扑面,官僚者威风,浪费者荣光,奢侈者潇洒。更无耻的是“认贼作父”者早已完成升级,新版本是认“权”作父,认“钱”作父,也有认“淫”者作父(夫);“眼球政绩”、“数字成果”满天飞;“空气污染”、“水质污染”遍地行;“穷折腾”、“折腾穷”、“天天折腾”花样翻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黑”事,有些事“黑”得“无与伦比”。这些易发病、多发病,应该是时代常见病,这也是时代之阵痛三也! 伤痛、巨痛、阵痛都在可控制的范围,不仅可止,也可治。说明这个社会的病症也都是有救的。其实每个社会都存在病态;人也一样,当病症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去求医。杨诚勇、闵良臣、孙振军、宋子牛、陈鲁民等诸君,就是为这时代疗伤的“华佗”,也是为这个时代讲常识的人。 一个真正爱这个社会的人,一定不能忍受少数人荒腔走板的行为。“你家窗子坏了是修理它,还是住到邻居家,还是强调你家门是好的?如果爱这个国家,就要多指出她的不足,让她变得更完美。”托马斯·潘恩的话很贴切而且很对症,点准了穴位。他还说:“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留在国内,批评政府,是勇气更是爱国的体现。”政治学大师讲的常识使政治不仅生动,而且还有温情,还接“地气”。 早在唐代,著名宰相魏徵就恪守“有言在喉而不吐,不忠;有危以乱而不奏,亦不忠也”的为官之道,不图恩惠不怕斩,前后陈谏三百余事,一生谏诤多达“数十万言”,被后人赞誉为“千秋金鉴”。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记者,就是这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有学者称“记者就是伫立在船头上的守望者”。有认识深刻如中央电视台评论部陈楠者,从某一个视角看,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无论时间抑或空间上讲,截至目前,人类社会还没有创造出一套完美的社会制度。或许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激发了人类无限创造力、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的无穷动力,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向着日臻完善发展。 前《嘹望》新闻周刊前总编辑陈四益先生,在《小漫画,大廉政》一书的序言中说,批评比颂扬更紧要。对反人类社会文明的现象和问题,无情鞭打、深刻解剖、拯救灵魂,让高尚的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这也应该是记者的本分、使命和担当。 “只为苍生说人话”,有此等襟怀,才能有“铁肩”,才能担得起道义,才能够尽力抚慰这个时代的伤痛! 张常信 书评(媒体评论) 透过《历史碎片》中的短章杂什,我看到的是一个昂藏七尺的男子汉,是一个敢于担当的直书者。对新闻人格和良知的坚守,对凡人小事和民生的关切,对社会积弊和流俗的针砭,对官场腐败和陋习的抨击,激浊扬清,爱憎分明,魔道俨然,毁誉剀切,毫不吞吞吐吐,挺身仗义执言。 ——杨诚勇 说真话原本不是一件难事,按人的本性,只有说假话才困难。然而,在有些社会,说真话竟成了老大难甚至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本人认为在这样一种社会,谁说真话都应该鼓励,不论他是百姓,还是官员。 ——闵良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