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诸葛文所著的《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畅销3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诸葛文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诸葛文所著的《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内容推荐 诸葛文所著的《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是一本浓缩了中华文化精华的书,它以丰富的文化常识和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关于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民俗、婚迎嫁娶、文化艺术、科技发明、天文历法、国医中药、军事兵器和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阅读《三天读懂中国文化》将会帮助你快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第一篇 典章规制:盛世华章显辉煌 ◎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为何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 ◎皇帝身穿的袍子一定是黄色的吗? ◎为何皇袍上绣有九条龙? ◎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皇帝为“万岁”? ◎皇帝真的有“七十二妃”吗?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是谁发明的? ◎“三公九卿”都是指什么官职? ◎三宫六院的“三宫”指什么? ◎什么是封禅?封禅包括哪些仪式?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你知道吗? ◎你了解“内阁”的由来吗? ◎你了解中国古代的考勤制度 ◎古代官员有退休制度吗? ◎“垂帘听政”是从慈禧开始的吗? ◎“株连九族”说的是哪几族? ◎中国古代的“乌纱帽”是指什么? ◎公堂上为何悬挂“明镜高悬”匾额? ◎官府为什么又被称为‘衙门”? ◎“黎民”和“百姓”意思—样吗? ◎监狱是怎么产生的? ◎处决犯人为什么大多选在午时三刻? ◎古代的“三军”指哪“三军”? ◎古代的捕快是什么样的人? ◎宋代的提刑官是个什么官? ◎养老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宫廷中的“食官”负责什么事务? ◎“册封”与“封册”有什么区别? ◎“使节”最初指的是什么? ◎“十恶不赦”的来历是什么? ◎古代授官有哪些方式? ◎古代的喊冤方式有哪些? 第二篇 礼仪民俗:别有风韵在民间 ◎中国人为什么还有一个虚岁? ◎中国人为何还要起小名? ◎中国人为什么避讳“四”? ◎姓氏来源都有哪些形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怎么回事?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对吗? ◎你知道各行业的祖师爷分别是谁吗? ◎对联是从何时兴起的呢? ◎“穿小鞋”的含义你了解吗? ◎“福”倒着贴的习俗源于哪里? ◎你知道本命年的禁忌吗? ◎为什么说“出门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为什么山东人见面叫“二哥”? ◎民间为何有送灶和迎灶的习俗? ◎春联的习俗是如何流传开的? ◎“除夕”的来历你知道吗? ◎过年放鞭炮习俗的由来, ◎古人是如何进行拜年的呢? ◎你知道“走马灯”习俗吗? ◎元宵节抹黑脸是怎么回事儿? ◎为何说正月不能剃头? ◎二月二人们为什么爱爆玉米花? ◎端午节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夜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你知道戴戒指“男左女右”的讲究吗? ◎你知道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吗? ◎“三叩九拜”中的“九拜”是拜九次吗? ◎见面拱手,为什么用左手扶抱右手? ◎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长寿面? ◎古人怎么排行的? ◎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 ◎在古代,为什么给新娘蒙上红盖头? ◎婚礼上为什么要放鞭炮、贴青龙? 第三篇 饮食起居:最是珍馐和衣衫 ◎你知道饺子的来历吗? ◎馒头是谁发明的? ◎是谁先提倡的“四菜一汤”? ◎你知道春卷有什么含义吗? ◎烹饪有怎样的发明过程? ◎在古代如何称呼“面条”? ◎“狗不理”包子得名由来是什么? ◎“开门七件事”指的是什么? ◎山珍海味指的是什么美食? ◎古人一日食几餐? ◎“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 ◎月饼有什么来历吗? ◎过春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吃年糕? ◎“游龙戏凤”是一道什么菜? ◎全聚德有怎样的来历? ◎碧螺春有什么传说? ◎诸葛亮与普洱茶有何渊源? ◎你听说过“女子茶”吗? ◎中国八大菜系是指哪八大种? ◎你知道中国十大名茶吗? ◎“竹叶青”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冰糖葫芦和哪位皇帝有关? ◎“涮羊肉”是怎么来的? ◎“鱼头豆腐”有什么来历?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麻婆豆腐”是麻婆发明的吗? ◎缠足起源于什么时候? ◎为什么女孩待嫁叫“待字闺中”? ◎理发师是在何时出现的? ◎“衣”和“裳”有什么区别? ◎你知道中国有六类传统民居吗? ◎“唐装”是唐朝人穿的服装吗? ◎“沐浴”的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慈禧用什么方法美容? 第四篇 婚迎嫁娶:男婚女嫁喜事多 ◎男子娶第二位妻子为什么称为“续弦”? ◎为什么说“婆媳亲,全家和”? ◎古代的“三妻四妾”有何讲究? ◎“丈夫”一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古代夫妻相互间有多少种对称? ◎生肖和婚姻有关系吗? ◎为什么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你知道“两口子”一词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老婆”这个词的由来吗? ◎“黄花闺女”的由来是什么? ◎“千金小姐”的称谓从何而来? ◎你知道“小家碧玉”的来历吗? ◎你对中国古代的“寡妇改嫁”了解多少? ◎妻子不贞为何称给丈夫“戴绿 帽子”? ◎“母夜叉”有何来历? ◎关于新婚女子的归宁你知道多少? ◎你听说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话吗? ◎人们为什么把结婚的新房叫“洞房”? ◎“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什么来历? ◎你了解中国古代的入赘婚姻吗? ◎闹洞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抛球择偶的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女婿被称为“乘龙快婿”? ◎我国古代有怎样的婚龄规定? ◎为什么会产生哭嫁的习俗? ◎你知道交杯酒的由来吗? ◎你知道多少迎新娘进门的风俗? ◎女儿出嫁为什么要送嫁妆? ◎“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从何而来? ◎古时的婚姻为何特别注重“门当户对”? ◎你知道童养媳有何来历吗? ◎中国古代的“和亲”是怎么回事? ◎你知道婚礼中的拜堂程序有哪些吗? ◎古代的“冥婚”是怎么回事? ◎“媒人”为什么又被称为“冰人”? 第五篇 文化艺术:流光溢彩传千年 ◎古今第一首长诗是哪部作品? ◎为什么说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中国古代有哪些乐器? ◎“压轴戏”是最后一台戏吗? ◎“秧歌舞”是怎么起源的? ◎学校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为什么把屈原等人的作品称为“楚辞”? ◎“乐府双璧”是哪两部作品? ◎我国历史上有哪十大禁书? ◎国画艺术有哪些独特之处? ◎元杂剧中四大爱情剧分别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你了解皮影戏吗? ◎京剧有怎样的演变过程? ◎戏曲演员为何叫做“梨园弟子”? ◎脸谱的色彩有什么含义?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女书法家都有谁吗? ◎我国有哪“四大名绣”? ◎你对剪纸艺术了解多少? ◎中国十大古曲都有哪些? 第六篇 科技发明:神州智慧美名扬 ◎我国古代的眼镜与现代眼镜有何 区别? ◎你对算盘的来历了解多少? ◎古代的熨斗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孔明锁”的发明者吗? ◎“十进制”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吗? ◎古代用怎样的计时工具? ◎交椅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我国古代最早的吊桥建于何时?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最早发明直升机的人是谁? ◎古人是如何制作针的? ◎你知道《九章算术》吗? ◎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创造的?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是以什么为理论依据的? ◎杆秤是谁发明的? ◎你了解“唐三彩”吗? ◎你知道谁是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吗? ◎我国古代就有琉璃工艺吗? ◎青花瓷因何而得名? ◎你听说过“指南鱼”吗?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过哪些著名船型吗? ◎我国古人安置过假眼吗? 第七篇 天文历法:天干地支算农时 ◎现在通行的“公历”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有了公历,还有“阴历”? ◎何谓“二十八宿”和“十二星次”? ◎“干支历”纪年纪日法,你知道吗? ◎流传已久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五更”具体指什么时间? ◎闰月是怎么出来的? ◎古代的四种纪年法有哪些? ◎古代对日、月食都有哪些记载? ◎谁是测量子午线的第一人? ◎古代的天气理论都有哪些? ◎你知道什么是圭表吗? ◎中国古代对宇宙有哪些探索? ◎“七纬”是指什么? ◎中西历法有何不同之处? ◎“一刹那”是多长时间?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太阳历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是什么样子? ◎“二十八星宿”具体指哪些星体? ◎“七曜”是指什么? ◎为什么古人把天下称为“九州”呢? ◎“天下第一泉”是什么? ◎钟表的鼻祖是水运仪象台吗?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九星”指的是什么? ◎测天仪器浑仪和简仪的真实面目/ ◎何为“占星术”? ◎“黄道”与“黄道吉日”有没有关系? ◎我国古代对彗星有何记载? 第八篇 交通建筑:车水马龙居定所 ◎弄堂和胡同是一个意思吗? ◎“轿子”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吗? ◎你了解船舶的发展史吗?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什么? ◎你对中国的桥梁史了解多少? ◎中国古代旅馆有怎样的变迁? ◎中国古建筑有哪几种类型? ◎古建筑大门上有什么装饰? ◎你知道多少中国古建筑的名称? ◎古建筑上的动物雕像有哪些传说? ◎中国古代园林有什么特色? ◎“胭脂井”有怎样的传说? ◎苏州的“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迹? ◎古代的砖瓦有哪几种? ◎陵墓前为什么要建神道和石雕? ◎“牌楼”是什么建筑? ◎古代的城市规划是怎样的? ◎我国的佛塔有哪些特色? ◎建筑门前为何蹲着石狮子? ◎古代中国的马车有多少种? ◎想了解中国石窟吗? ◎中国的古建筑结构有哪些? 第九篇 军事兵器:威仪中华雄天下 ◎“鸿雁传书”传的是什么书? ◎你想了解古代的兵役制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是什么书? ◎中国古代的军衔知多少? ◎中国古代有哪些爵位? / ◎军机处有怎样的特殊功能? ◎你知道我国举世闻名的兵书是哪一部吗? ◎我国古代的士兵为什么黥面? ◎“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的海军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古人都喜欢佩剑吗? ◎马镫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弓和弩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阴书”怎样传军机? ◎“击鼓鸣金”有什么来历吗? ◎什么时候使用“口令”? ◎中国古代“娘子军”是怎样得名的? ◎“烽火台”有怎样的历史? ◎“十八般武器”都有什么? ◎“鸡毛信”有什么功能? ◎火药有怎样的演变历史? ◎为什么“白旗”是投降的标志? ◎何谓“八旗子弟”? 第十篇 国医中药:传承精粹享健康 ◎关于《黄帝内经》一书,你了解多少? ◎古代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五禽戏”真的是模仿动物的体操吗? ◎我国最早的药典是哪一部? ◎“麻沸散”是最早的麻药吗? ◎何首乌因何得名? ◎云南白药是谁研制出来的? ◎你知道药王孙思邈的新法疗疾吗? ◎《医林改错》是一本什么著作? ◎牵线捺脉有怎样的传说? ◎谁是辨证施治的第一人? ◎你知道“狂犬病”的最早记录吗? ◎中药为何被称为“本草”? ◎“寒食散”是一种什么样的药? ◎你了解拔火罐的起源吗? ◎我国古代有关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录始于何时? ◎你听说过音乐治疗法吗? ◎刮痧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针灸疗法起源于何时? ◎食疗有哪些渊源? ◎“四性五味”与养生有哪些关联? ◎砭石是如何被用来治病的? ◎谁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我国古代第—位儿科专家是谁? ◎“种痘免疫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时候有“胎教”吗? ◎我国古代有医院吗? 第十一篇 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留名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看破“红尘”中的“红尘”是什么意思? ◎和尚为什么不吃肉? ◎和尚都需要烧戒疤吗? ◎佛教中的“六根清净”是指什么? ◎和尚为什么斜披袈裟? ◎医生为什么用了原是官职的“大夫”名?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分别指谁? ◎“浪子”为什么是游荡子弟的简称? ◎你了解帮会吗? ◎为什么把伙计称为“店小二”? ◎你了解中国古代“私塾”的起源吗? ◎私塾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和原则? ◎“茶博士”有怎样的来历? ◎“龙套”是什么行业? ◎乞丐有哪些行乞手段? ◎中国古代有经纪人吗? ◎“粉侯”是“驸马”的别号吗? ◎什么是“奇门遁甲之术”? ◎谁创建了最早的当铺? ◎“三句话不离本行”是怎么来的? 第十二篇 俗语民谚:妙语奇言有渊源 ◎“闭门羹”是怎样的一道“菜”? ◎你知道“一问三不知”的来历吗? ◎‘冤家’—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吃醋’这个词语有什么来历? ◎为什么称岳父为“泰山”、“丈人”? ◎“借光”一词有怎样的来历? ◎为什么“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 ◎“千金小姐”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吗? ◎“晦气”一词有怎样的由来? ◎70岁为什么被称为“古稀之年”? ◎北方为何把发生争吵叫做“抬杠”? ◎“信口雌黄”最初说的是谁? ◎为什么称做生意为“下海”? ◎我们平日听到的“黄粱梦”到底是什么梦? ◎“说曹操,曹操到”难道真的是说曹操跑得快吗? ◎为什么要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俗语“一不做,二不休”源自哪个典故? ◎‘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呢? ◎“飞黄腾达”和哪位大诗人有关联? ◎“两袖清风”的由来到底和谁有关? ◎“八字没—撇”的由来是什么? ◎“高拾贵手”和什么事情有关? ◎“三七二十一”有什么说法? ◎什么是“出风头”? ◎“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殿”指什么? ◎你知道“一字千金”的来历吗? ◎“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什么来历? 试读章节 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掌握着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另一方面,他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对于皇帝的这些作用,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可是对于皇帝这一称谓的来历,却并非人尽皆知。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最高掌权者要么称“王”要么单称“皇”或者“帝”,如中国夏朝以前的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以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五帝”;夏商以后的周武王、周文王等;春秋战国时的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按照旧制,他应该被称为秦王。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功业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就是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为了让自己的成功传于后世,就命令大臣们研究一个称号来显示自己的卓越。大臣们研究来研究去,认为上古的天皇、地皇、人皇,可改“王”为“人皇”。当这个称呼报给秦始皇的时候,他左思右想,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这样自己就尊贵得无以复加了。因此,“皇帝”的称呼就此诞生了。 趣味链接:“陛下”一词的由来 “陛下”这个词语本来是指皇帝临朝宫殿的台阶,特指皇帝宝座前的台阶,后来就代指皇帝。这是因为皇帝地位尊贵,其临朝听政时,台阶的两侧有手持剑戟的侍卫们守护,在下并有高官重臣候命上奏。还有,“陛下”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为何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这个看似平常、实则奥妙无穷的成语,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之中,以至于连普通的中小学生都知道它表面所反映出来的内涵——皇帝可以被称为九五之尊。然而,对于皇帝为何要被称为九五之尊这个问题,就连一般的文学家或者历史学家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更不用说是平常百姓或者学生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说,九五解释为帝王尊位的意思,是来源于传说中由周文王所演算的《易经》。《周易》是由六十四卦组成的,其首卦为乾卦,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乾卦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那么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所以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算到此爻的人贵为帝王之相。另外,这里的“九”和“五”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而已。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一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二是因为“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就有“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紫禁城的太和殿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来命名的。 趣味链接:“九五之尊”的其他解释 中国古人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九”和“五”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那么是既尊贵又调和,吉祥无比,用来形容帝王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皇帝也就被称为“九五之尊”了。 皇帝身穿的袍子一定是黄色的吗? 根据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从周王朝开始到明代,皇帝的冕服都是黑色的。不过,每个朝代皇帝的日常专用衣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根据《尚书》五行论认为:秦朝是水德,水德尚黑;汉、宋、明是火德,火德尚赤;唐是土德,土德尚黄。由此得知,秦朝帝王的衣服大多应该是黑色的。 P2-3 序言 一部有着5000年灿烂悠久文化的中国历史,沉积了太多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遗留给我们太多需要去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了解这浩瀚如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用最直观和最大众化的手段加以传播,并发扬光大。所以,我们适时地编纂了这本《三天读懂中国文化》,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一种更直接、更新颖、更轻松的方式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近几年,国学越来越受大家的追捧和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但是,看似很简单的文化常识却难倒了众多的国人。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否知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是谁发明的?是否了解“本命年扎红腰带”的来历?是否了解“乐府双璧”?再有,你知道“三教九流”指的都是哪些人吗…… 中国文明就像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堂一般,里面装载着太多让人们为之惊叹和兴奋的东西。这些文化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创造出更加辉煌和先进的文明,让我们的祖国拥有更加强大的创造力。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浩如烟海,那要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呢?《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是一本浓缩了中华文化精华的书,它以丰富的文化常识和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关于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民俗、婚迎嫁娶、文化艺术、科技发明、天文历法、国医中药、军事兵器和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阅读本书将会帮助你快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全书覆盖了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而且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还添加了知识链接这一栏目,可以让读者在此基础上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的。我们力求用短小的篇幅、精练活泼的语言,来向读者表达最丰富的知识,这样就避免长篇大论使读者感到厌烦的弊端。最后,章节分类十分清晰。全书涵盖了军事、文化、礼仪、饮食、建筑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全书的内容一目了然。 总之,《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籍,是对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真实再现,读者可通过此书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知识。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能从丰富的内容当中找到一丝丝的快乐,缓解身上的疲劳。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