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徽商(创业改变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建华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徽商的成功之道在手不屈不挠的创业理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同甘共苦的群体意识、深厚久远的文化根基。

本书对徽帮、徽学的发展沿革史做了简而明的介绍,对徽商的成功之道(徽商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深厚的文化根基)作了精辟的阐述,对这本书所担承的使命,所起到的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内容很精彩,记载、彰显、塑造了以史玉柱为代表的一代新徽商的群象(新概念、新思想、新作为),从中可以感受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徽商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后劲,未来的商界徽商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容推荐

徽商的文化根基深厚,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徽州是明清两代主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制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如在商业行为中,“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在创业发展中“讲勤俭”、“讲谦让”、“讲和谐”、“讲效益”;在学习修养中提倡“自主自立”、“行而后知”、“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在资本再投入中,回乡办学、修路、兴建公益事业,回报故里蔚然成风。徽商贾而好学,既促进了“徽文化”的昌盛,又成为振兴徽商的强大动力。

本书向你介绍了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上海宇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士发、上海聚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晖、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企业家宣家鑫、比雷福国际钢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一松等著名徽商的成功足迹。

目录

前言

巨人的征途

——记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记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

胸有乾坤气自华

——记上海宇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士发

创意徽商

——访上海聚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晖

世事皆学问,商儒也潇洒

——访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企业家宣家鑫

诚信走天下

——记比雷福国际钢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一松

享受精彩人生

——访香港划云集团董事长朱盈

贾名而儒行

——访上海雅格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五角场800号艺术区总经理马林

华丽的篇章

——记上海明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凤丽

从黑土地走出的“大脚丫”

——记上海大脚丫皮革有限公司总裁金四海

勇创第一的安徽人

——记上海市阜阳商会常务副会长金从安

一个新徽商的市场法则

——访上海泰洁洗烫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术年

夕阳产业也辉煌

——访上海支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支新建

“鸭司令”传奇

——记上海晨欣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道兵

试读章节

巨人的征途

——记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

2007年11月1日,美国纽约证交所,史玉柱穿一身白色运动服,敲响了上市的钟声,向世界宣告巨人归来。

巨人在纽约上市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在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上高调回归。这是史玉柱心中的一个情结,更是在实现他当初为企业命名为“巨人”的初衷。

否则,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面临上市的关头,他将“征途网络”改为“巨人网络”。尽管早在2001年,他就注册了上海巨人,但那是因还清了巨人大厦的债务而不得不浮出水面,此后人们还是只知脑白金而不知巨人。这一次,他是站到了比巨人大厦更高的空中,而且站得异常稳健。

当初巨人大厦轰然倒下后,史玉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把这座大厦重新竖起来,要么建一座更加宏伟的大厦。他选择的是后者。

史玉柱曾经称自己是“最著名的失败者”。其实,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者是项羽,最失败的地方不是四面楚歌中的全军覆没,而是连自己的信心都被消灭了。项羽是个脆弱的男人、多情的男人、自尊的男人,但不是个成功的男人。他唯一成功的地方,是使自己成为最著名的失败者。史玉柱的徽商祖先胡雪岩也是个著名的失败者,那是命运使然,他失败时已经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东山再起了。

而史玉柱的失败,则只能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

巨人情结不独史玉柱有,整个人类都有:东方的中国传说中有刑天,在被砍去头颅后,以脐为嘴、以乳为眼,挥舞干戚继续战斗;西方传说中的大卫,也是顽强的斗士,最终射杀巨人哥利亚而成为犹太之王。由此可见,史玉柱的巨人情结,继承了自古人性中就拥有的坚强与战斗的本能,使他可以接受很多次失败,但不能接受最后一次是失败。

一个巨人行走的征途,总是有山水相伴的。

归来是必然的选择

史玉柱的归来是必然的。

众所周知,史玉柱靠巨人汉卡起家,并且在珠海巨人如日中天时开拓了保健品业务。很多人认为这是巨人大厦轰然倒塌的主因之一。只有史玉柱本人清楚,在1994年以后,全世界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汉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他所赖以起家的发明和技术优势已荡然无存。他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继续从事软件,还是投资硬件?搞软件,抗不过猖獗的盗版;搞硬件,他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充足的资金。他请了一批专家来论证,巨人下一步到底该往什么方向走。后来得出结论:保健品行业在21世纪的发展将排在IT行业前面。于是,在1994年上半年,巨人改行做保健品了。

连史玉柱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保健品业务没有救活巨人大厦,却悄然铺开了他未来的回归之路。

史玉柱在安徽统计局时的领导朱家功曾在巨人集团倒塌、史玉柱最失意落魄的时刻去珠海看他。朱家功说他当时看到,史玉柱一直在电脑上忙碌,“脑自金”已经在谋篇布局。朱家功不解地提出疑惑:“‘脑黄金’刚失败,‘脑白金’怎么行?”那位“穿格子衬衫、短裤”,“每天闭门不出,在400平方米空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来踱去”的年轻人的回答简直就是一个胜利者,而非一个3.5亿元的负债者:“花不了多少钱,肯定行。”

1998年,在珠海到无锡的公路上奔驰的一辆面包车里,史玉柱对20多个月没领到工资的员工说:“等我有了钱,一定补偿你们……”

面包车到达无锡,从全国各地又汇聚过来不少员工,一共100多人。这时依然发不出工资,便又走了一些人。

史玉柱找朋友借到50万元,拿出5万元补发工资。困难时期定的工资标准是,副总级别每月800元。剩下的钱,15万元给无锡一家公司生产脑白金,留出15万作预备资金,还有15万全部砸向了江阴市场。

这个阶段营销以推广概念为核心,主要通过小广告、新闻报道、健康常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可能的消费群体灌输脑白金的概念以及有利于该产品的知识。

江阴第一个月赚了15万。史玉柱拿这15万加上15万预备资金,全部投入无锡市市场。第二个月就赚了100多万。跟着是南京市、常州市、常熟市……江苏市场很快被全面启动。

吸取巨人3亿元应收烂账的教训,这次史玉柱宁愿倾尽所有猛砸广告,也决不赊账。为集中广告的火力,史玉柱在每个省都从最小的城市启动市场。在浙江,首先启动台州。先猛砸一个月广告和报道,受广告影响的消费者就会去商店问有没有脑白金,问得多了,商店就会问经销商有没有脑白金,“经销商就会找我们。”此时,史玉柱坚决要求手下坚持现钱提货。

台州典型树立之后,在其他城市遇到经销商要求赊账,史玉柱就请经销商问问脑白金在台州卖得好不好。一问,台州一个月可以卖300万。经销商自然会接受现款提货的条件。

史玉柱主要投电视广告,很少投报纸广告。广告创意,做了几百个,让史玉柱挑。史玉柱最终还没有挑出更好的,依然沿用了脑黄金旺季使用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一年半之后,脑白金在全国市场铺开,月销售额达到l亿元,利润达到4500万。

1999年7月12日,上海健特成立。健特是英文巨人GIANGT的译音。但史玉柱依然隐身,他不是健特的法人代表,也不是股东,只担任“策划总监”。

如果说在纽约上市是巨人归来的宣言,那么,还巨人大厦所欠的钱就是巨人归来的第一个信号。

还完欠款后,2001年2月6日,史玉柱在《解放日报》第4版上印了两个20多厘米见方的大字“感谢”。“感谢”下面,史玉柱发一通感慨:“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感谢上海优良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感谢上海人民的厚爱。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创新是不变的法则

巨人归来的征途是从他倒下那天开始的,但他行走的方式却从未改变过。如果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创新。因而,他的每一次创业都会引起业内的剧烈震荡和重新洗牌。

1988年,从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史玉柱回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没几天,就提交了辞职报告。他向朋友借了一台IBM电脑,开始在家中编写文字处理软件。他是从统计局的工作中看出这个市场需求的,当时每个单位都花2万元购置一台四通打字机,同时也购置电脑。大多数情况下,电脑总是被放在一旁不用。他就想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直接用电脑打字。

半年之后,M-6401在史玉柱合肥的家中诞生。史玉柱送了一套给原单位。几张软盘一装,就能打出比四通打字机24点阵更漂亮的64点阵字,而且,编辑屏幕比四通打字机大很多,单位的四通打字机从此被放到一旁没人用了。

此后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了。史玉柱怀揣他命名为“汉卡”的M-6401来到深圳,以多加1000元钱、延期半月付款的方式,从电脑公司搬回一台电脑。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在《计算机世界》上刊登了广告。随后便是备受煎熬的等待。直到第十二天,他终于盼到了第一笔汇款。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极富传奇性,因此人们都认为史玉柱天性好赌,而且一赌成功。其实,他的成功不是因为赌,而是他那极具市场潜力的创新。如果没有M-6401。无论如何也是赌不赢的。  严格地说,史玉柱在电脑技术方面的创新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尽管他也曾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但是,无论是技术含量上还是对行业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巨人都无法与美国微软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改变或者制定一个行业的规则了。然而,史玉柱真的是一个能改变规则的人,他改变的是市场规则,这才是他最具价值的创新所在。

汉卡时代,史玉柱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初现端倪。1991年8月,M-6403桌面排版印刷系统问世,这套软件在造字功能、自定词组,联想功能、编辑排版系统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对M-6401和M-6402的深化。为了打开销售市场,史玉柱力排众议,以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提供往返路费的优惠条件,邀请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经销商来珠海参加巨人全国电脑汉卡连锁销售会,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连锁销售网络。M-6403以惊人的速度给巨人公司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可以说,汉卡时代的巨人是从这时开始进入高峰期的,其备受诟病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也是从此时开始。

不过,此时史玉柱也只是顺应了市场需求、挖掘了市场的潜力,还没有颠覆市场规则。他对市场的第一次颠覆是巨人回归的生死之战——脑白金,而对市场最彻底的颠覆则是巨人归来的胜利宣言——征途网游。

在销售脑自金中,史玉柱最重要的创新是广告。他对于广告极敏感的嗅觉,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学来的。他深谙媒体的运作规律,他所创造的营销组合令脑白金的业绩非凡,仅2001年1月就创下了2亿多元的佳绩。

脑白金软文宣传策划在业界可以说数一数二,大面积地运用半版、整版和连版的软广告攻势堪称是医药界的经典案例,像《=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30岁的女人是花还是豆腐渣》等文章很多人现在还记忆犹新。

P1-5

序言

在皖南崛起的徽商,发端于东晋,活跃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贾道儒行,驰骋商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远达日本、暹罗(今泰国)、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为民间商帮之最,以致称雄商界三百余年,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与之相伴相生的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涵盖文、史、哲、经、医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菜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徽学是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可以说,一部徽商的创业史,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一次崛起史、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史。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遗产,充分体现了安徽人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不屈不挠的创业意志、主诚志信的商业理念和同甘共苦的群体意识。

徽商的成功之道,一是徽商的创业精神,二是徽商的创新能力,三是深厚的文化根基。

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方面。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正是徽商这一理念的反映。

徽商的创新能力源自徽商的注重实践、终生学习、日新月异、以人为本等理念。许多徽商都是从小本经营开始,逐步发展,在经商的实践中学,从实践中知难克难,学实用知识,创实在效益,崇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递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徽商终生学习,不断创新,“得地还须进一步,知天更上一层楼”。

徽商的文化根基深厚,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徽州是明清两代主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制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如在商业行为中,“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在创业发展中“讲勤俭”、“讲谦让”、“讲和谐”、“讲效益”;在学习修养中提倡“自主自立”、“行而后知”、“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在资本再投入中,回乡办学、修路、兴建公益事业,回报故里蔚然成风。徽商贾而好学,既促进了“徽文化”的昌盛,又成为振兴徽商的强大动力。

承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安徽崛起,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徽商精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产生一大批具有新理念、适应时势的新徽商。改革开放以来,有一大批年轻人通过高考走出安徽,其中又有一小部分走上经商之路,其中又有一些活跃于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本《新徽商——创业改变命运》中所选取的,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十几位新徽商。他们中多数与历史徽商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历史徽商先商后儒,他们先儒后商),但最终又归于一点,成为徽商的代表人物。在近代数百年的中国商业史上,他们配合着划了一个大圈,丰富了徽商精神和理念,圆满地成就了徽商这一群体历史的辉煌、现在的崛起和将来的使命。

这本书的编者,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近年来,随着徽商和徽文化成为热点,很多人都努力寻找历史上徽商的资料,试图通过对徽商的了解,使徽商的经验和经历能为当代新徽商所借鉴和学习,更多地为现代人服务。但是我们发现,尽管研究徽商的文章很多,但徽商的具体事例和事迹却不多见,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今人只能根据典籍中偶有记载的零星历史碎片来研究徽商,以自己的想象来丰富徽商的精彩人生。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本书的编者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把在上海创业有成的新徽商以及他们所承担着的继承和发展徽商传统的历史使命、让徽商的发展轨迹继续延伸下去而不至中断的努力记录下来、彰显出来,并传诸后世,让将来研究徽商的人们有第一手真实的资料。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更没有两个相同的老板,每个人的创业史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价值也在于此。

希望这本书不仅是记录新徽商的开始,更是徽商第二个高峰的起点。

2008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