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古玩收藏上手丛书”之一,介绍了民间粉彩瓷的产地、分类、石质、雕刻技法等基础知识,怎样辨伪民间粉彩瓷、如何购藏民间粉彩瓷、民间粉彩瓷的市场价位、民间粉彩瓷的保养与收藏、民间粉彩瓷藏话、仿品寓目等实战知识以及民间粉彩瓷等知识的解读。收大量彩色印章、石雕照片,每图附器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行、拍卖日期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间粉彩瓷/古玩收藏上手丛书/鉴宝收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陈立立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古玩收藏上手丛书”之一,介绍了民间粉彩瓷的产地、分类、石质、雕刻技法等基础知识,怎样辨伪民间粉彩瓷、如何购藏民间粉彩瓷、民间粉彩瓷的市场价位、民间粉彩瓷的保养与收藏、民间粉彩瓷藏话、仿品寓目等实战知识以及民间粉彩瓷等知识的解读。收大量彩色印章、石雕照片,每图附器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行、拍卖日期等。 内容推荐 《古玩收藏上手丛书》为彩色图版,详尽介绍了各类藏品的基础知识、工艺特征、购藏须知等等。每书分为基础篇、实战篇、解读篇等,雅俗共赏。十分具有实用价值。所收的各类物品均为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每图附器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行名称、拍卖日期等。 本书为民间粉彩瓷卷。 目录 作者的话/1 我与民国粉彩瓷/1 基础篇/3 民国粉彩瓷的胎釉/4 民国粉彩瓷的造型/6 民国粉彩瓷的色料/8 民国粉彩瓷的纹饰/10 民国粉彩瓷的底足/12 实战篇/45 如何挑选民国瓷器/46 民国瓷画的鉴定/48 瓷器的保养与收藏/50 瓷器价位的决定因素/52 现代仿浅绛彩山水瓷板/54 现代仿新粉彩茶壶/56 解读篇/91 民国粉彩婴戏图双耳瓶/92 民国施德之制粉彩仕女图瓷板插屏/94 民国粉彩无量寿佛图瓶/96 民国王琦绘粉彩世界瞎争图瓷板/98 民国程意亭绘粉彩香远益清图瓷板/100 民国粉彩灵石牡丹纹瓶/102 民国粉彩万花地镂雕云龙转心瓶/104 民国粉彩魁星点斗观音瓶/106 民国粉彩花鸟纹堆塑螭龙瓶/108 民国粉彩婴戏纹大笔筒/110 附录/141 书海撷英/142 词综便览/146 试读章节 说实话,对于鉴定古陶瓷的我来说,不喜欢民国瓷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民国瓷器的胎质普遍较差,含杂质较多,胎体较轻,胎壁薄,厚的又太重,敲起来不少瓷器发瓦陶声音。一部分高档美术瓷尽管瓷胎比较精致,但胎体太薄,手感很轻,没有古陶瓷的造型和气质。 第二,民国瓷器的釉色普遍呈青黄色。胎釉结合处发黄,给人以松软、稀疏的印象,缺乏美感。尽管一部分高档美术瓷釉汁精细,釉色光亮、洁白,但又与现代瓷接近,没有古陶瓷的韵味。 第三,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名家很少论及民国陶瓷。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影响的古陶瓷著作,尚没有把民国陶瓷作为古陶瓷来认识。关于民国瓷器的鉴定、欣赏,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然而我的一些朋友,却在民国粉彩瓷器收藏领域获得了成功,尤其是新粉彩瓷。他们收藏民国粉彩瓷的理由是: “量大”。民国距现今比较近,遗留下来的粉彩瓷传世作品非常多。从高1~2米的陈设瓶到烟灰缸,从市民瓷板画到农村嫁妆瓶,凡是陈设用的瓷器基本都是粉彩。在今天的古玩市场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品相完美的民国瓷器。 “低廉”。民国粉彩瓷器价格普遍比较低廉,一般初涉投资收藏的人都能承受,即使打眼了,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升值潜力巨大。常见的民国粉彩帽筒,2000年前后价格为100~200元,现在至少1000~2000元,而且非常抢手。2∞2年,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一只高14.9厘米的“洪宪元年监制”款识的民国粉彩花鸟钵式水丞,成交价3.3万元,一对高23.9厘米的王大凡粉彩四方人物瓶,成交价达到19.8万元。说明以前并不被人看好的民国瓷器蕴含着较大的收藏潜力。 “庞杂”。民国粉彩瓷器非常庞杂。有面向城市的粉彩,也有面向农村的粉彩;有精美的细瓷,也有纯粹是为了弥补胎釉缺陷而制作的粉彩;有看似艳丽精细而实际价值甚低的贴花粉彩,也有其貌不扬而价值极高的名人粉彩。在名人粉彩中,代表人物为以程门、潘陶宇和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在民国粉彩中淘出精美而价值极高的瓷器可能性是很高的,当然,这就要看收藏者的鉴定功夫了。 “创新”。民国瓷器最大的成就,不在瓷器的质量上,而在瓷画创新上。它将中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的同时,糅合外来文明成果,将中国的粉彩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粉彩是将油画的调色方法引进瓷画之中,使粉彩更具油画的美感效果。引进西方透视绘画方法,使瓷画的人物具有立体的明暗效果。这在艺术上都是超过历代的。一些名家瓷器,特别是“珠山八友”制作的新粉彩瓷器,堪称千古绝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绝世精品。 P1-2 序言 收藏的秘诀(代序) 就一般情况而言,收藏爱好者读有关收藏方面的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鉴定能力,从而在收与藏的交易实践中,能买到真品,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随着收藏队伍的迅速扩大,收藏书籍数量品种的瞬间膨胀,仿品、赝品铺天盖地,横流四溢,其势不可遏。我们知道,自古以来,蜗居于中国艺术品体位上的赝品的欺骗与仿品的艺术复制,从来没有一种法律的界定与制裁,这就严重地挑战着收藏者的投资信心和鉴别能力。而有关鉴定方面的著述又像一位左右逢源的好好先生,一方面取悦于亟需鉴定秘诀的收藏者;另一方面,又将反鉴定的技术告诉给另一类人群,矛与盾之间的关系在这不大的收藏圈里,得到了最直观的演绎过程。 这套丛书的出版能给读者一招什么样的秘诀呢? 我们先说说收藏者的认识误区,当然,这仅代表我本人的一点看法。有一种收藏,这里指一种纯消费式的行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收藏者要求藏品给他带来的回报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观感上的刺激。换言之,只要收藏者看着高兴、心情愉悦,这种收藏的意义就基本上达到了。另有一种收藏,藏者对藏品具有投资的意义存在,他对藏品的要求是能带来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严格地讲,这种行为并不属于收藏之列,姑且就算是收藏罢。 在收藏圈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收藏者要有财力、眼力和定力,三者缺一不可。其实,作为一名以爱好为收藏目的的一般收藏者,有财力、有定力足矣,何必非要有眼力!眼力那是鉴定家所专有的职业技能,包括八成的经验和两成的理论。老一辈鉴定家如孙瀛州、刘九庵诸先生,很可能理论水平都不高,看不懂化学分子式,但是,经他们过眼的东西,何止千万!他们的鉴定优势,百分之百来自于一生实践经验的积累,绝不是多看几本鉴定的书所能成就的。现在的中青年鉴定人员,虽然较老一辈有学历、有文化,但仍少不了要有前辈们口传心授的技法传灯。中国的古玩鉴定,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说不清楚,譬如气韵、譬如包浆、譬如燥润、譬如神态等等,不经手干件万件,数十万件,很难成就一位合格的鉴定“家”。试想,要说一句“假的”或“真的”,没有这种专业环境的历练、专业技能的传授,成吗?所以我以为,藏家与鉴定家的天然分工是:一般收藏爱好者由于是感性的,判断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的影响,因此,你只需根据囊中的银两,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件藏品就行了,至于是真是假,那一定要听从鉴定家的意见;而鉴定家,他们始终是理性地对待每一件过眼的东西,根据既有的条件来完或对一件器物的甄别工作。现在极度混乱的古玩市场对于鉴定家的要求极高,不仅要知道真品、仿品、赝品,甚至要知道造假的地点。他们的老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鉴定界里传授给他们知识的前辈,而已经延伸到了一些仿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向他们学习高仿品的辨识要点。如此复杂的博学、致用的关系决定了业余的收藏者绝难通过有限的经历入围于专业行列之中。 这样说来,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回答: 一、收藏者就不应看书了吗?要看。只是阅读目的要有所改变:第一,通过了解器物的特征,来研究时代、历史与文化,进一步提高品读器物的能力,让藏品说话,与你有一种心语的交流;第二,看见一件器物,你能有一种关于真伪的见解——这是心知肚明的事,未必直言。这是一种学问,也算一种乐趣;第三,闲逛文物店、地摊时,遇到很开门的小东西,如果花钱不多,就可以买一两件玩玩;第四,明白了一些真伪知识,也算是与三五知己闲聊的侃资。 二、想买东西,没有专家掌眼怎么办?第一,条件不具备,宁可失之交臂,也别将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当然,这里讲的是大资金量的投入,小瓶、小碗不在此列;第二,买国家文物公司的商品,并一定要开具发票。 三、没有了参与淘金的过程,收藏还有什么兴趣?反问:如果花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的仿品,不仅兴趣索然,还烦呢! 四、收藏的秘诀是什么?在藏品的内涵上下功夫,在藏品的规模上动脑筋,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自己的一知半解,成就了赝品事业! 这套《古玩收藏上手丛书》的编辑宗旨,不在于传授读者辨真假的硬功,而是向读者普及一些收藏中的八卦太极。收藏,照样可以借力打力。 王大鸣 2007年3月于天津燕居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