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诠释学研究在历时线索上主要关注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伽达默尔——利科等所代表的诠释学传统,李河编著的《走向解构论的解释学/文化中国书系》突破了这个叙述格局,它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所谓“激进诠释学”的研究,展开了另一条线索。此外,该书还把“翻译”问题当作诠释学研究的一个独特路径,是一部翻译与诠释学真正会通的专著。
在传统解释学哲学那里,理解的任务是要消解“文本的肉身性”,依赖这种“祛身化操作”来实现对文本的“原初或本真意义的把握”。反之,解构论解释学则反对把理解当做剔除文本肉身的手术刀。它认为理解的使命就是去展示“文本的肉身性”,因而解释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文本的生理学”。
李河编著的《走向解构论的解释学/文化中国书系》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解构论解释学”的思考。作者明确区别了两条解释学的历史谱系,一条是由新教解释学、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解释学、狄尔泰的精神科学方法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等构成的“解释学谱系1”;另一条是由克尔凯格尔、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直到福柯、德里达等人的思想链接而成的“解释学谱系2”。两条解释学谱系或有交集,但极为不同。其根本不同在于,“解释学谱系2”日益显示出对传统解释学所依赖的形而上学思想制度的强解构取向。《走向解构论的解释学/文化中国书系》的出版为研究解释学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