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造园的人(日本园艺达人写给闲人看的发烧呓语)/慢读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室生犀星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熟知的洗手池中除普通类型外,还有伽蓝状洗手池,在圆石上凿出一个圆形水钵,如同漂亮的石器;更为别致的是唐船式样,在一块像铁锹样端部向上翘起的天然石上,将洗池凿在偏左的地方,形状恰如翩然漂动于水中的古代唐船;名日司马温公的洗池则是利用一个上部有三峰的石墩,于三峰中心凿洞为池,倒也风雅有趣,不过它对安放位置多有挑剔,选择起来颇为困难;刻有“星”字的是普通石柱形洗手池。而那种状如石雕水壶、宽口外翻、底部收拢的座式洗池,根据石材优劣,有的也颇为抢眼,不过本人不喜欢。我倒觉得形似石雕水瓶、三面有耳、中腰变细的枕状洗池蛮有意思。它与在中国、朝鲜常见的大型并带把手的陶瓷茶壶相似,但由于是石雕,比起陶器更为有趣儿。要问陶器和石雕到底哪个更具情趣?从品味的精细程度看,石雕终归不如陶器。不过,二者也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极具朴实静雅的性格。而石雕池还不时牵动我的心,促使我尽情去搜寻从陶瓷那儿体味不到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刻着“星”字的方形洗手池,这儿就无须着意说它了。至于什么富士形、葫芦形,对我们这类文人雅士来说,均为无关紧要的粗俗之物。洗手池必须始终坚持采用天然石料。贮水钵的研磨也务必在寂静当中一丝不苟地进行,不然,便失去应有的情趣了。凡刻有“赤日石林气”等字样的洗手池也都是名品。 有一种竹简导流式石雕洗手池,设立在稍高一点的地方。它是通过架设在上方的竹筒将泉水引人洗池中。其构造仿佛是个活物,最富有情趣。江户俳句家凡兆写过一首俳句:“山中古寺备冬寒,庑廊地板换新颜。”无意中反映出山居野处人家的心境,在那春迟日又长的时节,能坐在书房里聆听竹筒的涓涓落水声,真有点令人嫉羡啊!当竹筒口逐渐自动降低,池中水满,流泉会自然地从沙砾中流走。此情此景令人深感新鲜有趣,无比幽雅,远远胜于自己动手挖掘小溪。

所谓四面佛式洗池是指在方形石墩的四面雕着佛像,姿态清秀,绰约可爱。还有个名日难波寺式的石雕洗手池,设在大树下,我曾在池侧种植一株常春藤,让藤蔓爬满池上,透过蔓叶的间隙能窥到部分清澈的池水,它既不折不扣地保持了自然的平静,又呈现出无限的美丽。听说现在的茶庭。往石雕洗池前放置小木桶和照明灯已成为茶会的一项规定程式。我对茶道知之不详,不过,一直敬佩他们那种无微不至的待客精神。我有一个观点,即茶道和色情有互通之处,我觉得这个观点表明了古今茶道的大义。身处清静而思及色情,这和幽居林泉佳园,却依旧眷恋故乡是一个道理。那水光浮丽日,益发念佳人,产生这种心情谁。都不会责怪。如今色情之道已经衰微,却似乎仍有人面对残灯而坐。我喜欢这种氛围,也喜欢远州所钟爱的茶庭,那儿种植着一棵大树,四五棵小树,有铺着两行脚踏石的内庭小柴门,还有拥有八个窗户的茶室。在这套完整的茶庭中,曾存在过某种女性色彩。面对幽寂素雅,如果追本穷源的话,依旧会露m某种情色,即便已经香消色褪,也会令人怀念不已。

庭园布石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为忧郁沉闷的东西莫过于石头了。那么人类又为什么对石头如此钟爱呢?俳句诗人芜村曾作句说石:

萧条枯野寂,日没众石凄。

朔风扫田圃,眼见碎石飞。

北风袭屋顶,檐头滚沙石。

人类喜欢石头是因为它具有寂静无语的形象和朴素浅淡的色调。如果情况相反,恐怕没有人爱石如宝吧。如果进一步刨根问底的话,那是因为石头这种东西永远不招人讨厌。它总处于深深的孤独寂寞中,却叉拥有沉稳平静的心态。人类在其成长过程中,最初似乎是从把玩石头开始,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好像依然把石头当作玩物。这就如同诗文之路起步于写俳句,而当作家步人老境后,俳句仍旧是老年文学之友,道理一样。我儿时去河滩向远处抛石头玩,经过数秒后,才听到那石头发出哨——的撞击声。这声音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人世间的幽深寂静。

到了植物抽芽时期,园内脚踏石和散放石仿佛也从荒凉的寒冬中苏醒并开始呼吸,而且它们身上好像还蕴藏着某种能量。说不定就是这种能量让草木发芽,让那嫩黄的幼芽在苍黑古老的石头上下生长爬藤。P19-22

书评(媒体评论)

室生无论是在东京大森的自宅,还是在长游县轻井泽的别墅,均亲自动手造出日本风格的庭院。园内布满整齐漂亮的藓苔,并设置了石佛、五轮塔、道祖神等,还种植了修剪整的草木。他永不知疲倦弛享受着遗园的乐趣。他还在书桌旁边摆放着各种瓷瓶、陶罐、俑人等。他就是是在这种氛围中悠然自得地从事创作。

——福永武彦

他把大大正文坛私小说的严格性,诗人那种奔放热情、唯美艺术思想,社会正义性,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匠人的薏养乃至自由精神,集于一身,因而是个难能可贵的作家。

——奥野健男

目录

一、庭园篇

日本的庭园

名园水声

造园人

石雕洗手池

庭园布石

竹庭

夏日庭园

篱笆墙

冬日庭园

木藤家的庭园

六窗庵

废园

小栗风叶的庭园

深夜庭园

二、陶瓷篇

竹沥杂谈

瓷瓶和生花

信乐陶瓷

一片残瓦

三、鱼眠洞杂记篇

窗明几净

午睡

出售冰激凌

祖先的荣誉

无用文人

芭蕉

夏炉

和服短褂带儿

七草之日

赤贫

鸟羽僧正的青蛙

早春

夜间列车

轻井泽

香烟盒

圣诞节

袜子

四、花与茶篇

野蔷薇

插花

插花艺术

落霜红

竹子

茶师千利久

五、鱼鸟昆虫篇

冬蝶

香鱼

青蛙

萤火虫

蜉蝣

蜗牛

小黄莺

家鸡

六、蛇记

夏日来临

深山

但愿不再见

裁缝师

搜蛇风波

赃物

骨瘦如柴

七、其他

寻鹅

雨伞

花圃

秋风

墓前红花

序言

阅读原本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看电影或是欣赏音乐相比,当然自由许多,也自在许多。阅读速度完全可以固人而异,自己选择,并不存在快与慢的问题。才能超常者尽可一目十行,自认愚钝者也不妨十目一行,反正书在自己手中。不会影响他人。然而,今日社会宛如一个大赛场,孩子一出生就被安在了跑道上,孰快孰慢,决定着一生的命运,由不得你自己选择。读书一旦纳入人生竞赛的项目,阅读速度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期盼甚至逼迫孩子早读、快读、多读,学校和社会也在推波助澜,渲染着强化着竞赛的紧张气氛。这是只有一个目标的竞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怪乎孩子们要掐着秒表阅读,看一分钟到底能读多少单词。有需求就有市场。走进书店,那些铺天盖地的辅导读物、励志读物、理财读物,无不在争着教人如何速成,如何快捷地取得成功。物质主义时代,读书从一开始就直接地和物质利益挂起钩,越来越成为一种功利化行为。阅读只是知识的填充,只是应付各种人生考试的手段。我们淡漠了甚至忘记了还有另一种阅读,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是更为重要的阅读——诉诸心灵的惬意的阅读。

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清风朗月,一卷在手,心与书从容相对熔融一体,今夕何夕,宠辱皆忘;或是夜深人静,书在枕旁,情感随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喜怒笑哭,无法自已。这样的阅读会使世界在眼前开阔起来,未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使你更加热爱生活;这样的阅读会在心田种下爱与善的种子,使你懂得如何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站立起来;这样的阅读能使人找到自己,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抑或面对种种诱惑,也不忘记自己是谁。这样的阅读是快乐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在引用陶渊明这段自述时,常常忘记了前面还有“闭静少言,不慕名利”八个字。阅读状态和生活态度是紧密相关的。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就会有怎样的阅读。我们不是生活在梦幻中,谁也不可能完全离开基本的生存需求去读书,那些能够把谋生的职业与个人兴趣合而为一的人,是上天赐福的幸运儿,然而,不要仅仅为了生存去读书吧。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目标单一具体的阅读,就像到超市去买预想的商品,进去就拿,拿到就走,快则快矣,少了许多趣味,所得也就有限。有一种教育叫熏陶,有一种成长叫积淀,有一种阅读叫品味。世界如此广阔,生活如此丰富,值得我们细细翻阅,一个劲儿地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岂不是辜负了身边的无限风光。总要有流连忘返合英咀华的兴致,总要有下马看花闲庭信步的自信。有快就要有慢,快是为了慢,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读,可以从生活中文字中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味和乐趣,既享受了生活,又有助于成长。慢也是为了快,速度可以置换成质量,质量就是机遇。君不见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缓慢的更结实,更有机会成为栋梁之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灵的成长需要耐心。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关乎心灵的事,从来都是有耐心的。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从1163年开始修建至1345年建成,历时180多年;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从1386年至1897年,建造了整整五个世纪,而教堂的最后一座铜门直至1965年才被装好;创纪录的是德国科隆大教堂,从1248年至1880年,完全建成竟然耗时632年。如果说,最早的倡议者还存有些许功名之心,经过600多年的岁月淘洗,留下的大约只是虔诚的信仰。在中国,这样安放心灵的建筑也能拉出长长的一串名单: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从东汉至唐,共开凿600多年;敦煌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开凿第一个洞窟,一直延续到元代,前后历时千年;洛阳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年问(477—499)到北宋,开凿400多年;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陆续营造,前后长达1400多年……同样具有耐心的,还有以文字建造心灵殿堂的作家、学者。“不应该把知识贴在心灵表面,应该注入心灵里面;不应该拿它来喷洒,应该拿它来浸染。要是学习不能改变心灵,使之趋向完美,最好还是就此作罢。”“一个人不学善良做人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对他都是有害的。”以上的话出自法国作家蒙田(1533 1592)。蒙田在他的后半生把自己作为思想的对象物,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和问讯探究与之相联系的外部世界,花费整整30年时间,完成传世之作《随笔集》,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另一位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1645—1696),一生在写只有10万字的《品格论》,。1688年首版后,每一年都在重版,每版都有新条目增加,他不撒谎,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分量,直指世道人心,被尊为历史的见证;晚年的列夫·托尔斯泰,已经著作等身,还在苦苦追索人生的意义,一部拷问灵魂的小说《复活》整整写了10年;我们的曹雪芹,穷其一生只留下未完成的《红楼梦》,一代又一代读者受惠于他的心灵泽被,对他这个人却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确知他的生卒年月。

这些就是人类心灵史上的顿号。我们可以说时代不同了,如今是消费物质时代、信息泛滥时代,变化是如此之快,信息是如此之多,竞争又是如此激烈,稍有怠慢,就会落伍,就会和财富和机会失之交臂,哪里有时间有耐心去关注心灵?然而,物质越是丰富,技术越是先进,越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制衡去掌控,否则世界会失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个人来说,善良,真诚,理想,友爱,审美,这些关乎心灵的事,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投入耐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我们从读好一本书开始。不必刻意追求速度的快慢,你只要少一些攀比追风的功利之心,多一些平常心,保持自然放松的心态,正像美好的风景让人放慢脚步,动听的音乐会令人驻足,遇到好书自然会使阅读放慢速度,细细欣赏,读完之后还会留下长长的记忆和回味。书和人的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有相通之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书人之间也讲究因缘聚会同气相求。敬重书的品质,养成慢读的习惯,好书自然会向你聚拢而来,这将使你一生受用无穷。

正是基于以上考量,我们编辑了这一套㈠漫读译丛”。尝试着给期待慢读的读者提供一种选择。相信流连其中的入不会失望。

2011年7月10日于津门

内容推荐

《造园的人(日本园艺达人写给闲人看的发烧呓语)》是日本诗人、小说家室生犀星的散文随笔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对终生痴迷的庭园建筑观赏、陶瓷器皿鉴别收藏的不同寻常之感悟,其兴趣之广、好奇心之强、钻研和动手能力之好,非一般的陶瓷园林专家能比。《造园的人(日本园艺达人写给闲人看的发烧呓语)》中选文,还涉及茶道与艺术插花、花鸟虫鱼欣赏及作者生活杂感等。闲适之余,趣味无穷,传达出浓郁的日本文化韵昧和风情。

编辑推荐

室生犀星是日本著名诗人、作家。青年时期倾心于诗歌、散文创作,诗歌代表作有《爱的诗集》《抒情小曲集》等,散文随笔代表作有《女人》《残雪》《造园的人》等;中晚年以后进入创作盛期,先后发表了《幼年时代》《情窦初开》以及反映家族和社会矛盾的《兄妹》《杏儿》等有影响的作品。

这本《造园的人(日本园艺达人写给闲人看的发烧呓语)》是其散文随笔代表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