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下山去游说佛法。在路途中,他看到一家店铺里置放着-一尊佛像,还散发着金光,于是他便凑上前去细瞧:原来这是一尊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的释迦牟尼像,佛顿时心中一乐,自言自语道:“如果我能把它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并祭祀供奉,这会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佛在那儿转悠着看了半天,最后忍不住打问老板此物的价钱,店主看到此人爱不释手的样子,便要价200两银子,还说这是稀有宝物,分文也不能少的。佛听后,没有言语就走开了。
佛回到寺里,便召集众僧谈论此事,众僧问佛:“您打算花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两足矣。”众僧欷歔不止:“那怎么可能呢?”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就应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两!”
众僧听了,不解地问:“怎样普度他呢?”“让他忏悔。”佛笑着说道。众僧更加不解了。佛说:“你们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o”于是,佛便先派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跟老板谈价,弟子咬定就45两成交,店主说什么也不答应,弟子便回山了。
第二天,佛又派第二个弟子下山去跟老板谈价,弟子咬定40丽不放,店主还是没答应,弟子回山。
就这样,到了第九天,佛派最后一个弟子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两。店主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地离去,而给的价也一个比一个低,便开始着急了。而在这之前的每一天他都后悔没有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心里也在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婪。等到第十天时,他便告诉自己:“今天如果还有人来买,无论他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便亲自下山了。对店主说要出50两买下它,店主一听,高兴极了’心想:“这没过几天,竟然能反弹到50两!”他便立即出手,高兴之余还要另赠佛一具龛台。
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从前有一位老樵夫,到山上去砍柴。那时正是酷暑的季节,所以他走了没多久就感觉口干舌燥,于是便遍寻山野,想找点儿水喝。幸运的是他竟然在山上发现了一眼清澈的泉水,边上还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此处的泉水可以让人变年轻。老樵夫一看高兴极了,急忙喝了一口,果然—下子就变回了年轻力壮的青年。
变回青年的樵夫甚是高兴,蹲在水边看啊看的,心想:自己年轻的样子又回来了,妻子看到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如果让苍老的妻子也能喝上一口这里的泉水,便也会像他一样,重新拥有年轻的容貌。想到这儿,变年轻的樵夫立即奔跑回家,
他刚一进门,老迈的妻子看见重回年轻样子的丈夫,先是惊慌失措,不敢相认。当丈夫把自己变年轻的秘密告诉了妻子后,妻子欣喜若狂,盘问清楚后便急忙跑到泉边去喝水。
樵夫在家中边等着妻子回家,边想象着妻子变回少女后那娇美可人的模样儿,心里既焦急又欢喜。可是左等右等总不见妻子回来的踪影。最后樵夫等不及了,便上山去寻找妻子。
樵夫来到泉边,那儿的泉水依然清冽,却没有看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只见一女婴躺在妻子的衣服旁号啕大哭。樵夫这下明白了:原来妻子为了不想让更多的人再喝到这儿的泉水,想把泉水据为已有,于是就拼命地喝,想把泉水全部喝光。
樵夫越想越伤心,本来妻子是想把自己变成青春靓丽的少女,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变成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P2-3
《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撷取素材编撰而成的一部教诫类经书。南朝萧齐永明年间,来华僧人求那毗地把《百喻经》译成汉文,其后该经便列入了汉文“大藏经”之中。
据传,求那毗地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自小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求那毗地于南齐建元初(479)抵达建业(今江苏南京),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并聚徒讲学,因此该书的翻译当别无阙漏,这也是后人称道它的原因之一。
另据学者考证,伽斯那写成该书时,正是印度寓言文学方兴未艾之时,也是著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因此此书可谓是一部应时之作。不过,直到现在,在印度也没有发现它的梵文版本,故此尤显汉译本之珍贵。
《百喻经》号称“百喻”,其实只有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取其整数而言,二是本经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刚好百篇,故称为“百喻经”。该书九十八篇,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组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寓言所证悟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文笔犀利,极具讽刺性,因此也可以作笑话集来看。
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嬉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嬉笑的树叶。
《百喻经》正是通过这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作者运用了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人物传神,巧妙的譬喻,直截了当地说破人心缺憾。每一则诙谐风趣的譬喻都能使人从中得到反省与启示。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且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
另外,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在印度民间广为流传的,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因此有极强的感染力,也容易引起我国读者共鸣。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读者作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读物而广泛流传,并受到现代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因此,鲁迅非常推崇此书,对其评价也很高。他不仅出资刻印,还为它做了题记。这样《百喻经》才有了单刻本出现。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阅读起来有些难度。为了让读者有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本书采用五步走体例,即原文、注释、译文、评析与诸多蕴涵哲理的故事相结合,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图片来加以深化,力图使读者过目不忘。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百喻经》的编著资料,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臣喻经》最有条贯。”因此,鲁迅非常推祟此书,对其评价也很高。他不仅出资刻印,还为它做了题汜。这样《百喻经》才有了单刻本,成为一部独立的经书,广泛流传。
陈才俊主编的《百喻经全集》原典通篇均为两步式结构,第一步是讲故事,为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可谓形式简洁,内容通俗,非常适合…般大众读者阅读。为了让读者有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我们在原书的体例上,配以旨趣相近的小故事来深化主题,《百喻经全集》力图使读者过目不忘。
陈才俊主编的《百喻经全集》正是通过这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作者运用了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人物传神,巧妙的譬喻,直截了当地说破人心缺憾。每一则诙谐风趣的譬喻都能使人从中得到反省与启示。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且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