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插图第2版)
分类
作者 (美)詹姆斯·M·莫里斯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

战争中产生,战争中强大!

不可不知“彼”——全面介绍美国军队的一流著作

看点一:扣人心弦的战争场景

作者对战争场面的精彩描述与译者精炼、生动的译文相结合,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文采,更令战争过程与场面增加了扣人心弦的紧迫感,使残酷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看点二:覆盖全面的战争冲突

本书全面介绍了从北美殖民地时期至海湾战争美国所参与的所有战争冲突,同时也涵盖美国武装部队发展的历程,涉及美国战争观念演变、美军各军种建制的完备以及美军武器装备的变革等多方面。

看点三:别出心裁的将领简编

通过詹姆斯·M·莫里斯编著的《美国军队及其战争》的将领简编板块,读者会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及其随后的职业生涯会有更多了解。

内容推荐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与众不同。从独立战争开始,美军参加的每一次战争与冲突都使得其本身的军事力量出现一次飞跃,就算是作为内战的南北战争也不例外。通过一次次战争,美国军事力量从最初的殖民地武装逐步发展、强大,可以说是战争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军队。

詹姆斯·M·莫里斯编著的《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插图第2版)》以美国参加的战争与军事冲突为线索,讲述了美国军队发展史。全书辅以大量人物照片、战场地图,以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事件的关系为主线,全面介绍了从北美殖民地时期以来美国参与的所有战争冲突,并展望了美国军事的发展趋势。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插图第2版)》中同时涉及美国战争观念演变、美国军事思想发展、美军各军种及建制的完备,以及美军武器装备的变革等诸多方面。此外,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在书中以简要人物传记的形式穿插了多位美国各时期军事将领的生平事迹。全书兼具学术参考价值与趣味性。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英法北美殖民地战争

 1.1 英法争霸缘起

 1.2 威廉王之战:1689—1697

 1.3 安妮女王之战:1702—1713

 1.4 乔治王之战:1744—1748

 1.5 法国和印第安人之战:1754—1763

 1.6 殖民地民兵:总结与批评

第2章 美国独立战争:1763—1815

 2.1 美英冲突背景

 2.2 美英实力对比

 2.3 运动战引起的僵局:1775—1777

 2.4 英军南犯并输掉战争:1778—1781

 2.5 海上交锋

 2.6 国内冲突与边界军事行动

 2.7 美法冲突:准战争

 2.8 巴巴里海盗剿灭战:的黎波里战争

 2.9 美英战争:1812年战争

第3章 美国军事发展:1815—1860

 3.1 若米尼与克劳塞维茨:近代军事思想的共同奠基人

 3.2 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与军事职业化

 3.3 印第安人战争与边境扩张

 3.4 美墨战争:1846—1848

 3.5 —1860年的海军与海军陆战队

第4章 美国内战:1861—1862

 4.1 南北实力对比

 4.2 基本制胜战略

 4.3 总统的领导

 4.4 武器与战术

 4.5 东部战役

 4.6 西部战役

 4.7 水上较量

第5章 美国内战:1863—1865

 5.1 战时南北经济

 5.2 西部战役

 5.3 东部战役

 5.4 第一场现代战争

第6章 扩张年代的美国军事发展:1865—1914

 6.1 复员与重建

 6.2 西部的治安任务

 6.3 劳工暴动与国民警卫队运动

 6.4 现代陆军的诞生

 6.5 现代海军的诞生

 6.6 现代海军陆战队的诞生

 6.7 美西战争

 6.8 镇压菲律宾起义与义和团运动

第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7.1 干涉墨西哥:1914—1917

 7.2 大战背景

 7.3 堑壕战——防御的极至

 7.4 美国参战

 7.5 力挽狂澜的海上角力

 7.6 美国远征军

 7.7 航空兵的出现

第8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1919—1939

 8.1 干涉苏俄

 8.2 复员、外交与裁军

 8.3 年《国防法》

 8.4 空军引起争议并得到认可

 8.5 被人忽略的装甲部队

 8.6 海军陆战队与两栖作战

 8.7 侵略者的扩张

第9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1939—1945

 9.1 闪击东西

 9.2 不列颠屹立不倒,地中海摇摇欲坠

 9.3 1—1942年:逆转

 9.4 美英联合战战略

 9.5 “火炬”行动:进攻北非

 9.6 “赫斯基”行动、“雪崩”行动与“鹅卵石”行动:西西里岛及意大利战役

 9.7 大西洋之战

 9.8 “霸王行动”与“铁砧行动”:进攻法国

 9.9 对德空中战役

 9.10 盟军走向最终胜利

第1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1939—1945

 10.1 通向太平洋战争之路

 10.2 耻辱日:珍珠港事件

 10.3 珊瑚海海战与中途岛战役

 10.4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10.5 沿所罗门岛链北上

 10.6 新几内亚岛大捷

 10.7 强攻中太平洋

 10.8 菲律宾海战

 10.9 进攻菲律宾与莱特湾海战

 10.10 硫磺岛战役与冲绳战役

 10.11 中国—缅印—印度战场

 10.12 对日空中战争

 10.13第二次世界大战:武器与科技

第11章 冷战与朝鲜战争:1945—1960

 11.1 复员与军种间的对立

 11.2 欧洲对抗与义务

 11.3 “失去”中国与朝鲜战争

 11.4 义务扩大与科技进步

 11.5 兵力与管理

第12章 冷战与越南战争:1960—1975

 12.1 肯尼迪与麦克纳马拉

 12.2 肯尼迪与“遏制政策”

 12.3 陷入越战泥潭

 12.4 越南与约翰逊

 12.5 年:决胜之年

 12.6 越南与尼克松

 12.7 越战时代:批评

 12.8 继续推行遏制政策

第13章 持久的挑战与义务:1976—1991

 13.1 后越战时期的挑战

 13.2 北约与远东

 13.3 苏联垮台与冷战结束

 13.4 美国干预中东与北非

 13.5 海湾战争

 13.6 拉美火药桶

第14章 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挑战

 14.1 美国安全与世界和平的挑战

 14.2 寻求美国战略

 14.3 美国军事状态

 14.4 展望20世纪90年代及其后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战争总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切民族、部落、宗派、城邦、国家或同盟——所有人都感到有必要拿起武器,以求壮大自己,保护自身免受侵略,并在战斗中击败敌人。人们战斗的理由有时崇高光荣,有时则只为欺世瞒人;人们在战斗中时而满怀激情,时而有残忍嗜血的需要;战争的利害关系或生死攸关、代价不菲,或无足轻重、转瞬即逝。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处在哪个时代,使用何种武器,战争带来的永远都是苦难与死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争的目的恰恰在于当其他劝说方法无效或遭到拒绝时,对敌人造成足够伤害,迫使其屈服并按照我方意志行事。无论武器、战略、战术、战场还是具体的目的与目标,一切都随时间、局势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迫使敌人意志向我方屈服的目标却从未改变。正是由于某些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所以人类与国家的历史才写满了战争。战争也因此成为决定民族与国家命运的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战争或战争的进行是研究人类在历史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战争的深入研究表明任何冲突的结果都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常言道:胜利属于强者。然而,所谓“强者”绝不仅限于体魄强健或物力雄厚,也远远超出占据优势的武器、资源及经济生产能力的范畴,即使这些都是重要因素。强者之“强”同样包含许多非物质因素,例如卓越的领导能力,围绕共同理想形成的凝聚力,战胜一切困难赢得胜利的坚定决心,以及为了更加伟大的利益甘愿忍受伤害、甚至不惜牺牲的坚强意志。无论战争规模大小如何,参战国的所作所为都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这些国家在和平时期的形象。通过武装冲突这面三棱镜观察一个国家便能了解这个国家的形象及其所具有的品质。

自有文字记述的历史以来,这一点已经为所有国家所证明,美国的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美利坚合众国脱胎于18世纪后期的战争磨砺;建国伊始曾经受旧大陆敌人的严峻考验;在西进扩张的征途中面对印第安人的一次次侵扰;在手足相残的内战中面临一分为二的历史抉择;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挺身而出,肩负起捍卫自身价值的重大责任;并在“二战”之后一跃成为捍卫西方理想的军事与政治领袖。这个国家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始终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捍卫自身的价值与自由,并将这些价值与自由扩展到其他国家。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西半球①,从而为欧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探索与殖民时代。这一时期恰逢一些欧洲国家在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下获得统一,科技进步令穿越大洋不再如以往般困难。这些欧洲国家在经济上已经准备就绪,具备足够的实力寻求新的原料和市场,在宗教上则决心将福音和各自的基督教义广播天下,整个16、17世纪都在为争夺新世界的土地与财富而疯狂竞争①。

西班牙在伊莎贝拉(Isabella)王后和费迪南(Ferdinand)国王统治下获得统一,并且经过长达500年的“收复失地”战争,在1492年赶走了可恨的摩尔人,正处于利用地理大发现最为有利的地位。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日益壮大的商船队和来自野心勃勃的君王们的庇佑与支持,在16世纪已将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片土地、富饶的加勒比海群岛,以及北美洲的南部与西南部归于其名下。为西班牙赢得胜利的是西班牙的探索者、征服者和传教士们。这些人为了上帝、黄金与荣耀,齐心协力谋求征服新世界。然而,1494年达成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却迫使西班牙不得不将物产丰饶的巴西让与葡萄牙。

由于没有受到16世纪席卷欧洲的新教改革的影响,西班牙避免了国内的宗教纷争,开始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直到太平洋沿岸建立“新西班牙”。西班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天主教与伊比利亚文化从此成为西半球广袤土地的主宰,而印第安土著文明则在日益高涨的西葡势力入侵下逐渐销声匿迹。

法国在16、17世纪对新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圣劳伦斯河谷一带。圣劳伦斯湾海域被认为是新世界最为丰饶的渔场。这里河道宽广,可以乘船而上数百公里,深入丛林茂密的内陆。那里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可以提供昂贵的毛皮。继续溯流而上便是五大湖,大湖灌溉着广袤的土地。离大湖西岸不远是密西西比河的源头,这条雄伟的大河汇聚了东起阿巴拉契亚山之巅,西抵落基山脉的众多支流。

法国人在17世纪进入这片土地——法国人的探索与殖民步伐因国内天主教王室与新教雨格诺派的争斗而姗姗来迟——探险者、政府官员、皮毛商人和传教布道的神父们接踵而至,宣布这块土地为法国所有。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从圣劳伦斯河北上至纽芬兰岛,横穿五大湖区,顺密西西比河南下直至墨西哥湾的大片富饶土地全部成为法王的疆土。新法兰西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开始变得生机勃勃。P2-3

序言

本人于2009年赴美访学,期间出于个人兴趣爱好,选修了“一、二战军事史课程”。临行之际老师以书相赠,本书正是其中的一本。回想当时,老师于课堂上讲授生动翔实,美国学生组织的演讲论说颇有创意,师生课余之间交流思辨趣味盎然,课外活动别开生面,无一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今将此书译出,以此纪念这段难得难忘的美国之旅。

本书作者詹姆斯?M?莫里斯教授(Prof. James M. Morris)为美国弗吉尼亚州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的名誉教授,军事史专家,著述颇丰。作者以此书献与其爱妻,无论于体裁篇幅或文字表述所下功夫不可谓不深。本书既是一本军事专业教科书,亦是一部美国武装部队发展通史。全书共分14章,附有人物照片25幅,战场地图19幅,以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事件关系为主线,全面介绍了从北美殖民地时期至海湾战争美国所参与的所有战争冲突,同时涵盖美国武装部队发展之全部历程,涉及美国战争观念之演变、美国军事思想之发展、美军各军种及建制之完备以及美军武器装备之变革进化等诸多方面。此外,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在书中以简要人物传记的形式穿插纵论了80位美国各时期军事将领的生平事迹。通读全书,可谓史料翔实,叙述生动,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与趣味性。

所谓“序”,虽然总是摆在书的前面,写的却都是一本书完了之后的感触与体会。我既然身为此书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亦有心得一二,愿与读者分享。诚然,翻译如此宏大的一本军史专著,或许本非我一人能力所及,然吾斗胆为之,只因兴趣使然,虽知难而不退,愈挫而愈勇。译书前后历时凡十余月,其间多苦于学识浅陋,文笔粗糙,遇一字一词、一语一句之不解,势必多方查考,反复斟酌,往往穷尽脑汁,亦难得佳句。驽钝之人,终成拙作,搁笔之际方体味译事之艰。然转念一想,所谓译作,虽不敢苛求与原作相提并论,但终归是给了原作为异语文化读者接受的另一次机会。如此说来,译也罢,著也罢,何尝不都是自己的文字?既如此,就译书之事亦有几点尚须明言。首先,翻译之第一要旨在于译名之准确规范。我在译书过程中参考对照近年出版的其他同类译著,发现人名、地名往往彼此不一,多有信手拈来之感。为求汉字译名统一规范,现将部分参考书籍专门简列如下:凡涉及地名者,皆参照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写之《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以及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之《世界地图册》;涉及人名与重要历史事件的主要参考书包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之《英汉大词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之《汉英大词典》以及人民出版社之《美国通史》等;至于相关军事术语,则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之《英汉军事大词典》及解放军出版社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等权威军史参考书籍,以求“名正”。其次,原书文笔优美、语言流畅,作者娓娓道来,一气呵成。我既为译者,若无法重现作者原书之“可读有趣”,不失为遗憾。为此,我在不悖原文、不失原意的先决条件下力求不拘泥于英文文法句式,以符合汉语习惯之方式重新表述,例如,我有意在描述战争过程或场面时抛开原文长定语等复杂句式,多以短句表达衔接,以求突出战争扣人心弦之紧迫感。我力求“言顺”,用意在此。若读者读吾之译本,掩卷之余有“少一点翻译腔,多几分文采”之感,我亦觉欣慰。再次,作者原书并无注,书中注释皆为我所加。原因有二:其一,原作叙事庞大,牵涉广泛,无注恐难以尽述其缘由,加注则有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其背景或典故之由来;其二,作者行文之间出现笔误,在所难免,加注以示纠正,故为之。

翻译之初,我幸得培生中国高等教育与专业图书出版经理李乐强先生以及后浪出版公司吴兴元主编的鼎力支持,二位先生在译书过程中多次给予我耐心帮助与悉心指点,非得二位先生相助,本书无以付梓,在此我谨致以诚挚的谢意。我同时要感谢出版社的张鹏先生就译书之环节与我及时沟通、为我释疑。此外,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父亲母亲。两位老人不仅是译稿的首位读者,也是初审者。他们反复多次通读全文,就译稿之遣词造句,表述行文,乃至标点符号都提出了大量宝贵的修改意见,令我受益匪浅。父母教诲之恩,虽穷一生亦难以尽报,是为证也。

最后,由于本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着实有限,文中纰漏错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学界同行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悉心指正,本人感激不尽!

符金宇

2012年1月于广州暨南大学

后记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与文明的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有时伴随着社会革命,带来新的格局,有时又促进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形成。

美国通过战争由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到如今更是发展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国家有着一支怎样的军队,在200余年中参与了哪些战争与冲突?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对战争与军队有着怎样的观念?正如作者在全书最后所言:“美国武装部队从殖民地时期战略单调、战术简单、武器落后,几乎没有世界责任可言的一支弱小军队逐步壮大,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成长为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拥有复杂的科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关于这些问题,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把战争的本质表述为“战争不过是国家政策通过其他手段的延续”。本书写到美国多届政府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运用。在战争时期,“美国的军人总是被视为这个国家最为神圣价值观的捍卫者”——不论政府还是社会。但同时,美国人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却持另外一种态度。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美国对军队始终怀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认为在美国人眼中似乎要么是全面战争,要么是全面和平,所以一旦和平到来,解散军队的呼声就会响起,这也是每次战争或军事冲突之后美国大规模裁军与削减军费的原因。本书对美国以上现象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美国的新视角。同时作者也在书中不止一次说到国家地位、世界责任与冲突的关系,这种看法也足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观点,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认同他的观点,但这些论述对于了解美国人的想法不无裨益。

此次出版的《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是最新修订的第2版,作者詹姆斯·M·莫里斯是一名军事史专家,现任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市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历史学教授。莫里斯教授在本版中对1976—1991年这段时期进行了增补和删节,并新增了第14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美国及各军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补充,以使对美国军事发展的论述跟上时代步伐。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