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石长有、陈晓荣著的《纸币三百六十行/中国钱币丛书》所讲的“三百六十行”纸币,是指上世纪上半叶由各种机构、团体、厂矿、店铺乃至个人发行的信用纸币。按理说发行纸币应是国家的政府行为,但是在“今天张大帅做主、明天李督军为王”的战乱年代,没有人去相信远在天边的“总统、大帅”,而最相信的却是本村、本镇的大地主与富商大贾,因此民间私钞得以盛行。纵观私钞的发行轨迹,不难看出,每次私票发行的兴盛时期,也正是战后经济拮据之时、国家财政危机之日。如:第一次兴盛时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各项赔款2100万元之时;第二次兴盛时期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2亿两之时;第三次兴盛时期正是辛亥革命后,国内军阀混战,群龙无首之时。由于战争的缘故,大量金银被掠夺一空,国家财政只有靠发行纸币维持,因国家纸币发得太滥而失去信誉,才使地方私钞得以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