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野滩镇/西风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绪林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中镖客,因为他们身上带有一种特殊的刀子,人们把这些镖客称为关中刀客,刀客们在刀尖上讨生活,他们带的刀长约三尺,宽约两寸,好钢铁打造而成。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保私盐,保私茶,也保大户人家的千金、漂亮媳妇和金银珠宝,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刀客在官府的眼里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刀客永远是被缉捕的对象,但他们是真正的关中汉子,草莽英雄……

《野滩镇》是《关中匪事》作者贺绪林的最新作品,该长篇小说延续了贺绪林“匪事”创作的特点,同时赋予了主人公最新鲜的血液,将关中汉子的侠义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推荐

《野滩镇》是《关中匪事》作者贺绪林的最新作品,该长篇小说延续了贺绪林“匪事”创作的特点,同时赋予了主人公最新鲜的血液,将关中汉子的侠义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野滩镇》也是陕西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精品图书之一。

试读章节

白刀客常胜不败,全仗着手中削铁如泥的青龙宝刀和一双飞毛腿。民间和官府都这么传说。

时隔不久,县城最有名的妓院芙蓉楼新来了个窑姐,叫翠红,年方二九,美艳绝伦。一时间芙蓉楼的生意十分红火,翠红如同天仙的姿色被传得沸沸扬扬,有钱的主都以能和翠红同床共枕为荣。

一夜,一个黑衣侠客潜人芙蓉楼,轻而易举地掠走了翠红。那黑衣侠客正是白刀客。

白刀客得到翠红后便不再去妓院。他如获至宝,终日和翠红厮守在一起。那翠红原本是省城中青楼里的花魁,床上功夫十分了得,她对白刀客百依百顺,不仅温顺得如同一只令人怜爱的羔羊,而且把白刀客伺候得百般周到。白刀客乐得“从此君王不早朝”,搂着她颠凤倒鸾,不知早晚。

不觉两月过去,正值夏秋交换之季,白刀客偶染风寒,卧病在床。翠红衣不解带伺候白刀客,端汤送药,嘘寒问暖,说些轶闻趣事给他解闷;又使出女人的百般柔情蜜意讨他欢心,照顾得无微不至。白刀客很受感动,拉着翠红的手动情地问:“愿不愿嫁给我?”

翠红妩媚地笑道:“我身子都给了你,你还问这话。”

白刀客笑道:“我就想听你亲口说。”

“愿意。”翠红倒在白刀客怀中,尽显媚功。少顷,又叹了口气。

白刀客遂问:“你叹的啥气?”

翠红说:“官府悬赏捉拿你,我真害怕。我胆子小,就怕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人常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万一哪一天你被官府捉拿了,我咋办呀?”’说着眼里有了泪水。

白刀客受了感动,随后哈哈笑道:“你怕个屎,我有青龙宝刀和一双飞毛腿,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也把我的尿咬不了。”

翠红拿起放在炕头的青龙刀,小心翼翼地抽出来,只见寒光闪闪,一股冷森森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寒而栗。她急忙把青龙刀插回刀鞘,手抚胸脯,按住惊跳的心,半晌说道:“真是把宝刀呵。”顺手把刀搁在了桌子上,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醋瓶。

白刀客大惊,急忙拿过宝刀。翠红随口道:“怕啥哩,那醋水能吃了宝刀不成。”

白刀客说:“你知道个啥,这把宝刀虽说能削铁如泥是个宝物,可最怕醋水。醋水当真能吃了它。”

翠红暗暗地笑了。

晚上,翠红打来洗脚水给白刀客洗脚,白刀客动手要自己洗。翠红说:“我是你的女人,你有病,我理应伺候你。你好好躺着,我给你洗。”

白刀客笑了,在翠红俊俏的脸蛋上捏了一把:“真是个好媳妇。”躺倒身子,心安理得地接受女人的伺候。

翠红脱了白刀客的袜子,果然见他的脚心各长着一撮长长的黑毛,心中暗暗称奇。翠红洗完脚,用毛巾擦干水,摸着他脚心的长毛说:“这毛垫脚吧?我帮你剪了。”说着就要找剪刀。

白刀客急忙说:“剪不得,千万剪不得。剪了我就走不动路了。”

白刀客做梦也没想到翠红是官府出重金收买来对付他的卧底。

此后的日子,翠红趁白刀客熟睡之际,就给青龙宝刀的鞘中偷偷浇醋。半个多月过去了,白刀客的病情好转多了,自觉有了精神,便对翠红说:“我躺了快二十天了,浑身的骨头都有点散架了。明日儿起来练练刀。”

翠红温柔地说:“是该下床活动活动了。常言说得好,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别把你一身的好本事撂荒了。”

白刀客搂住翠红亲了一口:“你真是我的好媳妇。”

那天晚上,翠红在白刀客怀里使出百般温柔万种风情,把白刀客迷得神魂颠倒,云来雨去,不能自已。到了后半夜,白刀客如同犁了地的牛累成一摊泥,昏沉沉地睡着了。翠红悄悄起身,拿出剪刀把他脚心的长毛剪掉了……

天光大亮,白刀客被窑外的喝喊声惊醒。他急忙起身,疾声喊:“翠红!翠红!”

不见翠红应声,更不见人影。白刀客情知不妙,抓起床头的青龙宝刀冲出窑门。窑院被一队官兵团团围住,官兵们见他手中提着宝刀,不敢贸然向前。他见此情景,心中一凛,但并无惧色,冷笑一声,伸手就拔宝刀,却拔不出来。他大惊失色,使劲猛拔,刀断了,宝刀锈在了鞘中,只有刀把握在手中。他大骇,浑身一哆嗦,惊出一身冷汗。坏了宝刀,他的虎胆失去了一半,疾步奔向院墙,想越墙而逃,却感到体重如山,双腿如同灌了铅,腾挪不动,未上墙就被一伙兵卒缚住了。这时耳边传来一阵尖利的笑声,他抬头看时,只见那个叫翠红的女人站在一旁呵呵冷笑,这才恍然大悟是遭了这个美艳女人的暗算,几乎要把肠子悔青,可为时晚矣……

白刀客死后,野滩镇的人便称他住过的地方为“白门窑”。白刀客没有子嗣,但留下了—个以他姓氏命名的地名和一段传奇故事,也不枉来人世走了一回。

百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中,时间老人的脚步迈到了民国26年(1937年),白门窑虽说旧貌未改,但已物是人非,十几家住户没有一户姓白的。彭大锤的家靠着崖边,有一大两小三只窑和三间瓦房。自打他开了镖局后,野滩镇的人背地里议论,说白门窑出刀客。

其实,野滩镇的人太谦虚了。不仅白门窑出刀客,整个野滩镇都出刀客。掐指算来,如今的野滩镇舞刀弄枪的不下好几十个。可名声最响的是彭大锤。

大锤的死讯很快就传遍了野滩镇。他开镖局常年在江湖上行走,把官府的人也不放在眼里,得罪过不少人,但行侠仗义,扶弱济贫,人缘还是很不错的。彭家的门族以及邻里乡亲和亲朋好友闻讯都来吊唁,彭家小院里霎时拥满了人。

红白事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人来世上一回不易,走时举行一个隆重的送别仪式也是应该的,一来是对亡者的悼念,二来安慰安慰活着的亲人。可葬礼需有人拿主意来料理。大锤的寡母和媳妇早已哭成了泪人,哪里还有什么主意?更别说如何料理了。这时大锤一个近房叔父——彭五老汉站出来张罗料理大锤的丧事。

大锤的窑院很快搭起了灵棚。大锤原本为母亲预备的寿材被抬了出来,置放在灵棚中央,拭去尘土,油光鉴人。打开棺材盖时大伙才想起大锤的尸首还在县城。彭五老汉急召众人商议,没有尸首咋办丧事?这事可如何是好?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下众人纷纷出谋献策,彭五老汉集思广益,一锤定音,选几个能言善辩者去县城交涉,搬回大锤的尸首,人土为安。临了彭五老汉说道:“大锤就算是个十恶不赦的瞎熊,已经把他的□砍了,罪孽也就了结了。掩埋尸首,这是人之常情,官府总不能不答应吧。”

大锤的堂兄麦囤说:“五爸,现时官府那伙人瞎得很,会处处刁难你。依我之见带点袁大头(银元)。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伙瞎熊再瞎,可跟袁大头没仇。”

彭五老汉一拍大腿:“你这话说得对极了,是得带点大洋。”可寻思此时不好跟大锤娘和媳妇要钱,便从自个衣袋掏出十块大洋给了麦囤,再三叮咛,务必把大锤的尸体搬回来。

翌日,天刚麻麻亮,麦囤带着几个人去了县城。他们找到监狱说明情况,一个管事的把他们打量了半天,说他们只管关人,不管杀人,让他们去找法院。他们来到法院,法院的人说他们只管判刑,不管杀人,让他们去找警察局。他们找到警察局,警察局的一个头目把他们盘问了大半天,最后说大锤的尸体没人来认领,已经埋了,让他们交五块大洋的安葬费。这才是问路没问着,倒惹来了一个讨债的。在人家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麦囤明白警察局的人不好得罪,只好交上五块大洋。那头目把大洋装进衣兜,说了旬:“在城西的荒坡上,你们去找吧。”转身走了。

麦囤一伙来到城西,在一片荒坡上找到了一堆新土,动手就挖。时辰不大,挖出了一具无头尸。他们都傻了眼,望着无头尸发呆。后来醒悟到大锤的脑袋被官府砍下来挂在城门楼上示众哩。他们一合计,又去找警察局交涉,想要回大锤的脑袋。搬一具无头尸体回去算个啥事?他们脸上无光且莫要说起,野滩镇的人也会拿尻子笑话他们姓彭的!

麦囤一伙又找到警察局,先前的那个头目问他们又来干啥。他们说明来意,头目直翻白眼。麦囤急忙又把一块大洋塞到头目手中,头目捏着大洋说,人头在城门楼上挂着,保安大队的人在那儿站岗,想要人头就去找保安大队的人,这事不归警察局管。P4-6

序言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

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杜鹏程、柳青、胡采、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是陕西文学的奠基者,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铸造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陕西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93年“陕军东征”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作为文化大省,陕西作家已经形成了整体优势,但还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格局,没有形成陕

西文学创作的浩大声势。

鉴于此,遵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同志的指示,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陕西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三四年的时间,筛选陕西本土作家原创作品,推出能够展示我省文学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形成“文学陕军”的品牌,带动我省作家进入新一轮的创作热潮。

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实际,着眼于加快文化、经济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持原创性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使我省的文化精品生产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省委宣传部决定对“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从政策、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就是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搭建桥梁,编织纽带。

文学即是人学。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人文的复兴。陕西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我们推出“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宏大的文学工程,就说明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把陕西文化大省的文学资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雷涛

去年这个时间,和省作协的几位同事在一起闲聊,话题由陕西作家是否存在“断代”现象扯到了有无希望使文学陕军再次勃兴。当时有人直言,陕军有望“二次东征”。我不主张用“东征”一词,因为它有对兄弟省市同行们的不敬之意。但我渴望陕西文学再度辉煌,当然也包括大量新人新作的涌现。

闲聊中有人提出可否以“集体亮相”的方式推出一批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个话题当时只是说说而已,但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太白文艺出版社交流并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时,得到的赞同和响应都是热烈的。这就足以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就能干成事的时代。

作家和出版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不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都应当建立互信互爱、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项目有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就有了整个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有了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的“联姻”,我们就搭建起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桥梁,这样可以集结更多更好的作品,做最广泛的宣传、最大化的市场,不光要出成果,还要出效益以及影响力。这对促进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了将这个项目做好,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媒体的舆论宣传,在全国营造更加浓厚的关注陕西文学创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

对文学创作者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创新文学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素材、提炼主题、鲜活语言、捕捉灵感,创作更多生活气息浓郁、底蕴丰厚,有一定的精神高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文学精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场文学盛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协名誉主席 陈忠实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新闻发布会上听到这项前所未有的文学图书出版计划的基本思路时,一个作家从我的记忆深处浮泛出来。

他年轻时穷困,穷困到不惜冒险参与海盗行径。但他突然发生了良知反省,产生了想写小说的欲望,而且这欲望强烈到不可压抑,急切到刻不容缓,他便逃离了海盗团队,栖居在海边小镇一个小屋里写起了小说。写成一部小说后,跑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但他痴心不改,更加专注于新的小说构思和创作。终于有一部小说得到了一家出版社老板有点勉强的认可,决定出版。他喜不自胜,拿着说不清是稿酬还是版税的10美元酬金,到当铺把自已的一辆自行车赎了回来,再把剩下的几美元全部买成最粗劣便宜的面包,堆在屋子里,潜心进入下一部小说的写作。到面包吃完的时候,他又把那辆自行车送到当铺里,换几关元再买粗劣便宜的面包,继续他的长篇小说写作……直到他走红并响亮于美国文坛,直到他的作品被众多出版社预约、抢购,甚至高价收购,这样,一个享誉美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作家终于铸成不朽。他就是杰克·伦敦。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即将启程的庄重而又令我鼓舞的仪式上,我想到杰克·伦敦如果是在当代中国陕西,肯定会进入“西风烈”图书出版系列,而且完全可能早几年就破土而出。因为“西风烈”出版工程的决策,正是基于目前中国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做出的。任谁都能看到,文艺书籍的出版呈现着一热一冷的现象,名家的作品成为抢手货,本省难得留住,多数流向省外出版社出版;而众多尚未成名的青年作家,写出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出书成为普遍性困难。这是实施市场经济运作的出版业必然发生的现象。而“西风烈”出于发掘、扶植和培养有才华有潜力的新一代陕西青年作家,整合陕西作家整体实力的主旨,出版工程不是只盯着知名走红的作家。

面对“不相信眼泪”的图书出版市场,能够做出这样大气魄大动作的出版工程的决策,无疑出自一种富于远见的大思路大眼光,是为着尚未破土而出也尚未成名的陕西的“杰克·伦敦”们铺桥修路的,也就是为着陕西未来的文学事业的灿烂前景的。

陕西被认为是文学重镇。中国“十七年文学”有陕西作家的重要建树,新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学,也有陕西作家不同凡响的声音。在当代文学界,尤其是陕西文坛的各界读者群体,似乎都在关注陕西文学的未来,更偏重于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的成长和前景。能引起各方各界读者的关注,深以为幸,也是一种催发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个“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出版工程的实施,便是最务实的扶植青年作家成长发展的举措。得着这样有力的扶持,陕西的青年作家将减除杰克·伦敦当年的苦苦挣扎,能够缩短破土而出峭立未来中国文坛的时间,不仅创造陕西文学的新风景,也将成就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景观。

我为进入“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作家庆祝,并期待好作品不断出现。我对项目的创立者和实施者诚表钦敬之意,你们的思路,你们的用心,都是为着神圣的文学事业的。

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

“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属于叫人眼前一亮、拍案而起的大点子。这是陕西文学队伍的一次大的展示,也是陕西文学创作的一次大的策划,还是陕西文学出版的一次大的行动。面对着这个行动,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以前陕西的几次文学出征,包括六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那一个群体在全国的影响,获得了“陕西是中国文学重镇”这样一个称号的回报;包括九十年代的“陕军东征”,强化了陕西是文学大省的这种威望和力量。

这一次行动和上两次出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上两次陕西文学出征,基本上是陕西文学创作力的展示;这一次出征是策划力、创作力、营销力、执行力的综合展示。上一次的出征还停留在文学生产传统的循环圈内,也就是“作者——出版社——读者”这样一个传统的三维循环圈内;这一次出征已经进入了“作者——策划者——出版者——营销者——读者”整个一个市场经济时代文学生产的大的良性循环圈,我觉得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次这个行动,基本上是策划和创作同步,但是策划先行。它策划意识之强烈,对资源组合的观念之强烈,包括创作资源、出版资源、党政资源、市场经济的资金资源的组合,还有它形成品牌的带动能力等等,标志着陕西文学生产力进入文化产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这次行动在陕西的文学史上和出版史上都具有一个转型的意义。我唯一希望的是,把这个输血型的行动转化为造血型的,更新资金,融合资金,使文学产业链能够更快地提升。

后记

我的文化程度是高中,但生不逢时,中学六年,有五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中国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上学实属闹着玩。因此,我的“高中文化程度”要大打折扣。这不能怨我不好好学习,实在是事出有因。

高中毕业后我顺应潮流,回乡务农。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杨陵,这是一块圣地,农神后稷曾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如今的杨陵已发展成为农科城,前景辉煌。这是后话,暂且不说。我家世世代代都以种田为生。我当农民一是命运使然,二也是子承父业,所以并不感到悲哀,亦无非分之想。却苍天不垂怜我,二十一岁那年惨遭不幸,双腿伤残,所历苦痛,在此不说也罢。

此后,我不甘坐以待毙,遂与文学结缘,读书如饥似渴,恶补不足。步入文路,四大古典名著是必读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最喜欢的读物;《红楼梦》虽居四大名著之首,但我不甚喜欢。不是不识货,而是性情使然。如同满汉全席是特等佳肴,但还有人不喜欢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雄傲之气,张翼德怒鞭督邮的威猛之气,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的英武之气;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强梁壮举,读之令人击案叫好,陡生豪情。宝哥哥林妹妹卿卿我我一片粉脂味,不对胃口,让人打不起精神。故而,当我拿起笔写小说时,难免受到罗、施二位老夫子的影响。再者,秦人自古多豪杰壮士,不用昂扬激越的文字难以状描出他们的刚烈和血性。

关中匪事系列小说我已写了四部——《兔儿岭》《马家寨》《卧牛岗》《最后的女匪》,这是第五部。其实这部书写了一个关中镖客的命运,关中人把镖客叫刀客,刀客在官府的眼里也是土匪,因此,我把这部书也划归我的关中匪事系列小说之中。

在那个年代,潼关以西、宝鸡以东,渭河两岸以及渭北高原经常出没一帮镖客,他们身上带有一种特殊的刀子,人们把这些镖客称为关中刀客。关中不出剑客,剑客文弱了些。关中汉子的脾气秉性是:生、冷、噌、倔。他们自嘲为“关中愣娃”。关中愣娃爱耍刀,所以关中出刀客。刀客们在刀尖上讨生活,他们带的刀长约三尺,宽约两寸,好钢铁打造而成。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保私盐,保私茶,也保大户人家的千金、漂亮媳妇和金银珠宝,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遇到催粮要款的,他们眼睛向天,敞着胸脯,敢跟当兵的玩命。如今是火器时代,刀客与时俱进,不仅耍刀,更多的时候玩枪。刀客在官府的眼里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刀客永远是被缉捕的对象。但他们是真正的关中汉子,草莽英雄。

我的作品也许没有多高的思想水准,也许没有多大的政治价值,也许没有强烈的时代感,但我是用深情之笔饱蘸着激情的热血,来状描过去那个年代生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关中汉子和关中女人,以及秦风秦韵。我以素朴和宏阔的叙事驾驭,所图摹和展现的“关中匪事”,不仅是一部“关中土匪”的惊世传奇,更是一曲秦人的慷慨壮歌。我自信我的作品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旨意,有益于世道人心。。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看到这些的。

再者,我以为写小说就是作者与读者聊天,用陕西话说就是“谝闲传”,不是与陌生人谝,而是和朋友谝。古今中外、天南海北、魔幻玄虚、志异怪味……啥都可以谝,但不可用教训人的口气,不要扮演教主的角色,谝者高兴,听者愉悦,如此而已。如果作者把自己的信仰和思想在聊天中能让读者欣赏,甚至愉快地接受,那就是高手。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关于“关中匪事”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库存里还有好多,再写几部书是没啥问题的,而且我也写顺手了,轻车熟路,驾轻就熟。可思之再三,我还是决定缓一缓,换一套笔墨,写写其他。一个厨师一辈子只会做一道拿手菜,即使这道菜做得再可口,这个厨师也未免平庸了些。我不甘平庸。可话又说回来了,我不会让库存的东西烂掉的,在适当的时间我要把它做成更美的佳肴,端上桌让大家品尝。

就此打住。

2010年5月于杨陵家乐园

书评(媒体评论)

《野滩镇》是贺绪林“关中匪事”系列中的第五部小说。经过数十年的创作实践和人生历练,他的这部小说写得如此之好:白描式的语言,朴素、简洁、舒畅;人物身份及人物关系拿捏得准确、老到;情节张弛有致:时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时而诗情画意柔情融融。上世纪30年代关中农村的社情民俗、自然风光凸显了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浑厚情感。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

贺绪林积近三十年小说写作之功力。致力于关中民间文化的书写,显然是艺术上的有心人。《野滩镇》成功地塑造了刀客英雄彭大锤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一个草莽英雄从除暴安良走上革命道路富于传奇色彩的惊险生命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作品情节紧凑,悬念丛生,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再现了中国城乡半个多世纪老百姓白的生存状态。作者对陕西方言在作品中的传神运用,无疑会对当代文学创作起到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

——杨乐生(西北大学教授、评论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