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格雷柏编著的这本《泰勒曼》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一。它详细记述了德国1音乐家泰勒曼的生平、创作及主要作品。本书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了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书中还配有同泰勒曼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泰勒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卡尔·格雷柏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卡尔·格雷柏编著的这本《泰勒曼》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一。它详细记述了德国1音乐家泰勒曼的生平、创作及主要作品。本书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了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书中还配有同泰勒曼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卡尔·格雷柏编著的《泰勒曼》是一本关于德国作曲家﹑风琴家泰勒曼的专著,写的是他的作品及其产生的过程。本书的意旨是对您理解泰勒曼及其作品提供指导性的帮助。本书只是想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及对泰勒曼艺术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 目录 前言 泰勒曼重获现实性 音乐之子 音乐学徒 跨人职业殿堂 宫廷乐师 自由帝国市 汉莎共和国 关于自传的前言 泰勒曼自传 节选自马特森编辑的《伟大的通奏低音流派》(1731年) 致马特森先生的信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瓦尔特的信 马特森的《凯旋门》(1740年) 作品选 音乐家们的看法 当代音乐中的泰勒曼 当代出版的泰勒曼作品 作品单 当代出版的泰勒曼作品清单 泰勒曼和他的唱片 关于泰勒曼作品的补充说明 注释 大事年表 对泰勒曼的评论 图片来源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紧邻马格德堡还有另外一座在教会音乐方面地位显赫的城市哈勒,亨德尔就诞生在那座城市。同样,与马格德堡毗邻的城市还有科滕,巴赫在那里度过了自己创作生涯最活跃的时期。而马格德堡1631年战祸的创伤则尚未愈合,这座灰暗的城市没有值得一提的音乐家队伍,即使是在当时的市民家庭中也没有什么音乐氛围可言。泰勒曼在其一生中总是习惯向前看,从不向后看,因此,他把探索他对音乐爱好的起点的任务留给了后世那些勤劳的学者们。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非常有限。他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经历希普·巴赫那样的家庭熏陶。也许,对泰勒曼这样积极进取的人来说,家庭的传承和音乐传统只能成为一种束缚。因此,他在自己的自述中表示,他的天赋得自于他来自上奥地利地区的母亲玛丽亚的遗传。之后的研究也表明,他父亲的家族中也有一些从事音乐的记载。当然,我们也不应过多地强调这些情况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泰勒曼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和从事音乐创作。而他得自于自己父母的则是灵敏的反应、良好的教育和充沛的精力。 海因里希·泰勒曼生于一个神父家庭,曾就读于赫尔姆施塔特大学,毕业后在马格德堡圣灵教堂任职。他的家庭以较低的标准看来还算殷实,其父1685年去世时为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留下了房产、财富和对宗教及教育的敬畏。作为一个守寡的女人,母亲小心地管理着父亲留下的那些财产。但是不同于希普·巴赫乐见每一分音乐的天赋和理所当然地支持所有以音乐为职业的选择,她作为一位母亲,则对自己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音乐天赋和超出学校教育之外的对音乐的喜好感到担忧。由于亲戚们善意但却不那么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很早就爆发出了这一家庭内部的危机。 后来的实践证明,泰勒曼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他有竞争对手,也许还有嫉妒者,甚至反对者,但看来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对于他人生道路上那些存在潜在冲突局面的研究没有获得任何可以证明其采取不良行为的证据,而与之相对,对巴赫的研究者们时常愿意在对他赞誉有加的同时指出他有时犯有一些美中不足的错误。但在各种传记中,人们也很容易为巴赫的这种做法进行辩解。事实上,自19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传记就是要树立那些“伟人”们的光辉形象,而对于任何可能有损其形象的细节则刻意回避。因此,贝多芬的首位传记作家就销毁了贝多芬晚年的日记,因为他担心这些材料会有损贝多芬的英雄形象。正如莫扎特在寄给住在巴塞尔的妹妹的信中谈到的那样,由于其与父亲的关系从小就受到扭曲而导致他在个人生活上的不成熟。学者们对这一点的研究则很不充分。舒伯特和海顿的负面经历都被学者们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精神疾病得到美化,性病得到隐瞒。没有任何污点会玷污历史上那些大师们的名声。 但这一切对于泰勒曼而言则要容易得多。不论从任何时期的视角来观察,他几乎都是无懈可击的。他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人们一直以来的推测基本吻合,即使在某些细节上需要做出一些修正,但相对于其他音乐家们的情况,这些修正要容易得多。 泰勒曼的性格特征从一开始就近似于一个普通人,与19世纪里大行其道的英雄主义泾渭分明。他的音乐谦虚内敛,以至常常被误认为平淡无奇。他轻松诙谐的音乐风格和以瓦格纳、李斯特、布鲁克纳以及勃拉姆斯为代表的19世纪的音乐风格可谓格格不入。正因为如此,那个年代完全忽略了泰勒曼的存在。但随着泰勒曼的音乐在我们的时代重新受到重视,他的个人形象也再次变得丰满起来。从他的自传、手稿和其他种种信息中,我们可以复原出一幅忠实于音乐家本人原貌的照片,而不是绘制一幅夸张的肖像画。 P6-8 序言 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参考。 罗沃尔特出版社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成立于上世纪初。它随着德国百年来的政治沧桑几起几落,但始终以求新扶新为己任,在推动德国文化创新上有着值得自豪的传统和声誉。“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名人传记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套书在全德国乃至所有德语国家都是闻名的。如果你有机会到德国普通的家庭做客,几乎可以在每家的书架上发现这套五颜六色的丛书部分或成套地排列在书架上,十分引人注目。说这部丛书家喻户晓并不过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查阅的工具性参考书了。 “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某人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音乐、造型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罗沃尔特出版社就请人为其撰写传记性的文字收入丛书,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单行本篇幅不大,一般是200页上下的小册子,但具备科学性和可读性两方面的价值。丛书每个单行本都以传记主人公的名字为书名,书名下有副标题:“以传记主人公的自述作依据,配相应的图片文献加以说明”。副标题强调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关音乐家传记的出版物,中外有个通病、常常把音乐家的天才神秘化或把他们的生活浪漫化,传记作者不遗余力收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把它们当成认识音乐家的主要窗口,有的甚至用渲染性语言、不确实的虚构哗众取宠。“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不这样,每一个作者在正文前都要做说明,说他写这本传记要打破过去在这位作曲家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最近出版的单行本取消了这个副标题,但我们注意到新版传记强调第一手材料的原则不变,书的排版做到图文并茂的努力没变,非但如此,新版还换上了许多彩图。 罗沃尔特出版社物色的撰稿人,都是对撰稿对象、相关领域及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卓越成绩的专家,这可以从丛书编辑部为每个作者所写的介绍中看出。有的撰稿人还是相应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比如《瓦格纳》的撰写人汉斯·迈耶先生就是世界瓦格纳研究权威之一。因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渊博学识和突出成就。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日耳曼语文学学者,汉斯·迈耶先生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罗沃尔特出版社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各科的单行本撰稿,使通俗性的小册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也是值得我国出版界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音乐学科中的专家学者效法的。上述特点和做法,保证了“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的科学性,值得赞扬和推荐。 我们认为这套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值得指出。 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以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为例,单行本已更换成全新的版本,新版由新的撰稿人写出。通过比较,我们注意到新版的观点和材料因学术界对这几个音乐家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而与旧版有所不同,一般说新版抛弃了作者认为是陈旧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补充新的材料。这种做法和我国的“与时俱进”精神是相通的。另外,新版抛弃了旧版堆砌材料搞繁琐哲学的缺点,叙述和行文比以前简洁扼要,篇幅也减省了。 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我国的出版界常用“图文并茂”形容好的出版物,但是有的书刊文字配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片,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与文本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丰富的图片资料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放在有关内容旁边,起到了使内容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作用,使读者阅读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加深了对内容的印象。 为了满足一些读者深入研究的需要,书中的引文都一丝不苟地在书后尾注中标明出处。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我们的译者把这些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查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有最新出版的。这两个附录我们原封不动地以原文附在中文后面。应该指出,这两种附录所提供的资料都是最新的和可靠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每个单行本还附有作曲家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作曲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迅速查考作曲家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的准确年代。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们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人民音乐出版社把“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任务交给我们三个人,我们感到这个任务很有意义,就欣然接受了。但我们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任务是艰巨的。一是数量大,全套有60本、而且都是德文。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懂德语的人虽然不像解放初期那样凤毛麟角,但比起英语、俄语、法语来,毕竟人数尚少,合格的德文译者不易寻觅。二是这些书的内容专业性强,与一般的音乐家传记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组稿时必须找那些既有较高德语修养,同时又有一定音乐知识的译者。幸好,很多译者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们特别对德国音乐有相当丰富的知识。 但是要译好这样的丛书,对仅仅是一个懂德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仍有许多音乐专业上的难关要克服。幸好我们的译审小组中有专门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研究的音乐史专家余志刚,有在大学兼任了十几年音乐欣赏教学的德国古典文学专家严宝瑜,以及有过业余翻译音乐类书籍丰富经验的歌德研究专家高中甫。由他们各自组稿的译稿完成后、都由他们精心审校。如审稿时遇到疑难问题,译审小组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理论辞书编辑室的负责同志和责任编辑的参与下一起研究解决。总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翻译者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因为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深深了解完成这个任务意义重大。都愿竭尽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一点工作。 以上便是我们要说的话。因为许多话是我们对读者怎样理解和使用这部音乐丛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话当作“序”放在书前,我们没有认为我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写上这些仅为读者作参考之用。竭诚希望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