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为止,注释最全面、最完善的唯一中译本。文中注释多达309条。对文中很多国人不熟悉、不知晓或者模凌两可的谜语、游戏、双关语及爱丽丝与卡罗尔的现实故事做了最详尽有趣的注解。
中英双语对照,英文部分简单易懂,具有趣味性,并有俚语的使用,对初中以上,甚至成年人在英文的阅读及口语的使用上会有很大的借鉴之处。
绘图精美,出自英国著名漫画家之手,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采用卡罗尔最后校正版为蓝本,保留英文原著设计创意,最终于原著的内文设计风格。
这就是由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主编的《挖开兔子洞(深入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挖开兔子洞(深入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本同时受到成人与儿童喜爱的经典童话,表面上它是一个嬉闹有趣的小女孩奇幻冒险故事,但其实故事中隐藏了丰富的双关语、游戏诗、谜语、数学、哲学等等。百年来,各方人马挖空心思解析这个故事,甚至世界各地还成立了许多爱丽丝研究学会,而解读书中谜题、哲学、数学等的书藉也十分多,光是注解本就有五、六本。可惜中文世界始终欠缺一本这样的书带领我们深入爱丽丝与卡罗尔的奇幻世界。
本书译注者张华用十多年时光收集、研究、翻译《挖开兔子洞(深入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甚至光是一首诗就耗尽半年反覆推敲,其翻译成果足以与已故名家赵元任的版本相互辉映。从编辑体例来看,本书采用中英对照,并加上注释,帮助读者更加清晰的领略原著的巧妙创意。书中许多编排皆仿造原书设计,如尾巴图像诗、表示变身的星星符号(*)等等。全书最前面设计有拉页展示爱丽丝几次变身的尺寸比例;书末则设有九项附录,提供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爱丽丝文学。
掉下兔子洞
爱丽丝1陪姐姐坐在河边,姐姐在看书,她没事可做,开始觉得无聊。她向姐姐的书本瞄了一两眼,没有插图、也没有问答2,心想:“没有插图又没有问答,这种书有什么用?”
她心里正在盘算(她也只是勉强打起精神来想,因为天气好热,把她弄得昏昏沉沉),编花环虽好玩,但要爬起来采雏菊,会不会太麻烦?这时一只淡红眼睛的白兔突然间从她身边跑过去。
在野外看到小白兔本来没有什么稀奇,甚至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糟糕!糟糕!我快迟到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寻常(后来她回想,那么奇怪的事,当时居然却觉得很自然)。不过,等看到兔子结结实实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只怀表来看了看又急忙往前走,爱丽丝马上跳了起来,因为她忽然想到,从来没见过兔子穿着背心,而且口袋里居然还掏得出怀表来。她好奇心起,跑过田野追了过去,刚好看到
InanothermomentdownwentAliceafterit,neveronceconsideringhowintheworldshewastogetoutagain。Therabbit-holewentstraightonlikeatunnelforsomeway,andthendippedsuddenlydown,sosuddenlythatAlicehadnotamomenttothinkaboutstoppingherselfbeforeshefoundherselffallingdownwhatseemedtobeaverydeepwell。Eitherthewellwasverydeep,orshefellveryslowly,forshehadplentyoftimeasshewentdowntolookabouther,andtowonderwhatwasgoingtohappennext。First,shetriedtolookdownandmakeoutwhatshewascomingto,butitwastoodarktoseeanything:thenshelookedatthesidesofthewell,andnoticedthattheywerefilledwithcupboardsandbook-shelves:hereandthereshesawmapsandpictureshunguponpegs。Shetookdownajarfromoneoftheshelvesasshepassed:itwaslabelled“ORANGEMARMALADE,”buttohergreatdisappointmentitwasempty:shedidnotliketodropthejar,forfearofkillingsomebodyunderneath,somanagedtoputitintooneofthecupboardsasshefellpastit。“Well!”thoughtAlicetoherself。“Aftersuchafallasthis,Ishallthinknothingoftumblingdown-stairs!Howbravethey’llallthinkmeathome!Why,Iwouldn’tsayanythingaboutit,evenifIfelloffthetopofthehouse!”(Whichwasverylikelytrue。)Down,down,down。Wouldthefallnevercometoanend?“IwonderhowmanymilesI’vefallenbythistime?”shesaidaloud。“Imustbegettingsomewherenearthecentreoftheearth。Letmesee:thatwouldbefourthousandmilesdown,Ithink—”(for,yousee,Alicehadlearntseveralthingsofthissortinherlessonsintheschool-room,andthoughthiswasnotaverygoodopportunityfor它钻进篱笆底下一个大兔子洞。
爱丽丝跟着也往下跳,想都没想过这辈子怎么出得来。
兔子洞前段是直的,像隧道一样,过不久忽然往下急弯,爱丽丝还来不及想,人已往下掉,像掉进一口很深很深的井。
要不是井很深,就是爱丽丝掉得很慢3,因为她一面下降,一面还可以从容地往四面看,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她想看底下是什么地方,可是底下太暗,看不出来;再看四周的墙壁,满是橱柜和书架,这里那里还挂着地图和图画。经过一个架子的时候,她随手拿下一个瓶子,标签写着“带皮橙子酱”,可惜是空的,使她非常失望。她不敢扔掉瓶子,怕会砸死底下什么人4,所以趁着飘过一个橱柜的时候,设法把瓶子放进去。
爱丽丝心想:这下可好了!跌得这么深,下次滚下楼梯5就没什么大不了啦!家里人会想我多勇敢啊!不过,哪怕从屋顶上掉下来,我也会一声都不吭!(这倒很可能是真的。)6
掉呀掉呀掉,难道会永远掉个没完?她高声地说:“不知道现在掉了几英里了?我一定快掉到地中心了,让我想想看:应该有四千英里7,(爱丽丝在教室的课本里学到这一类东西8,虽然现在没有人在听,不是卖弄学问的好机会,可是背一遍还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对,应该有这么远,不过不知道到了什么‘经度’、‘纬度’?”
P41-43
慢读经典
杨茂秀/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董事长
2000年我认识了张华。那时“毛毛虫哲学基金会”的“图画作家”就在他公司附近,所以他常常来找我。每次来,我们谈论的都是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有时谈到捷运都快停驶的半夜。
只要是与卡罗尔及他的作品有关的任何问题及一切现象,他谈起来都会两眼放光、嘴角上扬,和任何人他都谈。张华原本是有点木讷的工程师,讲到卡罗尔就总是口若悬河地说不停,因为关于卡罗尔跟《爱丽丝漫游奇境》,他知道得实在太多,而且永远还想要知道得更多,而且不会吝啬与人分享。好像任何人对卡罗尔及《爱丽丝漫游奇境》多知道一点什么,他自己与别人就会多一些幸福之感。
在数学界、儿童文学界及哲学界,《爱丽丝漫游奇境》应该是第一个受到重视,适合成人与小孩共读的作品,有经典名著的好与难,又有通俗作品的巧与妙。它对思维的挑战是非常值得人研究与把玩的,可是中文世界真正下功夫去深入欣赏、翻译、研究的人实在是少,而张华是这少数《爱丽丝漫游奇境》迷中下功夫最深的人。
1922年,在剑桥研究弹道学的俞大维先生,将这本书送给赵元任,请他翻译以飨中文读者。这件事多年前我就听乐学出版社的黄新新小姐告诉过我,黄新新那时常煮牛肉面去给俞大维老先生吃,在他的客厅里、牛肉面香中、闲聊中,俞老先生总是谈书与人。有一次谈到这件事,我告诉张华,他隔天就找出文章印证了黄新新的话。
后来我邀张华到“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共同教授翻译课程,有一次从台北到台东的飞机上,他双眼放光,有点得意地将印有“两条”用文字“做”的老鼠尾巴,秀给我看,微笑中,手指顺着那尾巴比画着,一面喃喃念出英语原著的“老鼠尾巴”之后,再念他的翻创之作中文的“老鼠尾巴”。念完,他抬头望飞机外的中央山脉,然后转头压低声音说:“老杨,怎么样?很棒吧!”我点了头,表示赞同;又摇摇头,表示难以相信这个事实,我想:“是真棒、真是棒,真棒、棒真。”
1977年我在威斯康星大学参与语言哲学的讨论会,主持讨论的阿莫曼教授开出四本参加讨论的必读书,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其次才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阿莫曼说:“维特根斯坦认为,字词的意义不是定义出来的,请不要问他某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学语文如同学游戏,语文的游戏是玩出来的,语文游戏是生活方式学习的沃土。”阿莫曼又说:“在英语世界;最健康、最丰富的一块语文沃土,就是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里从头到尾玩的不只是语意学的各个方面,还有借着各种语言游戏做出很特别的思考实验,它的丰富够后来的人写很多博士论文。”
那一天,周惠玲和我在电话中谈这篇序的书写,她忽然间惊呼说:“杨老师,我以前从没意识到,但现在它就在我眼前,我正在校读这本《挖开兔子洞》,第五章是《毛毛虫的话》,我突然联想起一件事,请你告诉我,我想得对不对,毛毛虫基金会的取名是不是来自这一章啊?我觉得你讲话的方式很像那条毛毛虫耶。”“怎么说?”我想知道她的想法。“你看,你这个问话就印证了我的想法,你总是问问题,而且老是问出让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的话。太像了!你们基金会的名字是不是来自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有关系对不对?”
“Ⅱ阿—一哈!”我干笑两声,心里想,是有点关系;同时又想,这可严重了,原来我一向如此不近人情、言语唐突、问话尖锐却不自知,现在就让我将毛毛虫命名的故事说清楚。
二十年前我们刚建立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时,正因为命名左思右想,到处问人商量,总是找不到适当的名。有一天早晨,在花园新城,我居住的小区,与邻居艺术家庄普在他家门前的槭树下聊天,他问我那新机构叫什么名字,我们聊着聊着,突然在我们两人之间的空中垂下一条亮亮的白丝丝,丝丝上吊着的是一条毛毛虫,我伸手指着它,有点大声地说:“毛毛虫!”庄普这时却望向天空,悠悠然若有所思地说:“嗯,毛毛虫、毛毛虫,这名字好,这个名字好,它蕴含着‘蜕变’之意,让人想到蝴蝶,让人想到庄周梦蝶,毛毛虫从爬到飞,从一点也不起眼的蠕动、又有点丑,蜕变到满目绚灿的自由飞翔。”
纳尼亚系列的作者c.S.刘易斯说过:“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作者与小孩子共同活动、相互交往,从生活中慢慢滋长出来的作品。”许多年来我研读他的作品,把它当成文学也是哲学也是语意学,也是逻辑游戏来看。我觉得整部作品,出入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虚实与有无自由变化而不失规范,让读者能在真实文法跟想象文法之间整理内心的山水,绘画精彩。卡罗尔是数学家,是诗人,是小说家,他也是摄影发展初期最有成就的摄影家,他把形式逻辑玩成对话逻辑,所有形式逻辑的规范,在他手上都会跟意义的选择编织成为各种层次判断的习题,或更好地说,是判断与选择的游戏。
有人说,翻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有许多时候,需要让翻创来弥补语文与语文、生活与生活、生活与语文之间的缝隙,或更进一步说,创造更好的游戏空间。张华的翻译跟注释,很多的地方呈现出这种努力,为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走人中文世界的过程里添加了好多思考实验的集锦。
最后我有一个希望,而且我希望这不会是永远的希望,我希望这部书的出版会引起中文世界爱好卡罗尔作品的人,想要组成卡罗尔学会,而那发起的人是张华先生吗?是幸佳慧小姐吗?是周惠玲小姐吗?啊!毛毛虫说:“谁发起都好,我都会参加,因为,《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而且不管从哪一方面看,它都含藏着难以穷尽的不完整性,谈不完,是一部慢慢阅读、细细品尝、好好把玩的经典名著。”
在数学界、儿童文学界及哲学界,《爱丽丝漫游奇境》应该是第一个受到重视,适合成人与小孩共读的作品,有经典名著的好与难,又有通俗作品的巧与妙。它对思维的挑战是非常值得人研究与把玩的,可是中文世界真正下功夫去深入欣赏、翻译、研究的人实在是少,而张华是这少数《爱丽丝漫游奇境》迷下功夫最深的人。——杨茂秀/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董事长
张华先生的译文其语意、语辞、语法等严谨适切,译字选辞本身展现了高度的文化素养,也挥别了旧译本里难免出现的旧框架。对于原文的精髓如双关语等,没有过去译本闪躲、放弃甚至草率处理的情况,更增补不少以往译本缺乏的原创性。再加上张华先生旁征博引各家版本的考据注释与附录历年的相关信息索引,其扎实之境实在让人喜出望外。这是一本能大方摆在我们成人文学书架上的《爱丽丝》了!——幸佳慧/英国新堡大学博士候选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