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故事(明代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万方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元朝末年,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大爆发,一时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元王朝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历史将一个曾经放过牛、讨过饭、做过穷和尚的人推上舞台,他渡江南下,立足金陵,东征西讨,终于击败群雄,于1368年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为大明。此人就是明朝第一代君主朱元璋。

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被严重压抑和摧残。几乎与明代同时期的西方各国,此时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行了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而我国则在封建王朝重复更替、原地踏步之中走上了“落后挨打”之路。

由万方编著的这本《中国故事(明代卷)》将带领广大青少年去回顾明代历史。

内容推荐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将近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封建史上手工业作坊经济十分发达、市井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朝廷统治濒临崩溃边缘的时代。《中国故事(明代卷)》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大明王朝的历史故事。

《中国故事(明代卷)》由万方编著。

目录

明史故事提要

陈友谅中计

朱元璋攻克金陵

张士诚兵败自缢

徐达百战建大功

刘伯温出山定大计

沈万三筑应天城

明太祖严惩贪官

老百姓的怨恨

明代文字狱

功臣遭难

朱棣篡位

明成祖励精图治

郑和下西洋

朱高煦炙死于铜缸

况钟治理苏州府

宦官当权误国事

于谦冤死

“铲平王”抗租起义

石亨曹吉祥之乱

商辂“连中三元”

朱祁镇重夺皇位

东林党忧国忧民

设西厂汪直横行

昏君斩权宦

明武宗观渔

刘宸杨虎起义

杨廷和计除江彬

杨继盛斗严嵩

抗倭名将戚继光

海瑞骂皇帝

王守仁平叛

药王李时珍

科学家徐光启

徐渭才高多难

明世宗崇信道教

痛打税盐的葛贤

张居正的强国举措

明神宗搜刮民脂民膏

东林党人遭陷害

蒙古俺答大举入侵

李如松援朝抗日

徐霞客与他的游记

思想家李贽

汤显祖与戏剧

冯梦龙编辑“三言”

三代王后三娘子

皇宫三大疑案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宦官魏忠贤专权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扬威宁远城

万民公愤抄董宦

白莲教故事

崇祯禁烟

李闯王进北京

卢象昇兵败巨鹿

张献忠智取襄阳

红娘子勇救李公子

吴三桂借清灭闯王

扬州保卫战

神童夏完淳

试读章节

刘伯温出山定大计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曾得到过一位奇人的竭诚辅佐。朱元璋常说他“真是我的张子房”,对他不呼姓名而称“老先生”。他姓刘,名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关他的故事往往都被增添了浓烈的传奇色彩。

刘基在元顺帝至正初年考中进士,做过高安县丞及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元末大乱,群雄并起,刘基曾应召去征伐割据海上的方国珍及江浙一带的义军和山寇,后来因中谗言,受到当权者的贬抑,于是弃官回乡,归隐青田。

刘氏是当地望族,刘基的庄园坐落在乱山丛中,虽然荒僻简陋,却被当地躲避方国珍乱兵的人们视为安全的堡垒,许多人前去依附他。刘基选拔一些丁壮,稍加部署,便使得周围的起义军和山寇望而生畏,不敢进犯。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春时分,山风尚寒,刘基闭门高卧,枕旁放着他归隐后所写的一部书稿,书名叫《郁离子》,其中多为寓言之作,言简意深,表明了他的观念与气节。闲来无事,偶再翻阅,倒使他心潮难平,思绪万千。他想起,刚归隐时,曾有人劝他:“现今天下大乱,以阁下的才略,完全可以去占据括苍,吞并金华,檄定明、越之地,利用长江天险而据守之,当年越王勾践的霸业也不过如此。您不考虑这些,想逍遥到何时呢?”刘基当时反驳说:“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方国珍、张士诚这种占山为王、称霸一方的人,假如我照你的去做,那么与这些人又有什么区别?而且天命终把江山社稷交给一位明君,你等着瞧吧!”

话虽这么说,然而明君到底在什么地方?他曾推算过,应当出现在金陵,那么会不会就是派人带厚礼来邀请自己出山的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已攻下金华、括苍,平定了浙东地区,正在四处延揽人才,派人请刘基出山,被刘基谢绝了。

刘基抛书而起,踱出屋来,只见远山顶上,苍松郁郁,流云几缕,随风轻移。他的目光转向庄园围墙的东侧,墙外是一处庄园旧址,枯藤野草的覆盖下,往往会露出几堆瓦砾。他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刘濠,刘濠曾出仕宋朝,宋灭亡之后,蒙古人的铁蹄四处践踏,一时血流成河,白骨如山,刘濠回到家乡隐居,就住在这块旧址上。同乡有个叫林融的人组织起一支抗元武装,结果被镇压下去,元朝政府派使者去搜捕林融的同党,随身带了一份名单,凡是稍有牵连的人都列在名单之上。使者路过刘濠的家,见天色已黑,就住宿下来,索取酒肉。刘濠假装热情奉承,频频劝酒,将使者灌醉,脱衣就寝。半夜时分,刘濠放了一把火,将自己的庄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人虽都逃了出来,但所有财产连同那份名单一起都被烧成了灰烬,许多无辜者因而免遭横祸。

刘基幼时就听父亲讲过此事,他聪明颖异,天分极高。他的老师郑复初曾对他父亲说:“您的祖上积下厚德,因此您这个儿子将来必定会光宗耀祖。”

刘基虽然在元朝中了科举,做过官,但他知道元朝气数已尽,自己祖上又是大宋遗民,因此他早就做好了辅佐明主,恢复汉家河山的准备。

到了三月份,朱元璋再次派人来恳求刘基出山相助,书信措辞十分谦恭,另外还附上了一份厚礼。刘基见朱元璋很诚恳,终于下定决心,随使者来到金陵。与他同时前往的还有宋濂、章溢、叶琛等名士。

朱元璋当时尊奉小明王,被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他在府中等候刘基等人的到来。随着侍卫的传报,刘基等人走了进来,朱元璋见刘基体格魁梧,相貌堂堂,外加一部虬曲浓密的大胡子,显得神采奕奕、英气逼人,不禁心中暗喜。他满面笑容地对他们说:“我为了天下百姓而恳请四位先生屈尊光临。”双方施礼之后,主客坐定,朱元璋便向他们请教安定天下之策,刘基并不多客套,随即陈述了“时务十八策”,将天下大事分析得十分中肯。朱元璋大喜,下令筑起一座轩敞、幽雅的礼贤馆给刘基等人居住,待他们极为尊重有礼,还时时与他们研习儒家经典及历代兴亡之事。

转眼一年过去了,1361年春节,中书省照例设了御座,从朱元璋以下,每位将领、官吏都恭谨下地拜,遥向远在中原地区的小明王行庆贺之礼。这位小明王便是韩山童之子韩林儿,韩山童因起兵反抗元朝统治,被捕牺牲,他的密友刘福通将韩林儿接到亳州,立为皇帝,又称小明王,各地红巾军大都尊奉他为君主。

就在朱元璋等人下拜之后,猛然发现只有一个人昂然直立,没有下拜,此人便是刘基。众人纷纷回头看他,眼神中流露出疑问与责备。刘基瞪了众人一眼,大声说道:“他不过是个牧猪放牛的傻小子罢了,为何要尊奉他!”

众人大惊失色,朱元璋沉默不语,将刘基招入后堂,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刘基说道:“金陵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然而张士诚是个没有大志、只顾自守的草寇,陈友谅挟持主上,名号不正,又居于上游,应该先出兵攻灭他。陈氏一灭,张士诚势孤,也就不难扫除。然后再北向中原,扫平群雄及元室遗孽,那么就可建成千秋大业了。”

朱元璋早有此意,只不过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与行动计划罢了,听刘基一说,十分高兴,并对他说:“先生以后如有什么妙计,千万为我尽情直言。”

其实,刘基自从来到之后,便尽心为朱元璋谋划,朱元璋对他亦极信任。1360年5月陈友谅率水师攻克太平,势焰极盛,将乘胜东下,进犯金陵。太平距金陵很近,陈友谅又与张士诚联络,要他出兵夹击。这一消息在金陵城中引起极大震恐。朱元璋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弃城而走、据守钟山。朱元璋听着这些议论十分心烦,转头看看刘基,只见他瞪着双眼,仰视房梁,一句话也不说。朱元璋将他招入内室,刘基立即激愤地说:“主张投降及奔逃者,可以杀掉!”

朱元璋问:“依先生之计,该怎么办?”

刘基答道:“贼兵气焰骄横,势必轻举妄动,待他们深入我方境界,设伏兵邀击,不难取胜。而且以天道而论,后发制人者胜,树立威望、克敌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一举!”

朱元璋用刘基之计,引诱陈友谅来进犯,以伏兵将他打得大败。朱元璋重赏刘基,但被他推辞了。

后来陈友谅又率兵攻陷安庆,刘基力促朱元璋亲自带兵去征伐。大军进攻安庆整整一天,没有将城池攻下,于是刘基请求移兵去攻江州,直捣陈友谅的巢穴。陈友谅没有料到这一招,惊慌失措,连忙带着妻儿奔回武昌,于是江州城守将投降了朱元璋。

一天,朱元璋正与诸将计议进攻江西各郡县的事,忽然有人来报,说陈友谅的部下、龙兴守将胡美派儿子来送信,商量归降事宜。胡美的儿子见过朱元璋之后,先说了一通“久仰大德,愿投明主”之类的奉承话,然后提出,其父胡美要来归降,唯一的条件是允许他保存自己的亲兵。

朱元璋听说胡美愿意归降,本来很高兴,但听到这个条件,心中犹豫起来,因为假如开了这个先例,将领们都有自己的私兵,以后就很难节制了,因此他脸上现出为难的神色。正要开口说话,不料站在身后的刘基对着朱元璋所坐的胡床猛踢了一脚,朱元璋吓了一跳,但立即明白了刘基的意思,于是他应允了这个条件,胡美的儿子欢天喜地地回去了。没过几天,胡美正式归降,江西各郡县也都闻风而降,朱元璋没费一兵一卒便增添了大片地盘,实在是刘基这一脚所踢出来的。

陈友谅趁朱元璋去安丰援救小明王之机,再次率大军进犯。本来刘基反对朱元璋率军远出,就是因为怕陈友谅与张士诚乘虚来攻。好在陈友谅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他没有率军直攻金陵,而是去攻打洪都,一直攻了八十多天也没攻下,朱元璋这才有时间率兵来救。朱元璋对刘基说:“不听您的话,这次差点坏了大事!”

两军在鄱阳湖相遇,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战斗异常激烈,湖上战舰纵横驰骋,火炮与箭弩横飞,杀声震天,大火将湖水映得通红。朱元璋坐在帅舰的一张胡床上督战,刘基侍立在他身后。朱元璋正指挥偏将挥舞令旗传令,刘基忽然跳起身来,大声呼叫,催促朱元璋赶快换船,朱元璋与船上将士都被他叫得摸不着头脑,但来不及细问,就依他的意思将朱元璋移到另外一艘船上。朱元璋在新船上刚刚坐定,只听一阵刺耳的呼啸之声,敌方火炮的炮弹正好击在原先所坐的那条船上,只见那条船冒着黑烟,沉入湖底。朱元璋与将士们都看得目瞪口呆,连连暗呼侥幸。  陈友谅在远处看到朱元璋的座船被打沉,心中大喜,哪知一转眼,朱元璋又出现在另外一条船上,陈友谅和手下的士兵们都大惊失色,以为朱元璋有神人暗助。

两军在湖中相持三天,刘基请求移军到湖口去扼住陈友谅的归路,后来陈友谅被流矢射死,这一路强敌随后被朱元璋消灭。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刘基为他草创了许多法令,以严刑来治理当时混乱的局面。丞相李善长与刘基不睦,多次想加害于他,但有一次朱元璋责备李善长,刘基却为他说了许多好话。

朱元璋想任刘基为丞相,刘基推辞道:“这就像更换梁柱一样,必须用大木,若用几根细木束起来替代它,房屋立刻会倾覆。”

李善长后来获罪罢免,朱元璋要任杨宪为相,刘基与杨宪关系密切,但却谏阻说:“杨宪有丞相的才干,却无丞相的器量。”朱元璋问他汪广洋、胡惟庸等人怎样,刘基认为这些人更不如杨宪。于是朱元璋说:“给我当丞相,确实没人比先生更合适了。”

刘基回答说:“臣性情过于刚直,疾恶如仇,又不能耐心去处理纷繁的事务,如要当丞相,肯定会辜负陛下的恩德,天下不患没有人才,只要明主诚心访求,一定可以得到合适的人选。目前这几个人确实都不合适。”

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封为诚意伯,每岁禄米240石。第二年获准告老还乡。

胡惟庸对刘基挟嫌报复,叫人在朱元璋面前捏造说刘基有图谋不轨之意。朱元璋称帝之后疑心渐重,对刘基虽然没有治罪,但内心将信将疑,竟然剥夺了刘基的岁禄。刘基只好赶到京城去谢罪,留在京城不敢回乡。胡惟庸当丞相后,刘基预见到会出现一场变乱,十分忧愤,竟生病了。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亲自写了一篇文章赐给刘基,派人将他护送回家。回家不久,刘基病重,他自知不久人世,于是写下一封遗表,对自己的儿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在于宽、严相循环,现今最重要的是修仁德,省刑罚,才能使社稷江山万年永固。全国各处要害之地,应与京师声势相连络。现在胡惟庸当政,上表无益。等胡惟庸败后,皇上肯定会思念我,那时你们再将此表秘密奏上。”

一个月之后,这位为明朝的建立而立下极大功勋的一代奇人与世长辞,终年65岁。

P28-3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