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种付出不易察觉,力量却惊人,那就是从陌生到熟悉的涓涓长流陪伴,以微小的行动付出,慢慢地,让爱在关系中流动,渐渐地,把爱刻进对方心底,这也是台积电志工秉持的心念,他们相信,真正的付出是要长期投入(参见图2)。
台积电志工社的原则是不做一次性的事,坚持从事志工必须长期投入,同样二十次,会选择把心力花在同一个单位,努力耕耘,不会选择二十次去不同单位服务。当决定到荣民之家提供志工服务,每星期就一定会有社区志工前去陪伴这些老人。甚至有担任导读志工的人,搬到台南之后,没有报酬,周末还是回到新竹,陪伴原先的那群小朋友,这种承诺,无须任何契约约束。
“你到一个地方是要让那边的人开心,但如果只是偶尔去,当你离开时,对方一定觉得失落,心仿佛空了一般,因为不晓得下一次的关心何时会来?”张淑芬说,付出爱心时,不要让人觉得是去参加“派对”,曲终人散,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坚持一定要每个礼拜去拜访老人或小孩,不要去做放烟火的事,让他们有落空的感觉,而是实实在在做个里头有料的包子。”
但要做有料的包子,可不能便宜行事,得下工夫。以社区志工到荣民之家为例,行前台积电志工社会特别请来服务老人经验丰富的新光文教基金会首席讲师分享如何与老人互动。到了现场,还会将志工分成三组,一组叫热情活力组,专门陪老人们运动,如打槌球,并且负责赛后的环境打扫;第二组则走浪漫温馨路线,表演弹吉他、唱歌、魔术等才艺;第三组是文艺复兴组,运用艺术、深度沟通,与老人进行心灵对话。三组人马轮番上阵,给予这些失依的老人快乐的陪伴时光。
遇到像父亲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台积电志工社还会联结爱的网络,邀请同仁与他们的眷属参与,串起定期服务的荣民之家老伯伯、德兰中心小朋友,让老人家感受到小朋友的活力,小朋友感受到老人家的关爱,年幼老少同聚一堂、共享天伦,过个有意义的节日之外,一方面也让这些中途之家的小朋友在做志工的过程中学习付出,获得自我肯定的价值。
为爱朗读的导读志工
老人与小孩是台积电志工社特别重视的两个族群。这两个族群是最需要长期投入,一位资深志工分享自己到育幼院服务的经验,表示若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每周去一次,至少要半学期之后,才能和小朋友建立起基本关系。
导读志工成立于2004年,当时台积电文教基金会开始赞助《天下杂志》教育基金会的“希望阅读”计划,每年捐赠两万本书到两百所偏远小学。
不过,台积电志工社很快就发现,偏乡的孩子多半是单亲、隔代教养,家庭往往无法发挥功能,不易养成阅读习惯。所以有了书,还需要引发这些弱势学童的阅读兴趣,让书架上的书,变成小朋友脑海里的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专注力大约只有十到二十分钟,导读志工必须挑战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管理秩序、引起兴趣、引领小朋友读完与讨论的任务。“一开始,这些顽皮好动的小朋友,无法专心听讲,但相处了一阵子后,还会主动来跟我们抱抱。”一位资深志工形容。因为为爱朗读的心意,纯真的小朋友最容易感受得到。
从2004年至今,台积电已经累积了一千多位导读志工,为一万多名偏远地区孩童说故事,这群红衣天使通过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逐渐帮助资源缺乏的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
聚焦有限资源,做出珍贵承诺
长期投入不代表没有效率,志工社原则是不洒大钱,也不向社会募款,但会聚焦有限的资源,持续投入,点点滴滴做出好成绩。
在台东,同样有许多单亲与隔代教养的家庭,台积电与台东圣母医院合作,服务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孩童。这些孩子需要定期量测、施打胰岛素,才不会在好发期的青壮年,因为没控制好,造成失明、终生洗。肾的遗憾。
但台积电志工社不捐钱,不提供实质药品,因这些资源都已经到位,这群孩子最需要的是爱的陪伴。张淑芬在实地访查后,决定以一年时间陪伴这群小朋友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P48-52
台积电把投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或环境保护的力量,与大家分享,不留一手,相信对于社会创造“无形”、“间接”、“未来”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
当人们为涨水电、油价愤怒时,多少人扪心自问我及我自己所属的企业,在节电的领域里,做了什么?台积电从来没有高调的口号,他们只是“浪漫地”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从源头开始做对的事”。——资深媒体人,陈文茜
推荐序一 探寻绿色和永续发展 吴敬琏
推荐序二 责任无边界 张瑞敏
推荐序三 一片草叶并不比星星的旅程渺小 马云
序 分享就会有力量 张淑芬
前言 超越时代,预见未来的台积电绿色力量
第1部 永续之心: 从I Green 到We Green 的社会行动
行动1 追求永续境界的企业使命
行动2 爱心与智慧并行,为永续家园做对的事
行动3 聚焦有限资源,长期投入“爱”
行动4 成为专业的付出者,用技能给予他人力量
行动5 启动绿色新关系,成立生态志工
第2部 绿色承诺:绿建筑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行动6 锚定绿色决心,从绿建筑走向绿色永续
行动7 一开始就做对的绿色规划设计
行动8 展现绿色执行力,一年盖出一座高效能绿厂房
行动9 参与全球绿建筑革命,申请美国LEED、台湾EEWH 双认证
行动10 领先全球,废除锅炉与设置一般废热回收
行动11 创下全球最高废水回收率
行动12 导入各项创新技术,大幅节能
行动13 结合产官学,催生全球第一个绿色工厂
第3部 绿色对话:美学、生活与环境共生的绿园区
行动14 打造生态、生活与生产融为一体的三大绿园区
行动15 提供员工舒适绿生活,迈向幸福企业
行动16 化身科技农夫,跟着环境共同呼吸
第4部 绿色蜕变:从IT转型到ET的绿色供应链
行动17 把绿色策略纳入共同愿景
行动18 整合供应商评核制度,建立绿色供应链
行动19 与供应商一同许下绿色承诺
行动20 建立分享平台,改变供应链的心智模式
行动21 用绿色价值链串起社会责任
附录:台积电2012年获奖及认证
序
分享就会有力量
台积电志工社社长张淑芬
最近几年,常有些书请我写推荐序,但为一本与台积电有关的书写书序,还是头一回。
2009年,因为参与莫拉克风灾的灾后重建工作,因缘际会地,我接手了台积电志工社社长。我发现“对社会付出与贡献”一直是许多台积电同仁在工作之余最想做的事情,于是我因着这个同样的心念与热情,带领他们更深刻地走人社会的不同角落,并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思考,如何将公司内的专业与社会做更好的结合;然后,我希望我们同仁对社会的付出与关怀能够散布开来,发挥更大的力量,带动更多人一同参与。
这套书也是由“分享”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不是工程专家,也不懂建筑专业知识,但我知道,台积电努力多时所得到的经验与心得是个“宝”。如果这些信息分享出去,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保护或社会永续有帮助,就值得我们去做。就这样,《台积电的绿色力量》与《台积电的绿色行动》两本书在2013年初成书了,并且在出版后的短短一年内销售突破万本,远超出我们的期待。
虽然出书对我来说,已不算新鲜事,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再次把与公司同仁一同实践理想的过程重温一遍,包括了书里的每一个关键行动。那画面历历在目,感觉分外熟悉,叫人珍惜。
这两本书在台湾出版且畅销后,我与公司的团队便着手计划,将我们的经验分享至中国大陆,让产业发展正蓬勃的中国大陆也能有参考,在工厂兴建之初,即在硬件设施上植入与环境共生共存的永续基因。
当然,我希望这套书不只是个记录而已。我最希望的,还是看书的读者能被这些行动感动,进而更尊重大自然,与珍惜大自然孕育出的每个生命;我也希望企业、专业人士或学子,能在这套书中得到有用的知识,对你/你们的专业有实质帮助,进而有更多企业与专业人士投身环境保护与社会永续的行列。如此一来,我们的“分享”就更显得意义无穷了!
林静宜、谢锦芳主编的《台积电的绿色力量(21个关键行动打造永续竞争力)(精)》是一本完整记录台积电绿能策略与创新技术的专书,绿色浪潮来袭,如何搭上高速列车,通过绿色技术创造组织利润、自然资源、人类社群三重盈余。台积电连续九年蝉联全台获利第一、连续多年获选全台最幸福企业!创下全球最高90%的废水回收率、年省1.2座宝山第二水库的水!连《从摇篮到摇篮》作者布朗嘉特也盛赞的台积电绿色策略!
2006年台积电以其远见启动了绿色愿景工程,不仅从源头就做对的事,更以创新思维跨出每个绿色步伐。经过七年的耕耘,已成为全球通过最多美国绿建筑LEED认证的半导体公司,每年的节能效益高达26.4亿元,更重要的是,富涵人文关怀的绿厂房既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动能,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这个绿色DNA已深植台积电的企业文化,并凝聚为“国际顶尖制造”的绿色力量。在能源缺乏、人才竞争的今天,台积电的绿色行动更显其价值,它不仅是台积电不断成长的关键,也是台积电对人才的心意、对土地的感恩、对社会的贡献。
林静宜、谢锦芳主编的《台积电的绿色力量(21个关键行动打造永续竞争力)(精)》从志工活动到高效能绿厂房、生活绿园区、绿色供应链,台积电以永续之心启动企业、自然、人类社群的绿色新关系,以21个打造永续竞争力的关键行动与读者分享台积电的绿色脱变。2006年台积电以其远见启动了绿色愿景工程,成为全球通过最多美国绿建筑LEED认证的半导体厂,每年的节能效益高达26.4亿新台币。富涵人文关怀的绿厂房既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动能,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在能源缺乏、人才竞争的今天,台积电的绿色行动更显其价值,它不仅是台积电不断成长的关键,也是台积电对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