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明编著的《中国历史悬案》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被广泛关注的16大中国历史悬案。气度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扑朔迷离的雍正皇帝死因之谜、乾隆皇帝的身世真相、小白菜案件背后的政治阴谋,一个个亦真亦幻、起伏跌宕的离奇故事,引人入胜。同时,编者还精心挑选了500多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历史遗迹、经典建筑、摄影作品、人物画像、出土文物、实物图片等。或刻画环境,或展示特点,或解释内涵,或提供佐证,弥补了单纯文字说明过于抽象的缺憾,使知识的传输更加直接、快捷,给读者以最直观、最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
翟文明编著的《中国历史悬案》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被广泛关注的历史悬案,内容涉及国宝之谜、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神秘宝藏、历史奇案等。结合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最新观点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探讨悬案的来龙去脉,科学严谨地分析其成因,深入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悬案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
通过阅读《中国历史悬案》,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坚定向求知世界挑战信心。
杨贵妃葬于何方
根据《旧唐书》记载,由于当时正在西逃途中,事起仓促,杨贵妃死后只是用紫褥包裹,葬于驿道西侧,时年38岁。也就是说连口棺材也没有,只是拿褥子裹在尸体上,草葬于大路西侧,随后唐玄宗就起驾向西继续逃亡去了。唐玄宗走了以后,当地流传有一种掘墓观美人说法,事实如何,不得而知。不过,据史料记载,西逃第二年,唐玄宗回銮时(当然此时他已经是太上皇),曾经下令,将杨贵妃的遗体改葬。但是据《旧唐书》记载,宦官启开坟墓后,却发现杨贵妃的尸体已经没有了,坟中只剩下一个香囊,于是也只能把香囊献给太上皇了。从杨贵妃死到改葬,中间只隔了一年半的时间,尸体不可能全部腐烂,连骨头都没了。因此,这一记载难免令人生疑:这里边究竟有没有埋过尸体?白居易《长恨歌》也证实:“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可见在唐时就已普遍认为杨贵妃并未葬在马嵬坡。那么杨贵妃究竟被埋在哪儿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因为现存的杨贵妃墓地就有四处之多。一处是在今天陕西兴平县马嵬镇西。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修葺后的坟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上横书有“唐杨氏贵妃之墓”七字,进入园内,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献殿后面是坟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之所以砌以青砖,还盛传一种说法:埋过杨贵妃的坟虽然时日不长,坟土却细腻光滑像擦脸的粉一样,并且奇香无比,所谓“此地纵千天,土香犹破鼻”。而且妇女用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以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其墓土也因此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至此,也要带包墓土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杨贵妃墓前有一石碑,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围绕墓的周围有三面回廊,上嵌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代名人游后的题咏。如上所述,唐玄宗回銮时,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由此看来,该墓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说不定就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呢,这一切也都是未为可知。如今,在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还修有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杨贵妃站像。雕像表情凝重,目光向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另外,在日本山口县大津郡的久津渔村二尊院,保存有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在久津二尊院里还供奉着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两座立像,传说是唐玄宗为了安慰杨贵妃而特意送到日本来的,现已被日本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这在后面还要介绍,这里不再赘言。
2005年9月,四川大学的蔡正邦等学者提出了一种杨贵妃葬地的全新说法。他们从多个方面论证杨贵妃死后并未葬在马嵬坡,而是葬于四川省崇州市的三郎镇。从史料上看,《资治通鉴》曾载,唐开元二十三年,“朋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杨玉环)为寿王妃”;“杨钊(杨国忠),杨贵妃之从祖兄也……从军于蜀得新都尉……杨玄琰卒于蜀,钊往来其家”。他们认为这一记载说明杨贵妃的父亲曾在蜀地为官,并且死后家人留于蜀中,所以杨国忠才会“往来其家”。因而杨贵妃出生于蜀州,而今天的蜀州即崇州市的古称。另外,《唐书》载,“贵妃缢路祠下,课尸以柴茵,瘗道侧,帝至蜀密遣使具棺椁葬焉”;而日本井上靖在所著的《杨贵妃传》中叙述,“(唐玄宗)即派敕使祭祀杨贵妃……悄命宦官将杨贵妃遗体移葬别处”,这说明杨贵妃虽死在马嵬坡,但遗体却曾被迁葬。另外从资料看,杨贵妃喜爱多汁水果,并且喜欢香辣味,这与蜀中人相似。在《马嵬方志》中记载,杨贵妃死前嘱,入宫后常思念故乡蜀州的佳山秀水,请求死后归葬于翠围山中。从这些记载看,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听从其意,将她移葬到蜀中的可能性极大,而蜀中山水最佳的地方莫过翠围山。蔡正邦在对崇州市三郎镇进行的实地调查时,还发现翠微山中还残留有“大唐天宝”字样的石碑。据说,多年前,崇州市收藏家陈忠仁曾在翠围山附近遇见两个盗墓者,向他出售唐代五爪金龙黄袍和五彩凤凰二马裙,“丝绸保存得当,千年不朽”。唐代丝绸保存到现在是完全可能的,而黄袍和凤裙,非帝王家不可能拥有,而唐朝和翠围山有瓜葛的就只有杨贵妃一人。他们还从翠围山兽医马少君家听到一个世代相传的故事:“杨贵妃墓就在翠围山中”。蔡正邦还从人文地理方面进一步论证说,杨贵妃墓应在三郎镇南面,墓北正对长安,正印证了古时合魂归里,面对“三郎”、“皇宫”的意思。他甚至认为,三郎镇的名称也与杨贵妃有关。由于唐玄宗排行老三,三郎是杨贵妃生前对他的昵称,唐玄宗缢杀杨贵妃后,心中有愧,就改镇名为三郎镇,长伴妃墓,以求得心理平衡。并且三郎镇还有一个九龙沟,龙被喻为天子,即皇帝,这与凤栖山也恰好对应。不过,这种说法虽然论证充分,也有合理之处,但只是一家之言,也多有牵强附会之处,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论证。
中国台湾学者魏聚贤甚至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因而杨贵妃死后也就自然葬于美洲了。不过这一说法太过于渺茫,也就不好论辩了。
P50-52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历史无疑是完整的。然而作为一个纯粹的认知对象,历史又是不完整的。许多关键的细节都因为年代久远或史料缺乏等原因而湮没于往昔的沧桑岁月,而历史的玄机往往正隐藏在这消失的细节中。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为历史真相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刺激着人们探究其庐山真面目、正本清源的兴趣。而在对种种历史悬案进行解析和破译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上的收益,还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快体验。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和了解历史真相的渴望,我们推出了这本《中国历史悬案》,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被广泛关注的16大中国历史悬案。编者应用“细说”理念,结合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最新观点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探讨悬案的来龙去脉,科学严谨地分析其成因,深入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悬案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
全书内容涉及国宝之谜、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神秘宝藏、历史奇案等,气度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扑朔迷离的雍正皇帝死因之谜、乾隆皇帝的身世真相、小白菜案件背后的政治阴谋,一个个亦真亦幻、起伏跌宕的离奇故事,引人入胜。同时,编者还精心挑选了500多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历史遗迹、经典建筑、摄影作品、人物画像、出土文物、实物图片等。或刻画环境,或展示特点,或解释内涵,或提供佐证,弥补了单纯文字说明过于抽象的缺憾,使知识的传输更加直接、快捷,给读者以最直观、最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
生动的文字、简明的体例、新颖的版式和精美的图片有机结合,带您进入一个精彩、神秘的未知世界,去探究历史的真相。通过阅读本书,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坚定向未知世界挑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