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6卷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电波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电波主编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是一套乡土小说的精选本,这套书重在推出改革开放35年(1977—2012)来中国乡土小说的精华部分,它们绝大部分是获奖名篇或被小说选刊选载、被评论家和广大读者所关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较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6卷下)》所选作品的排序按照原作初次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延。包括《冼阿芳的事》、《北去的河》、《山那边的事》、《送火神》、《一九七五年春节》等十三部。

内容推荐

郑电波主编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这套书的1—6卷,精选了改革开放35年(1977—2012)来,中国乡土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力作,其中包括荣获全国大奖的乡土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选载且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轰动或受到广泛关注、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它反映了这个时期乡土短篇小说的整体面貌和最高成就。

全书图文并茂,乡土气息浓郁。它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深度变迁的画卷,具有史诗般的价值。

目录

冼阿芳的事

北去的河

山那边的事

送火神

第三朵浪花

一九七五年春节

代价

麦苗青青芦芽红

寒衣

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根艺

离婚

杀瓜

前六卷总目录

试读章节

冼阿芳的事,大半都是生活中的琐事……

冼阿芳是广州的“村”里人。这里所说的村,是指城中村。近些年,各地的城市都在扩大,有些原来位于城郊的村庄,陆续被扩进了城市的版图。城中村就是这么来的。在广州,比较著名的城中村是石牌村、杨箕村、猎德村等。就说石牌村吧,可能在全中国都有些名气的。我认识的一位作家,一度就住在那里,后来他写了一部小说,叫《石牌村的梦》,曾风行一时。小说写了几个从外地来到广州的女子,租住在石牌村。她们有的做文员,有的在超市收银,也有专吃青春饭的,总之五花八门。小说写了她们的辛苦、困厄、内心的挣扎。在作者笔下,这里是混乱的、拥挤的,处处都是“握手楼”、小档口、小食店、发屋,窄窄的巷子里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和烂菜叶的味道,充满了浓厚的饱含着欲望和企图的气息,读来甚有意味。

冼阿芳的村叫上梅村。

跟上述几个村不同,上梅村是近几年才被扩进来的。另外,这里与市中心的距离也要远一些,不像那几个村子那样“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握手楼”,没有那么多的发屋和小食店。除了村子四周忽然间疯长起来的一些高楼,再就是通了几路公交,本身仿佛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祠堂还是先前的祠堂,街巷还是先前的街巷。街巷上走动的,也多半是原来的老街坊、老邻居。可实际上,变化还是有的。比方,几年前就开了一间连锁超市,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也够气派了。此外就是街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外地人,大概是来广州打工的,可能也有做生意的,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最初三五个人,接着几十个人,都在村里租了房子,一早一晚,便会看见他们匆忙的身影。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大家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原本以种菜为生,现在不用种菜了。

冼阿芳,现年五十一岁。她属于那种随处可见的人,就是说,很平常。长得有点儿男人相,主要是嘴巴比较大,说话的声音也像男人,粗粗的,颧骨也要比一般人的高,整个脸上,只有眼睛是好看的,大大的,即便现在看来,也是很有神采的。穿着也极其普通,若在夏天,就穿一条长裤,如果没有特别的活动,则只穿一双塑料拖鞋(像许多广东人那样)。据说她从未穿过裙子。尽管已经五十多岁,身体还很结实的,只是越来越瘦,几乎骨相毕露,肘部和手掌的关节都很突出,却显得很有力气。头发也早就花白了,她也懒得打理,不像有些人经常焗焗油什么的,她说没有用。“仲以为自己系后生女啊?又唔是去相睇,我先唔想乱咐洗钱呢……”她对儿女们说。这是地道的广州话,意思是,还把自己当少女啊?又不用去相亲,我才不想浪费那个钱呢!

冼阿芳有三个子女,可她跟他们的关系都不是很和睦。三个子女中最大的是女儿,老二老三是儿子。女儿叫邝美芬,儿子一个叫邝柏泉,一个叫邝柏松。按说儿女们都算争气。女儿邝美芬,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一所公立中学的教师职位,做英语老师。邝柏泉考取了医学院,很快就要毕业了。邝柏松稍差,初中毕业后读了个技校,现在一家卫浴物品公司做销售,家里人戏称他为“马桶王子”。冼阿芳跟子女间的矛盾——如果可以称为矛盾的话——主要是因为她爱唠叨,唠叨起来就没个完。一个经常性的话题,是说他们懒,诸如不知道做事情,不洗菜,不洗碗。如果你做了,又会说你没做好,洗完碗没有擦干,或东西放置得不整齐,她自己还要重新做一遍。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责怪美芬找对象不积极,不相亲,不拍拖,把自己当成个大小姐,什么人都看不上。在冼阿芳家,每天傍晚是最热闹的,大家都回到了家,做饭,吃饭,再就是听冼阿芳高喉大嗓地训话。除非实在忍无可忍,在冼阿芳训话时,仨子女都不会吭声儿,因为他们了解她,知道她刀子嘴豆腐心,知道她“强势”惯了,有话就要说出来,天不怕地不怕,惹不起。

他们知道,爸爸在世的时候,都要让她三分的。家里的各种事情,无论大事小事,哪怕买一毛钱的东西,都是她跟爸爸商量后才能买的,不然她就会不高兴,就会吵。有时候还会吵得很凶。在他们小时候,有一次,爸爸跟几个村民去市里,办完事情后,跟同行的人去一家新开的商场闲逛,恰巧商场正在搞促销,爸爸看见一台立式电风扇,原价二百多,现在才九十八元,别人又撺掇他,说广州天气这么热,你家连一台电风扇都没有,也太辛苦了吧等等。他就动心了,最终咬咬牙,还跟别人借了几十元钱,买下抱回了家。一到家就马上组装。费了好多的心思才组装好,正想插进插座试一试,冼阿芳从田里回来了。冼阿芳看了看,最初没言声儿,出去转了一圈儿,等到再次进来,才压着火气问,这个风扇多少钱买的?爸爸感觉到了她的火气,怔了一下说,这是打折的,原价二百多块……我九十八块就买了。冼阿芳的声音马上大起来,九十八块不是钱啊!爸爸说,他们都说,九十八够便宜了。冼阿芳说,他们说?他们是你的阿爸和阿妈啊?你凭啥听他们的……爸爸大概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声音也变大了说,我买了就买了,不用你管我!冼阿芳立刻出了屋门,很快又噔噔噔地回来了,手上多了一把切菜刀,直指着爸爸的脸,带着哭腔吵嚷起来。邝守林你个鬼!你嫌钱腥啊是不是?这么多年没风扇,你都没热死!你以为你是老板啊!我起早贪晚,做生做死,一年才赚几个钱?这么贵的东西你说买就买,讲都不同我讲一声,你根本就不把我当人看!干脆你把我杀了吧!杀了吧!嚷着嚷着还哭了,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邝美芬和两兄弟,当时都被吓呆了。

看见冼阿芳哭,他们几个也哭起来。

年纪最小的邝柏松,跑过去抱住了妈妈的腿。

这件事情发生后,爸爸蔫儿了好长一段时间,整天低眉顺眼的,一副后悔不迭的样子。  邝美芬和两兄弟,至今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至于那台电风扇,却至今还保留着——不过早就不能用了。P1-3

序言

中国是一个乡土性很强的大国,诚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

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新时期文学中,乡土文学堪称最敏感的文化神经。新时期当代文化思潮的演进变化,许多是从乡土小说中透露出重要信息的。应该说,从中国乡土小说中可以读懂当代中国。

农民在我国的文学中,历来处于一个突出而显赫的地位。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而文学地位不低。这是由于中国作家的乡土情结、生活阅历、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在文学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中,农民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主要载体,自然成为小说家关注和表现的对象,故乡土小说天然地在新时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农村生活的改变,农民心气的勃发,新一代农民在精神、意识、思想上的吐故纳新,新与旧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较量,以及对于腐败现实的理性批判,随后成为乡土小说在一个时期里反复吟唱的主旋律。作家成了这个时期乡村广大农民理想的抒发者和愿景诉求的代言人。农民在内心理想的感召下奋发向前,作家与之击鼓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我们称之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许多作品系统地反映了农村农民生活命运的变化,社会的深层变革,抒写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有些作家把思想的锋芒指向乡土文化与农耕文明,以自己的眼光与理性来发现和表现乡土中国的浑重、复杂与嬗变。当然,也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多有对自身命运的描述和情感宣泄。

新时期文学初期,印象深、乡土味儿较浓的有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炜的《一潭清水》,贾平凹的《黑氏》,铁凝的《哦,香雪》,邵振国的《麦客》,张石山的《镢柄韩山宝》,王润滋的《内当家》,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田中禾的《五月》,乔典运的《满票》等。中篇小说有郑义的《老井》,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航标的河流上》,莫言的《红高梁》,张炜的《秋天的愤怒》,映泉的《桃花湾的娘儿们》,王安忆的《小鲍庄》等等。

新时期文学的早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是一个重建希望的时代,人的内心如同枯木逢春,激情被时代精神所鼓舞并迅速地再度燃烧起来。人们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昭示下又一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并热情地期许这一切尽快变成现实。深怀理想主义文化信念的作家,无论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骨子里都潜伏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基因,时代气氛使这浪漫潜滋暗长。那个时代的作家极少悲观,历经再多的苦难也不能告别乐观。作家几乎对未来用承诺的方式描绘着生活,读者的期待使写出好作品的作家一夜成名,自发阅读小说的人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们最大的自由就是对美好的向往,人们在想象的话语中得到满足。

时间在飞驰,中国的变革在加深、加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发的经济热潮、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文学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作家纷纷下海弃文经商,文学创作受到了影响。然而乡土小说的创作,因与政治思潮、商品大潮都有一定程度的疏离,也由于作家的坚守,似乎并没有出现中断或萎缩的情形,无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在坚守中有所拓展,且成就了乡土小说创作的特有景观,其作家创作形成了楚文化群落、吴越文化群落、齐鲁文化群落、燕赵文化群落、秦晋文化群落、中原文化群落、东北文化群落、巴蜀滇黔文化群落等,乡土小说内容丰富,五彩斑斓。

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不再是单色的,而是多色的,很耐人寻味。如陈源斌的《万家诉讼》,李佩甫的《无边无际的早晨》,关仁山的《九月还乡》,余华的《活着》,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张宇的《乡村情感》,韩少功的《马桥人物》,杨争光的《公羊串门》,赵德发的《通腿儿》等等。

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数量不太多,但质量很高,作家开始向家族、人生命运深处思考,审察人性、反思历史、反观传统,因此作品更显得有分量。长篇小说取得了重大成就。先有张炜的《古船》初现端倪,继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阿来的《尘埃落定》的联袂冲刺,掀起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新高潮,是继八十年代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之后第二个创作高峰。

新世纪阶段比之于前二十年文学文化领域,因面临着商业文化、传媒文化与信息科技的多重冲击,更由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乡土小说读者的减少,作家浪漫情怀的式微,总体来说乡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下滑和萎缩的趋势。然而,乡土小说并未到这部乐曲的尾声,不少乡土作家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的笔墨自由而灵动,多元的叙事与多元化的观念已出现,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长篇小说的进一步繁荣,乡土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的景观。贾平凹的《秦腔》,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孙慧芬的《歇马山庄》,铁凝的《笨花》,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等,其中有的作品的水平,已达到乡土长篇小说的新高。这是由于一些乡土小说作家一直在创作的深刻思考之中,他们甘于寂寞,其思考已抵达生活、社会、历史、人生甚至哲学的深处。

中国乡土小说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精华与支撑,几乎所有的小说名篇都与“乡土”血脉相连,这不但有广泛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它们占据了文学、文化、出版价值的制高点。

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形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就中国乡土小说而言,可以说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思想和艺术高度,而且由于我们社会的深度变革,农耕文明的逐渐瓦解,这种形式的文学必将终结,因此可以说,它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它的辉煌如同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一样。

乡土小说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深处汲取营养,又表现并滋润着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成了新时期的文化景观。它不但被中国有识之士充分肯定和赞许,同时也被世界看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多年来,从鲁迅到沈从文,中国作家无不有着共同的诺贝尔文学梦,可是直到去年,莫言才为中国作家实现了这个梦想。我认为,莫言获诺贝尔奖,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大群中国乡土小说作家的胜利。这片热土,造就了这一批作家;这个时代的气候,滋润了这一批作家的成长。如张炜、贾平凹、陈忠实等一批作家,其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水平,也大都进入了这个层面。我们为中国乡土作家的成功而鼓掌,为中国乡土小说的辉煌而欢呼。

这是一套乡土小说的精选本,我们这套书重在推出改革开放35年(1977—2012)来中国乡土小说的精华部分,它们绝大部分是获奖名篇或被小说选刊选载、被评论家和广大读者所关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较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本套书重时代感,所选作品的排序按照原作初次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延。选篇首重乡土气息、时代精神和文学价值,以作品品质为标杆(作家名气、地位作第二位考虑)以期展示35年中国农村变革,农民精神嬗变的文明进程,使内涵巨大的乡土小说所构成的文字画卷,具有以文学纪录时代史诗般的价值。

虽然过去也有一两家出版社出版过一些乡土小说选集版本,但大多是以作家为标杆选择篇目,规模小,不全面;而这套书以整个大改革时代为着眼点,登高望远,选篇宏观铺陈,将散失于长达35年间奇珍般的乡土小说,用一根乡土彩线串系在一起,这是对乡土小说的寻找与抢救,也是在打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心灵家园。

由于书的印张所限,有不少影响大、水平高的乡土小说未能选人,对此我们深感遗憾。我们希望这套书的出版,不但能让热爱乡土小说的读者喜欢,而且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读到。让农民了解农民,了解农村的变化,关心自身命运,关心社会变革,这是我们的初衷。

郑电波

2013年初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