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家IT巨头,对你我生活每分每秒的影响,早已不用赘述。既然我们对他们如此熟悉,为何现在还要专书分析他们的运营处境呢?
因为这是一个创新贫乏的时代!很多公司患了贫创新病(poor innovation disease)!高科技世界中,有这么多的跨国企业、国际品牌,但真要论到创新,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能做到。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只知道跟随苹果、谷歌和微软的脚步,却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想给患了“贫创新病”的公司对症下药,首先就让我们翻开由杨方儒编写的这本《贫创新(苹果和它的对手们)》,回到这三大巨头的前世今生,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启迪吧!
《贫创新(苹果和它的对手们)》的内容简介如下:
本世纪以来,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家IT巨头的商战,是各大媒体所关注的焦点。这一年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IT战场上暗流汹涌:苹果股价的涨涨跌跌、谷歌安卓系统的逆势上扬、微软强力推出Surface……
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三巨头逐鹿中原,究竟鹿死谁手?结局谁也无法预料。我们唯一可以预知的是,这场三国杀的好戏还会持续下去。
《贫创新(苹果和它的对手们)》由杨方儒编写。
詹达利十分想与乔安妮结婚,虽然我们并无证可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自由结婚,师生恋又是否可以被接受,但是乔安妮的父亲却对这门婚事极力阻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詹达利的叙利亚移民身份。虽然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乔布斯出生后的几个月,乔安妮和詹达利还是结婚了,后来还生了一个叫莫娜的女儿,算是乔布斯的同胞妹妹。
就在父亲的反对下,乔安妮远走旧金山,在那里生下乔布斯,并对詹达利和家人都隐瞒了这个孩子的存在。若给不了他一个美好的回忆,那就不要给予他任何记忆,乔安妮虽然还是一个年轻甚至没毕业的大学女生,却已经能冷静地做出最理智的决定了。
而她另一个超越其实际年龄异常成熟的决定是,为乔布斯选择再生父母,并且希望这对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生。于是,在她发现之前选择的加州蓝领工人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夫妇都没有上过大学时,她拒绝签署同意他们收养的合同。但在保罗夫妇保证倾其全力让乔布斯日后一定读上大学后,她才勉强同意。
工薪阶层的保罗和克拉拉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将一生的积蓄都铺在了乔布斯的求学之路上。
他们不仅让他跟随保罗的姓氏乔布斯,给他取名为史蒂夫,更给予了他良好的生长环境。这对于一出生便遭遗弃的乔布斯而言,非常幸运了。他们居住在位于旧金山附近的圣克拉拉县山景城,乔布斯的官方履历中写道:在杏果园长大,这里后来变成了硅谷。
或许是因为距离“硅谷”很近,10岁时,他对电子学方面的兴趣就展现出来了。当时加州新兴的电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发展,而浸染在他的左邻右舍——“硅谷”元老惠普公司职员所营造的科技氛围中,拥有一半犹太血统的乔布斯十分聪颖、好学,时常溜去看惠普和其他电子公司的工程师在自家车库做维修的场景。并且还告诉他的养父母,学校没有意思,不想去上课了。
这让保罗和克拉拉如临大敌,如果连中学都不能顺利完成怎么能实现让乔布斯读大学的承诺?
有一种孟母三迁的意味,乔布斯一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阿尔托斯市。只是阴差阳错中洛市给了乔布斯更肥沃的土壤,他随时都能在各处的箱子里翻到一两只烧毁不用的电子元件,他会把它们拆开来看个究竟,再玩上好几个小时。乔布斯并没有止于独立的研究。虽然他中学老师曾评价他为“一个孤僻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特别”。
乔布斯在霍姆斯特德高中的青葱岁月有两件特别值得记录的事情,其一是他对惠普充满着狂热的激情,曾致电给他的偶像——惠普共同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毛遂自荐,这为他带来了一份惠普的暑期工作。其二是他认识了他人生的黄金搭档,年长他5岁的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二人有着很多相同点,不仅都叫史蒂夫,对电子产品、音乐和恶作剧近乎痴迷,同时做事都很专心,且素性孤僻,不那么合群。
当时沃兹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凭借从小酷爱数学和计算机积累的经验,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电子学小专家。后来,在沃兹家看到他设计的计算机时,一直为自己电子学知识骄傲的乔布斯也不得不承认沃兹是“在电子学方面我遇见的第一个水平比我高的人”。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乔布斯难得敞开心扉与沃兹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一个老牌黑客那里窥见盗打长途电话的方法后,两人决意设计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几次试验后,一个“蓝盒子”的电子装置在沃兹手中成型。这个能发出2600赫兹频率声音,模拟电话装置中的一种特别信号,使电话公司的监控设备误以为这是合法的拨号,从而准许用户通话的新玩意吸引了乔布斯周围人的目光。当他发现大家对此兴趣十足、人人都想要上一台时,敏锐的商业触角让乔布斯决定抓住商机,开始在校园里兜售“蓝盒子”。一个“蓝盒子”需要40美元买零件,用4小时装配,可以卖到150美元。后来乔布斯“发明”了一种印刷电路板,使装配时间下降到1小时。卖出一个蓝盒子他们都会附上一张手写卡片“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成了产品的保修卡。这单生意开展得十分红火,凸显了乔布斯的营销天分。
1972年乔布斯高中毕业,他们这项并不合法的个体“事业”也宣告结束了。这次合作让乔布斯和沃兹都赚到了第一桶金。
P2-3
上坡路?下坡路?
他们都正站在拐点上。
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家美国巨头,对你我每分每秒科技生活的影响力,早已不用赘述,但我们对他们如此熟悉,为何现在还要专书分析他们的运营环境呢?因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看到太多大公司,有这么多资源、人才、预算,怎么在过去10年,让苹果一直这么嚣张?他们难道都没有对策吗?事实上,真的没有。苹果做什么,他们就只能跟随。这真的是一个高科技圈不能说的秘密:很多公司患了贫创新病(poor innovation disease)。
这些大企业到底得了什么样的病?亿万消费者,现在难道活在一个创新贫乏的时代?简单地说,高科技世界中,有这么多的跨国企业、国际品牌,但真要论到创新,真的没什么人做得好。中国企业如今有崛起中的庞大本土市场保护着,好比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企业,能够看内不看外,但面对势头更强的全球性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要看得更远。我们不能驻足停留,我们更不能染上这病。
每一家公司,都有光明与阴暗处,每一位企业家,总有高兴与难过时。过去的辉煌,不代表明日的光荣。这些重量级的IT巨头,如今都面对着不同的经营难题,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毕竟美国企业发展的历程,比中国多出数十年,他们走过的险路,我们可以不用再走,更不会在老路上跌跤。
如今面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创造的美丽新世界,没有永远的赢家与输家,苹果在“后乔布斯”时代,依然屹立于光明顶上,但谁也不敢说,苹果在多少年后还是天之骄子。对微软来说,如今从软件界跨人硬件界,Surface平板能否绝处逢生,以及Windows 8能否重返光荣,全世界都在看着微软能否变出一场漂亮的魔术秀,不再活在windows与Office的“舒适圈”里。至于谷歌,虽然Android市场份额逐步走高,但如何从流量中变出更多的黄金,不再只靠关键词广告赚钱,而能从其他功能与服务中赢得获利空间,创造崭新的“互联网Business Model”。
这个世纪以来,这三家公司的商战,早已盘踞了全球主流与非主流媒体的版面。我们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三国杀的好戏,还会持续下去。 当然,三国是主秀,配角们也有不少精彩演出。惠普、戴尔、宏暮、华硕、联想、HTC等硬件品牌,共演一出“典范转移”的戏目,高通、博通、NVIDIA等神秘芯片玩家,则在角逐一座B2B幕后生意的奥斯卡奖。
无论如何,不论读者们关不关心,除非你不用手机、PC、平板,你我早就身处其中,无法置身事外。
2012年12月
方儒谨志于北京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