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赛尔编著的《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绘画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划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丹艺术论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葛赛尔 |
出版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葛赛尔编著的《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绘画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划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内容推荐 上世纪三十年代,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翻译本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葛赛尔编著的《罗丹艺术论》中所配二百余幅美术名作。犹如傅雷讲课时所放幻灯片,与大师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罗丹艺术论》可与傅雷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对照阅读。 目录 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序言 罗丹美学 嘱词 序 第一章 艺术之写实 第二章 在艺人的眼中,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第三章 论模塑 第四章 艺术中之动作 第五章 素描与色彩 第六章 女性美 第七章 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 第八章 艺术之思想 第九章 艺术中之神秘 第十章 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 第十一章 艺术家之效用 读后记 重编插图本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艺术之写实 在大学长街的梢头,尚特马尔斯左近,荒凉静寂,有内地风的街道的一隅,有所“白石存栈”。一个广阔的天井中,蔓草丛生中洒满了灰白的石屑。这是国家专备委托艺术家造像时所用的白石存放之处。 院子的一边,十几间工作室,分住着雕刻家。这寂静的艺者之村,宛似一所修院。 罗丹占据了两间小屋,一间内放着他的大作《地狱之门》的泥塑,另外一间就是他工作的地方。 我常是在薄暮时分去访他,那时他正结束着一天高贵的劳作。我拿了一张椅子,坐待着黑夜来催他休息,一面又凝神鉴赏他的动作,他趁着黄昏的微光,兴奋的舞动着刀笔。 戒这次又见他捏着泥团,迅急的作几种雏形,这是他寻思时的消遣。一块塑上大模型的泥团,要费他几番踌躇,因为这是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美丽的姿态,如果研究过深,动作稍慢,那就很易放过这昙花般的“真”的浮现。 他的工作法是很奇特的。 工作室好几个裸体的男女模特儿蹀躞着,罗丹特地雇用他们,要他们不断地呈露着肉体,映出人体在自由活动中的形象,他长期观察他们,故能熟知动作时的筋肉状态。现代人之能见裸体,已是极端例外的了,就是雕塑家们,也只能在pose时见到pose即模特儿存台上摆定某种姿势,然于罗丹,却成为视觉中最习见的东西了。这种对于人体的深切的认识,原为古希腊人于角力竞技中所习见,而为当时的艺者所完满的表现出来的,罗丹竟恢复了与裸体相习见的古风,因此他终能抓住全部肉体所表现的情感。 面貌是通常被认为惟一的心灵之镜的,面部线条之动作,我们以为是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外在的表现。然实际上全身没有一根筋不传达内心之变化,快乐或忧愁、热情或失望、清明或郁怒……一切都表露于人体全部。两臂伸张、身躯无力的姿势,是和眼睛与口唇同样表示微笑的心情的。但要传达各种肉的表象时,一定要耐心地去研究这部“美之书”美之书,意指人体。这便是往昔的大师沐同化之惠,罗丹在今日凭意志之力所培养完成的。 他目光注射在模特儿身上,默默地体味着生命之美;他鉴赏着一个少妇在地下俯拾刀笔时的柔媚,手挽发髻时的爱娇;或是一个男子行走时的烦躁的情态。他遇到一个满意的姿势时,就叫模特儿保留他的动作,他立刻抓起黄土动手。 某一个晚上,在夜幕甫降、黑暗方临的时光,模特儿在屏后更衣,我便和他论到他的工作法。 “使我惊异的,”我说,“是你的与一般人迥然不同的工作法。我认识不少雕刻家,也见过他们工作。他们叫模特儿站在座上,叫他做某种某种的姿势。不时还要依了他们的意思把模特儿的胳膊和腿或拉长些、或弯曲些,叫他把身躯挺直,或把头倾侧,完全系一架有关节的木偶。 “你呢?决然相反,你等待模特儿有好姿势时才动手。不是他们来由你摆布,倒是你去听从他们了。”P21-22 序言 在西欧历史的黎明时期,古希腊的雕刻竭力将神人化,反映出人对神的怀疑、亲近和畏惧,恰好说明神的威力难以摆脱,同对人的歌颂发生了矛盾。菲狄阿斯在矛盾中寻求幸福、宁静、和谐,形成欧洲雕刻史上第一座高峰。可惜他的“著作”全都“写在”雕像之中,并无文字流传,他思想发展的脉络虽可从石像里去探求,总不免使我们遗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达摩老祖不立文字这一遗训的丰富内涵。厌弃言筌的禅宗也要通过语言促成渐悟,顿悟之后才可以抛开语言文字。雄鹰在天,双翅不动,那是很高的境地;公鸡斗架时翅膀乱动,羽毛纷纷扬扬,其实并不会飞。可见妙悟之难。这已是题外话。 昏迷与觉醒,束缚与挣扎,对立并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痛恨宗教裁判草菅人命,僧侣贵族的一切罪恶言行,无不归之于神的意志;为奴隶主贵族卖命冠以“爱国”雅誉,掠夺兄弟国家打上 “吊民水火”的金字招牌。奄奄一息的宫廷艺术,依仗贵族富商残羹点缀太平,弘扬教义,麻醉同胞。以人的觉醒与挣扎为重要主题的米开朗琪罗,刻出许多杰作,人的力量强大,侧面反映出神权愚昧专横的事实。古希腊雕刻,渊穆静伟的调子发展为心灵的暴风雨,由内敛而外张,表现了力和狂怒;某些作品也有阴柔静谧之美,并传不朽。米开朗琪罗留有十四行诗和一些书信,没有论证雕塑的专著。米氏作品肌肉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还不完全达到自觉的追求。 罗丹的作品,代表西方雕塑史上第三个高峰。在他之后的布尔德、马约尔、康宁柯夫、摩尔等大家的雕刻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但就总体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影响而论,还没有全面超越罗丹而形成第四个高峰。 罗丹的创作,思考人间的疾苦,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和为维护它而付出的代价。神的形象消失了,他在表现丑得惊心动魄的对象如《丑之美》时,所用的手段仍然是美的。他抄袭甚至剽窃过克洛岱尔小姐的佳作,始乱而终弃,人格上比米开朗琪罗要差,但没有人否定他是一流大师。 三位雕塑巨匠都是人,把他们想象得完美无瑕,是我们造神意识的残余在作怪,发现神的缺点才使我们痛苦,至于人无完人,这是革命导师也不否认的。对菲狄阿斯,年代久远,难以发现什么史料。米开朗琪罗也是古人。 罗丹离我们稍近,作品比较容易理解,缺点也容易发现。 发现前人缺点并不难,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巨人缺点的文字何止千种,但大多数已经为时间所扬弃。而超过巨匠艺术成就的人,比指责他们的人要少得多。我们无意于为大师辩护,靠他人辩护过日子的不会是真大师。添上一块石头,去掉一筐土,都不会改变山峰的高度。我只讲超越前哲们长处之难,不是宣扬他们永远不可企及。绝对化与辩证法是绝缘的。 罗丹首先是创造家,其次才是理论家。 没有一系列雕刻,他谈不出《艺术论》。 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雕塑作品,能谈出一部《艺术论》,也足以不朽。此书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炼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有对许多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他对雕塑语言的创新上,强调自觉地体现肌肉本身的节奏与表情,对前入学术有所发展,启悟来者,开示法门。 原子中子时代,时问宝贵,此书以少胜多,反复咀嚼而不厌,从这口“ 井”里可以汲上不竭的“水”,那便是睿智、平易近人、更新自我的渴望,帮助我们去思考艺坛之内的群花,艺坛之外的事理。在深邃上或有不及《柏拉图对话集》之处,却可以与《歌德对话录》、 《托尔斯泰艺术论》具有同等价值。 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很多,被作家、批评家、学者记录下来的对话集却很少。中国先秦时代许多子书,多为门人记载,此后仅宋儒语录、明清两代个别和尚有语录外,此类著作寥寥,艺术家谈话则多随风吹散,损失极多。 读完此书,我们深感罗丹难得,而葛赛尔更难得。盖谈艺者不乏其人;能将吉光片羽聚腋成裘,有创见、有情感、有色彩、渊博精淳的散文家,百年无几。这一点值得深思! 艺术家成就愈高,享受光荣愈多,周围谄媚者也随之增多。廉价恭维几句不要学问,创造一本学术著作,不仅仅要才,还要有德,有放弃自己著作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牺牲精神,要淡于名利,善于发现,心胸博大,不怕流言,坚忍不拔,甚至处于清客幕僚地位,完成大业,难处远非文字可以尽述。 即使伟大的艺术家,也不是各方面都伟大。奴才听话无用,才人傲物,未必俯首帖耳。容人与容于人都难。掌握老艺术家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本身就是创造。主仆关系非合作关系,宽松、容忍、尊重个性,才有平等的成功的合作。把作家批评家看成录音机是愚蠢的偏见。要重视、理解这种特殊行业 ——无能的干不了,有能者不愿干的工作。这样,我们的学术会进一步繁荣。一些体力好的人,可以创作为主,口述书稿为辅;一些体力差而思维能力好的老专家 可以在学术上后继有人,死后有书。抢救知识与史料,是战略性、时间性很强的大事,抓迟了要后悔。 怒安于一九三一午“九一八”前夕,与我同船自巴黎回到上海,住在我家,始译此书,次年春天竣稿,油印过三十多册,发给毕业班学生作课外参考读物。他善于教书,讲美术史课时,墙上放有名画幻灯,学生又发给明信片或小画片,互相对照,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使学生听得入迷。他讲罗丹的代表作,将此书主要精神介绍给学生,不搞死背硬记,希望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作品的精神实质。 当时也有人劝他:“坊间已有精装道林纸印的译本《美术论》流传,何必重译费事而又费时间?” 怒安说他□译为自学一遍,方便后生,无意出版。这种治学态度,多么难得!后来他在翻译上的成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历经浩劫,孤本译稿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袁志煌弟好学,恭楷抄录一边,文辉见而称赞不已,告知故宫博物院彭炎副院长,彭老转告傅敏,傅敏请不忘怒安教泽、精于法国文学的罗新璋先生搜罗原文及有关资料,反复校勘,保存译文风格,纠正誊抄中的笔误及排列不当,用心良苦,使这颗明珠拭去尘翳,射出精光。出版社为之精印,对我和怒安亲友来说,都是平生一大快事!预计此书将在信达雅三方面不逊于怒安其他名译而见重学林。 一本外国名著,多出几个译本,读者可以从比较中体味原作的风神。译者们各显身手,精益求精,各逞瑰艳,是大好事。钱锺书夫人杨绛自西班牙文译出《唐吉诃德》,体现塞万提斯文采,犹若唐临晋帖,风骨劲健,没有女作家驱词用语的纤秀之气,固然足珍,而林琴南文言译本,傅东华(伍实)白话旧译本,传神或有欠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偏废,读书也要有点气度,不能褊狭。 一九八六年,我和伊乔同游巴黎,看过很多博物馆与美术馆,在罗丹与布尔德故居,二公许多杰作经高手放大,陈列在露天草坪上,供游客与市民欣赏,这和在室内观摩不同,又添一番新意。我还到当年和怒安一起参观过的罗浮官,重睹名画芳华,顷刻之间,忆起在艾菲尔铁塔上的同游,在威尼斯、日内瓦、罗马等地的快谈和争论(争论也是巨大的享受,从不伤害友情),想到漫长而又短促的一生中,有这样一位好兄弟相濡以沫,实在幸运。而今书在人亡,是悲伤,是怀念,是欣慰,是兼而有之,我也茫茫然难以言喻了。 后记 一九三一年秋,先父留法归国,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为教学参考用,于次年春译出《罗丹艺术论》。当年翻译此书只是“为自学一遍,方便后生,无意出版”,故仅油印数十份。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海粟弟子袁志煌先生,在整理刘府浩劫余物时,发现破旧不堪的《罗丹艺术论》油印稿,便恭楷抄录一份,于八十年代中期,通过柯文辉先生转我。并请熟读傅译的罗新璋君与法文原著校读后,收入一九八九年九月出版的《傅雷译文集》第二版。一九九八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插图珍藏本。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罗丹艺术论》的主要精神,更深刻理解罗丹作品的精神实质,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对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删去一部分,增补一百二十幅,近二百五十余幅。全书大部分图片均由老一辈摄影家陈渊先生翻拍,在此谨表深切的敬意。 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对一些常用的人名地名,采用目前通行的译法;个别误植之处,也作了校订。 值此先父九五诞辰之际,仅以此精编图文本,表示对译者早年译作的由衷礼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