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教授
今天早上上网看见一个新闻。又和龙有关。还是上外的一个金姓教授。关于龙不龙的,我觉得没什么好争论的。此教授觉得龙不是什么好东西,是啊,究竟什么算好东西呢。按照当代人的理解,钱和房子算是公认的争议最少的好东西,中国的图腾索性就是一个楼盘边上一张人民币得了。历来民族的图腾都是凶兽,你见过用兔子做图腾的吗?而且他对龙和这个图腾的由来等基本知识的理解都是非常不符合教授这个称谓的。可见,教授对叫兽真是两嘴毛也搞不清楚。
关键是,我发现当今的大学教授都很脆弱。早上我观赏了一下他的博客,看见他说我对他的吴上司进行了人身攻击。我吓一跳,马上翻回自己的文章,左看右看,哪有公鸡啊,一根鸡毛都找不到。后来想想,哦,可能是我开头那个“吃饱了撑”被认定是人身攻击了。
好吧,“吃饱了撑”的确是对身体的攻击。我这也认个错。好,您的上司从现在起不撑了。
想来现在的好多教授可真够脆弱的。可能学生对自己唯唯诺诺惯了,看出去全天下似乎都是自己的学生。他们可否知道出了大学门,就唬不了人了。我想他们一定知道,要不怎么不常出大学门呢。就算出了国门,也马上跌到外国一个大学门,以这样的所谓学术交流来臆增自己的功力(所指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教授)。这位金教授也够脆弱的,正看他的文章呢,发现博客已经关闭了。是啊,书和桃李一样啊,到用时方恨少。所谓桃李满天下,原来天下这样大,这么多人不尊重教授啊。看不下去了。关。
前几天李湘被某大学拉去当了回教授。某著名教授就很不爽,觉得这是玷污教授这个名头。李湘不管怎么不惹人喜欢,至少主持了这么多年节目,去忽悠忽悠播音系的学生还是足够。教授就是一个普通不过的职业。以我的汽车知识和开车技术和写文章本领,我就是中国汽车方面最好的教授。但教授这词实在不好听,和专家一样,都是行骗的必备头衔。说实话,我现在看见教授,尤其是搞些什么哲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教授,真不想和这些人说一句话。好在,我还真没什么机会和他们说话。
可教授们似乎不这么想。教授们觉得,凭借他们的地位和正在从事研究的关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究竟是当今中国哪个省的这样的重大课题,他们必须要受到敬重。长期在大学里受到的盲目敬重导致了他们相当脆弱,说他们一句“吃饱了撑的”都不行。但是对待教授不一样,咱必须要道歉,面对这样脆弱的群体,天知道会出什么事,就应该娇生惯养着。您周围是22度吗?
我发现,在心理和言语的承受力上,强势群体都很脆弱,弱势群体都很强大。
最后,对于上外的金教授,咱们一定一定要客气,他们学了不少英文了,能看懂母语中“吃饱了撑”这样的俗语也算可以了。精通西方的语言,研究西方的制度,按西方的旨意改图腾。眼下,又到了比春节更重大的节日,哎呀妈呀圣诞节,别的节日可以不管,但一定要祝上外的金教授圣诞快乐。您觉得龙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但封建的我还是希望脆弱的您,能万寿无“僵”。过一万个圣诞节,然后骄傲地向西方世界宣布,这才叫万圣节。
2006年12月15日P5-7
熟悉整个事情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出版的艰苦。光是序言就写了三个,每次都是临出版前被推后。一次是出版商违约。一次是因为正好有论战,不想让人说为了新书炒作,以捍卫我在论战中观点的纯粹。一次是因为官司的问题。书名也改了又改,开始叫《坛》,后来盗版商帮我出了,直到现在。
书是必须要出版的。里面的文章,大多数我都发表过在我的博客里。不想花20元买书的读者可以上网花20元的电费和上网费把文章全部浏览了。至于非议的人,我不明白你们的逻辑。我的杂文,都在网上,如果我不出书,那一朝网络瘫痪,岂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况且我自己的文章,我觉得写得还不错,很多大家都免费看过,我不出书,那这些文章怎么办呢?一辈子不可以出版?漂泊在外无家可归?我的文集也不能收入?网络上发表的杂文和报纸上发表的杂文相比,除了更加好看没编辑删改以外,还有什么缺点吗?为什么报纸上写杂文专栏的作者结集出书大家却很认可?让想看纸质书的读者都去买盗版?盗版商赚钱你们高兴,作者拿稿费你们就不悦?我真想直接把你们塞到陈冠希的相机里去。
对于此书,我没有向出版商要求保底,出于对合作伙伴和老朋友路金波的信任,这本书是卖一本算一本的,而且我们甚至连合同也没签。我也不对这书的销量抱有任何期望,毕竟文章很多读者都看过。某些不想买的读者可以在书店站着把这本书的未发表文章看完。印象里我是第二次在序言里这么说了。但希望某些人不要用此书的销量来说三道四,我本人已经接受版税的损失了,你还要打击一个作者在网络上免费提供杂文的信心。这就好比不捐款的没人说,捐了款却要被人骂小气和作秀一样。毕竟全中国就我一个畅销书作者在网络上免费提供原创文学作品。这也算是我对互联网的微薄支持,套用一个网友的话,虽然网络有时候是低俗和下流的地方,但他却闪耀着民主和自由的光辉。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其实也到处都有低俗和下流,却不是哪里都有民主和自由。
以上的抱怨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单独拿出来一些片段作为序言。无论如何,无论我在哪里写的杂文,以后我都会收到我的书里。而且必须收到书里。
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文章是想法的归宿,而书是文章的归宿。
韩寒编著的《杂的文》是一本观点独特、言语犀利的杂文集。什么样的事让韩寒有直指人心的气魄; 什么样的人会引起韩寒的注意; 什么样的电影值得韩寒一说—— 。韩寒说:没有分量的文字是没有力量的。
《杂的文》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把最率性的品格,最出彩的观点,最犀利的言语,最有趣的内容,一一奉献给读者。作为韩寒出道十年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作品,《杂的文》出版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光是序就写了三个……”《杂的文》同时也是韩寒遭受争议最多的图书,有人指出“书中一半文章是博客里发表过的,这样集结成书,是欺骗读者。”对此,韩寒则摆出惯有的“横态”回应“占了便宜还卖乖”。
《杂的文》是中国著名80后作家韩寒所著杂文集,书中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论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等。本书里面的文章,大多数作者都发表过在作者的博客里。作者的杂文,都在网上,如果作者不出书,那一朝网络瘫痪,岂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本书是一本观点独特、言语犀利的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