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数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认知盈余》、《人人时代》作者克莱·舍基,高智发明公司联合创始人内森·梅尔沃德,苹果公司软件技术副总裁巴德·特里布尔,联袂重磅推荐。
《全面回忆:改变未来的个人大数据》是微软公司“个人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小型机之父、美国国家技术奖获得者、首届冯诺依曼奖获得者戈登·贝尔与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吉姆·戈梅尔颠覆时代之作,亲身实践并深度解读在“全面回忆”时代人们如何做到“数字化不朽”。全面构建了我们对自己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的个人大数据框架,以助我们造就高效和成功的人生。不仅构建了“全面回忆”的理论框架,还研究了市面上现存的各种可供利用的软件,使个人实现“全面回忆”成为可能。
《全面回忆:改变未来的个人大数据》由现代“小型机之父”戈登·贝尔和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吉姆·戈梅尔通过“我的数字生活”(MyLifeBits)项目,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数字化记录生活的美妙之旅,为我们揭示了在“信息在你指尖”的时代,全面数字化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如何完美呈现我们生命中的风景,以实现真正的“永生”。
那么,在”全面回忆“时代,我们该如何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态,使自己的所有健康信息综合起来,为治疗和保健所用?我们该如何将“数字记忆”应用于工作领域,建立新式的数字记忆型企业,实现事业的巨大成功?我们又该如何在“全面回忆”的背景下,掀起一场教育革命,发掘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成就最高效的学习?而我们又该如何应用这些个人大数据信息,成就自己的数字化人生?
“全面记忆”和云端存储的大量信息,将彻底改变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人们的创造力将大大提高,学习境界也将明显提升。全面完整的健康信息,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数字护士”将颠覆现有的医疗模式。“数字记忆”有助于长久保持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让我们的亲人真正实现“永生”。“全面记忆“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和无数创业家,而工作、健康和学习的数字记忆必将引发一场革命!
序言 “全面回忆”让你体验别样人生
作者声明
第一部分 “全面回忆”,正在发生的未来
01 愿景
林林总总的数字记忆设备
对信息安全的担心
记忆的前世今生
孩子,“全面回忆”的粉丝
从数字记忆中发现自我
个人大数据的第一缕曙光
02 “我的数字生活”(My Life Bits)项目
memex,想象中的信息机器
“我的数字生活”:实实在在的信息机器
怎样组织数字记忆
多多益善的数字记忆
我已有了100GB的云端记忆
03 当数字记忆遇见生物记忆
生物记忆的局限性
数字记忆是生物记忆的延伸
随时查询的云端记忆
痛苦的记忆应该保留吗
不会再有失去记忆的遗憾
第二部分 “全面回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04 “全面回忆”让你事业更成功
“全面回忆”让工作顺利交接
数字记忆让你更有创造力
数字记忆型企业虽好,可律师不喜欢
家庭也需要数字记忆
05 “全面回忆”让你身体更健康
健康记录,一个重要趋势
拥有自己的健康记录
关于健康的生活记录
我们可以变得更健康
“电子护士”更了解你
健康的“全面回忆”将造福全人类
06 “全面回忆”让你学习更高效
“全面回忆”将引发一场教育革命
数字课本+数字记忆=学生的“信息机器”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
反思,学习的最高境界
07 个人大数据让生命不朽
记录现在和讲述过去
自动摘要,有序的数字记忆
失踪但不朽的吉姆·格雷
我记忆中的吉姆·格雷
数字化不朽:拥有学习能力的“阿凡达”
第三部分 迎接“全面回忆”时代
08 亲历“全面回忆”革命
数据丢失与失效
纠缠混杂的数据
适应更完整的自我认知
适应被记录的生活
适应“全面回忆”作为法庭证据
从现在开始适应
09 实现“全面回忆”的4大步骤
步骤1:准备数字记忆设备和处理已有信息
步骤2:开始做“生活记录”
步骤3:使用所有信息
步骤4:做一个“全面回忆”创业家
10 “全面回忆”的未来
存储设备的小型化
统一的通信网络
自然的用户界面
超长时间的数据保存
更有智慧:像兰迪·哈恩解说体育赛事一样
愿景
我正在渐渐丧失我的聪明才智。
这并非是那种“戈登需要高价找一位精神科医生来修复心智”的情况。当然,我十几岁的孙女可能会不同意这一点。事实上,我每天能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忘掉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我没有得老年痴呆症,也没有任何脑损伤的情况。我只是“老”了。
是的,我每天都在一点点地失去心智。当然,每个人都一样。
如果我们能够克服“韶华易逝,人生易老”的自然规律,如果我们从来都不用忘怀任何事情,而且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记忆,该有多好?但是,这要到何时才能得以实现?
事实上,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拥有“全面回忆”的能力,生命旅程中的全部所见所闻和过往的成就都将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发生在过去任何时刻的任何事物。
现在,如果有人可以拿出他生命中每一天的每一张照片,我们一定会深感惊讶,但这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你很快就能将你的生活记录全面数字化。而且,它还会以我们都能承受的价格和有益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愿意,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创建这份关于生活的数字记录或是数字记忆。创建这样的记录并不难,因为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微型照相机、麦克风、定位跟踪器和其他的传感设备,现在都已经普及了。你可以将它们放置在衬衫钮扣、吊坠、领带夹、胸针、表带、手链、帽檐、眼镜架或是耳环中,甚至还可以采用更为激进的方式——身体植入式传感器来量化你的健康状况。然后,这些小工具和可以嵌入周遭环境中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组成了你的个人传感网络。如此一来,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周边环境中的任何事情。
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自动拍摄你所见到的一切,将它们存储在数字记忆库中,作为你的个人电子图像馆。你听到的每件事情也都能保存为数字音频文件,而配套开发的软件可以让你扫描图片并加上批注文字,它们还可以帮你整理音频,可以提供文字脚本方便你日后搜索;如果你愿意,还可以保存你发送和接收的每一封电子邮件,甚至打包存档那些你访问过的网页;你可以记录你所在的方位和在这世间留下的每一个足迹。你还可以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如心率、体温、血糖、焦虑度、兴奋度与警觉度,然后你可以把这些数据保存在你的个人健康档案里。
“全面回忆”会给我们的下一代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我们这一代已经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的变革一样。它将改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它能够释放我们的创造力,并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它还可以提升我们与我们所爱的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他们已经故去还是健在。我相信,这样的变化对于全人类的意义都是非同一般的。
“记录”、“存储”和“完美回忆”这三大技术潮流的汇集使得“全面回忆”的梦想即将成真。首先,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越来越多地数字化我们的生活记录,而且毫不费力。作为科技生活的先锋,数码相机、电子邮件、手机和个人数码助理(PDA)记录下了我们的一举一动,并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数码传感和记录将无处不在。其次,这类全新的个人数字记录所花费的存储代价比想象中更加小——你只需花费200美元左右,便可拥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保存自己的所见所闻,就算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以10张照片保存下来也不在话下。最后,技术革命日新月异,这一进步会使从浩瀚的资料中搜索和分析你想要的信息变得轻而易举,而且还会以各种详尽的报表形式简明清晰地呈现出来,谷歌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立足于新式搜索技术的伟大公司。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数字记忆的世界,拥有着更多的存储空间,而且还将拥有更加精益求精的记忆技术,基于这三大原因,一个“全面回忆”的世界已经势不可当。
现在,我们可以轻车熟路地在网络上搜索任何主题;同样,未来的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数字记忆库”中搜索任何自己学过的知识、在某次聚会上说过的只言片语,或是随意浏览过的文档,还有你游历过的地方和碰到过的人。你会成为自己整个“人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档案员”、“制图员”和“馆长”。
“全面回忆”这场数字革命中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它能够重现特定的事件、人名、面孔和文字。而且,与之对应的软件也会允许你对自己的数字记忆进行排序筛选,以发掘和揭示你的生活模式,这可是人类的肉眼和大脑无法企及的。这些软件可以分析你的工作、休闲和消费习惯,还有你对各种情况和周遭人群的情绪反应模式;它们能够监测出影响你身心健康的众多微妙因素;其他任何你想要知道的事物也都可以通过它们记载、精简、提炼,并进行相关性交叉检索,给予你启发性的思考。此外,你的人生目标、时间管理的成效、财政预算,以及生活、工作、健康的状态都可以使用提前预设的进度表来追踪。总之,如此详尽的个性化反馈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驱动力,激发出我们的无限潜能。
试想一下,如果全面的数字化生活记录成为现实,人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数字记忆完整地保留在这个地球上。虽然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和爱因斯坦都早已故去,但他们的想法、事迹、个性却能永存,真正做到“永生”。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伟人,被世人所铭记,但是,在有了数字化的生活记录后,你可以前所未有地将自己的想法、行为、个性留待后人知晓。数字信息能通过这样的机制产生一个虚拟的“你”,即便你与世长辞,你的数字记忆和宛如化石般留存的人格模式也仍然可以投射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化身——“阿凡达”(指合成化的人)。将来,你的后代可以与你的“阿凡达”对话,也可以由此了解你的生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可以通过对话,了解曾祖父到底喜欢曾祖母的什么地方;数字化的“你”也将可以触碰未来,以使你的影响泽被后世。
“全面回忆”的时代如旭日东升,人们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使用这一技术。也许你会全盘接受“生活全记录”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去扩展自己的记忆;也许你会有选择性、有保留地去记录自己的活动;也许你还可以完全拒绝这个理念,让自己的人生淡淡地来淡淡地去,不留下一片云彩。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世界之大,有人会继续对互联网甚至是个人电脑不屑一顾,比如,有些人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拥有一部手机。不过,无论你是早期采用者,还是晚期跟风客,或是压根儿不使用科技产品的顽固分子,整个社会都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始终会朝着“全面回忆”的道路前进,不可逆转地改变你周围的世界。这样巨大的转变,态势迅猛,无与伦比。
林林总总的数字记忆设备
“全面回忆”伴随着科技创新而来。对于如何收集来自世界各地和个人生活的信息,人们已经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和包装方式,并应用于多个方面。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网上聊天、发短信、拍照、拍视频,以及使用手机上网。现在,手机和数码相机可以自动发送图片到指定的网站,然后这些图片会被分组、筛选,并加以注释。父母们喜欢用便携式摄像机来给自己的孩子拍摄视频,这些数量巨大的视频都能转存到家用电脑上。慢跑者也可以分析他们跑步的水平——通过配戴在身上的小型轻便设备追踪自己的新陈代谢频率、跑步的长度、花费的时间等,而这样先进的手段以前只会运用在世界顶级运动员的身上。你还可以买一个浴室体重秤,它会将你的体重数据自动发送到一个加密过的网站,而你便可以通过它追踪自己的锻炼计划以及执行情况——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更加客观、真实。
学生们则可以将他们的课堂笔记与教师授课录音同步,复习时,只要随意点击就能重新聆听他们标注过的重点部分。
此类信息收集设备的规模和多样性还在增加,而设备本身也越来越便于携带,越来越便宜,功能也越来越多。同时,数字存储的成本还在不断地呈指数级下降的趋势。尤其在信息记录方面,迅猛发展的技术洪流席卷了全世界,在我们决定该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哪些信息时,价格和便利性已不再是我们重点考量的因素。事实上,到那时,我们反而需要有意识地去决定(或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不记录某时某地发生的某件事情——这可与现在的情形截然相反。推动“全面回忆”这一趋势的技术和经济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都认为除非有一种社会层面的势不可当的力量——法律或政治方面的力量,否则没有什么可能阻止这类对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影响深远的变化。当然,这种灾难性的反潮流变革听起来似乎很牵强,可它依然是现实存在的情况,我将在本书的第8章中对之进行详细的讨论。
数字记忆会让每一个乐于接受该理念的人开始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当然,它并不能抹掉人性中自欺欺人的本性,但是它的存在也使得我们能更加直观地去感受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周遭发生的事情,真相也就不会被那些保守的伪君子们掩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好处非常明显,也很实用。在后续的章节里,我将继续描述数字记忆在职场中的好处。不管是对我们健康的管理,还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字记忆都大有裨益,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会拥有更高效的生产力、更多的活力和更长的寿命。我们还能深入和广泛地了解我们的世界,游刃有余地去完成我们的使命,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当然,它对我们的心理也会大有影响:我们的自我洞察力将大大增强,能够像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那般释放自己并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一样。对于个体来说,若能拥有自由的心灵,要记忆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若能“轻装上阵”,创造性的思考就会越来越多。我们能够在虚拟的空间中得到不朽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潜在的极具变革性的心理现象。
那么,全面记录人的一生可行吗?令人震惊的是,其实那些用来存储人的一生所需要的内存早已存在,价格也非常实惠,而且还越来越便宜。摩尔定律曾经描述过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规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差不多每两年便会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每隔两年,计算机的内存成本就会减少一半。这也意味着,用上一年的价格在这一年的市场上能买到的商品的性能是之前的两倍。摩尔定律虽然于1965年就己发布了,可直到现在仍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理。
数字存储量的增长率非常惊人。在1970年,一个可以存储20兆字节(也就是2000万字节)的磁盘差不多有一台洗衣机那么大,成本是两万美元;而今天,1个太字节(也就是1万亿字节)的花费只需要100美元,可它的尺寸仅相当于一本平装书。预计到2020年,1个太字节存储设备的制作成本也许就和一杯咖啡的价钱一样,而且还可能小到能放置在你的手机里。到那时,100美元能买到250太字节的存储量,足以容纳成千上万小时的视频和数以千万计的照片。这应该可以满足大多数“生活记录者”的需求,就算存储整整100年的数据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数字存储量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存储资料的增长速度。曾几何时,你必须非常审慎和“吝啬”地考量到底该保留哪些资料;你必须节俭地使用存储空间,慎之又慎地去挑选要保留的数字信息。但大约从2000年开始,海量数据的存储已经是小菜一碟了,而且花费也不贵。所以,对于人生记录而言,最难决定的不在于该保存什么数据,而是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它们,如何去排列、访问和发现它的存储模式与意义。因此,软件工程师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开发出能够完全释放“全面回忆”威力的软件。
在“全面回忆”时代,台式机将何去何从?多年前,硅谷有些人便预测台式机必定消亡,而我却认为人个电脑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但不可能会消失。个人电脑(PC)中的“P”还是会指代“个人”(personal)。事实上,它会比之前更加个性化,还将会渗透到你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其中的“C”会转变,由“计算机”(computer)变成“计算机生态系统”(computer ecosystem)。台式机将只是计算机生态系统中的众多工具之一,为数字记忆的管理服务。你将拥有一系列小型、可替代性强、价格适中的电脑——有可能你早就已经拥有了它们,它们就在你的手机里、各种电器上,甚至在你的车里。渐渐地,它们还会出现在你的衣服上或是成为可穿戴式设备。是的,它们将无处不在。
P4-10
“全面回忆”让你体验别样人生
比尔·盖茨
大多数人认为,“信息在你指尖”的想法不过就是图书馆的改进版。当然,互联网确实很像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图书馆,但它包含的不仅是书籍、期刊、报告、报纸、杂志,还有关于企业、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以及,所有你能想象的任何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见解。这些内容,都能通过博客和其他社交形式呈现给人们。
以上包含各项信息的清单令人印象深刻。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物并未列出来,那就是个人信息和人生经历。每一天,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接触到浩瀚如烟海的信息,包括各种文字、数据、媒体,它们来自职场、学校、家庭和商店;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信息都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会和许多人打交道,有些是我们熟悉的人,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遇到。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财务交易、医疗数据、学校的成绩单、家庭照片……这一清单会越列越长。
那么,这些记录最后都到哪儿去了?它们会经历什么?其实,我们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另外一些资料则是以书面或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但事实是,我们一直在遗忘。最终,大部分东西都被丢弃了。
我们已经遗忘、丢弃了太多的事物。
如果我们能够立即获得所有关于我们生活的具体细节,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记起眼前这个人的一切,哪怕是20年后再次重逢?在患上麻疹之后,你是否能告诉医生你一周前吃过的所有食物,不管是昨天的还是半年前的?我想不到还有谁能比戈登·贝尔更适合在过去的10年里,他和吉姆·戈梅尔一起一直在为一个名为“我的数字生活”(My Life Bits)的项目忙碌,这个项目恰巧能够回答以上所有的问题。
现在,这个项目的进展颇为顺利,我们不再只是关心一些抽象的问题。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购买到足够大的数字存储量,用来存储数百小时的视频、数以万计的照片和不计其数的文档。在10年内,我们必定能够存储超过现在存储能力百倍的信息量,而且,价格还能更低。更重要的是,我们离梦想中的软件越来越接近——它能够让你组织和整理所有的信息。这样一来,哪怕你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它都能让你轻松地找到你所需要的一切。
MyLifeBits项目开始的契机源于戈登想将自己的著作全部数字化。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了一个开拓性的壮举,可以记录并以数字形式保存人们所经历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学习过的和经历过的。
这项工作的影响十分深远,激动人心。正如戈登和吉姆在这本书中解释的那样,它很可能改变我们关于记忆的思维方式;教会我们去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教会我们与其他人,甚至几代人分享我们的人生阅历;还能教会我们很多……
戈登是开拓这片新天地的“旗手”,我一点儿都不意外。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真正先驱之一,他对于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再怎么夸大都不为过。无论是他参与创建DEC公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型机的成就;还是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倡导“信息高速公路”的领袖;抑或是自1995 年以来在微软“临场感”和“远程信息处理”领域的杰出研究工作。
戈登还是计算机行业中最重要、最有创意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发展现状,而且在将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戈登的思想闪烁着天才的光芒,他对计算机行业的卓越贡献赢得了我的尊重,我对他深感钦佩。
我与戈登的相识好像已经超过了25个年头。不过,我也不是特别肯定。在我准备写这篇推荐序时,我曾问过戈登,看他是否能回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间。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马萨诸塞州的莫尔伯勒市,当时是1983年9月,在戈登举行的龙虾晚宴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他参与创建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而戈登却认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可能还要比这早上几个月,那时候他飞往
西雅图,与我探讨DEC公司彩虹机系列安装DOS操作系统的版权问题。戈登还和一位当时同在DEC公司的朋友确认了一下,这位朋友表示,我们相识的时间可能是在1982年,那阵子我们正在着手探讨彩虹机安装DOS操作系统的运作方式。
我真希望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第一次碰面的具体时间。随着“全面回忆”的进步,诸如此类的信息对我们来说会变得触手可及。我也知道,我们一定乐于见到这样的变化。
如果我们能够即刻获得所有关于我们生活的具体细节,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
我不知道记录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所作所为是否能完美呈现我们生命中的风景,但是我确信,《全面回忆》是必读之作,因为它影响深远,两位作者的观点极富洞察力。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作者
如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记录模式下,会怎么样?令人惊讶的改变一定会立刻发生!《全面回忆》的作者戈登和吉姆,正是做出这种尝试的重要角色。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人人时代》作者
戈登·贝尔在《全面回忆》中描绘了计算机在私人领域的应用:数字记忆设备弥补了我们生物记忆上的缺陷,把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信息全部都记录和存储起来。这本书将带领我们一睹未来世界的芳容。
——内森·梅尔沃德,高智发明公司联合创始人
《全面回忆》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探索把我们生活的全部数字化的意义。这太及时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了,将来需要什么技术,随手拿来就行了。
——巴德·特里布尔,苹果公司软件技术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