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适合5年级阅读)/世界经典文学小学生分级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既体现了马克·吐温独具魅力的幽默天赋和讽刺才华,又存有借鉴欧洲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痕迹。小说前半部分哈克和吉姆乘木排漂流的经历借鉴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叙事模式,后半部分汤姆一系列的营救计划和行动,则带有《堂·吉诃德》中桑丘的影子。“国王”和“公爵”的行骗经过,全文一波三折的大团圆结局等情节安排则是马克·吐温的艺术独创。

内容推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奠定他在美国文学史地位的一部作品。作品发表于1884年,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

小说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是个无人管教、无信仰、不读书的“野孩子”,他受不了文明生活的束缚和爸爸的虐打,从家里逃了出来。后来,他巧遇黑奴吉姆,两个人结伴开始了自由自在、漂泊历险的日子。故事中,哈克具有很多属于孩子的优秀品质:活泼好动,天真善良,追求自由。但受当时种族歧视风气的影响,一开始他也歧视并捉弄吉姆,后来在与吉姆的朝夕相处中,他真正了解了吉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百多年来一直畅销全世界,经久不衰,不愧为一部跨越时空的杰作。

目录

第一章 文明人的生活

第二章 汤姆·索亚强盗帮

第三章 强盗游戏

第四章 爸爸回来了

第五章 恶习难改的爸爸

第六章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

第七章 金蝉脱壳

第八章 在杰克逊岛上

第九章 山洞里的生活

第十章 晌尾蛇事件

第十一章 乔装出行

第十二章 沉船探秘

第十三章 救人要紧

第十四章 傻瓜之争

第十五章 吉姆生气了

第十六章 良心的斗争

第十七章 格氏一家人

第十八章 纸条之祸

第十九章 国王与公爵

第二十章 骗子的演出

第二十一章 小镇醉汉

第二十二章 马戏表演

第二十三章 王室奇物

第二十四章 国王的花招

第二十五章 六千个金币

第二十六章 钱袋不见了

第二十七章 物归原主

第二十八章 说出真相

第二十九章 真假继承人

第三十章 骗子的内讧

第三十一章 吉姆不见了

第三十二章 “汤姆·索亚”来了

第三十三章 骗人的下场

第三十四章 小木屋的秘密

第三十五章 汤姆的计划

第三十六章 地道

第三十七章 绳梯馅饼

第三十八章 囚犯的宠物

第三十九章 老鼠、蛇和匿名信

第四十章 吉姆自由了

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席德”

第四十二章 汤姆回来了

第四十三章 吉姆是自由的

相关链接

精彩导读

阅读延伸

试读章节

如果你读过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你应该记得我——哈克贝利·费恩,还有汤姆·索亚、波莉姨妈、玛丽、道格拉斯寡妇等人,他们都是那部作品里的人物。

那本书的结尾是这样的:我和汤姆·索亚找到了强盗藏在山洞里的钱,我们每人分到了六千块金币,发了一笔小财。后来,我们把这些钱交给撒切尔法官放高利贷,每天能收到一个金币的利息,一年下来光利息就很可观。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我,她说要把我培养成懂规矩、有礼貌的文明人。可是,一举一动都要受约束,这样不合规矩,那样不体面,古板的文明人生活实在让我无法忍受!于是,我逃跑了。我重新穿回以前的破旧衣衫,晚上钻到那个装糖的大木桶里睡觉,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既自在又舒服。不久,汤姆·索亚找到了我。他说自己准备成立一个强盗帮,只要我回到道格拉斯寡妇家,继续做个体面的文明人,就可以加人。于是,我又回去了。

一看到我,道格拉斯寡妇就抱着我大哭,她说我是迷途的羔羊,还说了一些其他的话,但我知道她心眼不坏。她让我换上新衣服,“体面”的“文明装”弄得我一阵一阵地冒汗,就好像浑身被箍起来一样难受。从此,我又开始了备受约束的文明人生活,一切都得按规矩办:寡妇一摇铃吃饭,我就得准时赶到饭厅。可是,坐到饭桌前又不能马上吃,而是要先等寡妇低着头对饭菜嘟囔半天。

晚饭后,寡妇拿着书给我讲圣经故事。像什么“摩西和‘蒲草帮’”,我急于知道摩西是怎么回事,可寡妇讲得慢条斯理的,一点儿都不着急,后来我才知道摩西很早就死了。人都死了,我就没什么兴致听下去了。我想抽烟,可寡妇不许,她说那是下流的习惯,而且也不卫生,她叮嘱我以后千万别再抽了。可她自己还不是经常闻鼻烟。

寡妇的姐姐沃森小姐,最近刚搬来跟我们一起住。她是个瘦瘦的老姑娘,戴一副眼镜。她经常拿一本拼音课本,跑过来为难我。她逼着我学了一个小时,直到我快熬不下去了,寡妇才叫我们歇口气,休息一会儿。沃森小姐还老是挑我的毛病:“别把脚那么跷着,哈克贝利!”“哈克贝利,身子坐端正了!”“别老打哈欠、伸懒腰——哈克贝利,你就不能学得规矩点儿!”

后来,为了让我听话,沃森小姐将地狱里的景象添油加醋地给我描绘了一番。她说:“哈克贝利,你如果不专心听讲,是会下地狱的。”

这点事儿根本就吓唬不了我,我说:“我恨不得立刻就去那儿呢。”

这可把她气坏了。其实,我并没有恶意,我只是觉得憋闷,想换换环境,随便去哪儿都可以,我不挑地方。沃森小姐告诫我那样说很可恶,文明人都不会那样,她自己一直好好生活,为的就是将来能升入天堂。我心想,和她这样的人去同一个地方,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所以我并不打算去那儿,但我没说出来。

沃森小姐的话匣子一打开,就不停地说起来。讲完地狱,她又给我描绘天堂里的景象:那里的人一天到晚都不用于活,只是随意地散步、走动,弹弹琴,唱唱歌,念念圣经,一直悠闲舒适地过着日子。

可是,在我看来天堂里的悠闲生活是如此平淡,一点儿都不刺激,毫无趣味,去天堂还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我觉得天堂很无趣,但我没说话,我只是问她汤姆·索亚够不够资格去天堂,她说他还差得远呢。听完这话,我非常高兴,去不去天堂有什么要紧,能跟汤姆在一起就足够了。

后来,她们终于让那些黑人进来祷告了,之后大家各自回房间睡觉。

回到房间后,我把蜡烛放在桌上,独自坐在窗前,我感到非常孤独。天上,星星寂寥;远处,树叶沙沙,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心中的凄楚。不一会儿,一只蜘蛛爬上了我的肩头,我用力一弹,它被弹到了蜡烛的火苗上,瞬间就化成了灰烬,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连忙站起身来转了三圈,每转一圈就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据说这样可以化解霉运。

很快,整座房子里就静悄悄的了,全家人都睡着了。窗外传来猫头鹰凄厉的叫声,隐约还有野狗的哀号声,我听了心中既害怕又沮丧,真希望能有个伴儿啊!也不知过了多久,镇上的钟“当当当”敲了十二下,然后一切又安静了下来。

不久,我听到黑暗中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紧接着,外面又传来了“喵——喵——”的叫声。我立刻兴奋地跳了起来,一边轻轻地叫了两声“喵”,一边赶紧吹灭蜡烛。我从窗户爬出去,先跳到草棚顶,再慢慢滑到地面上,然后摸进了树林。

我猜得果然没错,汤姆·索亚正在那儿等着我呢!P1-4

序言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第一,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涵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个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最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应该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监督之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人性会很糟糕。从这个层面说,文学阅读属于美育范畴。当下,美育的空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因为这个失误,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这个课一定要补。

——北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考试分数只代表当下,读书习惯影响一生。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主编崔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