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天堂/奇点科幻丛书》编著者七月。
七月的作品风格多样,语言老练,视野开阔,带有明显的80后与网络作品的色彩,他的科学功底扎实,作品逻辑性强但不枯燥,擅长塑造性格迵异的人物,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强。七月是更新代科幻作者中关注赛伯朋克(虚拟世界)的写手,他的作品塑造了看似荒诞的世界,背面天堂》这部作品集收录了七月不同风格的作品,充满了黑色的幽默和讽刺。如《背面天堂》,一个人类生存在黑暗中的世界,然而光明的真相却早已被遗忘。《斯克伦岛的新移民》《水鑫日》塑造了奇异的虚拟世界,用看似奇幻的故事讲述了虚似世界发展的可能。《现实在真实塌缩之后》从奇异的角度寻求世界的真相。而七月的名篇《擦肩而过》,更是用青少年熟悉的轻小说的模式,讲了一个自大的人类与其他智慧生命较量失败的故事,其中对未来环境的预测的真实性与夸张性直触人心。
《背面天堂/奇点科幻丛书》编著者七月。
《背面天堂/奇点科幻丛书》内容提要:无名氏诞生于2433年的母系氏族,作为斯克伦岛的新移民,一个男人,他没有资格得到属于自己的名字。传说中,有一个隐藏在不可知之处的神秘之地,叫做“背面天堂”。这只是一个传闻,无可证实,无可证伪,所以好像随时都有机会踏入,又随时在与那美妙许诺的天堂擦肩而过。传说中天堂由不存在的水鑫日中诞生,由撬动世界的哈林达姆一人构建,然后又在目光不可及之时biu的一声消失。无名氏循着这个梦,就像催眠,他人之梦一样无门可入。直到现实在真实塌缩之后,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背面天堂只有他自己从虚空中创生。
“蠢货。”罗何低声骂了一句,然后高声笑道,“这时候,恐怕是由不得你要还是不要了。乖乖合作一点儿,可以少吃点儿苦。我这是为你好。”
乌拉拉从小长到大,所受到的所有教育都教他一件事情:服从。
“被子叠好,床单下摆和床上沿平行。”六七岁的孩子对这样简单的要求还有些 难以及时完成,所以一开始每两天就有一天会被六十伏的电击器弄得尖叫。
“一个星期之内,这首钢琴曲一定要达到B级水准。”十岁出头的时候,老师的耳光虽然比电击器要温和些,但是眼睛里的蔑视却让人难以承受。
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男子教室里面的训导师的鞭子就是让他们继续服从的最好武器,而训导师每打下一鞭子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我这是为了你好,现在听话一点儿,将来可以少吃点儿苦。”
近乎反射性的,乌拉拉背上一颤。
“不要打我。”他几乎是叫着说。
罗何稍微愣了一下,然后满脸的笑意。
“打你?为什么要打你?”他说,“我叫罗何。现在,我们两个下去。记住,不要试图逃跑。”
乌拉拉只听见哗嗒嗒、哗嗒嗒的响声。
他被罗何夹带着,从楼顶上像一颗小陨石一样直接掉了下去,直到贴近地面的时候,罗何才打开了风动服,把跌落的势头缓了下来。虽然卡尔罗的重力不大,但是毫无防护地朝深渊落下去的感觉还是吓得乌拉拉魂飞魄散。
被这样的遭遇狠狠地吓了之后,他就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一点儿周围的光影变化。乌拉拉只觉得走了很长时间,走了很长一段路,绕过一堆乱七八糟的建筑,穿行过数不清的门,然后他听到一声沉重的关门之声,砰。
乌拉拉这时候才能把眼睛看到的景象在头脑里组织起来。他看见一堆乱七八糟的钢管在周围卷曲着,红色,绿色,紫色,橙色,各式粗细大小的管道像人小腹的肠道一样纠缠交结,向周围无边无际地延伸着。
这是卡尔罗城的地表之下,支撑着卡尔罗整个城市运行的动力系统所在地。一个普通的男人,乌拉拉是不曾了解到城市的这一片领域,在他的视野里,原来只应该看到房子里一点点空间,他会学习到房间外城市的样貌,但这只包括地平线以上的景象,而这个城市运行的秘密原本不是他有可能涉足的。
这个飞行城市需要巨大的能源来驱动飞行,来供应电力,来为生物工厂提供能量源——近日行星上,太阳的角色需要由城市自己来创造。卡尔罗不断地从木星大气里吸人大量的氯气,在体内的巨型反应堆剧变。被禁锢在体内的小型太阳养活了整个城市的所有人,但是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一过程,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东西的存在。
5
顺着管道,传来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乌拉拉涣散的目光这样被唤醒了。虽然不明白这些个管道是做什么用的,但是和地面上不同的压力却沉沉地压了下来。
罗何是半抱着他走进房间的。走进房间,刚关上门,罗何就再也支撑不住,身体软了下去。
屋里有一个男人,一见罗何瘫软在地上,马上抢上前来,一把扶住了他。这人身高也刚刚只有两米,长得浓眉大眼,嘴格外地大。他看了看罗何的脸,然后马上抬起他双手,发现少了只右手,骂道:“这小子,又他妈的瞎搞些啥。”然后转过头去朝后面大声叫道。“劳尔,准备再生舱!”
从房子的里问传来一声略显稚嫩的声音:“OK,咋了?罗何回来了?”
“调整营养液浓度,准备电解质补充液。”这个男人一边说着,一边扛着罗何朝后面走去。乌拉拉也就跟着绕向里间,一个脸上满是刺青的男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接着玻璃舱的插头,那东西立着。足足有三米高,里面还算整齐,外面全是线头。
他们两个合力把罗何放进去,拉出一对线缆贴在罗何身上,盖上舱盖,淡蓝色的液体迅速地淹没了罗何的身体。这时候,那个叫劳尔,满脸刺青的男人才回过头来问自己的同伴。
“老李,这人是谁?”
老李愣了一下,转过头来看着跟在自己身后的乌拉拉。似乎一开始完全没有注意到乌拉拉存在一样,他还被吓了一跳。
“罗何带过来的,”他说了个不是解释的解释,然后转过头去问乌拉拉,“你是谁?”
乌拉拉显然是被吓坏了,嘟嘟囔囔了半天,才说清楚自己是怎么被劫持,怎么被带着到了这里。老李和劳尔听完他的话,背着手绕着乌拉拉转了两圈,从上到下把乌拉拉打量个遍。
这两个人对望一眼,老李说:“不像能打的样子啊?”
劳尔拉了把椅子让乌拉拉坐下。
“孩子,”他说,“祝贺你加入自由联盟,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自由联盟的一名战士了。”
乌拉拉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劳尔。
自由联盟?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组织。 “从今天开始,你就和我们一起,为了推翻女性统治的暴政而一起战斗。”
“女性统治的暴政?”乌拉拉疑惑地问。
劳尔注视着他的眼睛。
“你才十六岁。你懂的事情还太少。但你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吗?”
被这满脸刺青的男人盯着,乌拉拉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努力地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生活,上课,学习,游戏,吃饭,睡觉。他自己想了很久,虽然并不是多让人开心得不得了的生活,可也不觉得痛苦。
他摇头。
劳尔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不痛苦?每天作为一个奴隶,被囚禁在房间里,除非申请不得外出,除非得到允许,不能和外人接触,在女人的使唤下干活,她要什么你就要干什么,就算你白天累得腰酸背痛连床都爬不起来,她想要五次的时候你就必须靠着药力满足她,”劳尔脸上的刺青抽搐了起来,“到了早晨,你还必须撑着快要断掉的腰给她准备早饭……”
“他还没有女主人,你这个白痴。”老李打断了劳尔的话。他一只手撑在乌拉拉的头顶,整个人朝他靠了过去,几乎贴到了这孩子头上。
“听着,小子。有两种生活,第一,你长大以后,每天被锁在家里,累死累活,听人使唤。第二,你长大以后,可以在卡尔罗的天空长着翅膀任意飞翔,每天晚上回到家,有一个女人为你准备好了一切,她听你使唤。你要哪种?”
乌拉拉迅速地在脑海里描绘了一下这两幅场景。他想象自己像女人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一下就作出了决定。
“第二种。”P7-P9
在这套书出版之前,我就像行将嫁女的母亲一样,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说给即将出阁的姑娘,也说给她的如意郎君——我们亲爱的读者。这些话,虽然不免唠叨,但动机绝对纯洁和良善。
在所有的文学品类中,大概iv,有科幻文学拥有一个准确的生成年分。那是1818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太太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随后在法国(凡尔纳)、英国(威尔斯)等欧洲国家有一系列作家加入,形成了科幻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到上世纪20年代,科幻文学创作中心转移到美国,创作队伍中涌现了具有烂漫文学倾向的技术性专家的身影,出现了像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幻大师。由于美国的作品和技术、故事、平民结合得很好、很紧密,它很快就成为一种更普及的艺术形式——电影的题材。到今天,科幻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非常大的市场,每年最佳的十部片子中怎么也有五到六部是科幻题材的电影。目前,世界科幻创作在经历了期刊、图书、电影三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了更为新锐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时代。科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并且庞大的产业,科幻文学也成为全社会包括青少年和成人、一般公民和科学技术专业人士共同认可、喜爱和追捧的文学-门类,科幻时代在国外不是虚言。
而在国内,虽然有上世纪初粱启超、鲁迅等大家的推崇和推广,也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累计销售三fi万册的不俗业绩,有童恩正、刘兴诗、王晓达等第一代杰出科幻作家的奠基之作,有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第二代优秀作家的奋发作为,但到目前为至,中国科幻文学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学的法眼,没有成为绝大多数读者的最爱,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不移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科幻文学还停留在儿童文学、科普文学的范畴。如果从世界科幻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的科幻文学才刚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由杂志媒介向图书媒介过渡的时期,全社会的成人化的科幻作品认知还没有到来,科幻时代在中国来说,的确还是妄言。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黑暗的东方地平线上已经出现了一抹鱼肚白,茫茫大海的天际也露出了庞大渔船的桅杆。科幻时代正在以它不可阻挡的步伐和节奏向我们走来。近年来,以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创作完成并出版为标志,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科幻创作与阅读热情迅速高涨。从创作角度来说,新锐作家层出不穷,创作题材不断拓展,创作手法竟相展示,新作品、好作品目不暇接;从出版角度来说,报纸、杂志摇旗呐喊,出版社、网络推波助澜,电影、电视跃跃欲试,科幻传播渠道空前开放;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范围逐步扩大,欣赏水平迅速提高,阅读取向更趋多元,“幻迷”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科幻文学在未来的五至十年间,将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题材会进一步拓宽,媒介会进一步拓展,作品会进一步扩张,受众群体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扩容,这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景。
人类历史的发展,注定会有许多拐点。一个杰出的人,一个突发的事件,一个重大的变革,都将成为这个拐点。那么,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有没有拐点?这个拐点应该在哪里?这可能是时下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拐点就是突破既定的发展轨迹,就是在全面的平静之下最可能爆炸的那个点。经历了拐点之后,事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也是“奇点”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当然,这也是奇点科幻丛书的立意。
希望出版社规划在未来的五年内,出版科幻“三点”丛书,即奇点科幻丛书、沸点科幻丛书、极点科幻丛书。“奇点”面向国内新锐科幻作家,“沸点”面向国内成熟科幻作家,“极点”面向国外获奖科幻作家,三点一线,描绘和反映科幻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这一规划列入重大出版工程资助项目,将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全球华人科幻协会、希望出版社、《科幻世界》杂志社、《新科幻》杂志社等科幻出版组织和媒介,将倾力打造“中国科幻文学创作高峰论坛”,推出全国“希望杯”科幻创作大奖赛。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在合力寻找并营造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那个“奇点”,鼎力缔造中国科幻产业的成就和辉煌。
嫁出去的姑娘,将会去寻找自己的落点,过自己的生活。我们惟愿她和自己的如意郎君相携相和,共鸣共进,活得更好,走得更远!
“奇点”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丛书,书中收录了十位国内年轻科幻作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角度描述变化中的世界,引人入胜,把科幻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点的前夜。
——刘慈欣
新锐作家们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美妙的奇思妙想融于一体,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众多奇特瑰丽的世界。他们的想像力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笔下的故事让人如入胜境。“奇点”丛书,守望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
——王晋康
虽然有人称他们为“更新代”作家,但我却认为“后新生代”的称谓比较恰当。毕竟,这批作家继承了新生代的多元创作理念,但同时又远远超越新生代的创作范畴。
——吴岩
这是一批了不起的年轻人写的了不起的科幻。他们真正代表了科幻永远是年轻的这个特征。中国科幻的未来乃至还有中国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手中。一旦爱上幻想和科学,这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了。读了他们写的文字,你会知道,一切都可以飞起来,什么都可以不害怕。
——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