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座中,有趣的事有很多。比如在广东番禺,讲课之前,我“假客气”地问主持人:“我说话,你们听得懂吗?”没想到他的一句话吓了作者崔跃松一大跳:“在我们这儿,普通话说得越标准就越听不懂。”吓得他好长时间没回过神来。事实上,要做好每一场演讲并不容易。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真的一点也不过分。熬夜挑灯奋战不用说是家常便饭,半夜三更起床匆匆记下无法入眠时偶然闪现的点滴火花,三四点钟就上网查找资料、整理素材,也不计其数。
他写下《青少年不可不学的100个演讲技巧》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心有多高,就能飞多高!
《青少年不可不学的100个演讲技巧》的作者是崔跃松。
《青少年不可不学的100个演讲技巧》汇集了作者多年指导演讲比赛的成功经验,分为“演讲的力量”、“文字的诀窍”、“现场的效果”、“精品演讲辞”四个部分,从演讲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撰写出一篇出色的演讲辞、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产生良好的现场效果、怎样处理演讲现场的突发状况等方面,分类阐述了演讲技巧。
即兴演讲贵在平时
有稿子演讲,一般都非常注意条理,但是在没稿子的情况下,尤其是即兴演讲就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再举一个现场点评的例子。一天中午,已经过了12点,人人都是饥肠辘辘,都想早点结束,但是我的点评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是因为我做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
亲爱的各位选手和朋友们:
现在我要点名表扬一个人。我在北京曾经遇到一个英
国老太太,她是个地道的中国通,对中国文化如痴如醉。她
问我一大堆的名词,比如什么叫“了不得”“不得了”“了得”
和“得了”。现在我就可以告诉她,8号就是“了不得”,如果
再给他五年、三年,甚至一年,那就是“不得了”。今天参赛
的所有选手,只要不懈地努力,那明天还“了得”?不对,是
“得了”!
我要指出两种现象:一是配乐、配画。9号选手的开场
白多好啊,我准备打最高分,可是袅袅的音乐一响,我降下了
两分,如果不是配乐,我要恭喜你获奖了!二是……
这种有条有理的演讲会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如何搞好即兴演讲?
一、注意积累
吃五个面包吃饱了,绝不是第一个、第二个没用。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给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二、勤于思考
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
三、提升能力
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聚在一起,这就要求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演讲者在构思粗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触景生情。
四、应变能力
即兴演讲者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演讲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P31-32
到这本书问世为止,我已经有直接听众40万人之多,每到一处演讲,总给自己留下诸多令人激动的和美好的回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这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许许多多精彩的瞬间,许许多多难忘的经历,观众期待的眼神、热烈的掌声、微博的好评、会心的微笑、激动的泪水;拥到台上交流、签名、合影、要联系方式……无不令我终身享用、终身回味!我这个人嘛,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头上黑发不多,但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为人嘛,大家都说,挺爽!
做事,说是认真,其实就是有个性。
有人劝我改,改了会有进步。我说,不能改啊,改了就不是我喽!
有人说我挺会说的,事实上是会说两句,至于是不是个才嘛,只能让世人去评说。
国务院机关、国家部委、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新华社、钓鱼台国宾馆,都留下我破锣似的嗓音。尤其是2004年2月,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召开前夕,应钓鱼台国宾馆党委的邀请,我专程为钓鱼台国宾馆的干部职工做礼仪和综合素质教育培训,这已经是我第二次面对“国宾”啦。我也曾数次远赴广东、新疆、内蒙古;夜行朝出赶赴浙江、江苏和江西;在云南昭通创下了一天为同一观众群讲座六个小时的纪录,在新疆、内蒙古和云南都创下多次一天讲下三堂课的纪录;坐一夜火车到宁波,第二天讲了三堂课,又连夜赶到马鞍山连讲两堂课;坐一夜火车到连云港,一天三堂课后又是一夜火车;宁波一合肥、合肥一宁波往返奔波,连续四个晚上在火车上睡觉;在新疆的天池、阜康讲完两堂课后,又火速赶往吉木萨尔县,结束时已是深夜23点47分;在广东三天时间跑了六个市,连讲六堂课,在轿车上吃快餐、睡午觉;国家国土资源部、安徽消防总队、宁波大学、新疆天山管委会……许多单位是三次以上邀请我为同一个听众群体去讲演;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为给火炬手进行礼仪培训,三天时间兼程赶往六个城市。
在乌鲁木齐市委礼堂门口,一位女同志很兴奋地对我说:“我是你的粉丝,已经听你六次课了。”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住在通州的一名大学生听高中同学说有《大学生成才之路》的讲座,专程赶来听完报告,连夜又赶回通州。也有好几个单位的领导一开始担心报告时间长,听众坐不住,便限定了时间,中途却又匆匆递上条子,要求延长时间。为了能让我就近讲课,新疆、内蒙古有关单位专程把培训班搬到合肥来举办……
在讲座中,有趣的事有很多。比如在广东番禺,讲课之前,我“假客气”地问主持人:“我说话,你们听得懂吗?”没想到他的一句话吓了我一大跳:“在我们这儿,普通话说得越标准就越听不懂。”吓得我好长时间没回过神来。
我讲话的声音一向很大,应该承认常常吵得听演讲的入不舒服。有一次我到宁波大学成教学院讲课,一位老太太,是个老师,拎着包坐在最后一排。中途我发现她站了起来,嘴里嘀嘀咕咕说着什么,然后走出会场,一会儿又回来了,隐约听她说“我心脏病要犯了”。没想到一会儿她又走出教室了,可是一分钟不到她又进来了。直到我把课讲完才明白,我的声音太大了,而她又正好坐在音响跟前,老太太有心脏病,我讲话声音一大,她坐不住就拎着包出去,但是她又很爱听、想听,因此喘口气就又再回来。
还有很多小花絮也同样值得回味:有次我正在一所监狱给干警讲课,安徽贵池一位即将退休的敬业的老同志冒雨驱车赶到白湖。因天色已晚,打我电话又无法联系,驾驶员久久找不着,两人争论起来,这位老同志一气之下打上小“摩的”四处找寻……
在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我在泾县一中进行演讲,开场不久,我正在列举某个著名运动员用球拍砸教练的事例,一个穿着红色衬衫的该运动员的粉丝当场愤怒地挥手并大声地说:“我不允许你侮辱××。”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啊,我该如何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我在给某部团级干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对着空调吹凉风,肚子绞痛,大汗淋漓,第一次被迫中途停止讲课。后来还有一次相似的情况出现在江苏的吴江工商局,真的不好意思。在云南文山州,一天三场下来,晚上嗓子嘶哑,无法发声,中途多次哽咽。在内蒙古乌海讲完课,一位老同志跑上讲台要我签名,一时没有本子和纸张,竟掏出香烟盒硬要让我签个名。在安徽省图书馆的新安讲堂上,一位八十二岁的老同志冲上来一把拉住我的手说:“你应该把你的讲课录音送给中央领导听听。”安凯集团的一位同志多次听过我的报告,在后来的一次会上竟将我三年前的讲课记录带到现场。在新疆的天池,我一天讲了两堂课,晚上又临时增加一堂,那是在吉木萨尔县,几百公里之外。因为在天池我已是第二次讲课,会场的服务员知道我讲课的时候是不喝水的,而课间又没时间喝水,所以每次课一结束,她们就为我准备好盐开水。在赶往吉木萨尔的路上,我手里还端着一杯盐开水。那一天真的很累,真的多亏了那杯水,不然嗓子要冒烟了。
更有意思的是南通市文明办的一位主任,他亲自到机场接我,为了方便接机,与我在电话中定下暗号:“我是一个个子不高、黑黑的老头,我到时候手拿你们的杂志举过头顶在空中挥舞。”一旁的女儿竟然笑出声来,说我们是在做“地下工作”。
有听众告诉我一些有意思的细节:讲完课若发现厕所里有很多人,就说明今天的演讲听众很满意,人们忙于听课,没顾得上厕所;反之,若散会后厕所里没有人,说明听众一定开了小差,讲课中途找理由溜了号。在我演讲的时候,报告结束后厕所里总是人。满为患。至今还有朋友开我的玩笑:“我们单位有女同志要找你算张啦,几个小时不给人家出去方便……”
事实上,要做好每一场演讲并不容易。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真的一点也不过分。熬夜挑灯奋战不用说是家常便饭,半夜三更起床匆匆记下无法入眠时偶然闪现的点滴火花,三四点钟就上网查找资料、整理素材,也不计其数。在火车上、飞机上看见别人不用了的报纸,如获至宝,看见有用的内容,轻轻地撕下来,揣进口袋,一有空闲就掏出来强行记忆。很多人在夸我有一个好记性的时候,是否想到,我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我不仅把吃面包的时间用上了,还把大脑当房地产一样进行开发了?
在演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每个人的起跑线原本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的人能跑在前面,那是付出心血和汗水所致。没有圣贤,没有技巧,唯有勤奋;有艺术,有机遇,但是这一切靠的是自己。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借口只会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我自己之所以向听众承诺“三个不”:不看一张纸,不喝一口水,不超一分钟,这实际上是自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有时过于疲劳,或是在不同的场合要讲不同的内容,不拿一张纸真的不容易。不超一分钟更是很艰难,但这是大胆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检验,听众朋友可以试试,到点演讲必须结束是很不容易的事啊! 这些年,我在会场、在影院、在国务院机关、在北京平谷区熊儿寨乡的北土门村、在大江南北,播下了一颗颗种子,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洒下了一滴滴汗水,也震撼了一个个听众——一位女法官因婚姻不幸发长篇短信求助;一著名高校教授的孩子因恋爱出现问题打电话请教;温州一位家长火速赶往合肥,只求当面给她指点17分钟;记者采访通常都是露个面就闪,但在我的会场里,常看到他们舍不得离场,留下来津津有味地听完全场。一家晚报的记者,采访准备走个场,然后顺道回老家探亲,赶到演讲现场后,才发现自己听得太投入而忘记了回家。一些经常听我演讲的粉丝居然喜欢用我的话来和人辩论,在家里、在单位,喜欢说“这是崔老师说的”。业余时间没事,我会打开网站,欣赏各地关于我授课消息的刊载和评论,有些陌生的朋友还会在自己的博客中大写特写,抒发感怀。很多遇到困惑的少男少女写信、发短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甚至有轻生的青少年伸来求援之手……看看,多么的骄傲!世上有什么东西让你感到幸福,有什么样的生活让你感到富有?莫过如此啦!
真的没想到,我这个自幼最腼腆、最胆怯、最不敢当众讲话的人,现在竟然靠讲话工作,靠讲话谋生,靠讲话实现自我,靠讲话成就事业。记得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毕业典礼上,老师叫我代表毕业生上台讲话。哪知道上一个小小的讲台对我来说居然是那样的艰难,我磨蹭了半天走上去竟然不敢拿出稿子念。后来在老师的再三督促下,我才颤巍巍地从上衣口袋里拿出讲稿开始念,但还是念丢了一段。读者和我亲爱的听众一定无法想象,我是怎样实现转变的。我要告诉您,我也不知道。其实也许大家比我更清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登万次台。
我痛并快乐着。因为演讲,以讲会友、交友,很多难以接触和认识的朋友、忘年交也因讲课得以结识:李燕杰、罗国杰、许启贤、杨利伟、李素丽、白岩松、崔永元、康辉、海霞、紫凝……
我在江苏的某个城市,一下午进行了两场演讲,演讲完已经很晚了,要赶上返程的火车,只剩下20多分钟,女驾驶员开着车快速赶路。车上一个年轻的同志真诚而又天真地掏出手机要打电话找他在火车站的朋友,说是让火车迟点开。他以为我“这么大”的人物,火车也会听话……一件件一桩桩,令人难忘,收获颇丰。我应该把这一切都写下来,把我对演讲的体会和感悟写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在我1000多场的演讲中,有纯理论的时事政治、政策,有做、人的哲理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有党建也有精神文明。有口才训练也有人际交往,还有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和公务礼仪,有励志和警示教育,涉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教人做人,教人向善、向上,由于时间等原因未能一一收入本书。
有人说,一颗心是生命,两颗心是爱情,三颗心是力量。这本书的诞生正是这种力量的体现。我要感谢社会各界人士,你们关心我、帮助我、信任我、宣传我,给我演讲的平台,给我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殿堂,给我认识朋友、结交挚友的机会,给了我丰富的生活、灿烂的人生,也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和喜悦。
有人说我很不容易,已经很了不起了。其实我自己知道自己是哪根葱。记住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写下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心有多高,就能飞多高!
崔跃松
写完此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哪里是我的经验,分明是我的演讲我的路。
四十岁前我把职业当事业,四十岁后我把事业当职业。
今天,我的演讲就成了我的事业。
说心里话,整日里除了上班就是演讲,对一个“把宾馆当家,把家当做宾馆”的“苦行僧”来说,真的是抽不出整段的时间来动笔。区区十几万字,虽是点滴积累,对我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多数时间不是在深夜,就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连外衣都来不及披就坐在了电脑前。不是睡眠少,也不是不想睡,因为只有在寂静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动笔。有时,甚至是在半夜三更起床,没有时间,没有几点,只要醒来就敲起键盘。实在忙不过来,女儿便是最好的助手,《获奖演讲辞》中的每一个点评其实都是在武汉大学读研的女儿崔璨亲笔所写。年逾八十的老母亲烧好了饭,热了再热,夫人把水和药片递到跟前……没有表白,没说“谢”字,对事业的追求,不是忘我,而是情到深处已无言。
这里不能不提到演讲大师李燕杰老师,有人说我是他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实在是不敢当,真怕才疏学浅的我有辱大师的门风。
2003年的湖南永州论坛上,我和大师同时登台演讲,老人家给我诸多勉励,赞赏我“后生可畏”,令我终身难以忘怀。在本世纪之初,老人家就曾期待我能做几件大事,我却至今未有任何成就。2010年,我与老师在广东中山相聚,回京后老师就立即多次亲自打电话问我的邮箱,把其夫人绍华师母在中山所拍的照片发给我;得知我的拙作要问世,还亲自到邮局寄题词(见扉页)给
为感激前辈的栽培,也是寄希望于新的一辈,更是要把我的感悟让更多的演讲界的朋友一起分享,这就是写下这本书的最初之念。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近十年来,笔者指导了一大批演讲爱好者,并指导、帮助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竞聘者。我所指导的选手参加了各级各类演讲比赛,已经有几十名冠军诞生,选手比赛全国是第一,全省是第一,行业是第一,县区是第一,单位也是第一,令人欣慰,令人振奋啊!在公务员面试、公推竞职等语言类面试中,很多人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甘做人梯,甘为他人铺路,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有人吹捧我是“状元专业户”“面试高手”,和我交流,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只能说,“无他,唯手熟尔”。没有成功的经验,倒是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一次次失败铺就了今天之路。
每到一处,我总会交上很多值得信赖和学习的挚友。大家随时随地帮助我,丰富我的思想,滋润我的心灵,补充我精神的营养。《青少年不可不学的100个演讲技巧》一书在各界、各位听众朋友的呵护下诞生了。她的问世或许会给那些参赛者些许帮助,或许会给想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演讲水平的人带去一股清新的风,她或许会成为一本演讲入门的工具书。
听众是我师,我是听众友。现在因为有了这本书,我一下子又有了很多的青少年朋友,这是对一个演讲人几十年风雨历程的见证,是演讲人心血和汗珠,甚至是泪水会聚而成的、给亲爱的听众朋友最有意义的礼物。本书选入的演讲稿多经过作者自己精心修改、打造,有的甚至是作者亲自所作,很有代表性。这些演讲辞基本上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夺冠的原稿,青年朋友们细细品读,也许会找到一些对自己很有用的东西。
开个玩笑说,青少年朋友们读了这本书,一定能听到自己进步的嘎巴、嘎巴的拔节声! 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作者最大的欣慰。
虚还是实,有用还是没用,还是留给亲爱的读者朋友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