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爱大德--美德浅论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通过为道德的显现、乃至在一定程度上的繁荣创造出必要条件,礼貌也就把道德从那个无出路的怪圈(没有礼貌,为了变成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里解救出来了。在一个非常彬彬有礼的人和一个只是和善、可敬和谦恭……的人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差别是微不足道的,两者最终都和他们所模仿的东西相似了,而礼貌于不知不觉问把人引向了——或可以引向——道德。这一点所有的父母都知道,他们把这个称之为教育子女。我很清楚,礼貌不是一切,也不是关键。常用语里还有个要有教养这么个说法,这首先指的是要彬彬有礼,而彬彬有礼意味着很多东西。成百上千次(我说成百上千次还说少了呢!比这个多得多……)地纠正孩子,为的是叫他们说“请”、“谢谢”、“对不起”,如果只是出于礼貌,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不大会这么说的——除非他有怪癖或者赶时髦。可是,就在这样的调教中孩子学会了敬重。我知道,调教这个词让人不快,可是,这样的的调教谁又能免得了呢?光有爱,不足以使孩:于成长,甚至不足以使他们变得可爱和有亲和力。光讲礼貌也不行,因此必须双管齐下。在我看来,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在最小的美德和最大的美德之间进行的,最小的美德还不属于道德规范,而最大的美德又已经不再是美德了。剩下的是语言训练。但如果像阿兰所认为的那样,礼貌是符号艺术,那么,学说话仍然属于礼貌这个范畴。从头到尾都是习俗和对习俗的尊重,习俗只在受到尊重的时候才是好习俗。有一本著名的经典语法书(格雷维斯语法),书名就叫《正确用法》。也可以用这个做书名,写一本修身手册。做大家都做的事,说大家都说的话……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做事和说话这两种情况中谈论的纠正,指的都只是起码的礼貌,被视为不可或缺的礼貌。美德或风格是后来才出现的。

所以说,礼貌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类乎模拟美德的行为(对成人来说),或者说是对美德的准备(对儿童来说)。就对儿童的影响而言,礼貌所改变的即使不是性格,至少也在改变着随着年龄而至的倾向。礼貌在童年时期有实质意义,对于成年人就没那么重要了。除了邪恶的成年人,还有什么比没教养的孩子更坏的吗?然而,我们都不再是孩子了。我们都会爱,有判断能力,知道要什么……具备了美德的素质,所以能够爱了,爱是礼貌所不能代替的。憨厚的农民什么时候都比彬彬有礼的利己主义者强。不懂礼貌的诚实人,永远胜过外表温文尔雅的流氓。阿兰说过,礼貌只是一种表情体操;这就足以说明,这指的是肉体,而更重要的当然是心灵或灵魂。在一些人身上,礼貌周全得让人不安,甚至令人厌烦。于是人们就会说,“礼多人不诚”。因为,诚实有时是会让人感到不快的,是会让人觉得被冒犯、被顶撞的。另外,虽然诚实,有很多人却一生都被文雅的举止束缚着,因为他们只是隔着礼貌这层玻璃向别人展示自己,而这层玻璃总也不能完全透明,好像一劳永逸地把真实和社交习惯混为一体了。像现在大家所说的那样,在时尚的穿着和潇洒的做派里,就有很多这种成分。太把礼貌当一回事,礼貌就成了真实的反面。那些穿着时尚做派潇洒的人,就像乖得过了头的大孩子,成了规矩的奴隶,都上了习俗和礼仪的当。他们失去了青少年时代,而孩子是通过青少年时代才变为成人的——青少年时代根本不把礼貌当回事,青少年时代无需讲什么习俗,青少年所爱的,只有爱情、真实与美德、恋人、美好和撒野!成年以后,他们会更宽容,更稳重。总之,如果必须选择,同样是不成熟,就道德情操而言,过了青春期仍然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比因为太听话而长不大的孩子好:诚实得不讲礼貌,比过于讲礼貌而不诚实好!

懂为人处世不等于生活;礼貌不是道德。但又并非毫无意义。礼貌是小事,是准备大事的小事。礼貌是一种宗教仪式,但没有神:是一种礼仪,但没有崇拜;是一种宫廷礼节,但没有君主。礼貌是个空洞的形式,只因空洞才有价值。礼貌自命不凡,自视过高,自以为了不起,上了自己所立规矩的当,并因此而违背了它所定的规则。仅仅有礼貌是不够的,而自命不凡是不礼貌的。

礼貌不是美德,但是一种优良品质,一种徒具形式的优良品质。就其自身而言,礼貌是第二位的,无足轻重的,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和美德或智慧相比,礼貌好像什么也不是,而这一点是持高雅保留态度的礼貌也应该知道如何表白的。聪明和道德高尚的人不能缺了礼数,这其实是相当清楚明白的。爱本身也不能完全少了形式。这就是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从挚爱他们——尽管爱过了头,尽管爱得不得体——的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而为人父母的却还要不断地指责孩子,不是在内容上(谁敢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爱我爱得不够?”),而是在形式上。哲学家们还会接着讨论下去,以便搞清楚,第一种形式是否真的并非一切,将道德和礼貌区分开来的是幻想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有可能,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习俗和对习俗的尊重——即一切都只是礼貌。但我是一点都不相信的。爱在反抗,温和在反抗,同情心在反抗。礼貌并非一切,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不过,人也一样,差不多就是个畜生。P12-14

目录

前言

一 礼貌

二 忠诚

三 明智

四 节制

五 勇敢

六 正义

七 慷慨

八 怜悯

九 仁慈

十 感激

十一 谦虚

十二 单纯

十三 宽容

十四 纯洁

十五 温和

十六 真诚

十七 幽默

十八 爱心

序言

我是如何着手进行的呢?我首先进行一番思考,看看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态、神情或心性,就提高了我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而缺乏这样的表现,就降低了我对他的尊重。结果使我列出了一张单子,包括三十项美德。我把那些可能和某种美德重复的统统去掉(如善良和仁慈重复,正直和公正重复),把所有那些一般说来我认为并非必须论述的也去掉。最后剩下十八项,就是说,比我当初设想的多,而且无法再删减了。这样一来,对每一项美德的论述就不能不简明扼要。简明扼要本来就是我当初的设想,在整个写作过程里,这项约束也一直贯彻始终。本书是写给广大公众的,如果哲学家要读,得有个条件,即不要到书中去寻找高深的学问和详尽的论述。

全书以礼貌开篇,而礼貌还算不上美德;以爱心结尾,但爱心已经不再是美德。这样做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其他的,比如顺序的选择,虽绝非纯属偶然,更多的还是出自某种直觉和需要;有时是出于符合教育学原理的考虑,有时是出于伦理学或美学的考虑,而不是出自某种我不知道的演绎推理或等级排序。一部论述美德的著作,特别是像我这样一部浅论,不构成一个伦理体系:这是应用伦理学,而不是理论伦理学,是尽可能的现实的,而不是纯理性的。在伦理学中,难道还有什么比应用和现实生活更重要的吗?

我像往常一样,引用了不少东西,引用的太多了。这是因为,我想写出的是一部有益的作品,而不是个简明读本。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不得不把所有的参考书都列出来,哪怕为此而增加页尾的注释。这些注释并不是非看不可,甚至最好先不要去管它们。注释不是为阅读做的,是为研究做的:注释不是给一般读者做的,是给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研究人员做的。说到内容,我不想装出一副创造出了什么的面孔,因为那些东西都是传统习俗提供给我的,我只不过重新拾起来而已。但这并不是说,这部著作里没有一点我自己的新东西,恰恰相反!不过,我们永远都只是得益于他人或因对他人不满才拥有我们所吸收和消化了的东西、才成长起来的。一部论述美德的书要想标新立异,追求新颖,不可能不贻笑大方。不过,和大师们在他们驾轻就熟的领域里比试一下,比莫名其妙地想逃避比较,更有勇气,更有价值。往近里说,先哲们就美德问题进行思索,至今也已经有两千五百年了。我想做的,只是以我的方式,用我的办法,在必要的时候依靠他们,继续他们所做的努力。

有人会认为,进行这样一项工作,是太自以为是、太天真了。责备我天真是恭维我。说到自以为是,恐怕这是个误解。写关于美德的书,对敢于冒此风险的人来说,更可能是对自以为是的一种无休止的鞭笞,因为写作过程会使作者总是强烈地感到自己是多平庸。任何美德都是两种严重缺点之间的高峰,两个深渊之间的脊线:如同勇敢处于怯懦和莽撞之间,庄重处于献殷勤和自私自利之问,温和处于盛怒和冷漠之间……可是,谁能够永远生活在顶峰上呢?思考美德,就是在测量我们和美德之间的距离。思考美德之美,就是在思考我们的不足或无价值。这是初步的东西,也许是人们能够对一本书提出的仅有要求。剩下的要去体验,生活体验岂是一本书能够替代得了的?但这不意味着书籍没用,不意味着书籍在道德伦理方面没有意义。思考美德不能使人变得高尚,无论如何,思考美德都明显地不能足以使人变得高尚。但有一种美德却是思考可以培育的,这就是谦恭:面对大量的问题和传统,谦恭是理性的;而面对一个明显的事实,谦恭又是本意上的道德的。这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这些美德于我们几乎总是全面缺失的,而我们既不甘于这种缺失,又不能避免这种缺失。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明显事实。

这部道德浅论只对那些欠缺道德的人有用。这一点既使这本书有了相当一批读者,也应该让斗胆写这本书的人——不是因为他不揣冒昧,而是因为他不够资格——得到谅解。写作中我得到不少乐趣,十分快活,足以让我觉得这件事是做对了。至于读者的乐趣,如果我能感觉到,只能增加我的乐趣:这样一来,写书就不再是苦差,而是愉悦了。因此,我要对读者诸君奉上我的感激之情。

内容推荐

《小爱大德--美德浅论》作者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说,他忽发奇想,要搞清楚为什么有的人让他尊重,有的人不让他尊重,而让他尊重的人身上又有哪些美德。他于是进行了一番梳理,总结出30多种美德;再作筛选,最后剩下18种。他对这18种美德的论述,就成了这部著作的内容。论述以不是美德的礼貌始,以不再是美德的爱情终。18种美德,也就是本书目录的18个章节:礼貌、忠诚、智慧、节制、勇敢、正义、慷慨、怜悯、仁慈、感激、谦逊、单纯、宽容、纯洁、温和、真诚、幽默、爱情。

书名为《《小爱大德--美德浅论》》,因为是写给大众的,深入浅出,并不像哲学专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有可读性,书中有许多佳句已经成为流传很广的名言。如“我们所说的快乐,意味着在那一刻中似乎可以立即得到喜悦”。本书1996年荣获拉吕耶尔奖,法文版已经再版6次,并被翻译成英、德、意、日等26种语本在世界多国出版。

编辑推荐

《小爱大德--美德浅论》(作者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以礼貌开篇,而礼貌还算不上美德;以爱心结尾,但爱心已经不再是美德。这样做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其他的,比如顺序的选择,虽绝非纯属偶然,更多的还是出自某种直觉和需要;有时是出于符合教育学原理的考虑,有时是出于伦理学或美学的考虑,而不是出自某种我不知道的演绎推理或等级排序。一部论述美德的著作,特别是像我这样一部浅论,不构成一个伦理体系:这是应用伦理学,而不是理论伦理学,是尽可能的现实的,而不是纯理性的。在伦理学中,难道还有什么比应用和现实生活更重要的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