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
分类
作者 宣逸玲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吟诵出《葬花吟》,葬的是花,还是她的一段期望?

《葬花嘞在风格上效仿了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义上写的是花,实际上是写人。在这首诗中饱含着泪水,通过一段丰富而带有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暗淡而又凄凉的画面,带有浓烈的忧伤情调。而林妹妹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诗歌中全然展现了出来,同时我们还可以窥得她矛盾的内心,已经不断挣扎的细微变化,她的这种心理变化展现了她的生与死,以及爱恨情仇。而在这种复杂的内心斗争中也能看到她对生命的迷茫,以及对自身存在感的焦虑。

在《葬花吟》中,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花和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似乎在对自然界因为摧残了这些花朵而进行控诉,实际上是在写扼杀人的黑暗势力。在《葬花吟》中林黛玉悲惨的遭遇和命运通过写花展现出来,她的思想和感情融会于景物之中,而这种意境魅力显得非常生动鲜明。这首诗是林黛玉命运的写照,在语言上似乎在哭泣,每个字都带着悲音,可以说是字字血泪,所有的字都是发自于肺腑,将林黛玉这个天可怜见的悲情人物的身世遭遇刻画得入木三分。

林黛玉始终幻想着自由的幸福,而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不愿意服输,也不愿意低头,虽然给所有人的感觉她是一个病快快的女子,但其实她内心的坚强只有自己知道。她是坚强的,甚至说是倔强的、骄傲的。

而通过这首诗我们也似乎看到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曹雪芹良苦用心,在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上讲道:“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 ‘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在这段批语中讲道,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法对此尽心评价的,所以评书人只能停下来,然后等待和这首诗有关的后文。而所谓的“后文”其实就是,后面写到林黛玉香消玉殒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仅仅是以“落花”这种形象象征着红颜薄命,那就用不着等待后文了。而诗歌中蕴含着太多的意义,而这些都和之后林黛玉的离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只有在看完后文之后,再回过头来评价这首诗。而《葬花吟》本就是林黛玉为自己作的诗谶。

林黛玉是这样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她可以为落花缝制锦囊,可以将落花埋入香冢,而在此过程中她依旧要悲伤,痛哭流泪,甚至还要在这个时候作诗。看似荒唐的举动中,实则透露着这个女子对现实的抗争,而她的这种行为也只有她唯一的知己贾宝玉能够理解,而这种事情也只有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题红楼梦》中有这样的绝句:“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

犹如《题红楼梦》中所说的一样,谁不想有能够让人起死回生的返魂香,从而救活林黛玉,让她和她的宝哥哥能够终成眷属,让这已经断掉的月老红线能够再连接起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书中多次提到,甚至通过鹦鹉将此说出,通过这些看出林黛玉离开人世的时候,的确是在春残花落的时候,再通过“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诗句,可以看到林黛玉最终的香消玉殒是肯定的,而且是极其悲惨的。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在她即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大家都在操办着贾宝玉的喜事,谁还会顾及这个柔弱的女子?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通过这几句可以看到,宝黛的婚事基本是定下来了,也就是诗歌中的“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这一切发生了变故,梁间的燕子都无情地飞走了,宝玉也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所以林黛玉开始悲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她渴望自己能够“胁下生双翼”,从而能够随宝玉而去,而日夜啼哭的林黛玉,最终“泪尽证前缘”!

“花落人亡两不知”,看起来“花落”就是林黛玉了,而“人亡(流亡)”应该指的是贾宝玉。贾宝玉每次遭“丑祸”,必然会有一个人出来倒霉,先有金钏、晴雯,现在轮到林黛玉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可以看出该种意味。

等到再一年的秋天贾宝玉回到贾府,此时的怡红院已经不是当年的光景,潇湘馆也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凄凉景象,而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同样是“蛛丝儿结满雕梁”。

林黛玉就像是一朵娇羞的花朵,悄悄在自己的世界开放,而又不得不经受暴风骤雨的摧残,这种折磨和摧残只能让她尽早离开这个世界。

每一个后来的读者都无法忽视《葬花吟》中显示的消极颓丧情绪,这种情绪和林黛玉本身的思想性格、环境地位完全相同,所有的读者开始同情林黛玉,同时也从这个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身上看到了其思想脆弱的一面,这本来就是她最致命的伤!

或许,我们此时可以将《葬花吟》和十二钗,甚至其他女子联系起来,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林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它是整个大观园中女子们的诗谶,虽然她们的境遇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她们在贾府的败落中,终究全部陷于污淖、沟渠之中,哪里还有什么好命运在等待她们?

P14-17

目录

第一钗 林黛玉 花满天,红香断,阶前闷杀葬花人

 终身误,误终身——《终身误》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枉凝眉》

 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

 斜日栏杆人自凭——《桃花行》

 飘泊亦如人命薄——《唐多令》

第二钗 薛宝钗 叹人间,终不忘,齐眉举案意难平

 怅望西风抱闷思——《忆菊》

 光阴荏苒须当惜——《灯谜》

 长安涎口盼重阳——《食螃蟹咏》

 万缕千丝终不改——《临江仙·柳絮》

第三钗 贾元春 荡悠悠,魂消耗,梦里相告入黄泉

 故向爹娘梦里告——《恨无常》

 三春争及初春景——《判词》

第四钗 贾探春 离合缘,保平安,一帆风雨路三千

 自古穷通皆有定——《分骨肉》

 芳心一点娇无力——《咏白海棠诗》

 明岁秋风知再会——《残菊》

 莫向东风怨别离——《春灯谜》

 落去君休惜——《南柯子》

第五钗 史湘云 梦中人,笑言频,春夏秋冬酒力轻

 何必枉悲伤——《乐中悲》

 傲世也因同气味——《供菊》

 秋光荏苒休辜负——《对菊》

 珍重暗香休踏碎——《菊影》

第六钗 妙玉 美如兰,才比仙,无瑕白玉遭泥陷

 过洁世同嫌——《世难容》

 可怜金玉质——《判词》

第七钗 贾迎春 中山狼,无隋兽,公府千金似下流

 公府千金似下流——《喜冤家》

 一载赴黄粱——《判词》

第八钗 贾惜春 乐中悲,虚花悟,三春看破韶华灭

 生关死劫谁能躲——《虚花悟》

 山水横拖千里外——《文章造化匾额》

 性中自有大光明——《灯谜诗》

第九钗 王熙凤 心已碎,性空灵,谁人能解其中味

 一场欢喜忽悲辛——《聪明累》

 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

第十钗 巧姐 劝人生,济困穷,霜印传神梦也空

 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留馀庆》

 家亡莫论亲——《判词》

第十一钗 李纨 梦里名,老来贫,抵不了无常性命

 人生莫受老来贫——《晚韶华》

 枉与他人作笑谈——《判词》

第十二钗 秦可卿 擅风情,秉月貌,画梁春尽落香尘

 画梁春尽落香尘——《好事终》

 情天情海幻情身——《判词》

序言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虽然看得很疲倦,但还是耐着性子读到最后一个字,看完之后才发现似乎和没有读一样,除了知道了几个人,除了见识了封建贵族家庭中男男女女们的生活之外,至于别人口中的凄楚、悲凉,人物的悲剧命运,其蕴含的深刻意义似乎并未体会到。

后来,长大了一点,第二次读《红楼梦》,越读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部书是这样的!这是一部不能跳跃式阅读的书,不然后面的内容就很难理解,而在书中出现的一些诗词歌赋,如果不用心思考和理解,那还真读不懂。

《红楼梦》于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虽然在书中曹雪芹有意识隐掉了时代,但是通过内容可以看出应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中国虽然国力强盛、物质生活丰富,但是这些背后却隐藏着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膨胀和发展,而社会的危机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关于《红楼梦》的文字,不得不提的就是其中的诗词歌赋、对联,等等。这些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封建贵族家庭的精神面貌。本来吟诗作对是这些贵族家庭的普遍风气,而事实上这些也都是曹雪芹所亲身经历的,他要将自己经历的这些进行重塑然后写到自己的小说中。虽然我们通过阅读小说仅仅是看到大观园中的少爷小姐们,但其实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来看,其反映的本就是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在表面之外能够看到更多的社会意义。所以这些诗词歌赋已经不是普通的诗词歌赋,它们本身就代表着很多内涵。

大观园中的少爷小姐们喜欢吟诗作对,喜欢举办诗社,这其实本就是当时贵族子弟们的日常生活,在清朝的时候贵族子弟之间相聚联句,比任何时代都要流行。以《菊花诗》为例,用一个虚字和一个实字拟成了十二个题,在书中虽然说这是薛宝钗和史湘云想出来的新鲜做法,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在社会中已经存在。所以说诗歌的本身有着现实的引导意义,而作诗这件事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和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是有机组合的,曹雪芹的这种做法也是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以往很多小说虽然诗歌和故事情节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些诗歌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为了点缀,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事件的气氛上有一定作用,但就算是删除了也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不会影响读者对故事的把握。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则不是这样,这些诗词歌赋大多和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了融合,如果直接跳过去不看的话,很有可能无法弄明白文章的意思。《红楼梦》中的每一处诗词歌赋就好比是一堂高数课,一旦落下一节,之后的就很难听懂了。比如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如果读者只是将这些灯谜当作灯谜去猜,而没有和主人公的结局结合起来,那么这一节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十二钗都是悲情的人物,她们的所有悲苦不是到了最后才展现出来的,而是在很多诗词歌赋中就暗示出来了,这也让这些薄命女子的命运更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唏嘘。

而在《红楼梦》中虽然有一些诗词歌赋似乎游离于情节之外,但是细细品味会发现还是和情节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说读《红楼梦》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字都需要认真品读,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到快感。而书中的每一处诗词歌赋更是整部书的精髓所在,如果草草而过,势必失去了很多美好,我们必须要耐下性子,逐个展开这些诗词歌赋的寓意,逐个体会其中的魅力。

内容推荐

《红楼梦》是一首女儿们的颂歌。但这些女子都没有好命运,随着大家族的破败,玉石俱焚,与家族一起归于毁灭。就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又是一首女儿们的挽歌。

在《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中,作者宣逸玲以红楼诗词为线索,以人物和故事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红楼诗词完美阐释,生动展示了那些波澜起伏的故事、血肉丰满的人物、哀婉缠绵的情怀。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逐个展开《红楼梦》中诗词歌赋的寓意,逐个体会其中的魅力。

编辑推荐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作者宣逸玲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详细地阐释了《红楼梦》中的译文,对“金陵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十二个女子的身世经历、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