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像时光一样漫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明泉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像时光一样漫长》的作者吴明泉通过对生活的真诚体验告诉我们人生原来不过如此,在流动的时光里,庸常和琐碎充斥其中,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饮食起居,喜怒哀乐,然后逐渐学会了了隐忍、顽强和乐观。在漫长是时光中,在庸常和琐碎背后,处处散发着人世的温热和蓬勃的气息。

或许,这就是人世的真实面目。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汇集了作者吴明泉对生活的真诚体验和人生感悟以及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真情流露。

内容推荐

在《像时光一样漫长》作者吴明泉的文字里,可以看到很多矛盾:低与高的矛盾,低姿态的叙述和目光向上的注视;冷与热的矛盾,调子的冷静和情感的温暖;简与繁的矛盾,简朴的文字和丰富的意味。

所以,读这些文字,一定会让你心中涌过一股复杂的滋味,看到幽暗中的一丝光,感受到简单中的一种力量。

《像时光一样漫长》朴实却富有哲理,值得一读的散文佳作。

目录

上篇 谢了又开的梦想

 我的乱

 春节的病

 拜年短信

 摇晃之外

 车子的表情

 吃刨汤

 芦荟记

 佬佬

 从苏童“说”女人谈起

 永远的方言

 和一张报纸的二十年

 自恋

 我的阳光花园

 让我痛苦的音乐

 景

 花祭

 其实你很精彩

 在朋友家听海菲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大美南川

 谢了又开的梦想

中篇 像时光一样漫长

 文学的五个关键词

 读书让人幸福

 深山里的阅读

 隐秘的读者

 抓住那些一闪即逝的精灵

 学习《论语》的另一种方法

 生活在感恩中的徐恭位——《边走边想》序

 对一本书的支离破碎的阅读

 半夜三更读《论语》

 《被音乐照亮》自序

 和一位尘封已久的作家相逢

 《谁是杀人犯》:另类的侦探小说

 《月色繁星》:爱情的迷人和恐怖

 《小说课堂》:一位作家带我们在文学的殿堂穿行

 《追忆逝水年华》:像时光一样漫长

 解读《霸王别姬》

 我如何能打动你的心

 梦想有多远

 《石头记》不是《红楼梦》

 遥远的诱惑

 诗意地抒写情欲

 看董桥怎样教我们作文

 “逼”出来的简洁

 读就是不读

 书法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美好

 公安文学应突破公安视角

 沈从文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故乡

下篇 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

 在QQ的第一次发言

 别捆绑莫言

 随笔一束

 透过“最美背影”想雷锋

 创造的文化

 阿蓬江

 谁是最讨厌的人

 被音乐照亮

 没有故事的女警官

 一夜昙花

 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

 春天三题

 农家乐

 塘湾

 我在青岛

 居住在城市的乡下

 小南海的背影

 我的遥远的俄罗斯

 阳光花园的阳光

 万州的吻

 广场上的鸽子

 感觉下雪

 街景

 初进茶馆

 那不绝于耳的叫卖声

 隔层泥土是天堂

 与神灵一起过年

 老家

 完美主义者

 皇城密码

为自己说几句话(代后记)

试读章节

春节的病

春节的前一段时间基本上与生病相伴,与快乐无缘,与难受倒紧密相连。

腊月二十八日正式放假,假期的头一两天值班,倒也相安无事。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在城里过,体会了城里过年的冷清。虽然大年三十晚上的烟花爆竹像把整个城市都要抬起来一样,但仍感觉是一种硬撑的繁华。让人意想不到的冰雪把人和城市都搞得蔫头耷脑,像丢失了元气。

初二天气见好,回老家路上的冰雪估计已融化不少,于是开车回家。从黔江城到黄溪镇上,一路很干爽。但从黄溪街一路上山,到原乡政府所在地大垭口时,却见满山遍野仍然被冰雪覆盖。一阵寒气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冰冷浸骨。那条通到我老家的乡村道路本就难行,现又积雪深掩,车是没法走了,只得把车安顿在老粮站院内,步行回家。

我与几个侄儿、侄女小心翼翼,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雪路,从大垭口下山往老家方向走。雪已把公路、原野、山林模糊一片。雪景应是不错的,但冷、疲劳,加上归家的迫切心情,已使我没有兴致欣赏雪景。

坐车只要20分钟的路却让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路途的艰辛难已尽数。本想直接回到我家,但走到二姐家门口天就黑了。于是进了二姐的家。

在二姐家里,边吃饭,边烤桐炭火,身上暖和舒适了不少。但一会儿就觉得鼻子不畅,喉咙发紧,感冒的症状很明显。到天黑就头脑昏沉,睡意袭来。无奈,睡去。睡去却又睡不着。身上老是暖和不了,冰凉。翻来覆去睡不着,却喷嚏不断。一夜就在难受中熬过。第二天醒来,嗓子纯粹哑了,说话像鸭子,咳吐了半天才勉强能发声说话。二姐慌了,忙去给我买药吃,村里的小药店品种很少,吃了几样,感觉好些了。吃了一点饭,身子依然无力、打不起精神。但我还是急着想回家,于是在二姐的陪同下往家里走。

家里被打扫、布置一新,父亲已早早等在家里了。父亲是很讲究过年的气氛的,他就等着我回去后补充一样东西——贴对联。父亲的字本来写得很好,但他每年都要我写。幸好我在城里就写好了,要不然是没力气写对联的。父亲见我精神不是很好,叫我坐下烤火,他自己把我带回的对联一一贴上。

贴完对联,父亲亲自给我煮姜开水喝。在大火边喝姜开水,发了一点毛毛汗。鼻子通顺了些,但状态仍然不佳。本想和父亲好好拉一下家常,但坐了一会儿我就想睡觉。刚睡不久,二哥就喊我去吃饭,不好推却,只能硬撑着起来去应酬。

许是父亲的姜开水起了作用,当天晚上身体略有好转,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咳嗽。没多久,家里就陆续来了不少客人。二姐负责煮吃的,我就陪他们说话。强打着精神和他们摆龙门阵,我真是有些难受。好在到了下午,客人都走了,我这才抽出时间到母亲的坟上烧纸。站在母亲的坟前,看着坟上浅浅的绿草在冷风中摇摆,心里很是酸楚。

不久,父亲就被人请走了,去料理一个丧事,二姐也说回家里住。这样很好,我一个人在家里可以好好清静一下,也调养一下身体。可是不待我清静,几个在二哥家里玩的堂姐夫就过来了,只好又陪他们。他们大概看到我精神不佳,不一会儿就走了。

当天晚上就感觉又有些不妙,咳嗽,头痛,睡不着觉。我回忆这次感冒的起因。大约是大年三十的头一天,半夜突然听到正充着手机电池的插座发出火花声,赤裸着身体翻身起床,抽去插头,倒也无事。但插座发出了很重的焦煳味,刺鼻难闻,于是起来推开窗子,当时正是冰雪笼罩的日子,只觉一股强大的冷气穿透身子。那时倒也没啥,没想到却导致了感冒。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看望父亲,也给母亲上坟。可父亲也还要几天后才能回来,所以待着也没什么意义,关键是自己身体也支持不了。第二天天刚亮,我就打电话给二姐,要回城里治病。二姐听了情况,也支持我回城里。她过来收拾了一下,又叫了一辆摩托车,陪我到了大垭口,我才又驱车回到城里。

回到城里,就上了医院,医生说是风寒性感冒。治疗期间也很难受,让我一点感受不到节日的快乐。好在有薇的照顾。她整日整夜陪我到医院输液,在家里煲汤给我补身子,虽是折磨了几天才基本恢复正常,却也感受到被人顾惜的温暖,很大地缓解了……

P5-7

序言

忠实于自己——序《像时光一样漫长》

默默

到现在我仍坚持认为,没有任何人肯让一个籍籍无名的人为自己即将出版的新书作序,除了我的这位朋友。

我也曾问我的朋友:“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因为他喜欢我文字的表达方式。

是啊,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不用去顾虑太多。

吴兄和我的交往仔细算来也不过刚到一年。

相识那天,我就得到了他签赠的一本书——《被音乐照亮》。那是我得到的第一本由作者本人签赠的书,让人更无法想象的是,它还是一本样书。为这,我自然很开心。

因为工作的关系,日间和他说了许多的话,晚上躺在床上翻看那本书时,只觉得那一字一句就像是他坐在我的身边念给我听似的。那种感觉很奇怪,因为我从来不知道看书竟然还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吴兄是个儒雅的人,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保持着一种很儒雅的态度。话语之间的感觉和他的文字简直相差无几。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才会觉得读他的文字就像在听他说话一样。

我们平日里的交往并不多,只在偶尔想起时彼此通个电话,然后,互相就把能想到的、或是几乎不可能想到的全都讲一遍,或是几遍。呵呵!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朋友吧!

我想,吴兄之所以想到让我来为他作序,除了因为他见过我、理解我、赞同我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都是对文字保持绝对忠诚的人,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文字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如何想就如何写,不卖弄、不花哨,也不讨好。

我的心思很浅显,也没有什么文字上的造诣。所以我并不能看出吴兄文字里很多很深层次的东西。写作技巧已在我的文字审美中被无意识地淡化了,我更愿意去体味的是一篇文章是否能打动我。

我喜欢朴实、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喜欢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在吴兄的文章中,这些东西我都能找到。就因为在文字中看到的他和现实生活中的他如此接近,让我更觉得能有一个像他这样的朋友很幸运,很难得。

后记

为自己说几句话(代后记)

《像时光一样漫长》将要面世的时候,说几句与书无关和有关的话。

在习惯的眼光看来,一本书的序和跋(前言和后记),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装饰。有了它,就更像一本书;没有它,似乎总缺了点什么。但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更赞叹那些没有任何装饰的谦逊的作品。除了作品本身,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声音。既看不到“名家”言不由衷的赞美之词,也看不到王婆卖瓜似的自卖自夸。一切全凭作品本身说话,一副好也罢、歹也罢,全听天由命、任人评说的姿态。这姿态显示了一种矜持、低调,显示了一种朴实、简洁的个性,也显示了一种强大的自信。我很佩服这种姿态,也仰慕这种姿态。

原本是不打算说什么的,既不请人作序,也不自序。但临到书要出版,还是落入了俗套,既请人作了序,还自己跳出来“后记”。为什么这么自相矛盾,为什么这么自我否定?其中也有些原委。我的朋友默默,就是那个给我作序的人,是我所交往的朋友中最具有艺术个性的人,但她却从来不以艺术家自居。她写文字、拍照片,全是心情的记录,而这记录又是经过她“艺术的眼光”过滤后的“幻像”,所以又显得非常陌生。她写散文,却以诗的格式排列,我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在看了很多这种排列特别的文字后,才发现,这文字就应该这样排列。跳跃的情绪、急促的节奏,不这样排列,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写诗,既不像当下在市面上流行的口语诗,也不像同样曾经很流行的学院派。她的诗,又通俗,又捉摸不透。她曾经多次给我谈过,她写作从来不考虑规则,信笔写来,该怎么就怎么。再看她拍的那些照片,与文字如出一辙。这些影像在世间存在吗,好像不存在;你说它们不存在,分明又觉得无处不在。我这样说,或许觉得有点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点进她的博客,看我说的话是否有假。

就是这位朋友,她对我作品的理解,我感觉不是应酬,而是基于对朋友的关注之后,在认真阅读之后,有了她自己的感受。她说读我的作品恍惚在和我说话的“奇怪的感觉”,我以为是最贴近我作品的说法。所以,我乐意让这样一位朋友来为我的作品说几句话。在她的一贯的篇幅不长的文字(序言)里,有客套,也有由衷的话语,我并不把这当成广告词,而是我们心灵交流的一种方式。想到这一点,想到在我的书前,有这样一位朋友的温暖的话语,就感觉我这本书更加充满了意义。

文字是心灵的外现,作品附载心灵,却不是心灵本身。很多搞写作的人都感叹,要读者真正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有时作者站出来说几句话也并非全无必要。我的作品是一种什么形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很接近,有些却南辕北辙。对作者而言,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总体而言,我的文字很平淡,既表现在结构上一般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表现在语言上的浅白质朴,犹如一杯白开水。但白开水却不是我的终极追求目标。我希望这白开水在滑过人们喉咙的时候,能让人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快感。按通常的说法是“淡而有味”。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尚不敢确认。聊可安慰的是,一个朋友曾经转告一个我不认识的读者的话,这位读者读了我的散文《春节的病》后说,表面看起来很平淡,实际上很有味道。我要说一句,感谢这位读者朋友,你让我更加充满自信。  

与情节和语言相伴随的是,我作品的情绪流露很收敛,看不见情感的大开大合、起伏跌宕,一如平静的流水,悲喜不惊(有博友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文章就像作者本人一样,不苟言笑。这话说得真对)。作品的基调是“冷”调子。这既有我自身气质的原因,也有几位作家对我的影响,影响我最大的,一是周作人,二是卡夫卡。我总认为,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并不那么充满戏剧性,相反,是平淡无奇的;狂热只是短暂的偶然,平静才是常态。而平淡和平静中,自有人性的真实流露,我的任务是,力求用最准确的语言、用最自然的叙述,以节制和冷静的情绪,直面生活和人性的“真实”。这非常艰难,但这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还要说的是,文字是冷的,心却是热的,细心的人自会发现我文字中渗透的对世界和人生的眷恋与热情,在冷的文字底下,尚可触摸到或许能给人一瞬间战栗的温热……种什么形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很接近,有些却南辕北辙。对作者而言,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总体而言,我的文字很平淡,既表现在结构上一般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表现在语言上的浅白质朴,犹如一杯白开水。但白开水却不是我的终极追求目标。我希望这白开水在滑过人们喉咙的时候,能让人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快感。按通常的说法是“淡而有味”。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尚不敢确认。聊可安慰的是,一个朋友曾经转告一个我不认识的读者的话,这位读者读了我的散文《春节的病》后说,表面看起来很平淡,实际上很有味道。我要说一句,感谢这位读者朋友,你让我更加充满自信。

与情节和语言相伴随的是,我作品的情绪流露很收敛,看不见情感的大开大合、起伏跌宕,一如平静的流水,悲喜不惊(有博友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文章就像作者本人一样,不苟言笑。这话说得真对)。作品的基调是“冷”调子。这既有我自身气质的原因,也有几位作家对我的影响,影响我最大的,一是周作人,二是卡夫卡。我总认为,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并不那么充满戏剧性,相反,是平淡无奇的;狂热只是短暂的偶然,平静才是常态。而平淡和平静中,自有人性的真实流露,我的任务是,力求用最准确的语言、用最自然的叙述,以节制和冷静的情绪,直面生活和人性的“真实”。这非常艰难,但这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还要说的是,文字是冷的,心却是热的,细心的人自会发现我文字中渗透的对世界和人生的眷恋与热情,在冷的文字底下,尚可触摸到或许能给人一瞬间战栗的温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8: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