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赠英文版)/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美国)马克·吐温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用孩子的口吻讲述流浪儿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及河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描绘了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书中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

内容推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历经种种奇遇。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

目录

译者序

通令

说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我们沿着树林子里的小路,蹑手蹑脚地朝寡妇的花园尽头走过去。我们还弯着腰走,唯恐树桠枝刮破头皮。我们走过厨房时,我被树根绊了一跤,发出扑通一声响。我们马上蹲了下来,一动也不动。沃森小姐的大个儿黑奴吉姆,正端坐在厨房门口,因为他背后有灯光,所以我们看得一清二楚。他霍地站起来,伸长脖子,听了一会儿,就说:

“是谁在那儿?”

吉姆又听了一会儿,就踮起脚尖走过来,恰巧站在我们俩的当中,我们一伸手,几乎就要碰着他。大约过了好一阵子,一点儿声响都听不见,我们三个人差不离紧紧地挨挤在一块儿。这时候,我的脚踝上某个部位痒起来了,可我就是不敢搔痒。随后,我的耳朵又开始发痒,接下来发痒的,正好在我两肩之间的后背上。我仿佛觉得不搔一下痒就会痒死似的。打从那时起,我对这类事不知多少回都很经心在意。你要是跟贵族在一起,或者是在某某人家的葬礼上,或者是在毫不困倦的时候硬要入睡——不管怎么说,你只要来到不该搔痒的地方,就会觉得浑身上下有成百上千个部位都痒得要死。过了半晌,吉姆又说:

“说呀——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我要是没听见什么声响,真该死。得了,我知道该怎么办的。我就一直坐在这儿,反正会再听见那声响的。”

于是,他就坐在我和汤姆当中的地上。他背靠着大树,两腿向外伸开去,他的一条腿差点儿碰着我的腿。冷不防我的鼻子开始发痒,痒得我都要流眼泪了。可我还是不敢搔痒。随后,肚子里头也开始发痒。接下来屁股底下也痒了。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坐着才能纹丝不动。我受这种罪虽然只有六七分钟,但是自己觉得好像还要长得多似的。此时此刻,我全身有十一个不同部位都在发痒。我估摸自己连一分钟也忍受不了,可我还是咬紧牙关,准备再挺下去。正好这时候,吉姆的呼吸开始变得沉重起来,接着就打起呼噜来了——于是,我身上一下子又觉得舒服了。

汤姆给了我一个暗号——从嘴里轻轻地嘘了一声——于是我们就开始匍匐爬行了。我们才离开十英尺时,汤姆就向我低声耳语地说,他真想开开玩笑,把吉姆拴在树上。可是我说不行。说不定吉姆醒了,一闹腾起来,那时她们就会发现我不在屋子里。接着,汤姆却说他手里的蜡烛还短缺,不妨溜到厨房去再踅摸几支来。可我就是不让他去,深恐吉姆一觉睡醒会走过来。但是汤姆非要冒这个风险不可。所以嘛,我们就偷偷地溜了进去,拿了三支蜡烛,汤姆还把五个美分的蜡烛钱留在桌子上。随后,我们走出厨房,我急巴巴地要拔脚就走,可是汤姆偏要匍匐爬回到吉姆那儿去跟他逗着玩儿。我只好等着他,仿佛等了好半天似的,因为四下里都是一片寂然荒凉。

汤姆一回来,我们就沿着小路赶紧离开,绕过花园的围栅,不觉来到了屋子对面很陡的小山顶上。汤姆说吉姆头上戴的帽子已被他摘下来,挂到吉姆头顶上一根树桠枝上了,当时吉姆只是稍微挪动了一下,但并没有惊醒过来。从此以后,吉姆常说那时他给妖怪迷住了,先是使他昏迷过去,接着骑在他背上走遍全州,最后才把他挪到那棵大树底下,再把他的帽子拴到树桠枝上,让他知道是谁开的玩笑。及至吉姆第二次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就索性说那是妖怪骑在他背上到新奥尔良去了。打从这回以后,他每说一遍,就添枝加叶地越编越多,直到最后,他竟然会说那时妖怪骑着他周游全世界,差点儿没把他累死,至今他的后背上到处都是被当马骑得来的鞍疮。吉姆对这件事总觉得很了不起,这么一来,别的黑人通通不在他眼里了。当时有许多黑人是从好多英里以外赶过来听吉姆讲这件事的,所以他在这个地区也就比任何一个黑人都更让人钦佩。许多外乡来的黑人,常常张开大嘴巴,从头到脚地打量着他,简直把他看成一位奇人似的。通常黑人都是围着灶间的炉火,坐在暗头里扯谈妖魔鬼怪。但赶上有哪一位对这类事大谈特谈、仿佛无所不知的时候,吉姆就会顺便插上一句,说:“嘿,妖怪的事你知道个啥?”于是,那个黑人的嘴巴一下子就被他堵住,不得不退坐到后面的座位上去了。吉姆始终把那个用绳子拴起来的五美分钱币挂在脖子上,说是妖怪亲手给他的一个护身符,那个妖怪还亲口关照过他,说这个护身符可以用来给人治病,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他只要对它念上几句咒语,就能把妖怪差遣来。至于他念的咒语是什么,他从来都是守口如瓶。许许多多黑人打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来,还给吉姆带来他们所尽有的礼品,仅仅是为了看一眼那个价值五美分的饰物;可是他们谁都不敢触摸它一下,因为那个玩意儿是魔鬼用手摸过的。这么一来,吉姆可真给毁了,哪儿还像个佣人呢。因为他跟魔鬼见过面,还驮着妖怪走天下,自然而然他就趾高气扬起来了。

再说,我和汤姆俩来到了山顶边沿上,俯看下面那个村子,见到有三四处灯光忽明忽暗,说不定那里有人得了病。我们抬头一看,只见满天星光灿烂,煞是好看。村子边沿那条大河,宽度足足有一英里,出奇的静谧而有气势。随后,我们下了山,看见乔·哈珀和本·罗杰斯,还有别的两三个孩子,全都藏在老制革厂里。我们解开一只尖头平底小划艇的缆绳,顺水而下,走了两英里半,到达山脚下一块大陡岩坡才上了岸。

P5-7

序言

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谁能比奥德修斯更像希腊人?比浮士德更像德国人?比堂·吉诃德更像西班牙人?比哈克贝利·费恩更像美国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英美文学大师 T.S.艾略特

“现代美国文学,全都来源于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书名叫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在这以前没有过,打它以后也没有这么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著名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

在美国文学史上,能荣膺世界大师级文化巨人的头衔,当然首推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1835—1910)。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原意“两英寻深”,是密西西比河上专测水深的员工的术语,也意味着他的整个一生跟密西西比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96年问世的美国牛津版《马克·吐温全集》(共二十九卷)主编,得克萨斯大学英文教授雪莉·费·费什金撰文指出,马克·吐温曾被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美国的荷马”“美国的托尔斯泰”“美国的莎士比亚”“美国的拉伯雷”。1933年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一词,就是从马克·吐温小说《亚瑟王朝廷上的美国佬》一书中移用过来的。马克·吐温另一部长篇小说书名《镀金时代》,已给整整一个时代命了名定了性。马克·吐温率先将民间幽默与严肃文学融为一体,使草根百姓、俚俗细民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还让方言土话甚至俚语行话登上了艺术殿堂。马克·吐温开创了富有浓郁特色的美国本土气息的一代文学新风,因建功奇伟而独步文坛,誉满全球。当时美国文坛主将豪威尔斯。曾称他为“我们文学中的林肯”。著名评论家门肯。尊奉他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真正始祖”。英美现代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英美两国开创了新文风,是英语的新发现。哈克的形象是永恒的,堪与奥德赛、浮士德、堂·吉诃德、堂·璜,以及哈姆雷特等举世驰名的文学典型相媲美。他甚至还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书指控蓄奴制度,要远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更加令人信服。当时美国小说似乎还没有得到英国文学界认同。但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给马克·吐温的信中却这样写道:“未来的美国历史学家会认为你的作品对他必不可缺,就如同法国历史学家认为伏尔泰的政论文对他必不可缺一样。”后来,欧洲人对马克·吐温的评价之高,甚至超过了他本国的人,他们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吐温的生平与创作,对我国读者来说恐怕不算太陌生。可是,马克·吐温在美国与世界上无远弗届的影响,也许鲜为人知。因此,本人不揣冒昧,在此稍作介绍。

当今美国,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有一家马克·吐温银行,纽约杰克逊高地有一家马克·吐温小餐厅,佛罗里达州莱克兰有一家马克·吐温烟铺。在西雅图等四个城市,各有一所马克·吐温小学。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有一家马克·吐温书店。马克·吐温的慈祥形象,居然还出现在田纳西州某煤气公司、首都华盛顿某家旅馆、加利福尼亚州某座公墓,乃至于销售巴斯名酒(作家最爱喝苏格兰威士忌酒)的偌大广告牌上。

……

作为译者来说,总的感受是,马克·吐温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里笔触所指,已涉及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现实、社会、种族、宗教、风俗、历史、传统、女权的各个方面,简直可以说包罗万象,涵盖了一切,所以说它是始于19世纪中叶、一直延续至今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认为也不算太过分。难怪我不止一次地阅读它,理解它,感悟它,还是感到很吃力。动笔开译前看过不少有关评论著述,迻译时大大小小译注总共做了一百七八十条,反正在我迄至今日译过的八大部美国文学长篇名著中,就数它注释上花的功夫最大。即使这样,拙文仍不敢对小说妄加置评。相信我国读者阅后自有真知灼见。

要说我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似乎也有那么一点“书缘”,前前后后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记得我是在国立浙江大学慈湖畔大学图书馆。里才头一次读到《西风之神》。丛书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传奇小说,当时手边还在翻看的,碰巧又是塞万提斯的英文版《堂·吉诃德》(不过,恕我直言,我只读了它的前半部,底下就没耐心读下去了)。当然,那时我并不知道美国评论家盛赞《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书,曾将马克·吐温与塞万提斯相提并论;同时又指出,先是汤姆与哈克(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后来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汤姆一角淡出,哈克易位,变成了主人公,于是,哈克与吉姆这一对搭档,竟跟吉诃德与桑丘·潘扎那一对主仆人物有颇多相似之处。当然,我更不知道门肯赞美小说时这样说过:“我相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世界上伟大的杰作之一,完全可跟《堂·吉诃德》媲美……而且远远地胜过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马克·吐温)就是属于一切时代的伟大艺术家里头的一个。”门肯在这里说马克·吐温乃是“属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大师,这一文坛典故源自17、18世纪英国大作家本·琼森对莎士比亚的最高评价。,自此以后传为美谈,几百年来一直被认作衡量一位艺术家的几乎不可企及的圭臬。当时读后将我深深地吸引住的是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人胜的故事,鞭辟入里的讽刺,还有小说中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诸如江河岛岬、日月星辰、风雨云雾等等),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于是,自然而然,我就萌生了迻译的念头,借以填补一下美国文学在我国的空白。无奈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务之急断乎不是译介美国文学,二十多个寒暑端的是弹指一挥间。迨至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我才如愿以偿,连续译出了一些美国文学长篇名著,其中包括本人情有独钟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特别感谢老友、诗人、资深翻译家吴钧陶先生,由于他竭诚邀约与高情雅意,拙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有幸列入《马克·吐温十九卷集》第十卷(吴钧陶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精装本,2002年版),颇受专家、读者厚爱。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到一个外国的文学领域中去漫游,跟我们到国外去旅游极其相似。”说来也真凑巧,1995年夏至1997年春,我偕同夫人张许蘋访问美国期间,也许是置身于异域文化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似乎平添了几许真实感受,跟书中主人公好像更容易引起共鸣;夫人有时不觉技痒,就不声不响,断断续续译过一些片断,聊以自娱。没承望“无心插柳柳成荫”,眼前这个译本倒成了庆贺她今岁六秩生日的礼物,又算是圆了我半个世纪前的“梦”,哪怕是拙译也许还远没有尽善尽美地传达出地地道道属于塞缪尔·克莱门斯所独有的韵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英、美、澳文学界出版界及著名媒体《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读者文摘》,通过不同方式评选出最受作家、文学家与广大读者喜爱的“世界十大文学名著”,美国仅有一本入选,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理由是这本书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潘庆舲

1998年春识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年元旦补识于圣约翰名邸

书评(媒体评论)

哈克的形象是永恒的,可以与浮士德、堂·吉诃德、唐·璜、哈姆雷特相媲美。

——T.S.艾略特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全都来源于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

——欧内斯特·海明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