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史(1600-2000)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国)詹姆斯·L.麦克莱恩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国家都有一部令人深思的历史。

日本,这个和中国有着几千年复杂关系的邻邦究竟是如何一路走来,未来又会走向何处,所有疑问,他们自身的历史都给出了答案。

了解日本的近代历史,《日本史(1600-2000)》足以。本书由詹姆斯·L.麦克莱恩著,每章都附有年表,最后还有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曾畅销多年,在读者中口碑极佳,是了解日本历史的经典之作。

内容推荐

弹丸之国,不容小觑,强大之因,尽在此书。

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这个邻邦日本的讨论和争议一直热度不减,交织了无视、好奇、仇恨、欣赏、羡慕、警惕等极为复杂的情感。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和正常邦交的磨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趋于理性地看待时下的中日关系,而理性的生发,源于一颗愿意了解的心。

此版《日本史(1600-2000)》是了解近代日本历史的必读之书,海南出版社最初从三个版本的日本史中精心挑选了这本,足见版本之优。詹姆斯·L.麦克莱恩用“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人惊讶于严肃的历史著作也能这么写!历史老师的必读书。

目录

新版前言

前言 詹姆斯·L.麦克莱恩

序(一) 译者 王翔

序(二) 北京大学教授 宋成有

第一篇 传统的日本

 年表

 第一章 德川政权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德川家康和将军职位

◎巩固统治

◎权力的纵向延伸

◎权力的正统化

◎权力的象征及其实质

◎日本和世界38

 第二章 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

◎城市革命

◎城市和商业

◎农业商品化和原初工业化

◎对外贸易

◎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商人对新儒学的思考

◎平行之“道”:商家家训和农民圣人

◎性别与现实

◎自我和群体

◎“身为日本人”的共性

第二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

 年表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新论说和新宗教

◎失败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外患

◎美国引发危机

◎1854~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

◎1860~1864:公武合体

◎1864~1868:最后的较量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第五章 “新开端”

◎革命清算

◎击退反对党

◎了解西方

◎岩仓使节团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

◎促进文明开化

 第六章 缔造立宪政体

◎执政者对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思考

◎反对的事例和纷纭的论争

◎伊藤博文起草宪法

◎公民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

◎《大日本帝国宪法》

 第七章 走向工业高度发展的未来

◎国家干预以及经济的基础设施

◎松方通货紧缩和经济新方向

◎私人企业家和轻工业的成长

◎农村地区的贡献

◎行业之首“棉纺业”和日本工业先驱

◎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

◎“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

◎近代经济的确立

 第八章 经历明治梦想

◎工厂工人

◎丈夫和妻子

◎儿童和学校

◎神职人员与皈依者

◎前瞻

第三篇 新世纪的日本

 年表

 第九章 帝国的建立

◎边界和关系的重新确定

◎新兴的帝国主义思想

◎中日战争

◎对俄国的胜利

◎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

 第十章 新觉醒和新现代性

◎政党政治家挑战寡头执政者

◎主流政党、群众政治运动和政党内阁

◎大正民主与自由主义

◎合作的帝国主义

◎帝国的管理

◎城市中等阶级

◎叛逆的年轻人

 第十一章 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

◎现代经济及其对照面

◎焦躁不安的佃农

◎愤怒的工人

◎政治分歧的扩大

◎“移山的时刻已经到来”

◎少数民族的声音

◎“国民的羊倌”

◎日本何去何从

第四篇 战争中的日本

 年表

 第十二章 “国家危急时期”

◎满洲事变

◎国内激进的右翼势力和恐怖主义

◎一意孤行

◎保卫伪满洲国,扩大敌对行动

◎政党政府的倒台

◎压制政治多元化

◎经济复苏与企业集团

◎“二二六”事件

 第十三章 追求新秩序

◎滑入战争

◎在中国的僵局

◎新政治体制

◎新经济体制

◎帝国的重构

◎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

◎日本南进,面对美国

◎1941年秋

 第十四章 大东亚战争

◎战争、政治及经济动员

◎整顿后方

◎统治“大东亚共荣圈”

◎战争局势峰回路转

◎围攻下的生活

◎投降

第五篇 当代日本

 年表

 第十五章 被占领的岁月

◎美国人和日本人,麦克阿瑟和吉田茂

◎旧梦想,新希望,普通的日本人

◎非军事化

◎民主化

◎分权化

◎转向

◎独立

 第十六章 复兴与丰裕

◎自由民主党的统治

◎高速增长与政府主导

◎企业社团与战后复兴

◎丰裕与新中产阶级

◎农民家庭与幸福生活

◎昭和晚期经验评说

◎怀旧的流行

 第十七章 又一个新世纪

◎破碎的泡沫

◎批评与寻找千年末感伤的疗法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

◎社会义务,自我实现

◎麻烦的年轻人和受攻击的学校

◎少数民族的挑战

◎时间和自我

附录

 词语注释

 延伸读物

 索引

 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德川政权

1603年2月12日下午,京都南部德川家的伏见城。德川家康身披猩红礼袍,安坐在城堡平台上。不一会儿,一位侍者出现,深深地鞠了个躬,摇了摇两个木铃铛,禀报说日本天皇派遣的高级特使驾到。皇室代表从马车上下来,伴随着乐队精妙的演奏,在庄重的仪式中走向平台,呈递给德川家康一个委任令,任命他为日本的幕府将军,即维持整个国家秩序的军事将领。德川家康设宴款待特使们以示感谢,并送上几袋金银和一匹骏马,让他们带回京都。骏马身上挂着一具加高的金马鞍,鞍上还印着德川家康的纹章。

任命德川家康为将军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事件。把他擢升为全国最高军事首领的隆重仪式,反映了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武士阶层的权势与荣耀。那时候日本各地大约有250位有势力的大名统治着各自的自治领地。他们富丽堂皇的城堡有许多比中世纪欧洲建造的最大的城堡还要大。这些城堡雄踞在乡村,象征着大名们令人敬畏的强大力量。但是,没有一个大名可以和德川家族相提并论,德川家的伏见城是这片国土上最宏伟的要塞之一。伏见城的石墙和城壕由同时期的另一位军阀建于1592年至1596年间。这些坚固的石墙和宽阔的城壕保护着城中高耸的主楼,还有2000名驻防武士的住所、公署,以及粮食和武器库。这些设施散布在六个宽广的城郭之间,每一个城郭都还有各自的内墙和设防的城门。

和其他大名的要塞相似,伏见城堡也既是一座宫殿,又是~个军事堡垒。日本的统治者们不会忘记,仪式和象征物能够不可估量地增添权力的内容,因此他们设计出的城堡既展现了他们不可一世的力量,又闪耀着财富的光芒和他们的审美情趣。德川家族征集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来修建伏见城。通过这件事,德川家康向世人夸示了他的财富和文化抱负。当结盟的大名们造访时,德川家康在一问宽敞的、长宽各约30米的接待室里招待他们。在那里商讨时政要务时,他会把客人们惊羡的目光引向雕满了古代圣君的雅致的木横梁,以及装饰着由当时著名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吉祥花鸟图案的活动隔门。室外,高级武士们在景致优美的花园里消磨闲暇,甚至在城堡里的舞台上观赏古典能剧。

伏见城展现出的富丽辉煌让人回想起京都昔日的荣光。几个世纪前,一个新千年开端之时,京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它追随东亚帝国城市生活的理想,城内街道精确地按照几何形状分布,把整个城市分隔成为棋盘状,其中呈长方形的居民区可容纳十多万人口。一条壮观的大道从主入口即著名的罗生门通向年代久远的皇宫。它贯通城市正中,两旁柳树成荫,南北绵延约5公里。京都的居民偶尔会看见天皇在数百名着装整齐严肃的侍从的护卫下,端坐在华丽的牛车上,从这条大道驶向京城附近宜人的乡间胜地。不过,大多数时候,天皇都待在巨大的宫殿里。那是他举行庄严的仪式来纪念保护日本的神祗,同时确认自己作为道德和政治权威的终极之源的地方。在那个神宫里还有一个回廊庭园,它是天皇的私人寝宫,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简朴的地方。那里未经油漆的木料、凹凸不平的木质地板和优雅的木屋顶,既是日本建筑取向的缩影,也微妙地反映了天皇陛下的喜好。

在ll世纪早期京都最繁华时,大约有2000个贵族家庭像项链般拱卫在皇宫的东面和南面。大贵族的庄园占地4000平方米左右或者更多,一般包括一个主楼、一个栽满了精挑细选的树木和开花植物的大花园、一个人工湖,还有佣人的住房、众多的储藏室和服务性场所。朝臣们身穿带有精美刺绣的丝绸服饰,欣赏京都工匠作坊里制造的最精美的手工艺品。叙事性的画卷描绘了当时的日常生活,从中可以发现木地板上已经开始铺设榻榻米,以便人们就座。活动隔门上绘有精美的四季风物和反映人类生命历程的图案。在那种优雅的氛围中,京都的贵族创造了超越时空的精深的文化传统。紫式部虚构宫廷恋情和阴谋的著名小说《源氏物语》就产生于那个时代。那时,傲慢的贵族认为他们才是短歌、宫廷雅乐和其他贵族艺术的唯一合法的资助者和参与者。对他们来说,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日本文化成就的最高水平。

P6-8

序言

序(二)

近代以来日本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美国布朗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L. 麦克莱恩的《日本史》(以下简称“詹著”),堪称近年来颇有特色的最新成果。

詹著共分“传统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等五篇,论述了自近世至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史,其主要内容与我国史学界通常理解的日本近代史大致相当。对于中国的日本史研究者或读者来说,美国学者的不同视角和表述,还是令人感兴趣的。

首先,为了说明现在和过去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作者强调近世早期(1603~1868)在日本史中的分量。另外他还认为正是18和19世纪早期商业的发展和原初工业化,才使日本1868年后迅速工业化成为可能。

其次,在宏观上作者没有把日本社会或它的历史视为一部成功史。作者认为有时日本的选择产生出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价值的结果,有时他们选择的道路却导致了几乎每个人都承认的悲剧。詹姆斯认为,只须把20世纪20年代社会和思想的活力与30年代末40年代初战争期间的压抑气氛相比较,就能发现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第三,詹姆斯教授对日本近代史发展过程中某些关键点的解析颇有新意。例如,在阐释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的外部原因时,詹著的看法是:早在佩理来航的数十年前,西方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个刚开放的岛国可以学习欧美的经验,利用他们的技术创新。另外,詹著还认为新的市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也对刚刚开始其发展旅程的日本有利。19世纪下半叶,交通和通信的革命把世界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而日本早已发展了制造业,能生产从茶叶、生丝到金箔、纽扣和棉纺织品等多种外国人需要的商品。

第四,作为一位严肃的史学家,詹姆斯教授以史实为据,对日本近代史上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例如,他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最为臭名昭著的战争暴行。同样,对美国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事实,作者也进行了如实的披露:1929年到1932年间,日本从美国购买了163500吨废铁(占其进口量的36%),用来;台炼钢铁、制造军火和舰船;到1938年,日本购自美国的废铁增加为1006700O屯,占其进口量的74%。同样,1938年,日本从美国得到了超过60%的进口机床,以及诸如钒、钼等几乎所有的稀有合金。1939年,日本从本国矿产中提炼出90000吨铜,但由于需要大量的铜制造雷管和炮弹,当年不得不进口了105000吨铜,其中93%是从美国进口的。日本燃油几乎80%依赖于从美国进口,高级燃油的依存度更是超过90%。

对20世纪70年代风行一时的“日本人论”,詹著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一方面,作者认为在20年的瞬息变迁之后,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评论家以“日本人论”为题创作了大量作品,再次开始探索独特的日本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民族性格。一些分析家撰写了严肃、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另一方面,作者也看到了昭和晚期“日本人论”变得稀奇古怪和自我陶醉的冷峻现实。他列举了有位主管农业的大臣主张,日本不应该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因为他的同胞肠子比西方人的短,故而无法消化牛肉及其他西方食品。

第五,詹著还涉及若干中国对日本近代史研究空缺或者很少涉足的一些领域。例如,关于旅日朝鲜人、日本部落民、阿伊努人在近现代日本的悲欢离合等。在我国的研究中,对于阿伊努人的贡献,除了把他们描绘为早期探险者的向导和苦力之外,并没有在新建的开发先驱村或发展博物馆里给他们留下一席之地。但詹著对这些问题尤其是阿伊努人的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当然,在詹著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在记述古代日本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汉字、文学艺术对日本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影响,强调得不够,有的中国文化要素的东传,甚至只字未提,这是令人遗憾的。

然而,通篇看来,詹著还是一部值得一阅,体味开卷有益读书之乐的学术著作。当读者阅读其流畅的中文表达时,应该想起译者王翔教授所做出的贡献,原著英文版的学术质量和中文版译作的文字流畅相得益彰。

本人与詹姆斯教授和王翔教授未曾谋面,受出版社编辑部黄宪萍女士委托,拜读詹著中文版译稿,先睹为快,颇受启发,因此不揣冒昧地发表了以上议论。

新著问世,可喜可贺。

是为序。

宋成有

于北京海淀区蓝旗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