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紫衣女孩
过了这个暑假,我的大学生涯就要步入最后一个学年了。
最后一次暑假,我留在嘉义县民雄乡,留在有全台湾知名的“民雄鬼屋”和“民雄肉包”的嘉义县民雄乡。
白天念书,傍晚跑步。
日夜交替,而我在400米的跑道上一圈又一圈,重复看着同样的风景:草皮、路灯、建筑物……日子也不停地重复。
几乎每天绕操场跑10圈,4000米。
8道白色线条以优美的弧线将砖红色的跑道分成9道,弧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哪里都可以是起点,哪里都可以是终点。
天空中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有时候有星星,有时候没有;有时候有云,有时候没有;不下雨的时候跑道上有我,下雨的时候没有。
完成了今天的4000米,坐在跑道旁的绿色地板上,我脱下跑鞋,试着旋转左脚板,抚过脚弓上方那一块因为受伤而移位的骨头。从3月到现在,跑步已经没什么大碍,该是时候再回到羽毛球场上了。
跑道的最外圈有情侣在慢慢走着。
有些情侣手牵着手,也有不牵手的。
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让入觉得有点刻意,彼此都保持着这个社会定下的社交礼仪,也许哪一方的心里正在想着今天的进展是多少?双方是不是够熟悉了?是不是可以约他(她)去看周末的电影?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跟对方说些什么了?是不是哪一天也可以像其他情侣那样牵着手?甚至牵着手走完操场之后是不是可以再去吃个消夜?然后到谁的住处去……
“总要有谁先开口,不然再走几圈操场也只是一样回到原点而已。”
这样想着,脑中便会浮现紫衣女孩的身影。
是啊,最后一年了,再不开口,就只能以原地打转作结束。除了心中遗憾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换上干净的T恤,背起背袋离开田径场,天际的蓝以不被察觉的速度逐渐变深,一辆马自达从我眼前经过,柏油路上的枯叶被风卷起,落在人行道上。
我沿着人行道向上坡方向走,走进活动中心二楼的入口,在全家便利商店买了瓶鲜奶,倚着走廊边的栏杆,看着前方不远处的朱雀湖,似乎传来了天鹅的叫声。
在这校园占地面积大得不像话(不是夸饰)的校园里待了3年。记得刚开始还颇不习惯。由于学校所在地是山坡,所以各栋建筑物散布在山坡上,不只彼此之间有着落差,就连同一栋建筑物也会在不同的楼层各有出入口。
对我这个土包子来说,这是非常稀奇的。
活动中心三层楼都有出入口。社会科学院的前门在一楼,后门却在二楼;图书馆的大门在二楼,从两侧楼梯下去才会到达自习室以及停车场所在的一楼;其他的建筑物也有类似的情况。
不管怎样,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一样,习惯就好了。
每天把摩托车停在校门口旁边的停车场,走过25米宽、90米长的朱雀大桥。
桥下是名为“朱雀湖”的人工湖,里面养着身价最高的黑天鹅、次高的白天鹅以及数千元一只的鸭子,偶尔会看见白鹭鸶优美地掠过湖面,也有不知名的鸟类来此暂留。湖里面还有很多的鱼,当然水多的地方自然就有鱼。
走过朱雀大桥之后,紧邻的是活动中心,而文学院是首先耸立在眼前的教学楼建筑,与其相对的是社会科学院,我所就读的心理学系就在其中。
校园内禁止摩托车通行(但是可以开汽车),所以大部分的学生是将摩托车停放在大门停车场之后,走路或者换骑自行车前往各学院上课。
管理学院、公共教室、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二馆、工学院,这些建筑物都在距离校门口更远的地方。工学院旁边另外设立了一个停车场,让学生可以骑摩托车绕过学校外围,直接停在教室附近。
在午餐时间、课堂之间或是回家之前,我常到活动中心打发时间。
行政办公室不算在内,这里地下室和一楼有餐饮部、二楼有便利商店,出版中心更是跨二楼和三楼。
就是在这里,我遇见了紫衣女孩,从一开始的纯粹偶然相遇,不知怎么逐渐变成了盼望相遇。
我总是从活动中心三楼的门口进去,右转进到出版中心,看看最近有什么新出的书、杂志,或是有什么特价活动。
下到二楼之后是文具部,出去之后,隔壁是全家便利商店,这条走廊上经常展示的是各种社团的静态展览图。站在走廊上隔着绿色的栏杆,可以看见活动中心一楼的小小广场,那里是社团动态表演的场地。
就是我现在一手拿着鲜奶、一手倚着栏杆的这个地方,我遇见了紫衣女孩。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