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布上的声音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聂作平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聂作平编著的《画布上的声音》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在色彩里进行的艺术的旅行。沉醉于西方美术大师们如同星斗般闪烁于人类天穹的作品。在那些颜料、线条、生平和轶事之间,一页页,同时也是一夜夜地穿行。其间是沸沸扬扬的非典,是闷热的盆地的暑气,是酒醉后的佯狂与窗外黑杨树上乌儿们凌晨6点准时响起的啼鸣。

内容推荐

聂作平编著的《画布上的声音》是一个美术的门外汉面对众多西方油画时的零星感悟,也是一个以文字为职业的作家在抚摸那些永恒的画作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冲动。《画布上的声音》可能潦草、率直,缺少理论的严谨,但它们都是真实的、真挚的。就像流星划过天空会带来旷野的骚动一样,当这些艺术世界的星辰从作者的胸中呼啸而过时,没法制止那一圈接一圈的涟漪。它们催生了这些文字,这些与大师和名画密切相关或不那么密切相关的文字。

目录

凡高·远方的赤子

 向日葵

 吃土豆的人

 阿尔的凡高卧室

 夜晚的咖啡馆

 丰收景象

 星空

 麦田和乌鸦

高更:我的希望在悲伤地前进

 布道后的幻象

 塔希堤妇女

 塔希堤少女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塞尚:绘画是一种拯救

 垂发的塞尚夫人

 玩纸牌者

米勒:大地的细节与美丽

 拾穗者

 晚钟

 牧羊女

 放鹅女

 喂食

莫奈:我像小鸟鸣啭一样作画

 日出-印象

 阿尔让特伊大桥

雷诺阿:那些带电的肉体

 包厢

 大浴女

 煎饼磨坊的舞会

 阳光下的裸女

德加:一个画家的矛盾论

 苦艾酒

 舞蹈课

 贝尔利一家

 盆浴

毕沙罗:那些爱着的人们

 果园和花树

 蒙马特尔大街

马奈:他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

 草地上的午餐

 福莉·贝热尔酒吧

 孟特枫丹的回忆

 持镰刀的收割者

库尔贝:来自现实的声音

 路遇

 石工

 筛麦的女子

籍里柯:远逝的骑手

 梅杜萨之筏

 轻骑兵军官的冲锋

安格尔:触摸永恒之美

 泉

 土耳其浴室

 大宫女

大卫:史诗是怎样诞生的

 马拉之死

 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毕加索:一个孩子的焦灼与发现

 格尔尼卡 

 哭泣的女人

列宾:做一个喊号子的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伊凡雷帝杀子

 意外归来

希施金:大森林的歌手

 松树林

 林边花丛

康斯太勃尔:故乡的回忆

 千草车

 威文侯庄园

 麦田

透纳:内心的风暴与重洋

 商船遇难

 战舰归航

苏里柯大:面向历史,面向内心

 女贵族莫洛卓娃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伦勃朗:他终于闭上了悲哀的眼睛

 自画像

 夜巡

 犹太新娘

怀斯:另一些细节,另一些乡愁

 克里斯汀娜的世界

 昨夜

 远雷

写在画布边上

 少校求婚

 不相称的婚姻

 送葬

 月夜

 无名女郎

 九级浪

 白嘴鸦飞回来了

 没落

 到处是生活

 基督在父母家

 盲女

 第聂伯河上的月夜

 死囚牢房

 三月

 深渊

 弗拉基米尔之路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埃克河边的磨坊

 午餐前的祈祷

 自由引导人民

 希阿岛的屠杀

 轧钢厂

 去耕作的牛群

后记

试读章节

凡高的一生是远离爱情和女人的一生,这一点和当代众多狂或佯狂的画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生中,他曾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表姐,执著的追求换来的是嘲笑和严词拒绝;另一个是1882年严寒的早春,凡高在街头遇到的怀孕的妓女席恩。这个最低等的妓女,穷困潦倒,面目可憎,不知何以让凡高对她生出许多爱意。他把她带回家做自己的模特,他画她、爱她、关心她,为了养活她而节衣缩食,把所有贫困的日子都当成节日。席恩生下孩子后,凡高在画室里放上摇篮,对这个私生子视同己出。可是,席恩的恶习积重难返,她不断偷窃凡高可怜的一点点生活费去酗酒。此外,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也使凡高面临种种危机。一年之后,他们的畸形爱情到此为止。凡高在写给席恩的信中说:“再见吧,我虽不相信你会改邪归正,但你至少要诚实,即使你不过是个不幸的妓女,只要有了孩子,你就是一位真正的母亲。”

凡高与高更、塞尚被认为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但凡高与高更、塞尚之间有着天然的区别。与其说他是一位天才的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生活的疯狂歌者:这位歌者来自最底层,身上带着烙印、伤痕和黑暗的鞭影——按理,他应该控诉生活,至少应该像他同时代的荷兰画派画家那样,用笔冷淡。可是,他天性中的热情使他抛弃了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暗淡与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凡高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多么遥远啊。

在凡高充满悲悯的画布上,我们听到了那么多真实而温暖的声音:葵花生长,星空低垂,吊桥下流水潺潺,丰收的田野麦浪起伏,夜晚的咖啡馆流淌着日常生活的寂寞与安宁……

凡高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全部作品,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生活越艰难,疾病的折磨越厉害,他的作品反而越是走向明朗和澄澈,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问的所有苦难。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姐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的《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1888年,凡高来到普罗旺斯省的阿尔镇,并邀请同为大师的高更前来同住,一起创作。他们在一栋叫做黄屋的老舍里共同生活了两个月,这是他一生中创作欲最旺盛的时期。可是,两个大师就如同两只刺猬,相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才能相敬如宾。当年12月的一个晚上,凡高为了一些小事和高更争执起来。他第一次精神错乱了,手握一柄锋利的剃刀,声称要割断高更的脖子,高更惊慌地躲进了附近的一家旅馆。可怜的凡高就用这柄剃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一位妓女。次年,阿尔的居民联名请愿,要求将凡高隔离。而今天,阿尔镇则因凡高的声名而享受着可观的旅游收益。

P6-7

序言

旧作出新版,恰似老树发新枝。身为种树人,难免有几分自得。

《画布上的声音》初版于200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成都人文书社运营。8年后,由于新华出版社的青睐,得以推出这个新版。借此新版之机,我对初版的个别字词句作了一些修订。

写作此书是在2003年的春天至秋天,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了9年,但这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9年。9年前,那个在名画与名家之间徜徉的年头,那时候,我还勉强算得上青年,出没于各种酒局饭局,会场牌场。很多时候,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开始通宵达旦的写作。那时候,我甚至以为,斯德哥尔摩不远,就在我家隔壁。

而今9年之后,我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世事茫茫,前程黯黯,白驹过隙的岁月无非让人两鬓飞霜,悲欣交集。夜枯人寂,独坐书斋,心底不禁生出几许惶恐: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经消磨殆尽,我将用什么来回报不舍昼夜的光阴与日新月异的世界?

好在还有汉字,好在还有春蚕吐丝一般从键盘上敲出的一颗颗汉字。在初版后记里,我曾说,到2003年,我的写作历程已有15年。而今,这一数字则是24年。作为终生的选择,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变为34、44、54、64……

因为写作,我才能感受到个体生命在飞逝的时光中如何积淀,如何抵挡世界的虚无,如何为内外孤独的心筑一个可以安居的巢穴……

感谢新华出版社及新版责任编辑张谦女士,感谢新疆人民出版社及初版责任编辑贺灵先生,感谢人文书社总经理刘旭东先生。

后记

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在色彩里进行的艺术的旅行。

从成都桃花盛开的春日,到这个有了秋日迹象的雨夜,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沉醉于西方美术大师们如同星斗般闪烁于人类天穹的作品。在那些颜料、线条、生平和轶事之间,一页页,同时也是一夜夜地穿行。其间是沸沸扬扬的非典,是闷热的盆地的暑气,是酒醉后的佯狂与窗外黑杨树上乌儿们凌晨6点准时响起的啼鸣。

所有外在的艰难与否都无损于这次旅行的性质,它的确是一次因为艺术、因为大师而带来的愉快的旅行。眼睛的盛宴就是从大师们的作品开始的。

我想我其实是在补偿少年时的梦想。早在20年前,当我还是个10来岁的孩子,我曾经无比热望成为一名画家,能够用硬朗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下我所见到的山川与大地,以及大地上耕种的牛群和亲人。然而,在川南的一个被紫色丘陵包围的乡村,这种理想是注定无法实现的。除了能用写字的铅笔在作业本上描《三国》和《水浒》中的绣像,我没有其他路子可以与美术沾边。

后来我选择了文学。诸种艺术品类中,只有文学是最简单的,它不需要画笔和颜料,更不需要昂贵的画布,只要有一支哪十白缠着线团的破了的圆珠笔,和~张乡民们用来包装盐和糖的印制粗粝的毛边纸,我就能够在上面画梦——用文字的方式。

然而,多年以来,我对美术——尤其西洋美术——尤其油画——的兴趣依然未减。我虽然不能成为画家,不能亲自在画布上涂抹,但我可以欣赏它们,那些曾经打动了我的先人,也将打动我的后人的伟大作品。

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这是一个美术的门外汉面对众多西方油画时的零星感悟,也是一个以文字为职业的作家在抚摸那些永恒的画作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冲动。它可能潦草、率直,缺少理论的严谨,但它们都是真实的、真挚的。就像流星划过天空会带来旷野的骚动一样,当这些艺术世界的星辰从我的胸中呼啸而过时,我没法制止那一圈接一圈的涟漪。它们催生了这些文字,这些与大师和名画密切相关或不那么密切相关的文字。

我常常在想,每个人都属于他的时代,每个艺术家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背景。只是,当尘埃落定,当我作为一个后来者走进那些尘封的历史往事,依凭文字和可贵的想象试图揣摩大师们当年的心境,心中却是越积越深的块垒。

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在引导我们热爱这污秽的人世,哪十白艺术家本人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也正处于灾难之中,正被铺天盖地的苦难打得浑身痉挛。惟其如此,我才会对那些逝去的先辈保持一份永存的敬意——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我被他们的作品打动的每一个孤独彷徨的午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