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中华散文百家”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这本《梁启超散文》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启超散文/中华散文百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中华散文百家”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这本《梁启超散文》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梁启超散文》是“中华散文百家”其中一册。 《梁启超散文》收录了《中国魂安在乎》;《忧国与爱国》;《惟心》;《慧观》;《无欲与多欲》;《说悔》;《希望与失望》;《“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学问之趣味》;《敬业与乐业》等作品。 目录 变法通议(节选) 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新民说 叙论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释新民之义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少年中国说 呵旁观者文 过渡时代论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释“革” 说希望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 上袁大总统书 复古思潮平议 反对复辟电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 非“唯” 新大陆游记(节选) 二十 四十 欧游心影录(节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威士敏士达寺 饮冰室自由书(节选) 成败 英雄与时势 养心语录 理想与气力 中国魂安在乎 忧国与爱国 惟心 慧观 无欲与多欲 说悔 希望与失望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学问之趣味 敬业与乐业 为学与做人 知命与努力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人生观与科学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屈原研究 情圣杜甫 三十自述 亡友夏穗卿先生 南海先生七十寿言 校刻浏阳谭氏《仁学》序 重印郑所南《心史》序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孟子》曰:“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又曰:“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又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中国户口之众,冠于大地;幅员式廓,亦俄、英之亚也;矿产充溢,积数千年,未经开采;土地沃衍,百植并宜;国处温带,其民材智;君权统一,欲有兴作,不患阻挠:此皆欧洲各国之所无也。夫以旧法之不可恃也如彼,新政之易为功也又如此,何舍何从,不待智者可以决矣。 难者曰:今日之法,匪今伊昔,五帝三王之所递嬗,三祖八宗之所诒谋,累代率由,历有年所,必谓易道乃可为治,非所敢闻。释之曰:不能创法,非圣人也;不能随时,非圣人也。上观百世,下观百世,经世大法,惟本朝为善变。入关之初,即下薤发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矣。用达海创国书①,借蒙古字以附满洲音,则变文字矣。用汤若望、罗雅谷作宪书②,参用欧罗巴法,以改大统历,则变历法矣。圣祖皇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商鞅以来计人之法,汉武以来课丁之法,无存也,则变赋法矣。举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治跸,皆雇民给直,三王于农隙使民、用民三日,且无有也,则变役法矣。平民死刑,别为二等,日情实,日缓决,犹有情实而不予勾者,仕者罪虽至死,而子孙考试入仕如故,如前代所沿,夷三族之刑,发乐籍之刑,言官受廷杖、下镇抚司狱之刑,更无有也,则变刑法矣。至于国本之说,历代所重,自理密亲王之废,世宗创为密缄之法,高宗至于九降纶音,编为《储贰金鉴》,为世法戒①,而瞢儒始知大计矣。巡幸之典,谏臣所争,而圣祖、高宗,皆数幸江南,木兰秋猕,岁岁举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贬谪松筠②,宣示讲武习劳之意,而庸臣始识苦心矣。汉、魏、宋、明,由旁支入继大统者,辄议大礼,断断争讼,高宗援据《礼经》,定本生父母之称,取葬以士、祭以大夫之义,圣人制礼,万世不易,观于醇贤亲王之礼③,而天下翕然称颂矣。凡此皆本朝变前代之法,善之又善者也。至于二百余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数其荦荦大者:崇德以前,以八贝勒分治所部,太宗与诸兄弟,朝会则共坐,饷用则均出,俘虏则均分;世祖入关,始严天泽之分,裁抑诸王骄蹇之习,遂壹寰宇,诒谋至今矣。累朝用兵,拓地数万里,膺阃外之寄,多用满、蒙;逮文宗而兼用汉人,辅臣文庆④,力赞成之,而曾、左诸公,遂称名将矣。八旗劲旅,天下无敌,既削平前三藩、后三藩,乾隆中屡次西征,犹复简调前往,朝驰羽檄,夕报捷书;逮宣宗时,而知索伦兵不可用,三十年来,歼荡流寇,半赖召募之勇以成功,而同治遂号中兴矣。内而治寇,始用坚壁清野之法,一变而为长江水师,再变而为防河圈禁矣;外而交邻,始用闭关绝市之法,一变而通商者十数国,再变而命使者十数国矣。此又以本朝变本朝之法者也。吾闻圣者虑时而动。使圣祖、世宗生于今日,吾知其变法之锐,必不在大彼得(俄皇名)、威廉第一(德皇名)、睦仁(日皇名)之下也。《记》曰:“法先王者法其意。”今泥祖宗之法,而戾祖宗之意,是乌得为善法祖矣乎? 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但虞内忧,不患外侮,故防弊之意多,而兴利之意少,怀安之念重,而虑危之念轻。秦后至今,垂二千年,时局匪有大殊,故治法亦可不改。国初因沿明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绝。取士以科举,虽不讲经世,而足以飚太平;选将由行伍,虽未尝学问,然足以威萑苻;任官论资格,虽不得异材,而足以止奔竞。天潢外戚,不与政事,故无权奸僭恣之虞;督抚监司,互相牵制,故无藩镇跋扈之患。使能闭关画界,永绝外敌,终古为独立之国,则墨守斯法,世世仍之,稍加整顿,未尝不足以治天下,而无如其忽与泰西诸国相遇也。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故广设学校,奖励学会,惧人才不足,而国无与立也;振兴工艺,保护商业,惧利源为人所夺,而国以穷蹙也;将必知学,兵必识字,日夜训练,如临大敌,船械新制,争相驾尚,惧兵力稍弱,一败而不可振也。自馀庶政,罔不如是。日相比较,日相磨厉,故其人之才智,常乐于相师,而其国之盛强,常足以相敌。盖舍是不能图存也。而所谓独立之国者,目未见大敌,侈然自尊,谓莫己若;又欺其民之驯弱而凌牿之,虑其民之才智而束缚之,积弱陵夷,日甚一日。以此遇彼,犹以敝痈当千钧之磬,故印度、突厥(突厥居欧东,五十年前未与英、法诸国交涉,故亦为独立之国。)之覆辙;不绝于天壤也。P4-6 序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文体以有韵无韵区分的时代,散文与韵文相对,固然得占大半壁江山;即使是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齐备的时代,散文亦是一方重镇。近世以来,其他文学样式尤其是小说等长足发展,但散文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不但有作家钟情此种文体,专事散文随笔的创作而卓成大家,即使以其他体裁创作为主的作家,也或多或少地从事过散文写作;而且由于散文体裁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众多不以作家名世的人也留下了丰富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不仅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也是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其所蕴涵的滋育我们的营养真可谓“无穷无尽”。正是为了较为系统地整理这笔宝藏,挖掘其丰富营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计划以二十世纪初为起点,以人为单位,从我国历代散文作家中选取名家精品,汇成丛集。入选作者除专门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与此相应,不仅选取狭义的纯粹散文作品,也选取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甚巨但不那么纯粹的大散文作品,从而不仅体现散文的文学价值,更体现散文创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也可以说,这是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丛书所选各家散文的编排,或按其原集编排,或重新分辑编排,一视作者原作情况而定。选文除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其余一仍其旧,以见作品原貌。为了阅读的方便,对一些于今天的读者不太熟悉的专门术语等作了适当的注释。关于具体的编选情况,以及作者及其作品的情况,每一集后缀以编后语,给以简略的说明。 丛书计划分批相对集中出版,先期推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名家名作,随后向两个方向延伸,陆续成其规模,期于有所贡献。 愿广大读者襄助之;愿广大作者襄助之。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后记 在现代史上,如果要说有谁的文章(包括演说)曾经如风暴般风靡一时,那么,梁启超必定得算上一个。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巨大的;即便是到了晚年,在学术文化方面,他依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他是思想家、学者、文章大家,各体作品丰富之极,小小的选本自然有取之不竭之源,同时却又难免遗珠之憾。 如果要说梁启超的身份和事功,当然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启蒙思想家和戊戌变法。我们选编的这个集子,第一部分体现的就是这两点。由于篇幅的关系,无论《变法通议》还是《新民说》,都不可能全部选录,只能节选其中要义,以体现作者的思想精华。后边有关《新大陆游记》、《欧游心影录》的部分,也采取了节选的方式。其中的议论、感想虽然发出在百年之前,今天读来,仍然时见思想的光辉。 专著之外,梁启超的单篇时论也极为丰富,而且几乎贯穿了他的大半生。按年代对这些文章选择编排,似乎也就勾勒出了他大半生的思想历程。他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反对复辟、提倡保教……这些矛盾的思想,在这些文章里先后反映了出来。梁启超自承“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这或许是变革年代许多人心态的反映;而他‘‘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也正是许多人久经岁月以后的必然。一个思想家早年的凌厉之作固然要研读,其晚年反省之思也必须聆听。以此,“变法”、“新民”之外,思考“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非‘唯"’,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他的那个时代尤其是早期,梁启超不仅是思想导师,也是人生和学术导师。在这方面,他自然也有不少作品。本书的第四、第五两个部分,收录的就主要是这方面的文章。《饮冰室自由书》的主题比较杂多,但思考人生社会是主体;另外的一组文章,则是梁启超最为著名的谈人生和治学的文章。 梁启超的研究学问,许多时候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而关于学术、文学、宗教对社会现实(突出的是“群治”)影响的热心关注与积极探讨,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在本书中,我们选收了相关的三篇文章,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观点,或许也能给当今的社会治理一定的启迪。梁启超的一些学术文章具有相当的通俗性,一方面是因为多出自演讲,文字不会深奥;一方面多谈传统文学,大多数人不乏基础。书中所选的《屈原研究》和《情圣杜甫》,正是这样的名文。可惜的是,限于篇幅,另一篇名文《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未能收入。 最后一个部分,选收了梁氏自己的一篇自述,两篇纪念性文字,两篇序文。从体式上来看,诸文似乎不类,但都与人有关,也就有了联系。夏曾佑、康有为、谭嗣同都是梁启超的同时代闻人,想交又深,写来自然见情见性;郑所南作为爱国者,受到包括作者在内的后人崇敬,也绝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 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他主张为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这样写出的文章,被称为“新文体”,“学者竞效之”,“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以上引文均见《清代学术概论》)。夫子自道,诚为不诬。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