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稀奇采访奇遇记》是“故事迷丛书”之一,由马天宝主编。收录了《小稀奇采访奇遇记》这个故事。配有大量精美插图,活泼有趣、艺术感强,与精彩的文本相得益彰。既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梗概,又增加了阅读的舒适度,让您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尽享故事中的乐趣。
马天宝主编的《小稀奇采访奇遇记》精选经典故事,内容翔实,版面精美,最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小稀奇采访奇遇记》配有大量精美插图,活泼有趣、艺术感强,与精彩的文本相得益彰。既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梗概,又增加了阅读的舒适度,让您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尽享故事中的乐趣。
不用鱼饵钓鱼的人
上海近郊的蒋家村,有个老汉,今年六十三岁,叫蒋大宏,人们都叫他“姜太公”。
姜太公原是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一个人物。他生性古怪,总在溪边垂钓,可是却从来不下饵,而且钓钩总是离水面一米多。因此,至今人们还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空钩无饵,又离水面,怎么能钓得到鱼呢?姜太公是神仙,也钓不上一条鱼来。可是,玄就玄在这里,蒋大宏却能空钩钓起鱼来,他的本领大不大呀?
蒋大宏最拿手的是空钩钓黄鳝。黄鳝也是鱼,这没什么问题吧?
蒋大宏钓黄鳝,总挑大热天的中午。
这天,太阳像个火球,在天空中燃烧。那云彩也好像被烧化了,变成一阵阵炙人的热浪。
他穿着短裤,光脚赤膊,拎一只布口袋,把一根长竹竿往肩上一扛,出门去了。
他扛着的竹竿,说是钓棒,那实在叫人难以理解。这是根平平常常的竹竿,梢上扎着一根米把长的鞋底线,上面拴个桂圆大的棉花球。凭这,能钓到鱼吗?
他来到村西的荷花池畔。
这河浜的形状,太像一朵怒放的荷花啦。池水碧绿,像羊眼睛似的发出幽幽的亮光。池里的长生果草,东一片,西一片,长得卜分茂密。
蒋大宏在一棵大柳树下停下来。他四处打量了一下,见没有什么人,就把竹竿放到地上,然后撒泡尿把那棉花球泡湿,接着便开始垂钓。
他把竹竿伸到一堆长生果草的上方,让那个棉花球在草丛里轻轻地晃动。这里放放,那里放放,就像小孩玩点炮仗的游戏一样。
黄鳝是夜间活动的,白天一般是躲在洞里的。钓黄鳝,要么夜里下钓饵,要么找洞儿去钓,人家都是这样钓的,可蒋大宏却别出心裁。这咱不管!问题的关键是,此刻,黄鳝在哪儿呢?
其实,黄鳝跟人一样,也喜欢乘凉。夏天的中午,天气太闷热了,它在洞中呆不住,就游出来钻到茂密的水草里乘起风凉来。这一点,绝大部分人不知道。
黄鳝乘凉的方法太奇特了。它们在水中,身子是直立的,就像是插蜡烛似的;脑袋顶着水面,有时干脆露出来,顽皮的,还会把整个脑袋搁在浮着的水草茎上。
这时候,有条黄鳝看到那个小小的棉花球了,而且,又闻到了一股尿骚味儿。这鬼东西最喜欢吃带尿骚味儿的食物了,于是,就像人游泳时踩水一样,使劲摆着尾巴,又猛地往上一蹿,张口咬住了那个棉花球。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蒋大宏就势把竹竿往下一放,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再向上提。
黄鳝吞食凶猛,它死死地咬住棉花球,任凭你拉,却不肯松口。而且,它的力气也特别大,一条二百五十克重的黄鳝,你得用上好大的力气才能把它钓上来。
此刻,蒋大宏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向上提着竹竿。而黄鳝呢,拼着老命咬住饵往下拉着。但是,它哪能犟得过人?
蒋大宏的经验可丰富啦!他凭手上的感觉,估计黄鳝只剩下半个身子在水里时,突然臂腕一起发力,猛地提起竹竿,又使劲往后一甩。
那黄鳝一惊,知道棉花球吃不得,赶紧松口,却来不及了。它身不由己,在空中快速地旋转着,向岸上飞去,最后,啪嗒一声,重重地跌落在地上。
……就这样,蒋大宏一个中午就钓到了半袋子黄鳝。 瞧,蒋大宏钓鱼的方法奇特不奇特?
小稀奇是乘飞机从上海到武汉的。他虽然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黄鹤楼,可是,他没有兴趣写它。却跑到乡下采访了一个——
从来没哭过的孩子
这是个男孩,生活在湖北西部偏僻的山区,我们就叫他“山娃”吧。
山娃可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他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脸蛋圆圆的,高高的鼻子,头发乌黑且硬得出奇,常常像刺猬毛一样地竖起。
和大山的性格一样,他是个倔强的孩子。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小时候是哭过鼻子的,可是,等他稍为懂事后,他就从来没有哭过。“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他的口头禅。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