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站练兵de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薛江荣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薛江荣主编、孙树芳搜集整理的这本《小站练兵de故事》讲述了1874年李鸿章派遣淮军在天津小站练兵并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开垦土地、以农养兵、开办学堂培养军事骨干等历史故事。旨在让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扩大知识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内容推荐

由薛江荣主编、孙树芳搜集整理的这本《小站练兵de故事》是小站地区练兵文化、稻耕文化的历史再现。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珍贵史料。是津南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一支新秀。

全书约20万字,130多个故事。有智谋篇、英雄篇、文化篇、屯田篇、休闲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反复加工、巧妙组合而成;每个故事都是民间流传和讲述者、作者、编者千锤百炼的产物。因此说,这是一本既有可读性,又有社会意义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想读物。

目录

智谋篇

 1.老禅师巧救大悲院

 2.何校长断案

 3.聪明的当铺伙计

 4.三两七钱漆

 5.伞是谁的?

 6.智捕恶狼

 7.周教官的神思妙算

 8.讲武堂的说书先生

 9.输了的赢了

 10.两个军医

 11.机智的屯田兵

 12.王军医的药方子

 13.巧救堂兄

 14.毛驴读书

 15.“秦桧”打处长

 16.二公子设计救下人

 17.小稻穗智胜宗头儿

 18.韩大疤拉

 19.小家宝巧斗大鼻子

 20.嗓子与舌头

 21.聪明的教官

 22.学兵和商人

 23.校长减肥

英雄篇

 24.任管带骗马

 25.窦达理大闹买卖街

 26.小师妹援手杀贪官

 27.史老泉砸烂阎王殿

 28.严训之智胜“蓝背儿”

 29.卢大爷怒打曹兵霸

 30.闵英刚怒拦官船

 31.袁世凯屈求孙猴子

 32.海下武师李德龙

金刚指功

“草上飞”

为王氏兄弟报仇

 33.屯兵弁目“单刀王”

 34.“胡傻子”威震“魏小人”

 35.“炮车”进了小站镇

 36.王英楷遇上了孙壮士

 37.宪兵学堂俩老乡

 38.卖艺人“败”师尚士杰

 39.鲁大汉戏耍袁世凯

 40.屯田村的鸳鸯刀

 41.买卖街武师俞者仁

文化篇

 42.兵营的美食楹联

 43.才女选婿

 44.军邮妙联

 45.对联的妙用

 46.花卉戏言

 47.醉人的妙趣酒联

 48.灯联趣话

 49.妙联为媒教官招亲

 50.兵营里的姓名与笑话

 51.军媳的思念

 52.贾墨樵写春联

 53.有分量的角色

 54.教官的广告诗

 55.颠倒诗和回文诗

 56.你缘不如他

 57.徐兆光作诗斗少保

 58.国学教官郑洪儒

 59.“迷人舒”与“舒人迷”

 60.津门神童孙文龙

心高志远

智对妙联

放学路上

应对戏客

御河见闻

智救恩师

课间趣对

文龙应试

争座风波

竞选学长

知府试婿

婿对喜联

为官之后

 61.年方弱冠小华英

智斗举人

师生趣对

“七步诗”质疑

神童揭谜

湖北才子

考试误场

答联救人

中秋赏月

屯田篇

 62.处长买黄金

 63.屯田局长的“五大天地”

 64.大铜钱

 65.秃子地主

 66.小巧嘴儿

 67.侯老大的“八哥”

 68.屯田汉对诗

 69.二地主朱老爷

 70.二百五捧人

 71.月巴鸡和月巴鱼

 72.智斗财迷

 73.这该怨谁!

 74.买洋火

 75.打狗手

 76.三个“好朋友”

 77.处长断案

 78.三两纹银

 79.贪得无厌

 80.屯田老爷——×的!

 81.见机(鸡)而言

 82.一封家书

 83.大胡子家的诗会

 84.摸“老虎”屁股

 85.小勤务兵

 86.二嘎子吃鱼

 87.大烟袋

 88.二地主与小心眼儿

 89.不让它放臭屁

 90.“大白话”吃面

 91.一块龙洋

 92.买橘子

 93.黄鼠狼

 94.两个亲家

 95.看着办

 96.教官写字

 97.屯田处的“见面钱”

 98.屯田官看戏

 99.没脉(麦)与有脉(麦)

 100.胜芳姑娘逃婚

 101.黑心的屯田官

休闲篇

 102.督队官儿子失踪之谜

 103.无冕之王

 104.田教官的取胜之本

 105.周教官教子

 106.邢氏兄弟

 107.三个小买卖人

 108.“王小辫儿”讲笑话

 109.有趣的判词

 110.新兵刘太本

 111.剪掉辫子的喜悦

 112.高参谋的经验之谈

 113.屯田官画虎

 114.高明的小生

 115.二傻子买官

 116.两个文书

 117.新农镇上三绝招

 118.巧建新农寺

 119.莲叶托桃

 120.两个神枪手兄弟

 121.老兵和兔子

 122.小站稻的传说

 123.水原三百粒

 124.鳝鱼为嘛住在稻田里

试读章节

24.任管带骗马

这任管带就是任永清,他是小站新建陆军骑兵营管带。他们骑兵营刚刚建立,所有的马匹都是从内蒙古和新疆买来的生马蛋子,还在训练中。他这个骑兵营管带连个像样的好马都没有,这简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在马戏之乡吴桥的马戏班子里,有个叫彩虹的姑娘,她是班主的独生女儿。这姑娘十八九岁年纪,别看不声不响、不显鼻子不露眼的,可就是有一身好武艺。十八路武艺样样精通,十八般兵器件件熟练。平时惯使一把宝剑,舞起剑来,“唰,唰,唰”白光缠身,风雨不透。

这天,彩虹买了一匹马。嗬!这可是匹宝马啊。又高又大,从头到尾,黑中透亮,闪闪发光。远看像一块黑炭,近看像一匹黑缎。跑起来四蹄不沾地,“嗖——嗖——”如离弦之箭,追星赶月,比刮风还快呢。买了这匹宝马,她的心就像掉进了蜜罐里,甜滋滋的,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晚上亲自添草拌料,早晨亲自提桶饮水。整天都骑在马上练习马技,准备演出。

那年,马戏班到小站镇来演出,彩虹姑娘身穿红裤、红袄,脚穿红马靴,骑在宝马上威风凛凛,一出场就招来了热烈的掌声。在演出过程中更是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散场后,彩虹牵着马走在小站的买卖街上,人们就哗地一下子全围上来了。买东西的不买了,卖东西的不卖了,唱戏的不唱了,说书的不说了。人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真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一个个跷着脚、瞪着眼、拔着脖子,争着抢着看姑娘和这匹马啊。众人七嘴八舌地夸:“这姑娘是美人,这匹马是宝马,真是美人配宝马呀!”

彩虹说:“我只是一个跑马戏的闺女,不是什么美人。可我这匹马呀,确实是宝马,站着二十匹马拉不动,跑起来三十匹马拽不住。就是七天七夜不喂不喝,照样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话音刚落,就听人群里有人说道:“哼,我要骑上它,它一步也走不了。”

彩虹顺着声音一看:呦嗬。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肩上背着一个大包袱。彩虹正在高兴的时候,又当着这么多人,哪里受得了这个?就带着七分气说道:“老兄你有本领,来来来,小妹倒要领教领教!”

这汉子来到彩虹跟前,把大包袱往地上一放,左手掐着腰,右手伸给了彩虹。彩虹心里明白,这是要马缰绳呀。她瞅了瞅脚下的大包袱,心想:有这个大包袱在,还怕他把马骗走?一伸手把马缰绳交给了那汉子。那大汉分开众人,一抬腿上了马,这马四蹄蹬开,“咴儿——”一声暴叫,一团烟尘飞驰而去,眨眼工夫就不见了影儿。彩虹等了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左等不见人,右等不见马。打开包袱一看,里边是一套旧军装,不禁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受了骗。人群里有认得那汉子的,叹口气说道:“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马交给他呀,你知道他是谁呀!他是新军骑兵营的任管带呀!”

众人一听,都说这回可吹了。彩虹一声没吭,转身就回马戏班了。

常言说:“艺高人胆大。”这话一点儿不假。彩虹吃过晚饭,躺了一会儿,就换上黑色的紧身夜行衣,挎上宝剑,施展陆地飞腾法,只身一人往兵营奔来。约摸二更天的光景,她找到了骑兵营的驻地,悄悄地在外边转了一圈,看了看地形,然后,一个健步就如燕子钻天,“嗖”地上了房顶。她仔细一听,南边传出“沙沙沙……”牲口吃草的声音。心想,这一定是马棚了,就轻轻地向里边投了一粒石子,这叫投石问路。再仔细一听,马棚里除了石子落地的声音外,再无别的动静。于是,这才纵身一跃,来了个蜻蜓点水,轻轻地飘到地下,慢慢摸进了马棚。彩虹一眼看见自己的宝马靠边拴在马槽上,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就去解马缰绳。这匹马一见主人,俩眼一瞪,双耳一竖,“咴咴——”地叫唤起来。

再说睡在营部的任永清,听到马叫,就知道有人来偷马,手抄马刀,“嗖”地蹿到马棚前,大声喊道:“谁,敢到我骑兵营来偷马?”

话音刚落,就见马棚中“嗖”地蹿出一条黑影,落在他面前,一搭手说道:“任管带不认识了?”

任永清定睛一看,是彩虹姑娘,拱手还礼道:“姑娘深夜光临我营,不知有何贵干?”

彩虹道:“管带大人真的不知道吗?莫怪小女子出言不逊。白天本想请大人试一试我的宝马,没想到你骑到营房来了,今夜小女子特来牵马。”

任永清冷笑两声,说:“姑娘牵马容易,不过咱俩得走上两趟,你胜了我,我亲自把马送到你的马戏班中。如果我胜了你,哈哈,别说牵马,就是一根马毛也休想拿走!”

彩虹呵呵笑道:“小女子今夜正想领教管带大人的本领。”

说完,二人打了个照面,便刀来剑去杀开了。两个人互不相让,各自抖起了威风,施展开全身路数。嗬,这可真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一场好杀好打呀!彩虹的剑“刷,刷,刷”如白练飞舞,风雨不透;任永清的刀“嗖,嗖,嗖”似蛟龙翻腾,夹风带雨。两人上蹿下跳,一来一往,怒冲冲滚在一起。剑和刀在空中上飞下翻,左旋右转,恶狠狠搅在一起,直杀得尘土飞扬,明月无光,群星直抖。斗到30个回合不分胜负,反而越杀越勇。一个好像猛虎下山,一个胜似蛟龙出水。战到50回合,任永清有点儿支持不住了,那把马刀也乱了套路,心中暗暗佩服彩虹姑娘。他看着彩虹越杀越勇的剑法,心想:我在战场上拼杀了十余年,大小仗也打过无数次,从没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对手,看来今天得败在这跑马戏的姑娘手里了。

再说彩虹看到任永清的马刀乱了套,心想:我今天要是杀了他,于心不忍,他还不是抢男霸女的坏官儿,只是一个急于得到好马的管带,今夜给他点儿厉害看看,教训他一下,对他将来大有好处。想到这里,彩虹瞅了个破绽,猛地将剑抽回,照着任永清的前心窝戳来,这叫“单剑掏心”。任永清以为彩虹要下绝招,慌忙用刀挡住。他哪里知道这一剑是虚的,半路上“唰”地又变了剑法,朝他那马刀“叭嚓”一声斜劈下来。任永清大吃一惊,腾身一跃,跳出圈外,“当啷”把马刀扔在地上,双手举拳,笑着说:“姑娘,我任永清认输了。”

彩虹姑娘收起宝剑,脸不变色气不喘,笑道:“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偶然的胜负,并不是小女子的真实本领,还望管带赐教!”

说完,彩虹姑娘跨上宝马,踏着月光,返回马戏班了。

P41-44

序言

写于《小站练兵的故事》出版前夕

薛江荣

《小站练兵的故事》终于要出版了。

这是孙树芳老先生几十年不辞劳苦、辛勤寻觅、不懈追求的结果。是小站地区练兵文化、稻耕文化的历史再现。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珍贵史料。是津南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一支新秀。

我是前年春天接手本书编撰任务的。时任津南区人民政府区长的李广文同志翻阅初稿后,派政府办的同志找我,让我负责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孙树芳老师也和我是老朋友,因此,老先生也非常高兴由我完成此书的后期加工,并嘱我可大胆修改,全权处理。

自前年春上接稿,到今年盛夏的两年多来,在我工作之余,爱人又多年有病的情况下,我丝毫未敢懈怠,利用夜间、年节假日以及工作间隙。先后对本书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一是从语言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二是从故事情节、上力求客观公正,不掺杂任何政治和个人观点,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删改加工补充;三是对文章标题进行反复推敲,对文章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调整等。

我向来有个习惯,不管是上级交办,还是朋友所托,只要答应的事,就会用心去做,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经过两年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是我十分欣慰的。

《小站练兵的故事》约20万字,130多个故事。有智谋篇、英雄篇、文化篇、屯田篇、休闲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反复加工、巧妙组合而成;每个故事都是民间流传和讲述者、作者、编者千锤百炼的产物。因此说,这是一本既有可读性,又有社会意义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想读物。

智谋篇,是反映小站练兵时期许多富有智慧、充满哲理的人和事。在这些故事中,既有为民伸冤、巧断疑案的《何校长断案》、《输了的赢了》、《伞是谁的?》也有敢于犯上、智惩恶官的《“秦桧”打处长》和《王军医的药方子》;既有《智捕恶狼》的科学思维,也有《聪明的当铺伙计》、《机智的屯田兵》等百姓智慧。

英雄篇,在叙述的同时,多采用描写、比喻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逼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大闹行营买卖街的义士窦达理;有身怀绝技、夜闯军营寻找爱马的马戏班主的女儿小彩虹:有戏耍袁世凯的义和团勇士鲁大汉;有从日本剑客手中夺回国宝的孙猴子;有大战德国拳师“蓝背儿”的民族英雄严训之;有不为利益所动,德艺双馨、一身正气的李德龙……故事感人,对今天的读者,仍然有感染力;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正气,仍然有现实意义。

文化篇,是小站练兵时期军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荟萃。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期渗透在各个角落的文化信息。以文会友、以文斗智、以文选婿,以及灯联趣话、美食楹联、书信佳话、字画传奇、津门童星等美谈比比皆是。让人在尽享原生态、绿色文化盛宴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许多精神营养。

屯田篇,则是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通过屯田官与屯田户、二地主与长工、驻军与稻农之间的各种矛盾,以故事短小精悍为特色,以讽刺比喻为表现手段,将贪官、地主、兵霸等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奸诈虚伪的本质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因此说。这是一部不同于其它历史书籍的书。它是民间的,不掺杂任何政治观点,最朴实、最公正、最真实的史实;是人民群众的一个创举。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正是这个册子的特色和生命所在!

愿大家真的能喜欢这本小册子。同时,也由于本人能力所限和孙树芳老师搜集整理之不易,在编写过程中肯定难免有失误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及时批评指正。

2013年7月8日于辛庄

后记

承蒙津南区委、区政府以及小站镇党委、政府的热情扶植,《小站练兵的故事》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值此本书出版之际,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感谢五十多年来,为我们提供素材的新军官兵、屯田老农以及他们的后代;感谢沈家玉、付英才、尹玉行、付仁义、郑文华、刘江茂、吴大直、樊树森、张学信、王玉强、刘玉山、王守道、窦得宝、宗田丰、霍庆才、任清泉、张学明、范云水、蒋厚玉、田发、门继有、白南生、秦利华、齐家起、赵子江、白春江、柴家发、袁大明、肖有清、钱江永、张尚云、何大牛、边玉江、田来有、刘春楠、田连发、夏阳春、李照中、任会银、费合山、魏道义、杨华等42名同志的口传心授。他们虽然多已驾鹤西去,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挚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心,至今让人感动。他们那绘声绘色、津津乐道的讲述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还记得,1957年在暴风雨之夜,孟恩远墓前,守陵人的草房内,听将军的亲兵讲述孟恩远的故事;1958年,在海河建闸的工棚内,听会馆大队的老农讲述《巧建新农寺》的故事……

这些老兵们、老农们才是本书的真正作者,故事的真正传承人,民间文学的抢救者。在这里我们要向先贤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津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小站练兵的故事》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

《小站练兵的故事》就要出版了,我们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心愿;担心的是故事搜集的不够全面,历史资料掌握得不多,再加上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此,也一并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孙树芳薛江荣

2013年8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