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融普及性、工具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其与传统谱书相较,有七个方面的探索性突破: 对五大韵格中之常用词调,逐调进行律理辟析,力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深入探索词律与诗律之异同,将诗律定式及变格常规与词律接轨,在比较分析中深化对词中常规律句、特殊定式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 对词调中六言句的变格常规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大幅缩减了传统谱书中六言句“特殊定式”的数量,并运用六言律破解了相关长句的组合规律。 采用新的理念和校核方法立谱,修订传统词谱中诸多“限平限仄之特殊定式”,使其变格方式更加有律可循、切合实践。 对传统谱书中不标平仄变格谱的“冷调”及某些“自度曲”,依据律理及当代创作实践,尝试修订平仄变格谱,以为填词者提供参考。 以“句式及用韵排序法”作为对词调结构布局解析的有效手段,纠正讹误,破解谜团。 对当代人填写新词中如何运用时韵新声进行探索研究,尝试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变体,以供填词者参考。 作者简介 林克胜,1934年生,辽宁岫岩人。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该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任教三年,主讲魏晋唐宋文学。后调入长春日报社,先后担任编辑、记者至副总编辑。于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任上退休。 爱好诗词、书法,喜写随笔杂文及评论。曾为吉林省长白山诗社副社长、《长白山诗词》副主编、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 出版发表著述有:《诗律详解》、《词律综述》、《诗学讲义三十五讲》、《诗学点评录》、中外文化名人传记故事《智慧与健康》及其续集,古体诗词集《青石山集》,古体诗词与新体诗歌分编合卷之《耕心感悟集》,旅游随笔《俄乡纪行》以及《港岛见闻录》、《旅美札记》等,曾参与《蒙学全书详注》、《中华智海》、《全宋词佳句类典》等多部大型“类书”的撰稿工作。 目录 《上册》 《诗词格律详解》总叙 《词谱律析》序 第一章 平韵格(详解52调,附解5调7格) 1.十六字令 2.渔歌子 3.忆江南 4.潇湘神 附解一:解红 附解二:赤枣子 附解三:桂殿秋 附解四:章台柳 5.捣练子 6.阳关曲 附解:杨柳枝 7.欸乃曲 8.采莲子 9.字字双 10.秋风清 11.忆王孙 12.江城子 附解:仄韵格江城子 13.长相思 14.醉太平 15.玉蝴蝶 16.浣溪沙 附解:摊破浣溪沙 17.采桑子 附解:添字采桑子 18.诉衷情 19.阮郎归 20.画堂春 21.三字令 22.朝中措 23.眼儿媚 24.人月圆 25.武陵春 26.柳梢青 附解:仄韵格柳梢青 27.太常引 28.少年游 29.南歌子 30.浪淘沙 31.鹧鸪天 32.南乡子 33.小重山 34.一剪梅 …… 《下册》 序言 一、内容简介 《诗词格律详解》全书 ,共分为之一《诗律详解》 、之二《词律综述》、之三 《词谱律析》。三册分工如 下。 (1)《诗律详解》专讲 诗律,共辟为六章二十三节 ,用一章五节介绍“非律体” ,其余五章十八节讲“格律 体”。 律体诗虽定型于唐代, 但它绝非无本之木。五言律 、六言律、七言律,是在先 秦四言诗以及汉魏六朝的五 言诗、六言诗,杂言诗等“ 非律体”基础上形成的。非 律体诗也绝非有源而无流, 即便在唐代律体诗定型后, “非律体”也同时并存和发展 。律与非律世代相传,交织 在一起,只有了解它们之间 在句式、节奏、声韵、对偶 等方面的继承关系,对诗律 的演化和发展才会有深切的 理解。因而,单辟一章,对 “非律体”的各种体式特征也 做些介绍,以追本寻根,查 流观脉。 《诗律详解》的重点则 在于对律体诗的解析。本着 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变 格”的顺序,先用两章讲解 五律和七律,对其常规格式 做具体解析,这是入门基础 ;再用两章对五律和七律的 “常规变格”及“特殊变格”方 法进行详细辟析,这是变通 活用;六律情况特殊,故专 辟一章进行探讨论证,并对 其各种格式做了具体解说。 最后一章为归纳性综述,从 总体上对律诗的平仄粘对规 则、文字对偶要求和技巧, 以及节奏划分、句法结构、 用韵方法等,分别加以阐述 。 (2)《词律综述》和《 词谱律析》,都是讲解词律 ,只是角度不同,前论后析 ,两相互补。 词,仅从词句角度看, 也是格律诗的一种。但它又 与诗律有所不同。律诗每体 皆“齐言”,即每首诗中各句 长短相等,只有五律、六律 、七律三大类,总共不超过 30种基础格式。而词为长短 句,每调每体皆各有定式, 并且有些词调还有多达数十 种变体、变格,调式数以千 计。因而,词律就不像诗律 那么简明划一。在这个意义 上,可说词律就在词的具体 调式之中,是“一调一体为 一律”,即,词律寓于词谱 之中,离开词谱则难言词律 。但谱书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于词律,若同时又做理论阐 述,又要立谱详加剖析,则 会顾此失彼,条理不清,章 法混乱,故而辟为两卷,从 概论和具体剖析的不同侧面 加以解说。 凡属词律中有关共性的 问题,皆写入《词律综述》 ,如调式名称、段落结构、 句式平仄、句法与对偶、用 韵方法等,从总体上进行归 纳性的理论阐述。在此基础 上,《词谱律析》则选出 135个典型调式,在分别列 谱同时,从体式特征、常规 句型、变格方法、用韵方式 及其格式演化等方面,逐调 做出详细解说。两者互为表 里,“综述”为“选要律析”的 理论依据,“选要律析”则为 “综述”的具体验证和解说。 所撰《词谱律析》,不 同于通常概念的谱书,是在 选要列谱的同时,重点放在 对所选各谱从格式到风格特 色的具体解说,并在对一调 一式的具体分析中,注入自 己对词律的一些观念和心得 体会。 这种解说,只能是“选要 ”。因为词的体式甚多,它 兴于唐盛于宋,历金元明清 以迄近代,一些词家又作了 不少自度曲,散见于各家别 集。词调究竟有多少,难有 定数。《钦定词谱》收录 826调,别体1478个;万树 《词律》及其补遗共收录 891调,别体789个;近人 潘慎《词律辞典》收录 1242调,别体3412个。实 际数量远不止这些,因为词 曲原本流传于民间,文人别 集浩如烟海,很难统计清楚 。 我“选要”的根据有二: 一是,对一些较有影响的谱 书及一些唐宋词选集中所收 调式,做了“运用频率”的统 计工作,以作者多、名篇佳 作多者为首选;二是,为与 《词律综述》中的理论讲解 相呼应,有些词调虽然作品 不多,但在格式上别具特色 ,对于解说词律具有特殊价 值者,也选入做些解析。 二、有关体例、立论之 发微 以文为业一生,诗词杂 文随笔及论述间,“自娱以 娱人”为旨。每惭于成就甚 微,有负于自身和时代,而 唯有一点聊可自慰者,为文 无论轻重长短,必力求新意 。有说“古今文章一大抄”, 此言有因,却过于武断。文 非无本之木,前人成果总为 后人留下借鉴,无前人之本 则无后生之秀木,而秀木必 有新发枝条新育花果方可成 林而现生机。不承前则欺祖 ,不启后则辱祖,此承前启 后之义也。窃以为,为文如 无新意,只是自己徒劳心血 而无结果,浪费纸墨,劳力 伤财。常以此约束自己纸笔 ,撰著《诗词格律详解》的 十余度春秋间,继承与创新 之念则常系于怀。我于此书 ,求有新意者大致有五。 …… 在大学教授古典文学时 ,主讲魏晋到唐宋段文学史 及作品选,也曾于业余为他 们讲过一段诗词格律的“课 外课”,从中深感对诗词格 律的把握,能更深切地强化 对内容的理解。 后来长期从事新闻采编 生涯,时常喜欢写些诗词借 以抒情寄兴,感到这不仅是 对繁杂劳累的消遣,也是性 情上的一种自娱自励。便与 省市一些诗词爱好者共同筹 建“吉林省长白山诗社”,出 版了《长白山诗词》专刊, 诗友集会时,也曾应邀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