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勇敢者的精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宇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勇敢者的精神》是季宇的随笔集。

鲁迅先生说过,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本人倒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与时弊一起灭亡,可反观现实,情形并不乐观。几十年前的种种时弊,如反腐、诚信、环境和社会风气等等问题,不仅依然存在,有些还愈演愈烈。如此看来,笔者之文字仍有存在价值。当然,这并不值得欣喜,反倒是一种悲哀。

文字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总是有差别的,因而辩伪、考信才显得乐趣无穷,令人着迷。人皆有短处,并总想极力掩盖之,此本能使然。权贵者因其掌握着“话语”的权力,于是便常常有虚假的历史在。但真实是掩盖不了的,而一些小节瑕不掩玉,无关宏旨,亦无掩盖之必要。反之,掩盖不住,倒显出了虚伪的一面。

内容推荐

《勇敢者的精神》是一本随笔文集,收录作者季宇近20年来优秀的随笔和杂文共120篇。其内容十分广泛,有对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缅怀、对其作品的解析,有对历史上有影响、有争议人物的考证,有对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和纪念,也有对目前一些国内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看法。该随笔文集是作者精选出的优秀文章,文笔清新,富有感情。作者系国内实力派作家,其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大奖。其随笔、杂文很有特色,文风流畅优美,人文色彩浓郁,集文学性、史料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其中一些作品曾被《中国新文学大系》等权威性书刊所选载,并广获好评。

目录

第一辑

 青山诗魂

 徽州往事

 生活在文物中

 肥东游思

 我与汪静之先生的一次交往

 记鲁彦周老师

 跃渊老兄

 白榕先生

 温文松老师

 回忆汪曾祺先生

 悼陈老

 鲁老,我们怀念

 迟到的怀念

 洗澡

 一把弹弓

 松潘纪行

 古徽道的遐想

 新安源里好风光

 在三河吃米饺

 斯人斯事

 聊补无“酒”之憾

 记性

 China姚

 儿子当上小组长

 运气

 爱好

 沉默

 出错

 《英伦见闻琐记》

第二辑

 段祺瑞其人其事

 刘铭传其人其事

 乾隆身世及其他

 生平恨不识鲍超

 一个不该忘却的名字

 颍州往事

 焚烟亭纪事

 劝君切莫去抬郎

 从漫画到素描

 袁世凯的驭人之道及其他

 刘罗锅与一柱楼诗案

第三辑

 我与文学

 浅谈历史题材纪实文学的真实性

 《徽商》自序

 关于《王朝爱情》

 《猎头》后记

 《新安家族》后记

 《段祺瑞传》后记

 也许是废话

 爱国者的苦难及其他

 寻找公正

 警惕腐败的土壤

 猎亦有道

 难忘的回忆

 一点回忆

 关于文学的断想

 想象

 王安忆的视角

 黑暗中的善与希望

 钥匙派对及信念危机

 《美国丽人》观后

 拉柏雷与他的《巨人传》

 真实与想象

 文学的黄昏

 文学、地摊与市场

 文学与出路

 妹妹往哪走

 读者、作者和朋友

第四辑

 勇敢者的精神

 学然后知不足

 饿虱与疯狂

 权贵者的虚伪

 关于周作人

 何必顶真

 素质

 从“江天一览”说开去

 读《女体》

 种柳的启示

 半张脸

 有感于高崇德案

 我看斯塔尔

 北约有罪

 大师功法及其他

 老夫少妻

 五十随想

 读书歪批

 恶人告状及其它

 祸起“文章”

 愤怒的误区

 仅有愤怒是不够的

 名著改编有感

 扭曲的食文化

 让孩子说孩子话

 人心腐败更可怕

 日本的耻辱

 日本何时会认罪

 写稿有感

 形象杂谈

 从草船借箭想到的

 由称呼想到的

 从贪官年轻化说开去

 关于诚信的话题

 关于承诺的话题

 关于钱的话题

 中国有与外国有

 随感二题

 哥舒翰其人

 贵在心廉

 和平的代价

 胡雪岩的悲哀

 交友杂谈

 为自己找个理由

 我看高考作文

 误读

 想起左琴科

 虚名与好名

 永不放弃

 正气与骨气

 獭与鹯对话的启示

 关于母亲的话题

 浅谈信用

 苍天有眼与无眼

后记

试读章节

青山诗魂

如果你去马鞍山,那里的朋友一定会对你说:去看看李白墓吧。一代诗仙李白就葬在该市当涂境内的青山西麓。千百年来,多少浪漫、多少凄凉的故事在流传;岁月流逝,多少文人墨客、名流显贵,以及数不清的中外人士跋山涉水,前来凭吊,把一片景仰和热爱留在这块令人遐思的山水之间。

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倍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渐渐地,青山出现在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器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然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吧,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那时的李白的确是“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尽管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遍干诸侯”,“历抵公卿”,试图寻求政治上的出路而不可得;尽管他也苦闷过,彷徨过,所谓“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歌自怜”,但他依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欲济苍生”的愿望矢志不渝。今天,当我们访古探幽,沿着李白的游踪一路寻觅时,脑海中便不时跳跃起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奇丽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何等壮美的诗句啊!——浩淼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气势如虹;夹江耸立的山峰,横断江面,砥柱中流;还有那飞流直下的舟楫和辉映于天边的日光,构成了一幅多么雄奇、多么壮观的景象!而于景色之外,诗人洋溢的激情和飞扬的灵感,更使人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仿佛要化人那一片险峻奇幻之中。

天门山堪称自然奇观。长江流经当涂一段,突起两山,东日博望,西日梁山,夹江相峙,如同天门。其磅礴之气势,犹如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李白游历当涂时曾多次来到这里,并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诗文: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雄浑的诗句,大气磅礴,巍峨的山和奔腾的水,在李白的笔下仿佛活画了出来。如明代大学者方孝儒赞叹的那样:“我今吟诗篇,乱发飘萧寒。若非胸中湖海阔,定有九曲蛟龙蟠。”

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他从金陵乘舟而下,并于横望山拜访了隐居在那里的处士周惟长。横望山,距当涂县城60余里,层峦叠翠,连绵数十里。山前是波光荡漾的丹阳湖,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有若仙境。李白流连之中,不禁感慨万千。“连峰人户牖,胜概凌方壶”,“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相比之下,官场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更让李白厌恶无比,心灰意懒。

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天宝六年后,李白南北漫游,其间又多次来到当涂。从他留下的诗文中可以推测,采石是他最喜爱的去处之一。“长安市上睡未足,又来采石卧其巅”——他的不少诗作都写于这里,或记事明志,或抒发情怀。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在这静夜之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白衣锦袍、登舟望月的情景。江水呜咽着,浪花轻舔着岸边的岩石;月光在水中荡漾,泛着银色的光泽。在这仙境之中,李白且酒且诗,放歌江上,这是何等的人生快事!然而,诗人的心情并不轻松。“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如今,我们身临其境,吟诵这些诗句时,仍能从字里行间咀嚼出埋藏于诗人心中的隐痛。

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磷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P2-4

后记

余习写作始于“小文章”,忽忽三十余载,数量也小有可观。所谓小文章,是指那些千字文,包括散文、随笔、杂文等。开始时主要是给报纸投稿。由于报纸篇幅有限,字数都不长。后来一些刊物约稿,字数才逐渐多起来,体裁也越来越杂,有些也搞不清究竟属于哪一类,但大抵可归于散文随笔名下。近年来,熟识的人中出散文随笔集的越来越多,于是在朋友怂恿下,也想来凑份热闹。不过,心里并无多少底气,毕竟在这类文体上没下过功夫,大多随手写来,没多少讲究,内心发虚是难免的。但纠结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出版,一来敝帚自珍,癞痢头儿子自己好;二是为了一份纪念——纪念那些曾经流逝的时光以及我在文字跋涉中的点点滴滴。

本集粗分四辑:第一辑为记事记人,第二辑乃文史方面的随笔、札记等,第三辑系与文学有关的文字,第四集主要是杂文、时评等。当然,这样分类只是大体上的,并不十分严格。

需要说明的是,编选时我作了一些取舍,有些文章时过境迁,明显不合时宜,自然是要剔除的,不过也不尽然。譬如,有的篇章虽也“过时”,但还是保留下来。以《洗澡》为例,虽说时代变化,环境改善,过去的那种烦恼早已不存在了,可它却是一份真实记录,即便今日读来亦有回味之处。再如,《文学的黄昏》、《文学、地摊与市场》、《文学与出路》、《妹妹往哪走》等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大潮涌起时,文学尴尬境地的真实写照,皆有感而发。当然,如今文学的境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不过,关于文学和市场的话题并没有终止,有些现象仍令人担忧。鲁迅先生说过,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本人倒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与时弊一起灭亡,可反观现实,情形并不乐观。几十年前的种种时弊,如反腐、诚信、环境和社会风气等等问题,不仅依然存在,有些还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如此看来,笔者之文字仍有存在价值。当然,这并不值得欣喜,反倒是一种悲哀。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对于散文随笔,敝人偏好一向是朴实无华那一类,尤其不喜抒情,觉得过于空泛,于文无补。在本集中除《青山诗魂》、《徽州往事》系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栏目而作,不得已略有抒情外,余则多为写实。喜欢抒情的读者可避而远之。

最后,感谢安徽人民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周子瑞先生。我与子瑞相识多年,期间多次合作,从第一本书《段祺瑞传》到《淮军》(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以及长篇历史纪实《铁血雄风》等,彼此信任,莫逆于心,而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历届领导也都对我厚爱有加。值此小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季宇

2015年2月8日于合肥家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