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
分类
作者 崔蕾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接到一个“差班”,是每一位教师都会头痛的事。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成功地将班级带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崔蕾编著的《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一书用鲜活、精彩的教育故事,将带给你新的启迪和思考。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每一个孩子,真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心中有爱,就能享受到工作的快乐,领悟到教育的幸福。

内容推荐

接到一个“差班”,是每一位教师都会头痛的事。班主任该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成功地将班级带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崔蕾编著的《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用几十个鲜活、精彩的教育案例,认真探索了日常教育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中许多棘手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富于智慧的解决办法。《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中的很多妙招,可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有用的借鉴。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找寻治班妙招

 作业拖拉的孩子/2

 不做直升机式的班主任/5

 不让“打架”进行到底/7

 绰号变奏曲/9

 广播操比赛的魅力/12

 黑板上的名字/14

 “迟到大王”早到的奥秘何在/17

 扫地也有学问/19

 妙定班规/21

 为了让“消失”的作业本重现/24

 校园AB剧带来的快乐/27

 评语!评语!/29

 流动红旗的回归/32

第二章 解码教育困惑

 心锁是怎样打开的/36

 幽默,让批评也美丽/39

 为“赢”而“输”/42

 “失窃”事件的考验/44

 非惩罚不可了吗/47

 不妨先读功利书/49

 那些善意的“谎言”/51

 朗读比赛之后/53

 变个法子纠正错别字/55

 分享美文的快乐/57

 温和是种力量/59

 谁偷走了想象力/62

 要关心孩子们在看什么书/64

 春光住进了我们的教室/67

 “小老师”登场/69

 考试作弊之后/71

 送给孩子一双慧眼/73

 种一棵阅读“生长树”/75

 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77

 和孩子们共沐春光/80

第三章 转变问题学生

 成绩最差的孩子是用来表扬的/84

 这么快就“早恋”了/87

 爱打小报告的男孩/90

 温柔地“剪枝”/93

 寻找“制动”的开关/95

 男孩为何不像男孩呢?/98

 偶尔谈谈优惠条件/100

 目光投向中等生/103

 让我好好赞赏你/106

 小聪明与大智慧/109

 遭遇“笨”小孩(一)/112

 遭遇“笨”小孩(二)/115

 作业里的“甲骨文”/118

 学生不愿当班长/121

 给孩子一次重考的机会/124

 老师再相信你一次/127

第四章 牵手家庭教育

 “春天播种会”/132

 弄清孩子撒谎的根源/135

 转变“隔代家长”的观念/137

 喜欢抱怨的父亲/140

 找寻那一份母爱/143

 自己的跟头自己摔/146

 鼓励离异的家长/149

 孩子们的独立宣言/152

 换个角度看问题/156

 调整的不只是座位/158

 孩子是座桥梁/160

 给家长一点教育方法/163

 “麻烦家长”不麻烦了/165

 捐款活动带来的反思/168

 与其指责不如表扬家长/171

 “三好”风波/174

第五章 反思为师之道

 不被“五人理论”打倒/178

 老师先做“有心人”/180

 忙不是借口/182

 今天,你拖堂了吗?/185

 情绪调节的大师/187

 老师的心是“不倒翁”/189

 会讲故事的老师/192

 他们为什么不举手/195

 老师也有犯错时/198

 嗓子哑了之后/201

 教“差班”的老师更需要赞扬/204

后记/207

试读章节

为了让“消失”的作业本重现

“对不起,老师,我作业本放在课桌里,忘记带回家了。”“昨天晚上我肚子痛打吊瓶,不能写作业。”“我的作业本被邻班的同学借去抄,他给我弄丢了。”诸如此类,都是我耳熟能详的缺交作业的理由。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借口都可以蒙混过关,但总有个别孩子还是愿意试一试。

这不,周一早晨,我一走进教室,一名小组长就向我报告:“施××没有交小作文本。”

我不由皱起眉头,上个星期五我再三强调要按时完成作业,怎么又这样了?小组长在一边说道:“他说星期五没有拿到小作文本,老师,不会少发给他了吧?”呵呵,这绝对是个借口。每套作业本我都是收齐放进柜子里,47本一本也不缺的,课代表发之前还数了数,绝对没有问题。

问题一定出在小施身上。我朝小施望去,他一瞧见我的目光,不自然地低下了头,不敢与我对视。这一下,我心里有了数——这小家伙,作文肯定没做。

旁边有同学嚷起来:“老师,上星期的数学作业本他也是说没拿到,结果是没有做,所以今天肯定是赖作业了!”此时小施的头更低了。

“小施,”我放柔声音,“如果你不会做,老师来教你。”

我本想给他个台阶下,但他闷声闷气地说:“我做好了,就是本子找不到了。”

“真的?”我再一次问他。

“真的,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我妈妈。”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看来是问不出什么结果了。据我的判断,大体上作业本搞丢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真的不小心意外搞丢了,但这种情况比较少;二是因为作业未完成,而有意将本子弄“丢”了。对于这个孩子,大体上是属于后者。因为他有过前科,不过,我不好下断言。但不管怎样,将作业本搞丢了,得受到教育。

我准备拿出我的撒手锏。

以前,也碰到过让本子“消失”的学生,我总是不急不躁地笑着对那个孩子说:“回去再认真找找,万一找不到,老师帮你看能不能再买一本。假如这些办法都不行,你只有把每一课的练习都动手抄一遍了。”结果,第二天一早,那孩子一定会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找到了。”因为这种“聪明”的孩子发现让作业本“失踪”的代价太高,就会让这些本子适时出现的。而我便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不去揭穿他,而是劝告道:“找到就好。今后可要注意保管哦,别再弄丢了!”

这种方法,四两拨千斤,屡试不爽。

于是我笑眯眯地对小施说:“没关系,那你回家再去找找小作文本,实在找不到的话要重新买本作文本来补,明白吗?”

“知道了。”他点点头,转身回到座位上。

让我失望的是,第二天,小施的作文本没有像我预计的那样,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再一次问他,他支支吾吾地说:“本子找不到了,我……我重新拿了本本子补……还没有补好。”

是呀,这已经是第五篇小作文了,重头补需要不少时间的。而且,这么大的作业量,他不会不知道,补写一篇小作文,要比补五篇来得轻松啊!难道他的作文本真的是丢了?我有点犹豫了,不过还是决定观察他一段时间,看看逼一逼,这本子会不会出现。毕竟,如果孩子通过撒谎能够逃避作业,这样的习惯是不能纵容的。

没想到,随后的几天,小施似乎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埋头补起了作文。如果不是真的丢了本子,那他就是不准备给自己台阶下了。

这么多作文补起来可是一个浩大工程,怎么办呢?我也不能食言,但又不能听之任之,看他自己为难自己。

此刻,我想到一则非常熟悉而又富有哲理的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通往目的地的路途不止一条,达到目的的手段远非一种,教育者要做的,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竭力发掘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看来这个孩子是特别要面子,怕拿出本子真的被我看不起,所以才硬着头皮将这个谎“圆”下去,可这个坑也挖得太大了些。

我私下找小施谈话,轻声问他:“作业本真的弄丢了吗?”他低头不语了。看来,我猜想的没错,于是接着说:“其实,你心里想什么,老师都知道。我一直想给你一个改正的机会,可是,你为什么不明白老师的心意呢?补这么多作业,值得吗?”他摇摇头。其实,我感觉得到,他早已后悔了,他需要的只是我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

“那好,让那本‘消失’的作文本出现,好吗?其他事情老师就不再追究了,相信你能搞得定,是吧?”听了我的一番话,他似乎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有本作文本。一看,是小施原来的那本,应该交的第六篇小作文,他已经写上了,写得还不错。

我望着这本“失而复得”的小作文本陷入沉思——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甚至为了逃避作业可以编出种种谎言?而这,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探究、去深思吗?

作为教师,面对故意“消失”的作业本,要了解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考虑自己布置的作业学生喜不喜欢,作业的量是否合适,再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调整作业的量和要求。不做作业的学生多数是调皮贪玩的和那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做作业的习惯,那么我们的作业要能吸引他们,不是吗?

P24-26

序言

暑假回校,安排课务时,当我听到自己的名字和五(5)班联系在一起时,说实话,那一刻,是相当意外的。

五(5)班是一个学区班,年级里唯一一个人数近五十的“大班”,只要是学区内的孩子都进入了这个班级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学习基础差,在同年级十二个班中,这个班是垫底的“差班”。

年轻的前班主任是这样给我介绍这个班级的情况的——这个班许多学生家庭条件差,生活困难,大多数家长自身接受的教育程度都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很少关注。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大多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曾经,老师留下个别孩子进行课后补习,作业尚未完成,门口一个孩子的爷爷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竟然脱下一只鞋子,砸向老师。糟糕的学习习惯更是让人头疼,一半孩子没有回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更有孩子习惯性撒谎,故意让作业本“不翼而飞”,因而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中总是倒数第一。

学校的德育流动红旗在这个班里也鲜有踪影。由于班级人数多,管理难度相应增大,这个班经常发生课堂太闹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平时的违纪现象也不少,曾发生几次因学生打闹导致门牙磕落的事件,让原班主任头痛不已。总之,这个班可谓问题多多,我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班。

在领导的开解下,我逐渐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班与带好一个好班同等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前者比后者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在一个差班里往往有不少潜在的优秀人才,但由于受错误观念的支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他们不能正确展示优秀的一面。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应该像一名能吃苦耐劳的淘金工一样,淘尽泥沙见真金,把后进生身上闪光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他们优秀的一面。

就这样,我摆正心态,走马上任。对“差班”的转化工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我从“心”字做文章:细心一知心一爱心一耐心,认真地开展教育工作。慢慢地,五(5)班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一年来,班风大为改观,班级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偶发事件,学生的学习习惯已基本扭转,考试成绩也迎头赶上,不禁让同年级的老师刮目相看。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家长懂得了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学生由此获得了久违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温馨感。改变一个班,让我感到很快乐。

我知道,把一个“差班”变成优秀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坚信,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智慧的方法去解决,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班级同样会带给你教育的幸福感。

2013年4月8日

后记

一个从教十二年的语文老师,一个在学校里不起眼的班级,一个承上启下似乎并不重要的五年级,这样的生活本来应该是波澜不惊的。然而,这一年的我却因为接手一个“差班”,使自己的教育生命一下子变得跌宕起伏——最初是失落,然后平静地接受,转而积极地思考、巧妙地应对,最终竟体味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刚接班时,许多问题接踵而至:班级秩序混乱,学习习惯糟糕,成绩总是垫底,家长极不配合……这样的班级,让我倾注了无数心血——多少次,时针指向六点,我还在陪伴着我的学生而不是我年幼的儿子;多少个夜晚,当人们都在酣然入睡,而我却辗转难眠,想着班级里那些烦心的琐事;多少次,我的嗓子肿胀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我没有放弃孩子,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那段时间里,教育理论书籍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我懂得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就必须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不管有多困难都必须坚持。对待这样的班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灵丹妙药可用,唯有“坚持”二字,唯有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和学生比决心,方能修成正果。

我认为,转化“差班”最关键的一点是真正尊重孩子,在处理问题上讲究艺术性。班主任工作就是由一件一件事积累起来的,对于“差班”的孩子,要先承认他们差得合理。自己内心要承认,然后才能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然后你才会不计较他们的缺点,才会去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才会真诚地喜爱他们。只有你真诚了,学生才会相信你。当你“偏爱”他们时,他们最容易感受到你的爱。

工作中,对于后进生,我努力做到“四不”、“三会”。“四不”,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三会”,即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就这样,班级里成绩“落底”的十多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几乎不再有拖欠作业的现象了。特别是其中一个女孩,父亲长期出差,她跟继母一起生活,相当叛逆,作业从来不做,如果继母过问,她会在愤怒中将继母的皮鞋全剪成“鱼嘴鞋”。最终,家里人放弃了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是原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学生。而我发现这个孩子在语文课上常常举手发言,她其实很在乎别人对她的肯定。于是由此入手,表扬她的点滴进步,鼓励她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我似乎打开了一扇心门。学期过半,例行的家长会,孩子的父亲依然缺席,但人在福建的他却打来一个长长的电话,感激我对他女儿的关心和帮助,让这个孩子从此自觉地步入了正轨。这个中年男人,说到最后,几近哽咽。而我,也由此感受到教育是一份怎样的重托。其实,每当我们回忆或谈起自己职业生活中引以为豪的工作经历的时候,往往让自己欣慰的,就在于自己找到了一个学生看似平静,但十分关键的成长点,让他渐渐发生着你意想不到的转变。虽然这些转变不是飞速的,不是惊人的,但我们总能从中看到教育的希望。

如今,我们这个班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班了,似乎一切都“变”了:教室里再也听不到吵嚷声了,各科成绩稳步提高,卫生也能保持得特别干净……更多的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孩子们在接力赛中,齐心协力,力拔头筹,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小班干部获得了区“四好少年”的称号,她落落大方地向全校同学讲演自己的事迹;我们班还诞生了不少《江南晚报》小记者,他们的“大作”屡见报端;内向的女孩拿起画笔,在市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大家刮目相看……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展现出生命的亮色,脸上拥有了阳光的神采,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留心,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体会,多一点交流,我便收获了许多——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更收获了职业的充实感与幸福感。

当然,我也不讳言,这样的班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差的孩子在学习上仍然吃力,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不少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时不时出现需要纠正的不文明言行;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方法……但是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当我们接手一个“差班”时,我们更要学会“慢”——慢慢地等待,等待着花开,一点点感受生命的成长,而我们的教育生涯也会就此变得更加丰盈。

2013年4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