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编著的《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深入地从理论上剖析了这些哲学理论体系,揭示出他们重建中国现代哲学的努力中也存在不少理论问题,并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以出现的理论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也努力指出中国现代哲学未来的可能走向。
中国现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在近百年来的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代表人物如金岳霖、冯友兰、熊十力等都在中国传统思想基础上积极吸取西方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的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哲学,在形上学、知识论、心性论等理论体系的建构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胡军编著的《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深入地从理论上剖析了这些哲学理论体系,揭示出他们重建中国现代哲学的努力中也存在不少理论问题,并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以出现的理论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也努力指出中国现代哲学未来的可能走向。
自序:问题与方法——回归学理研究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
第一节 中国哲学和Philosophy
第二节 内在超越的生命价值——从身心关系理论审视精神超越之可能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意识与科学观
——以任鸿隽的“归纳法”解读科学为例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
第五节 “和”的理念与人类永久和平之路
第六节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现代诠释的两难困境
第二章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尝试
第一节 知识论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第二节 逻辑分析与人生境界
第三节 体用不二——熊十力基于唯识学的体系创建
第四节 儒学的基督教化
第五节 解析方法与唯物论结合的尝试
第六节 “解析的唯物论”
第七节 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
第三章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批判
第一节 金岳霖的知识论出发方式及其存在问题
第二节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第三节 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读
第四节 儒学基督教化的努力
第四章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建构理路及其辩护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哲学建构的理路
第二节 重建还是拒斥形而上学——从洪谦和冯友兰论争谈起
第三节 为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辩护
——兼论金岳霖《论道》的现代意义
第四节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形而上学重建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索引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