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夫编著的《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是正说二十五史系列之一,《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以《史记》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其它历史典籍资料,将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周幽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较为细致的综合整理,使读者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从而对于史前·夏·商·西周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正说二十五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马夫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夫编著的《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是正说二十五史系列之一,《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以《史记》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其它历史典籍资料,将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周幽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较为细致的综合整理,使读者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从而对于史前·夏·商·西周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内容推荐 马夫编著的《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是正说二十五史系列之一,《史前夏商西周(事件卷)》讲述了:华夏民族文明的源头,在史前,在夏、商、在西周通晓了史前、夏、商、西周的历史,您就会明白,为什么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会持续“日多年,为什么秦始皇对郡县制情有独钟…… 目录 世系列表 史前世系 夏代世系 商代世系 西周世系 附录 史前·夏·商·西周与考古年代对照表 史前 曙光初现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绝地天通 舜伐共工 大禹治水 夏代 尧禅舜让 禹伐三苗 夏启传子 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 鸣条之战 商代 太戊复兴 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 祖甲创周祭之法 牧野之战 西周 太伯奔吴 箕子奔朝鲜 武王分封 三监之乱 周公营建洛邑 周公制礼作乐 熊绎创业 叔虞封唐 昭王伐荆楚 造父封赵 甫候作“甫刑” 非子封秦 夷王烹杀齐哀公 国人暴动 共和执政 宣王不籍千亩 郑桓公迁虢郐 犬戎袭杀幽王 典章制度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井田制 五服制度 同姓不婚 冠冕服色制度 雅乐制度 明堂制度 庠学制度 六艺教育 人殉人祭制度 疯狂的石头 龙的传人 技术进步 五谷 夏历 陶器 原始青瓷 青铜器 文化典籍 甲骨文 钟鼎文 大篆 《尚书》 《周易》 《周礼》 试读章节 此开篇第一章也。我们知道,入猿揖别的时限大约在距今二百万年以前。此后在将近二百万年的时间里,咱们的老相宗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只是到了大约在距今5000至8000年前,即传说中伏羲氏至尧舜时期,华夏民族才迎亲了第一缕人文曙光。 据有关文献资料币口考古发掘显示,在经过近二百万年的艰苦摸索币D积累以后,咱们老祖宗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集中的爆发。尤其是在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各种各样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明和创造出现了井喷的态势。 这些个发明和创造,包括像仓颉造字、胡曹做衣裳、风后制阵法、高元作室、伯益作井、夏鲧作城、嫘祖养蚕治丝、昆吾作陶、祝融作市、伶伦制音律、黄帝立货币、黄帝制棺椁等。换而言之,咱们现如今须臾离不得的锅碗瓢盆、衣食住行,在那时候都已经略具雏形了。这就难怪咱们后人习惯将黄帝大人称为咱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这里所谓的“人文”,自然就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关的文明规范。以下即为这些发明创造之扼要介纸。 仓颉(xie)先生,古书上也写作“苍颉”,据币尔复姓侯冈,号史皇氏,系黄帝大人的史官。据说,仓颉先生天生一副双瞳子,俩眼有四个瞳仁,和后来的虞舜先生属于同一物种。但凡有这种异象的人,不用说,长大后必有异能。果不其然,人家发明了文字。这可是了不起的功劳,所以咱们将他老先生的事迹搁在锅碗瓢盆大发明的第一位。 咱们知道,上古时期大家伙儿要记一点东西,全凭脑筋,效率低,非常不方便。到了燧人氏先生当领导时,又发明了结绳记事,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效率低,非常不方便。到了伏羲氏先生当领导时,他老先生又发明了八卦符号。这之后,民间的聪明人开始用刀子在市竹上刻符号作为记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越来越繁杂,名物越来越繁多,结绳和刻市的方法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因此上,发明一种既能指事又能会意的符号,就成为史官们的迫切要求。就在这么个时代背景之下,仓颉先生发明了文字。 据说,有一次,黄帝大人依据仓颉先生提供的数据(大约就是绳结记录和符号记录的混合物)和炎帝交涉,没想到这些数据严重含混失真。结果不言而喻,黄帝大人外交失利。事后仓颉先生非常羞愧,于是引咎辞职,从此云游四方,发誓要找到一种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这期间,他老先生受太阳、月亮以及鸟爪、兽蹄的启发,终于悟出了门道。回到家里后,他老先生即开始着手整理收隼到的各币中素市才,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譬如,他老先生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创造出了“日”字:照着月牙儿的形)吠创造出了“月”字;照着人的侧影创造出了“人”字,如此等等吧,并给这些符号起名叫做“文字”。古书里“文”与“纹”互为通假,即“刻画”的意思。这就表明,他老先生的这南学术著作是用刀子之类的利器刻画出来的。 等第一本华夏字典编成之后,仓颉先生就拿着它献给前领导黄帝大人,承认前一回的错误是免不了的。黄帝大人一看大喜,太了不起了,太感动了,您还继续当史官吧,又赐姓“仓”。注意啊,繁体“仓”字,人下一君,意思是功劳还在领导我之上啊。 再后来,老天爷知道了这件事,心说人有了文字这玩意儿,咱们天堂的秘密岂不都泄露了吗?是该惩罚这个四眼贼呢还是该奖励这个四限贼呢?好在老天爷仁慈,那就奖励吧,于是下了一场谷子雨,以示庆贺。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这还不算,小鬼们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惶恐,心说人这玩意儿已经进化到这…… P2-3 序言 我国治史的传统由来已久,最早的记史活动,据称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相传,黄帝曾设史宫,终日陪侍在自己左右,记录自己的言行,用以备忘,或督促日后信守。这样的帝王日记,汇编成册之后,自然可以视为我国治史历史的发轫之作。考究其事的真伪,或则有之。只不过,其典籍历经数千年的风霜雨雪和干戈兵燹后,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风烟之中,不为我们今人所见,而无从佐证了。 黄帝之后,我国的治史传统便薪火相传,几乎从来未曾断绝过。这一方面是因为治史有前述备忘或督促信守的功用,另一方面,也因为后世的帝王将治史的功用进一步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什么样的哲学高度呢?即所谓“以别禽兽”也。为什么说记史可以“以别禽兽”呢?这大约是说,与禽兽相比,人类不仅发明了蔬食衣裳,婚丧嫁娶,而且还发明了文字,可用以记录一个家族,一个部落,乃至一个邦国的过往,这样一来,就非常便于领导人时刻检阅参考,目的当然则是法祖敬天,慎终追远。 换言之,在这些领导们看来,人类光有蔬食衣裳,婚丧嫁娶,而不懂法祖敬天,慎终追远,其实和禽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一当人真正懂得r法祖敬天,慎终追远,才能算实实在在地和禽兽区别开了。到这里,记史之备忘和信守的功用,自然就退居其次了。 到了唐朝,太宗李世民更是将治史的功用上升到了安邦定国的高度。李世民登基未久,因有感于魏晋以降数百年的纷争离乱,以及李氏江山的来之不易,有意借前朝的兴亡故事,作为讽喻李氏子孙的训诫,以使李唐王朝最大限度地规避纷争离乱,永延帝祚。因此,他在即位之初,即非常重视对前朝史籍的修撰工作。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唐初短短几年内,宰相房玄龄便受命主持完成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八部正史的修撰工作。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八种史籍的成书质量,仅就其出品的数量而言,无论是前代抑或后世,都是绝无仅有,极其罕见的。 那么,赫赫如李世民者,他何以认为,前朝的兴亡故事可以作为后世规避纷争离乱的依据呢?原来,在他看来,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其中的逻辑则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在这里,他虽然没有直接将“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说成“以古为鉴,可以避天亡”,但明显面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至此,华夏民族对于治史的意义,经由备忘信守,至于法祖敬天,经由法祖敬天,最终定格在了安邦定国之上。其后,历朝历代的治史和读史活动,似乎都逃不过这三个目的,或兼而有之,或取其一端。大而言之,治史是为了安邦定国,次之当然是为了取法借鉴,再次之则是为了追根溯源。我们编撰这套丛书,读者阅读这套丛书,自然也逃不过这个定数。如果需要再退而求其次的话,读史至少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是我们着力编撰这套丛书的第一要旨。 回到文章开头。俗话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为其我国治史的传统由来已久,故迄于今日,历代所遗的史实典籍,如不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恐不能概括其万一。这里,我们姑且遑论无文字典籍遗世的夏商时代,单自春秋无名氏的《国语》面世算起,迄于北洋政府编定《清史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