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姬山探险的启示
2000年,我女儿的学校因为我担任学校家长委员会副主任一职,便邀请我一块儿去日本。我们参加了日本组织的一个青少年夏令营,这次夏令营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教育的问题。
夏令营规模很大,有750人参加,分成30人一个班。而且,夏令营参加者年龄悬殊大,最小的5岁,最大的70岁。我顿悟,原来日本夏令营不限年龄,谁都可以报名。
特别有意思的是,夏令营没有一个老师,活动安排都是由大学生志愿者来主持。夏令营以班级为单位,一个班设两个班长。按照夏令营的活动安排,有十多个项目的活动。我一看,自然勘察活动、黑姬山探险等。
我报名参加黑姬山探险,女儿就跟我去了,她给我当翻译,还有六名中学生报名。当时,一位日本人劝我:“孙先生,别去了,太辛苦了。”
我说:“没事,你看这招生简章上写着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报名。我还有问题吗?我经常登山,没问题。”但是,第二天出发后,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日本的登山活动。
早上五点钟一直爬到晚上七点钟,整整14个小时。出发前组织者给每个人发两个饭盒,一份早餐,一份午餐,但要自己带水。我心想,到了山上找个饭店吃饭,到那儿再喝水。一上路才知道整个山上没有一座房子,更难觅饭店的踪影。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山路都没有,有的路段我要四肢着地紧抓裸露着的树根才能爬过去。
一口干粮也没吃的情况下走了3个小时,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就盼着吃早餐。终于到吃早餐的时间了,中国孩子就大口喝水。而日本孩子有登山的经验,不到目的地,水就不能喝光。比较来看,他们带的壶比中国孩子带的大,水是小口慢慢喝。才走了一半的路,中国孩子的水基本都喝光了。
我有点儿担忧地问:“你们怎么把水都喝光了?”他们的回答很逗,这也表现出中国孩子独有特点。他们说没关系,我们都是集体主义者,互相帮助。什么叫互相帮助?我的水喝光了喝你的水,你的水喝光了再喝他的水。确实,中国孩子很团结,可是如果大家都没有水了怎么办?嗓子快冒烟了也没办法。日本孩子从来不喝别人的水,他也不给别人喝。日本孩子摔倒了,没人扶,他一定是自己爬起来,他们意识里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我自己能爬起来,而且别人摔倒了也不愿意你去扶。
中国孩子走得很辛苦,也很顽强,但是毕竟体力不济,很快就被日本孩子远远地甩在后面了。日方领队担心队伍分散,于是就安排中国孩子的队伍走在前面,日本孩子走在后面。就因为这样一调整,整个队伍返回的时间比预计延长了两个小时。
通过切身体会,我发现中国孩子此行很辛苦,但是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也表现出乐观精神。虽然很累,却接连唱歌,从流行歌曲唱到革命歌曲,而日本人不说笑,只顾低着头走,保持体力。
我自认有爬山经验,但在爬黑姬山的时候还是摔了12跤。有一次,爬上一块岩石,由于刚下了雨石头滑,站起来就脚一滑,一头扎下去,脑袋“砰”的一声撞到大树根部,撞得我头昏眼花,但没把脑袋撞进树杈上就算万幸了。还有一次,踩空了,往山下滚,亏得我抓住了树根,结果费了好半天才爬了起来。
这就是日本的登山探险,爬14小时的山。试问,我们哪所学校敢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果真的要组织这样的探险活动,恐怕不知要带上多少老师,带上多少医务人员?
探险路上真是险象环生,我只是摔跤,还没有大问题。日本一位60岁的女士在山上骨折。领队的大学生请示总部,总部派人救援到天黑才赶到。还有一个日本的大学生被马蜂蜇了一下,脑袋肿得像个篮球一样大。
庆幸的是,我和7名中国中学生,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我女儿完全累惨了。刚走了3个小时,女儿就对我说:“老爸,我走不动了,我不走了。”我只能鼓励她坚持下去。女儿平时不注意锻炼,当然受不了。于是我找了一根树枝,拖着女儿走。
后来,我突然顿悟,只要孩子跟父母在一块,她就有依赖。于是我就和她分开走,让她和她的同学走。结果证明这个办法很有效。孩子跟孩子在一块,互相鼓励,坚持到了最后。
P1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