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荀子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余多星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先秦时期是中国语言哲学思想发展的高峰期,荀子是先秦语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书以“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为工具,从先秦诸子关于名实关系和“言意”关系的争辩入手,探讨荀子的名称理论,较为系统地考察荀子名称理论的基本观点,辩证比较荀子的名称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家克里普克等人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凸显了荀子名称理论的优势;同时,揭示荀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概念分类方法的独特之处,探究荀子的“言意”理论,分析荀子的“言意”理论与老庄、孔孟的“言意”思想,彰显了荀子“言意”理论的特色,为当代语言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 作者简介 余多星,男,安徽六安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为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金牌副教授,山东省逻辑学会副会长,系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培训团专家。曾在《云南社会科学》《理论学刊》和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Counseling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核心作者参与编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逻辑与思维》等教材4部;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曾获山东政法学院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等荣脊称号。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荀子名实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先秦道家名实观及荀子的继承与批判 第二节 前期儒家名实观及其对荀子的影响 第三节 墨家“以实定名”思想及其对荀子的影响 第四节 名家名实观及其对荀子的影响 第二章 荀子的名称论 第一节 荀子关于“制名”的观点 第二节 荀子的名称约定俗成说 第三节 荀子的“用名”观 第三章 荀子的概念论 第一节 荀子的概念分类观 第二节 荀子对“用名以乱名”的批判及解决 第三节 荀子对“用实以乱名”的批判及解决 第四章 荀子的“言意”观 第一节 荀子“言意”观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荀子“言尽意”观点 第三节 “言意之辩”的总结和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华文明是世养文明的 重要组部分,在我们的文明 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古人为 此文明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 卓越贡献。本书是春秋战国 时期诸子关于“名实”关系问 题和“言意”关系问题争辩的 背景下,对荀子的名称理论 、概念理论和“言意”观的系 统性研究。 事实上,荀子所处的时 代,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 频繁的时代。战争带来了一 系列的变革,就社会形态而 言,战争导致了奴隶的速亡 而部分奴隶由于在战争中的 英勇表现而摆脱了奴隶地位 。因此,奴隶制瓦解成为不 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而从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是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此外 ,在文化上,由于秦国统一 的步伐越来越快,因而从原 来的百家争鸣、诸子争辩到 整齐划一的封建文化建构趋 向越来越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自春秋 以来,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的理想,在这个时期 由于周室的衰微和诸侯势力 的增强已不可推行。因而, 身处这个阶段的诸子从本学 派立场出发,各执一词,企 图匡时去乱,以获天下太平 。 处在这个时代的荀子, 胸怀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韬 略,渴望天下一统,在对春 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批 判吸收的基础上,建构了综 合百家的思想体系。此种思 想体系的建构不仅为确立和 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理论依 据,还回应了重构价值信仰 和文化秩序的时代课题。 关键是,这种重构从何 处入手?事实证明,荀子将 目光优先放在了名实关系上 。换言之,如何重建业已被 诸侯争霸所破坏了的名实关 系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首先摆在荀子的面前。所以 ,荀子不得不对“名”这一源 于礼官而到孔子那里获得了 理论品质的概念进行仔细的 考察和研究,以达到“名”与 “实”相符相衬。 需要强调的是,既然要 对诸子的思想进行批判和继 承,那么与诸子的学说交锋 就不可避免。所以,荀子对 道、墨、名诸家学说都给予 了无情的批判,对当时名实 不符、名实乱象的情况进行 了总结与概括,进而给予了 系统的反驳。荀子将当时名 实乱象概括为“三惑”,并从 乱用名称和混淆概念两个角 度,对“三惑”问题进行了分 类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客观地说,作为先秦时 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对 荀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探究不 仅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而 且由于荀子对语言作了既严 密又深刻的分析,所以其语 言哲学思想更具有现实启发 意义。然而遗憾的是,作为 我国先秦哲学思想的集大成 者,荀子的语言哲学与逻辑 哲学思想尚未得到全面系统 研究与把握。在当代语言哲 学与逻辑哲学获得长足发展 的大背景下,重新观照与研 究人类文化“轴心”时代主要 学者的有关思想,无疑是一 项必要、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 当下的中国逻辑学界, 对古代中国有没有逻辑这一 问题的争论从未停过,但中 国古代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哲 学的存在却是不容置疑的事 实。因此,,我们抛开“古 代中国有没有逻辑”这一严 肃而带有颇多争议的问题不 论,一心一意地探究中国语 言哲学或语言逻辑中的思想 并讨论其中蕴含的问题。如 果能对这些思想进行独到的 领会,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 真的解答,也能为目前逻辑 学界正在进行上述问题的争 论提供一种极富启发意义的 参考。 就中国古代语言哲学或 语言逻辑来说,目前对之进 行研究以至详细而系统的研 究不多,尤其对荀子在语言 哲学方面的思想进行系统的 阐释和研究,国内外还不多 见。尤为重要的是,西方哲 学在经历了从本体论到认识 论、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 向后,哲学的分析风格越来 越显现其“澄清概念、分辨 层次”的功能,对语词意义 的考察、对语词在语境中的 分析,特别是用现代语言哲 学的观念来分析《荀子》一 书中所涵盖的语言哲学思想 ,这对我们理解和掌握荀子 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借助语 言哲学的工具,认真地解读 荀子及其作品,不仅有助于 我们理解其中蕴含的语言哲 学思想,而且更能领会我们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 增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 誉感。 在当代以语言分析为风 格的哲学背景下,考察荀子 时若能充分挖掘其在语言哲 学中的独特贡献,不但能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荀子的思想 精髓,更能站在古人已经搭 建的阶梯继续前进。因此, 若能对荀子语言哲学进行系 统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还可以在继承和弘 扬中国古代文化上作出应有 的贡献。此项研究具有以下 意义: 第一,通过讨论荀子的 名称理论与克里普克(Saul Kripke)因果历史命名理论 的差异,揭示约定俗成理论 在名称使用中的理论优势, 从而展现荀子名称理论的特 质,进而有助于解决当前语 言哲学中名称理论遇到的难 题。 第二,研究有益于把握 先秦时期语言哲学的研究脉 络,关注“名实之辩”“言意 之辩”等先秦语言哲学讨论 的热点话题,讨论“名”“实” 之间的关系,“言”“意”之间 的关系等语言和实在之间的 关联,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 联以及思想与实在之间的关 联。这些探究可以为解决当 代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