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线狙击手(2苏军篇约瑟夫·皮柳辛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约瑟夫·皮柳辛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线狙击手(2苏军篇约瑟夫·皮柳辛回忆录)》由约瑟夫·皮柳辛所著,本书扣人心弦的叙述,能吸引任何一位希望了解二战期间狙击手作用和技术的读者。

同时,这也是一名亲历东线战事的士兵令人难忘的个人记述。

内容推荐

《东线狙击手(2苏军篇约瑟夫·皮柳辛回忆录)》由约瑟夫·皮柳辛所著,《东线狙击手(2苏军篇约瑟夫·皮柳辛回忆录)》的作者约瑟夫·皮柳辛,残酷的东线战场上苏军顶级狙击手之一,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而且有着非凡的故事。他用战时经历的一手资料,生动地描绘了他那致命的狙击技艺以及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苏联红军的殊死战斗。他还记述了在长达三年的围困期间,他的亲人是如何死去的,包括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包括他的许多战友。

战争爆发,皮柳辛被征召入伍时,他38岁,跟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列宁格勒。刚加入红军时,他是一名侦察兵,在一次战斗中,他证明了自己的枪法和沉着,于是他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皮柳辛一直在部队中服役,从1941年底德国国防军的推进在列宁格勒城下止步,到1944年苏军的进攻使该城获得解放。他不仅描绘了前线的艰苦生活,他的战友以及他所执行的狙击任务,还生动地回忆了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居民们所经历的痛苦,以及战争带给他和他的亲人的巨大创伤。

目录

第一章 射向敌人的第一枪

第二章 一次成功的伏击

第三章 战斗在纳尔瓦河

第四章 战士们的交谈

第五章 侦察

第六章 第一次负伤

第七章 山林之战

第八章 深入敌后

第九章 在罗普沙附近

第十章 决战

第十一章 乌里扬诺夫的牺牲

第十二章 回家_

第十三章 “搞错了”

第十四章 前线与后方

第十五章 在后勤排

第十六章 战壕中的一段经历

第十七章 在天花板的瓦砾中

第十八章 旧帕诺沃战役

第十九章 邂逅

第二十章 棕鼠

第二十一章 喜讯

第二十二章 苏联建军节

第二十三章 鲁尔矿矿工

第二十四章 一个士兵的渴望

第二十五章 一场竞赛

第二十六章 不速之客

第二十七章 与儿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第二十八章 等待

第二十九章 喜庆的日子

第三十章 照片

第三十一章 熟悉的地方

第三十二章 关爱的手

试读章节

街道和广场上洒满了阳光,金色的尖塔在蓝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花园和公园里绿意盎然、色彩斑斓。我曾经多次目睹过眼前的这—切,但此刻,故乡的美丽看起来别具吸引力。

1941年7月23日中午,我和其他新兵们一起,列队走过列宁格勒的街道,朝着纳尔瓦方向赶赴前线。我们注视着街道、建筑物和公园,默默地告别了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纳尔瓦凯旋门逐渐消失在远处,但我们仍频频回望着那座城市。

我们刚刚到达目的地,便立即成为了独立步兵第105团的一部分,该团正在一个迷人的小村落里集结。当晚,我们连被分派至前哨阵地。我们朝着纳尔瓦河沿岸出发了。指挥员和红军战士们荷枪实弹,迈开大步默默地前进着。

我和列兵罗曼诺夫沿着河岸小心地穿过一些低矮的灌木丛,罗曼诺夫走在我前面,他谨慎地移动着,既没让灌木丛发出沙沙声,也没让任何一根枯枝在他的脚下断裂。每当我的’头和肩膀碰到灌木丛,或是不小心踩断地上的枯枝时,罗曼诺夫都会停下,转过身低声提醒我,“安静”,他皱起宽阔的前额,眼神里满是惊慌。

到达了指定的位置后,我们趴在一棵低垂的柳树下。在我们下方,河水在一条宽阔的河流中奔腾着。

树林里神秘的寂静令人心神不宁,我们竖起耳朵,聆听着任何细微的声响。在我身边的一切都显得不同寻常,甚至连星空似乎也悬置在松树顶端的上空了。乌儿们早已陷入了沉默,只有在黑麦地里,某种动物重复着单调的叫声“皮茨一泊茨,皮茨一泊茨,皮茨一泊茨”。

清晨的一层薄雾慢慢地在河流和草地上升起。树林的边缘,一只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的鸽子开始了它悲切的鸣叫“噢一噢”,站在桦树枝上的喜鹊也开始了鸣唱。一只松鼠,它的头歪向一侧,用明亮的小眼睛俯视着我们,它吱吱叫着,从一根树枝跳至另一根树枝。

拂晓时,我们的连长克鲁格洛夫上尉出现了。他在罗曼诺夫身边的草地上趴下,眼睛一直盯着河对岸一座孤零零的农舍。那所房子似乎已经被遗弃了,空无一人:屋门和窗户都已被钉上了木板。

突然,我看见围绕着院子的栅栏上的门慢慢地打开了,走出来一个高个子女人,她停了下来,环顾四周。她穿着黑色的长裙和宽条纹短上衣,肩头挑着一根扁担,扁担的两端各挂着一个洗衣篮。这个女人径直穿过田野,走向河边。到达河流上方的岸堤后,她把一个洗衣篮放在草地里,带着另一个篮子匣慢地走下河堤,来到了河边。看着这个女人,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白俄罗斯。我曾很多次看着自己的母亲挑着扁担,扁担上挂着篮子,去索尔延卡河洗衣服。“此刻她在哪里?”我问着自己:“她还待在被德国人占领的白俄罗斯吗,还是跟其他难民一起,设法离开了呢?”伴随着心里的一阵酸楚,我又想起了留在列宁格勒的家人:“我的妻子和孩子们此刻在做什么?他们还好吗?”

我回忆起六月的一个清晨,区征兵中心的一名邮差敲响了房门,交给我一张立刻去集合点报到的通知。我赶紧收拾东西,但我在卧室紧闭的门前停住了。我多么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在离开前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啊。我握住了门把手……但我很快便抑制住自己的情感,我放开把手,毅然转身,离开了自己的屋子。

克鲁格洛夫低低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同志们,这个女人好像并不急着去洗衣服,你们注意看。”

克鲁格洛夫贴着地面爬到了树林边。对面的女人站在河岸上,手放在额头处遮挡着阳光,她朝河对岸我们这一方望来。罗曼诺夫和我仔细端详着她的面孔:罗曼诺夫用他的望远镜,而我则使用步枪上的瞄准镜。她的脸有点长,稍带憔悴,尖尖的鼻子和下巴,再加上间距很近的一双眼睛,这让我想到了狐狸的脸。

显然,她感到很满意,于是她蹲了下来,从篮子里掏出一根细线,线的一端拴着一件重物,她熟练地把它抛入水中。接着,她用一只手从篮子里取出一件衣服,开始慢慢地洗涤起来。与此同时,她小心地将线的另一端往另一只手上缠绕,当线上的重物刚一出现,她立刻将湿透的衣服扔进篮子里,并把那根线塞入自己的上衣里,随即便离开了河岸。她再次朝我们这里望了一眼,轻松地挑起挂着洗衣篮的扁担,匆匆返回那所农舍,她的步伐像个男人。

克鲁格洛夫爬回到我们身旁。“好吧,你们怎么看?”他问道。

“这—切非常可疑,连长同志。”罗曼诺夫回答道。

“我也这么认为……但我们没办法证实。我们应该继续观察……”

“但她也许会离开那里。”

“别担心,那个村子里有我们的人。”

走到篱笆处时,那个女人抓住了门闩,偷偷摸摸地四下环顾了一圈,显然没有发觉任何异常状况,于是她走进了院子。进门后,她把洗衣篮扔到篱笆旁,迅速走向农舍的屋门。

罗曼诺夫轻轻地吹了声口哨,评论道:“您肯定走了很远的路吧,这个邪恶的女人,跑到俄国的河里来洗衣服。”随即,他又迅速补充道:“您看,您看,连长同志,那个洗衣服的女人升起了一根天线。”

彼得·罗曼诺夫经过军事训练后成为了一名无线电操作员,但在参军前,他是一名德语教师。他的身体健壮得像个乡村铁匠,性格开朗,人也聪明,这使他很容易与人相处,很快便能结交到朋友。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太容易激动。就像此刻,他浑身的神经都已绷紧,仿佛已经作好了冲过河去的准备。

“放松些,罗曼诺夫,”克鲁格洛夫把手放在罗曼诺夫的肩头说道:“德国人的探子只会报告她所看见的东西:这里没有俄国人,过河的渡口畅通无阻以及河水有一定的深度。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都喜欢上了我们的连长维克托·弗拉基米罗维奇·克鲁格洛夫。他那张黑黝黝的、略显椭圆形的面孔显露出内心的平静。蓝色的大眼睛、一对浓眉,坚定的嘴唇和自得近乎荒谬的牙齿,这一切不仅使他看起来很年轻,还能立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连长的胸前挂着军功章。我们从其他士兵那里得知他曾参加过芬兰战役(即对芬兰的“冬季战争”),而且还经历过不止一次与德国侵略者的战斗。聆听连长说话的同时,我像猫头鹰那样扫视着河对岸,生怕自己错过敌人的动静,他们肯定就在附近的某处。

突然,对岸传来了发动机的声响,很快,我们看见敌人的摩托车手高速穿过一片田地,一共有十个人。“你们终于来了,”我暗自思忖:“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以后,还会有多少次这样的相遇呢?”我的双手下意识地将步枪攥得更紧了。我看了眼克鲁格洛夫,他的脸上毫无表情,但他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你们看看,敌人是如何行动的,”他说道:“他们先派出一个带着电台的密探,然后,又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侦察班。”

上尉严厉地看着我们:“我警告你们,没有得到我的命令,不许开枪。”说罢,他朝着树林里通信员的位置爬去。

P11-13

序言

这本书是苏联红军狙击手约瑟夫·约瑟夫维奇·皮柳辛个人回忆录的删减版。本书的第一版于1958年出版发行,书名为《兵临城下》,最近出版的第四版,书名被改为《卫国战争中的狙击手》,这充分显示出这本回忆录在俄国的畅销程度。

作为一名典型的俄罗斯二战老兵,皮柳辛在书中很少提及他本人或他战前的背景。通过他的记述,我们只知道他出生于白俄罗斯,战争爆发时,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他工作于列宁格勒的一所工厂。

皮柳辛1903年出生于白俄罗斯的乌尔巴诺沃,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时,他38岁。1926年时他被征召加入红军,退伍后进入预备役,他去了列宁格勒,在兵工厂担任焊工。与许多苏联男女青年一样,皮柳辛在国防航空化学支援学会飞行学校(Osoaviakhim)里学会了射击,这个组织为皮柳辛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初步的军事训练,例如飞行、射击以及跳伞等,但是,皮柳辛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狙击训练。

1941年7月,作为仓促组建起来的“工人营”的成员,皮柳辛加入了这场战争,他们被动员起来保卫列宁格勒。根据他的叙述,他所在的营隶属于独立步兵第105团,尽管他搞不清楚他们团属于具体哪个“民兵师”。不过,皮柳辛战时岁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NKVD第21师辖下的红旗步兵第14团内服役,该师后来被改编为步兵第109师。他出色的狙击技艺最终得到上级的认可,皮柳辛获得了红旗勋章。他的狙击战果是击毙德军136人。

皮柳辛的整个战争经历都发生在列宁格勒接近地,也就是在城市周围的战壕中,作为一名红军战士,这是不多见的。实际上,1944年初他身负重伤残废后退出了这场战争,而他负伤的地点,与他在1941年投入战斗的地方非常接近,这使他的战争岁月看上去具有独特的对称性。

战争结束后,皮柳辛回到了列宁格勒兵工厂工作,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战时所负的伤使他彻底失明为止。由于无法参加工作,于是皮柳辛坐了下来,开始口述他的回忆录。

这本书在苏联持续热销,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本书里的共产主义言论以及党的宣传话语相对较少,这一点令人惊讶(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58年)。皮柳辛对自己的祖国非常忠诚,但当他叙述到列宁格勒保卫战时,他认为是战士们和城内的居民们守住了这座城市,而不是最高统帅部。其次,这本书向列宁格勒以及被围困的市民频频表达了敬意,并用他们所经历的可怕的苦难,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此外,书中还满怀深情地描绘了许多大自然的情景,作者以此来与战争的恐怖和破坏性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皮柳辛的回忆录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他的同志和战友,通过他对自己战友以及家人伤残乃至死亡的描述,我们了解到这场战争高昂的代价。

原书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在此次的英文版中,我对此做了修改和删减。例如,皮柳辛在书中频繁提到,他在1941年夏季时遇上敌人的“冲锋枪手”。实际上,1941年时,冲锋枪在德国军队中还是较为少见的,主要配发给伞兵、排长和班长。德国步兵在当时主要配备的是毛瑟K一98K卡宾枪。在适当的情况下,我重新修订了原书,解决了这些类似的问题。另外,出于篇幅的考虑,我还删掉了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故事。

最后,我要感谢“笔与剑”公司负责这本回忆录出版工作的鲁珀特·哈丁先生,另外还有帕梅拉·科维,她细心的编辑和校对以及对细节敏锐的观察,令我获益匪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