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勇编著的《偏方》是一部散文集。书稿分四辑、约十五万字,分别从成长、乡音、亲情、顿悟四个方面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整部作品满是浓浓的乡愁,写人尽显感恩,叙事情感真切,感悟由心而生,文风朴实,字里行间溢满作者的一片真情感。六十多篇文章,皆为作者精心打磨的精品,浓缩的不仅仅是成长路上的点滴回忆,也是回望岁月的内心独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偏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昌勇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昌勇编著的《偏方》是一部散文集。书稿分四辑、约十五万字,分别从成长、乡音、亲情、顿悟四个方面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整部作品满是浓浓的乡愁,写人尽显感恩,叙事情感真切,感悟由心而生,文风朴实,字里行间溢满作者的一片真情感。六十多篇文章,皆为作者精心打磨的精品,浓缩的不仅仅是成长路上的点滴回忆,也是回望岁月的内心独白。 内容推荐 吴昌勇编著的《偏方》讲述了:乡愁是乡下人代代相传的偏方。小偏方治大病,治我们对乡亲、乡土、乡音、乡情绵绵不绝的相思。这相思,是近乎病态的,什么洋药妙法都不能根治,只有乡下小小的偏方,治我们心头的疼、心头的愁、心头的欢喜、心头的爱恨…… 目录 换一种表达 第一辑 瘦村 老屋 写对联 春天里 杀猪匠 先生 椿芽子 深山救命粮 两掺面 难忘大黄牛 乡村路 桥沟 三道砭 兆吉山 去看望一条河 恋上汉江 瘦村 第二辑 偏方 回乡杂记 春天带走了我的奶奶 想起外婆 厨 父亲在城西,我在城东 玻璃酸钠 母亲的地 三叔 岳父 大姨 红子外爷 蒿子面 血色戒指 写给女儿 想有个哥 心灵笔记 偏方 第三辑 供销社 鹅口疮 害怕上坟 回望兔年 记着 供销社 豆豉 刀削面 怕到下雨天 葫芦包 橘子 我的小学 煤油灯 桑树沟 房东情 英语课 皮鞋案 大学梦 普通话 第四辑 本报讯 从城堤走过 盆景狗 人和文 生理期 有点儿 年味儿 日子的味道 酒难戒 麻将的几宗罪 跪着和唱着 谁是谁的啥 变形记 广场舞 听说的 有本事 有些人 本报讯 火车道谢 看海 后记 试读章节 阉割猪崽不取酬,主人一般只做简单招待,有时也会炒菜喝酒,但是杀猪匠一般会自我把控。因为他曾因饮酒过量阉割猪崽出现手误,没有掏干净生殖器官,最终遭到村户的责怪,这对于一个有着几十年阉割经验的屠夫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耻辱。按照农村的规矩,阉割的猪崽长大后如果不出售,主人必须到其家中请他屠宰。 乡下讲究杀年猪,一般都选在腊月初,这时圈里存栏的肥猪在两头往上,杀一头过年自家吃,卖一头购置年货。杀猪的日子由杀猪匠定,因为到了腊月他就有了档期,排得满满的,他会统筹安排,去一个村庄,会同时宰杀好几头猪,这样省事也省时。天微微亮,杀猪匠就准时到场,将钢筋棍子斜靠在墙角,竹笼子放在檐下,主人递烟倒茶,招呼到屋里烤火。陆续有帮忙杀猪的乡亲赶到,杀猪匠稳坐在炉旁,一袋烟功夫之后,示意主人生火烧水以备烫猪,他则挽起衣袖,从笼子里取出一件类似围裙的粗布外套穿在身上,神气地拿出杀猪刀在身上细细地摩挲几下,锋利的刀刃泛着寒气。一个能躺得下肥猪的木凳子放在院坝宽敞平坦处,杀猪匠给众人使个眼色,几个打下手的乡亲会径直进入猪圈,将大肥猪拖出来,然后摁倒在木凳子上,杀猪匠不慌不忙地上前,左手摁住猪头,右手持刀直接从肥猪咽喉部刺入,猪血咕咚咕咚地冒出来,流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盆子里。待到大肥猪不动了,杀猪匠从猪腿部位划开一个口子,用钢筋棍斜插进入直抵腹部,然后抽出钢筋棍,用嘴紧贴在此前划开的斜口部使劲吹气,猪身逐渐浑圆后,再用细绳扎紧。 在凳子上完成一切工序后,在杀猪匠的许可下,浑身圆胀的大肥猪被抬着放进一个已经装了两三百斤热水的木筲内。烫猪的水极有讲究,杀猪匠伸手在木筲内一试,就会告诉主人水温是否合适,烫了要加凉水,温了要续热水,调试好水温,将猪在水中浸泡数分钟后开始拔毛。杀猪匠拔掉猪头和猪背稍长一些的猪鬃,帮忙的乡亲拔掉短一些浅一些的细毛,直到整个猪身通体发白至无毛可拔,便将肥猪从木筲里托起挂在树干或者屋檐下。杀猪匠另换一把割肉刀,先取其猪头,再从猪脖项处割去一块肉递给主人,很快入锅炖煮,以备招待杀猪匠和乡亲。杀猪匠很懂猪体解剖,一头大肥猪在他手里很快被割成若干块放在大簸篮里,主人拿出一杆秤,逐块称重后用猪血标注重量,再用刀戳出一个小孔,用草绳系起来,挂在屋里。 一切工序完成之后,屋里的女主人早已将可口的饭菜摆上桌,洗手,递烟,让座,杀猪匠永远上座。此前的猪脖项肉早已混着萝卜白菜或者干土豆片炒成好几道菜,就着自己酿的柿子酒或拐枣酒,乡亲们边吃边喝边谝,杀猪匠酒量不错,经得起喝,直到喝得红光满面,说话时不再那么活泛自如方才作罢。临走时,主人会将一块肉放在杀猪匠的竹篾笼子里作为报酬,杀猪匠一脸的笑,不做推辞,会奉承主人来年好槽头,喂了大肥猪自己再来宰杀。在笑声中作别,踉踉跄跄动步,路过庄户,一阵寒喧,泛出酒嗝,杀猪匠自言自语道,又喝大了! 杀猪匠五十开头患了病,起初不知道是啥病,只是不再喝酒,饭量也锐减,到年底来杀猪似乎很吃力,猪毛拔得也不再干净如前,割下的肉块也不太规整。问其何病,他淡然回应道,胃上的毛病。乡亲们都劝杀猪匠先养病,等身体好了,我们还请你杀猪呢,杀猪匠一个劲地点头称好。 可是杀猪匠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消瘦得厉害,知情者说,杀猪匠得了食道癌。乡亲们一下子怔住了,都说,多好的人,咋就得了这毛病,惋惜之余,大家担心日后杀猪咋办。杀猪匠最后一次出现在村子的时候不是杀猪,是到我家找一样东西,说是可以入药。母亲给他煮了甜酒鸡蛋,杀猪匠端起碗沉默了少许,站起来又放回灶头,喊了母亲一声姨,一下子眼圈红了。他说自己吃不下去了,大夫让找冬瓜皮做药引子。母亲抱出屋里最大的冬瓜,让杀猪匠拿回去,皮入药,瓤可以炖着吃,杀猪匠摇摇头,母亲一下子心里明白了,杀猪匠没力气了,连一个十多斤的冬瓜都拿不动了。 杀猪匠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吊唁,都说杀猪匠最后吃不下去东西,活活饿死了。乡亲们簇拥着杀猪匠的棺材,将他安葬在屋后的山梁上,都说那个地方好,开畅、平坦,太阳一出来就能照到他的坟头。杀猪匠的家人说,那是杀猪匠自己选的地方,生前交代家人,将自己埋得离家近点,免得累了帮忙的乡亲们。 P14-15 序言 我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 这一切缘于童年的生活境况和经历。在乡下,家里少了男主人,也就少了像样的日子。其时,我还小,还没有心智和力气撑起这个家,只有闷着,在悄声吆喝自己赶快长大的同时,首先学会了承受和背负。日子久了,我的性格里沉淀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尽管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学会心疼和善待自已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这之前,我或多或少地拒绝接受这种发蔫的性格,我太需要阳光了,我也很想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抹暖色。 我是渴望与人交流的,但成长在骨子里的自卑和自闭,让我缺少对话的勇气,只能听别人说说笑笑,只有在醉酒后我才滔滔不绝,偶尔会泪流满面。找到一种自我调节和代谢的方式比什么都好,若是压抑得太久太沉,就会爆裂、会板结、会暮气沉沉。在这儿,用我的文字告诉大家一个和你们的眼睛看到略有不同的我,也许这些文字因为少了文采而显得枯槁乏味。但是,它们是从我内心流淌出来的,满怀着诚意,是有情感和温度的。 历时好几年,我终于将这些文字规整起来,我大胆地将自己的心里话在这本集子里一口气说完,我也期望大家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一个曾经的我,一个成长的我,一个奋斗的我,这些归拢在一起,就是一个真实的我。如此,足矣。 决定将这些拿不出手的文字拿出来,也是需要勇气的,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吧。我也想借助这个集子,一吐为快,也更期盼自己能彻底和一些东西作别。 在这里,也要真诚地感谢这些文字,是它们帮我忠实地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帮我表达内心的阴睛圆缺。 若是在别人手里,它们会有不一样的位置,也会有不一般的反响,但是,我给予它们的只有信任和托付。 我也相信,有了这样的交情,日后我们还会走到一起,还会称兄道弟,相互帮衬。 一直很在乎自己身边的朋友,我知道,是大家的包容和接纳,才让我多了一份自信,能在你们面前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晒出来。 在以后的日子,我期望你们能继续包容我,尽管我不善于表达,但你们对我的好,我会牢记在心,并学会珍惜和回报。有朋友理解的感觉真好。 人生苦短,要省着过,也得洒脱着活。要做的事情很多,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了,真希望我们每天都乐呵着,能多抽出点时间和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沟通交流。只要你动了真感情,实打实,不做作,说话再结巴,再唠叨,大家都不会嫌弃。就像我和我的这本集子。 吴昌勇 2014年lO月23日 后记 立秋前后,随着最后一篇文章画上句号,我长舒了一口气,总算给自己过往的岁月有了一个总结和交代。暂且不论六七十篇文章写得到底咋样,但字里行间溢满了我沉甸甸的感情,有时,我边写边含着眼泪。没有哪个父母嫌弃自己儿女的长相,于我而言,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是我的骨肉血脉。在他们面前,我是慈母,也是严父,心疼着,呵护着,生怕委屈了他们。若干年后,有人翻阅这本集子时,也许还能触摸到我的思想体温,能从这些文字里找到我的音容笑貌和脾气性格。 我一直喜欢写作。上小学时,我的作文经常在班上被语文老师点评,并作为范文在班上传阅,我一下子感觉到,获得别人的认可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他为我营造了一个用文字发声的环境,让我获取了足够的信心,并由此恋上了文字。庆幸的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中专,我的语文老师对我很好,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学会了如何叙述,如何表达,如何有感而发。在和文字相处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并且让自己暂时安静下来,不再去想那些烦心的琐事。 我出生在陕西句阳一个叫吴家沟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很封闭,也很贫瘠,但是沟里山清水秀,适合人居。我出生的时候,沟里住着十几户人家,七十多口人。那个时候,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山里人没有想到外出务工挣钱,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穷就不显得穷了,都窝在沟里,反倒显得热闹。童年终究是我绕不开的一个坎。我的家庭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在别人的鄙夷与不屑中,我缺失了和外界对话的途径和渠道,只能将很多话咽下去。我的性格也就由此变得内向,畏畏缩缩,甚至有些懦弱。这种让人压抑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上初中一年级,随着爷爷和父亲的相继去世,这种打击让我近乎丢失了生活的勇气。我当时预料,一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家这下子有可能真的完了,好像一根朽木,被大风连根拔起,然后拦腰折断。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得尽快长大,得扛起这个家。我很敬佩我的母亲,一个一生遭遇无数次打击的农村妇女,在最无助最艰难的时候,没有轻易放弃,她把这个家拢起来,继续当日子来过。 1993年的10月份,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我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了。在一个薄雾笼罩、草木挂露的早晨,母亲送我到这个城市来上学。此前,我只来过两次安康,一次是体检,一次是放假了进城到姨家串门。那个早晨,母亲是幸福的,也是骄傲的,她的儿子是村子里当年唯一一个考上学的穷孩子。一路上,我们收到许多路人的祝福,他们都说母亲这下活出名堂了,都说我是一个争气的娃子。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我们家的日子稍有转机,因为我们有盼头了,在当时的体制下,至少我毕业之后,可以有一份工作了,家里的那些饥荒终于有指望了。 于是,和我成长有关的人和事出现在我的集子里,我不能忘,也忘不了。闲下来的时候,再仔细想想从前的日子,是坎坷的,也是励志的,让我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遇到困难时能平心静气地去面对,不会抱怨。 这些年,沟里的年轻人一拨一拨地外出务工,稍有积蓄,就在城里买了房子,带着儿女在城里上学。老一辈慢慢上了年纪,罹患各种病症,陆续离世。昔日那个热闹的小村子现在只剩下五六户,不到十个人。小山沟眼看着空落了,但儿时的那些记忆依然清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停地在我脑海里翻腾着。 乡下的孩子,经得起摔打。小时候,放学或者放假后,最主要的营生就是砍柴,放牛,打猪草,间或和大人一起在田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农家少闲月,我打小就开始接触农事,必须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领,得从田里找吃食。在乡下,你可以没个头,没力气,但绝不能懒惰。我时常想抽出一点时间,再沿着那些老路走走看看,我敢说,就算是眯着眼睛,我都能勾画出故乡每一座山每一条路每一片田的地理轮廓。沟里的一切我太熟悉了。 于是,故乡的很多小地名出现在我的集子里,我想我得赶在很多东西还没有消失之前,趁热写出来,这也许就是乡愁。乡愁是一枚胎记,伴你一生,暖你一世。记住乡愁,就是无论你走得有多远,平日有多忙,总不忘生养自己的那一方水土,因为这里有根基,有血脉,有醇厚的乡音、不了的乡情和盼你归来的乡亲。 我是在亲戚朋友的拉扯下长大的,自小受到不少周济,我原模原样地记着他们的好。 母亲含辛茹苦将我养大,在最苦难的时候,依然坚持让我上学,凭着家里的几亩田精耕细种,粮食收获后卖钱供我读书,幸好那时的粮食值钱,母亲每卖一百斤麦子就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母亲一生坎坷,但她没有心灰意冷,她说,这辈子她活得没名没姓,全指望着我们长大后能有点出息。实际上,我让她失望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让她晚年幸福。我时常问自己的爱人,我对母亲孝顺吗?妻子总是说,好着的,孝心就是良心嘛,你算一个孝子。 在安康上学的时候,二姨是离我最近的家。每个周末,我都以取生活费为名,很含蓄很委婉地去蹭饭。在他们家里,我得到几个老表的尊重和善待,二姨夫对我视同己出,到现在我都记得,我进校后,是他给我铺好寝室的被子。我记着他们对我的好,永远记着。在我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我习惯到他们家坐坐,不为其他,看见他们我就能平息自己的情绪。因为,那里也是我的家。 叔父中,三叔对我最好。他很少叫我名字,见面总是喊我“乖”,这种称呼直到我娶妻生子之后,我知道,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孩子。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扶起他体温尚存的身体,将他抱在怀里,为他最后一次理发,丝毫感觉不到害怕。 我的岳父温和、勤俭、善良,在他眼里,我是他的儿子,在我心中,他是我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姐姐从村外将我接回家,搂着我的肩膀将这个噩耗说给我,她让我别怕,这个家有妈,有她,就垮不了。我将她当姐,也当哥。在我身无分文、债台高筑的时候,我的妻子决定嫁给我,我亏欠她的实在太多了。在我得意和失意的时候,她总是默默陪伴着我。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希望在白发苍苍、门牙落尽、步态蹒跚的晚年,她能告诉我,嫁给我,她一生不悔。 还有很多温暖着我、扶助过我、提携过我的人,没能一一出现在这本集子里,但我都把他们视作恩人,永远搁在心里。 四 一眨眼,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我没有虚度光阴j但是至今一事无成,心里未免有些悲怆。这些年,慢慢成熟起来,体悟到很多人情世故,学着做儿子、丈夫和父亲,生怕自己没有尽到本分,无言面对这些个硬角色。 我也想对自己说点儿心里话,要善待自己,要心疼自己,也要相信自己,其实这话一直闷在我心里,我总感觉说不出口,自言自语的没啥意思。但是,现在我要字正腔圆地说出来,我也希望用这话和我的同龄人一起共勉。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期望能遇到更多的好人,遇上更多的好事,珍惜好自己的身体,能有这些,我知足了。 知足者常乐。 吴昌勇 2014年10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